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懂得分享从古至今都是体现个人素质与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介绍怎么帮助孩子学会分享:第一,父母必须理解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2-6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是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之一。在此阶段,他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可见,出现自私的情况是儿童成长过程的必然现象,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正常过渡。,第二,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逐渐接触到其他同龄人,他们的自我中心会慢慢消除,即完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慢慢觉察到他人的存在与需求,意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与此同时,父母应该改变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教养方法,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不能不明事由地站在自己孩子一边,而是应该从双方的角度考虑,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第三,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在孩子懂得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之后,父母们一定要适时地对孩子加以训练。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并让孩子复述的方法,让孩子思考并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需求和心情。通过故事可以使孩子明白:“当你羡慕或者嫉妒别人时,别忘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的宝贵。世界上不会有另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你是特殊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的朋友有什么东西你很喜欢,你该为他高兴。因为或许你的朋友会愿意与你一起分享。相信你有了好东西也会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另一方面,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分享的理念,不仅要让孩子学会与家庭成员分享食品、玩具等等,更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将自己的玩具、零食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孩子一出生就知道吃,什么东西抓到手就是自己的,这都是与生俱来的特性。作为家长,首先要在家里营造出分享的氛围。比如水果削好了,分成块放在碗里,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喂着吃。这时候大人一定要配合,吃的时候要非常开心,吃完后还要赞赏。有些家庭就是因为孩子有给大人吃东西的意识,但是大人出于“好东西要让给孩子吃的思想”拒绝了孩子,或者假装吃一下又让给孩子,结果孩子就认为不需要给别人,都是我的。

其次要创造一些条件让他找到分享的乐趣。自己组织一些品尝分享活动,让小区有这样的想法的妈妈们带孩子出来,每人带一样独立包装的零食,让孩子知道分享会得到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分享的乐趣。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给他们带零食和水果,看他们那种真正的快乐,就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了。

我是号作者“蓝蓝湖”,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更多的育儿知识。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去分享?孩子懂得分享对于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吗?家长想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的面子工程吗?让亲戚朋友都认可你家宝宝️多么乖巧懂事,这么小就懂得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乖孩子?

建议你让孩子自然生长吧!不要刻意让孩子一定去分享,只要家长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我想孩子慢慢自然就会过度到懂分享的阶段……

祝福你的家人




因为我没有孩子,也没经验…

不过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不到三岁的独生子,出生就被当做宝贝宠着,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他。但家人也有去培养他分享的性格,于是爷爷奶奶总是在他吃东西,玩玩具的时候,问,乖孙子,给爷爷奶奶吃一口,玩一下,孙子一开始肯定存在不愿意的情绪,爷爷奶奶便想办法教育,直到孩子同意。同意后却又说,嗯,爷爷奶奶不吃,不玩,你吃吧。在他们看来已经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但久而久之,其他人问孩子要吃的玩具的时候,孩子也会同意给,但大人无一不是‘你吃吧,你玩吧’。孩子是聪明的,久而久之他便意识到‘我说给,但不会真正给别人,东西还是我自己的’。这时候有一个孩子问他要吃的,这个孩子便真的要了,他还在等待对方还给他,但是直到对方把吃的放进自己的嘴里时,孩子瞬间愣住了,一把抢过来,说这是我的。爷爷奶奶不理解,为什么他们明明教育过了,却是这样的结果。

那么,我觉得,教他懂得分享,至少不能名义上问他索取,却实际上却不真正拿走什么。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入手,第一个就是制定规则,相对清晰的为小朋友划清界限,从小朋友懂事开始,家长在家里面就可以为他逐渐清晰家中物品的物权所属性,比如说哪个是小朋友自己的,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那对于他自己的玩具他想玩随时可以玩,如果他想碰爸爸妈妈的东西,需要问一下家长是否同意,这就为小朋友逐渐清晰了物品的所属性。第二点就是尽可能为他提供真实的社交环境,家长要把每一次户外的这种自然争抢都当成一次特别好的让小朋友理解分享的这样的机会,在这个环境中,如果小朋友他可以自己消化掉自己内心的情绪,比如说他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小朋友他可以自己来消化这个情绪的时候,就不需要家长过度干预和处理,如果小朋友自己不能够平复情绪,比如说他非常痛苦哭了出来,或者是跑回到妈妈身边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分情况的来介入。第三个就是在生活中,逐渐为小朋友明晰分享,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游戏来入手是比较好的这样的时机,比如说我们在家中陪小朋友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在小朋友为我们煲汤时让他来给妈妈喝一口,姥姥喝一口,爷爷喝一口,自己喝一口,让小朋友在游戏中逐渐接受分享这个概念,最后一个就是做为家长我们不能强迫小朋友来分享,有句话叫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小朋友这么小的时候,如果我们强迫小朋友进行分享,那么轻则可能会让他对分享产生恐惧,重则长大小朋友甚至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敢主动去争取,所以对于小朋友来说,家长不能够去强迫小朋友分享,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让小朋友接受分享的概念,并且主动分享。

我们是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




谢邀。先讲个小笑话:女儿一岁半左右的时候,我给她讲分享:分享就是你有个好吃的,我有个好吃的,我们都分给对方一点,每人就都吃到两个好吃的,明白了吗?女儿答,分享是好东西,能吃。呵呵。

首先,分享应该是以明确主权意识为前提的主动行为而不是模糊界限的被动行为。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有明确的物权意识,会用“这是我的”来表达对物品的所有权。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出现这类现象并非是他“自私”或“自我”而是正常的发展阶段。家长在这个阶段切勿强迫、说教让孩子一定要被迫分享,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孩子更大的抵触和矛盾。而是明确告诉孩子,物品属于他所有,他自己决定分享与否,或者说,等他准备好的时候再分享。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也帮助他进一步明确物权意识。同时,如有机会在孩子想要别人东西的场景中引导他理解东西是对方的,由对方决定。示范他尊重双方的界限和主权。主权明确,才能进一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在适当场合给孩子引导和鼓励,比如“这个玩具真有意思,要是跟小朋友一起玩儿会不会更好玩儿啊?”在小朋友有主动分享行为时予以有效赞赏,正向强化。另外,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分享的行为,也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身教胜于言传。




很多父母是需要孩子懂得分享,这个初衷和想法是很好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分享的人是很受大家喜欢的。在孩子小的过程中,2岁左右孩子自我意识刚萌芽的状态,见到很多东西就说:这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这个时候孩子思维孩子自我中心阶段,也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会一直在持续到9岁左右。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要求分享,对孩子来说心理上会有一些伤害,就像一杯没有水杯子,想要倒出水来说困难的。只有孩子得到丰盈东西,才能会分享。内心丰富,拿出分享是一种内在美呈现,内在匮乏,拿出分享是一种讨好。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邀请孩子和表达我们的需求:爸爸妈妈希望你可以分享,如果孩子没有同意,这是孩子决定,我们要尊重和接纳。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对于孩子不喜欢分享这件事,大人应该多让小朋友接触同龄人,首先大人可以拿一些吃的分给那些小朋友们,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学习。当自己家小孩买了新玩具不愿意分享给别人玩时,你可以拿一个旧玩具让孩子选择是借给小朋友新的玩具玩还是借给小朋友旧的玩具玩,如果小朋友哪个也不借,大人就可以进行劝说,告诉孩子有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玩才更快乐,你有好的东西借给别人,别人有好东西时才会给你。把东西进行分享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慢慢的相信孩子就知道分享的重要性了。




物权意识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吧,分享一定是在孩子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分享了他会更开心,那这叫分享,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是不愿意的分享那不叫分享,所以,尊重孩子的物权,他有自己的权利处理自己的东西,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去选择,理解真正的分享




教孩子学会分享,就是有成果,或奖励,拿出来让跟人一起分享!比如获得奖励了,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比对手,对老师是感恩,对对手是,没有竞争就没有拼搏,对同学,是因同在一起学习的氛围,互助等!




首先,我想说:家长们,孩子不会分享很正常~

跟着妈妈出门去院子里玩之前,菡菡特地带上妈妈新给自己买的礼物:一只粉嘟嘟毛茸茸的玩具猪。邻居家一岁半的冬冬晃晃悠悠地跑过来,看见菡菡手里的小粉猪,立刻伸手去拿。菡菡眼疾手快把猪往身后一藏,对着冬冬大吼一声:“别动!”冬冬吓了一大跳,小脸儿皱皱地看着身后的奶奶似乎要哭,菡菡妈妈过意不去,赶紧对菡菡说:“给弟弟玩儿一下吧,别那么小气啊。”菡菡脖子一挺,大声宣告:“不行!是菡菡的!”冬冬又绕到菡菡身后伸手去抓,菡菡转过身来劈头给了冬冬一巴掌:“不给!别动!”冬冬放声大哭起来,奶奶心疼地抱起孙子:“别抢姐姐的,待会儿奶奶给你买去!”

菡菡妈妈也批评菡菡:“你怎么变得这么自私啊?弟弟看一下都不行吗?不就一只玩具吗?干吗那么舍不得?还打人?真不像话!”说着她拿过菡菡手里的小猪,意欲交给冬冬。没想到,菡菡不依不饶地跟妈妈奋力争夺,还哇哇大哭起来:“呜——是菡菡的,就不给冬冬!”抢不过妈妈,菡菡伸手又打了妈妈几拳头:“臭妈妈!”冬冬奶奶观看着母女俩的争夺战,眼神十分复杂。

菡菡妈妈感到无地自容,同时心里也很纳闷:菡菡怎么越大越小气呢?想当初,菡菡未满周岁开始直到快两岁,都那么大方那么好说话。手里不管有什么玩具,只要妈妈要求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她都毫无怨言地让妈妈拿走。拿着吃的,只要别人逗她“给我吃一口”,她都会把小胖手伸到你嘴边。在邻里中,菡菡得了一个“慷慨大方”的美名,让菡菡妈妈很是自豪。

可最近,怎么越来越让妈妈下不来台呢?她会不会变得越来越霸道呢?该怎么办才能让她懂得分享呢?

事实上,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学步儿来说,“自私”是一个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首先,学步儿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在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这么大的孩子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其次,他们尚未掌握“借”与“还”这种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边,就意味着丢失。

作为人,不及时确立“我的”这个概念,我们就没有自我。不知道什么属于我们,我们可以支配什么、应该对什么负责,我们就无法发展责任心,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当尽力保护儿童“所有权”的建立和发展,让他们确认自己的“财产”不会受到随意侵占。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识,建立我、你、他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痛苦。让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诉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

切忌家长说了算,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给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儿”。

<imgclass=capturedealsrc=//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_src=data:image/svg+xml;utf8,<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20width=550%20height=309&;

在家里,让孩子分清每个人的所有权,未经许可,不能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边,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规则,比如在游乐场,大家轮流玩秋千,谁先拿到谁先玩儿,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

出去时,多带一些玩具,包括一些孩子不那么在意的玩具。首先让孩子学会“交换”,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

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长。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欢迎关注订阅哦(我还有同名公众号)~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书写粗心、计算马虎、写作业拖拉、成绩上不去....等一切关于学习、成长过程中问题,私信我,有问必答~




有一些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喜欢跟别人分享玩具,但随着年龄增长,却对自己的玩具看的越来越紧,不让别人碰。很多妈妈担心孩子不懂得分享,养成自私的性格,经常硬性的强迫孩子“分享”!

强迫孩子分享的弊端

家长必须明白,不愿分享是宝宝的天性。尊重他,而不是用哄骗的方式让他“分享”。这种态度会让宝宝有安全感,同时会鼓励他变得大方起来——因为他不用带着“可能被骗”的猜忌心来守护自己的东西。

也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分享,因为当他的预期能力尚未成熟时,强迫分享只会让他时时担心喜欢的物品会消失,使他产生焦虑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分享观念。

一,首先建立物权观,尊重孩子的物权

大约从3岁开始,孩子才能渐渐开始意识到“我的”“你的”“他的”之间的不同。当孩子已经可以熟悉家里所有成员的称谓时,爸妈就可以开始教导孩子分辨物品的所有权。建议可以从日常用品开始辨认。

有了明确的物权概念,大人要帮着孩子保护自己的所有权。比如有时家里如果有来玩的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想拿宝贝女儿的玩具玩,要先问问孩子是否愿意跟她分享。如果孩子不愿意,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拿出一些别的不属于孩子专属的玩具给客人玩。这样孩子觉得安心了,就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自己的东西而紧张了,在物权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才可以自然而然的学会分享。

二,从多的开始分享

要求三四岁的孩子去分享他们心爱的玩具,这是比较难的事情。不过如果他手头上有两件玩具,他或许就会愿意挑一件心爱的留着,另外一件则会大方借给别人玩。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手头上有两个玩具,你可以建议他把那个他比较不喜欢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样他一方面不会感到自己的物权受侵犯,同时又能享受到与他人分享所带来的快乐,慢慢地知道分享可以赢来玩伴,他便会越来越愿意分享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

比如孩子如果偶然一次把玩具借给别人玩,你看见了,那你过后可以对他说:“今天我看见你把玩具给谁用了,你真是一个爱分享的孩子!”孩子偶尔的行为却受到了表扬,他会强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爱分享”的这种认同地位,从此以后会更乐意与别人分享他的私人物品。

而相反,如果他的一个行为会带来指责或批评,那他会痛恨这带来指责和批评的原因。如果他因为自己的不分享遭到指责,或者妈妈强迫他分享,他会十分痛恨分享这件事,以后更难以培养出主动分享的习惯。

四,通过阅读故事,学习分享

亲子阅读,在故事中教孩子分享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和孩子一起读分享主题的绘本,可以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教孩子敞开心扉,学会与人分享并获得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的不是要禁止孩子怎样,而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

-----------------

感谢阅读,关注《凡妈学堂》,查阅更多精彩内容,做更好的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原始地址:/rebang/6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