穷人的孩子有机会素质教育吗?没钱怎么培养兴趣?

这要看有多穷。量力而行就可以了。没钱也可以有兴趣啊,跑步,玩球,单双杠,不都可以玩吗?吹个口琴,唱歌跳舞画画,这些也不一定要请老师教,玩玩而已,也不花什么钱。穷人家孩子,还是正经读书的好,别总想着搞艺术,很费钱很难的。


如果你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你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

我想你一定是把什么特长生和素质的概念搞混了。


穷孩子当然可以素质教育。许多人总以为品质生活素质教育之类好点的东西都需要大价钱,这是错误的认知。这里只说素质教育,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智主要靠学校,其他的大部分还要靠家长生活中的爱关心(让他感受爱学会爱)和谆谆教导(让他有高贵的品格,强烈的责任心),这些都不需要花什么钱的。至于校外兴趣班,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选一两样他最有兴趣最擅长的报一般价位的就可以了,成功的关键除了天赋,主要还靠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我们普通人也不必去追求扬名中外,孩子和他自己比,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有进步就很好了。如果孩子不擅长学习文化知识,去学好一个技能也很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生活情趣身心健康有一技之长足以糊口就是成功的素质教育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成功就是考重点大学挣很多钱当很大官,那么请问这些能保证幸福吗?如果可以,为什么名校生有钱人抑郁自杀的更多呢?人们总是放纵自己的欲望,被社会裹挟着狂奔,精疲力竭而忘了初衷,幸福其实很简单,做喜欢的事,按喜欢的方式生活,身心健康,有人爱,也会爱别人。


穷人家孩子有机会素质教育吗?没钱怎么培养兴趣?提出这样问题,是无知还是什么?穷人家孩子,一般本身就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等良好素质,并在不断受到家庭影响,怎么能说他们有没有机会接受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不是单纯靠说教实现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靠在实践中锻炼……兴趣是靠钱培养的吗?怎么什么事都要提钱?看来有的人真的掉到钱眼里面了!兴趣是一种爱好,譬如,有的人从小爱玩游戏,有的人爱看书,有的人爱劳动,有的人爱旅游,有的人爱爬高上低,有的人爱吃菜,有的人爱吃肉……哪一个是靠钱培养出来的!


你作为孩子的父母,擅长什么?素质教育无所谓高低贵贱,炒一手好菜、织毛衣、剪窗花。。。。这些都算的!不是非得练琴、画画、编程、奥数,也不是一定要花钱购买教育,父母现成的最好!


吹口哨也可以上吉尼斯纪录,真要有志气,干什么都能锻炼人的


穷孩子到工厂先打工,在工厂也能学到技能,其实小学五年,高中两年足够,多出两年,穷孩子上班赚钱,富孩子当徒弟。


好的穷人家的孩子,原本就是一个质朴无华的孩子。素质教育,是让让经历更深刻的人生轨迹,吃苦耐劳……他们已经在当下了,为什么没钱培养兴趣?是因为社会的分公不平衡所造成的,也是对穷人家孩子教育的抹杀!


评“穷人的孩子有机会素质教育吗?没钱怎么培养兴趣?”

2021年4月10日

从社会的普遍性来看,人们基本上是在不知道何为“素质”、何为“素质教育”的状况下热议素质教育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素质教育是特别用于基础教育的。那么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素质”到底是什么?与教育相关的“素质”包括:

1、知识素质;

2、实体素质。即可以通过人的身体表现出来的素质。如身体素质,如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素质;

3、可以使人成为好人好公民的内在素质。这些内在素质是隐含在人的大脑和内心中的。如好的品行,如守法-守规-守序-守信的意识,如支配人的好的行为习惯的意识,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人身-权利的意识,如勤俭节约意识,如与人为善意识,如民族情怀爱国精神,如事业精神,如团结协作精神,如经受挫折的毅力,如孩子们都能具备“自己想思维方式”,如会说理的素质,等等,等等。

知道了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也就应该可以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了。首先,素质教育是以民族为对象的,是体现为通过教育把民族造就成怎样的民族为目的的。

因此,素质教育是以国民的健康体魄为第一的;是让一代一代的孩子打好能够成为好人好公民的内在素质基础为第一的。

在教育能保障以上两个第一的目的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兼顾知识素质和实体素质的教育。

这就是作用于民族和国民的素质教育,也就是与只教知识不育人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区别的素质教育,是可以也必须施教于每一个孩子的素质教育,是不让每一个孩子被落下的素质教育,是不淘汰每一个孩子的素质教育。

待到教育变革成功了,这种意义的素质教育就能切切实实地落实了,就能在每一个学校落实了。那样,我们民族就是最有希望成为有着高素质的民族了。


感谢邀请:

劳伦斯·彼得提出:“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动物族群,每个人都拥有强大的与同伴分工协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生活中既可以单独成为一只木桶、也可以和若干同伴一起共同组建成为一只更大的木桶。假设每个人都独立成为一只木桶,显然所有生存技能发展越均衡越好;假设每个人都只是人类社会大木桶之中的一块木板,那么每个人都只需要确保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即可,然后以自身最强项【最长的一块木板】嵌入社会分工协作大家庭。

人类非团结协作不能繁衍生息、非分工协作劳动不可裹腹,自人类诞生于自然生命体系以来,人社会就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分工协作范围,从数十人的小部落、数万人的氏族部落、上百万人的国家、乃至数十亿人的全球分工协作,人类社会个体就从未真正完全依靠个体力量单独存活过。因此,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只需要发展自己最具优势的少数几个生产劳动技能即可,比如农民耕种、工商业者促进物品流通、文化艺人为丰富人们日常文娱活动服务......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生在富裕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不可能真正面面俱到的学习所有人生成长素质,他们一定会从所有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中选择几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比如人文社会学、建筑学、医学、文艺】。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Lessismore少即是多”,但又绝不能简单得像白纸一张。人类社会个体成长差异+分工协作体系使得每个人必须“互为犄角”才能实现幸福生活,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必样样学、事事精,每个人只需尽心竭力做好自身能力最强的那些事情即可。所以,无论贫富家庭的孩子都不必操心自己未能学完所有人类社会生存素质技能,相反每个人都必须发掘自身具备的那些少数真正的兴趣、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刻意练习”让兴趣成为未来谋生服务的主角


穷人的孩子往往输在了起跑线上。缺少了受教育的机会,培养兴趣爱好,确实与钱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家庭的文化氛围,重视与否密不可分,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有呈两极化发展趋势的基本原因所在吧?

再穷不能穷孩子。父辈吃了没文化的亏,从他们自己身上汲取教训,倾尽父母的心血,全力供养子女学有所成,子女又比较争气,当然可以实现家庭的愿望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老实巴交的父母,大字不识一箩筐,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及其素质教育,更多的是靠老实本分,为人诚实守信,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孩子正常成长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困苦的环境产生的生活压力,只要在最大限度的承受范围之内,压力变动力,倒逼孩子发奋努力,成为了有用人才。这也是一些穷人的孩子出人头地的动力所在吧!反之亦然!

(网络图片,原创回答)


原始地址:/rebang/4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