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元朝的明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不可能阻挡历史的进步,从古到今让历史倒退的力量屡见不鲜,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历史所淹没。从国土面积、统治人口等方面看,元朝确实比明朝多得多,但从客观统治力、制度、民生、科技等方面来讲,明朝确实代表着进步。抛开统治者的地位、各种资源优势不谈,就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横跨亚欧板块的大国能长治久安,更何况元太祖采用类似分封制的简单粗暴的统治方式,又为这个超级大国的不安定增添了又一不稳定因素。只有在一定国土面积、一定人口的前提下,配合当时有限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管理水平,才能有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生态。这一点从元、明朝统治中国的时间长短就能看得出。如果放在现在的社会生产力和管家管理水平,管理一个亚欧非美的超级大国将成为可能,这就是美国称霸的原因之一。所以,从总体上看明朝必然是进步的。


大家说的各有各的认识,各有个的道理。以我个人一点淺识看,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元代,包括各汗国,行政管理都较松散。这样有个好处,各地、各人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利于文化、科技、社会的进步。不利的一面对自然灾害,社会恶势力失去有效的管控。有利的一面,軍事较强大,外敌少。明代,虽加强了社会管控,惩治腐败,但强化了封建集权,思想保守,影响了文化科技的发展,特别中后期,闭关锁国,不知世界发展方向。国内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无力的,导致李自成、张献忠起义造反,给国家造成了很大危害。


元朝完了,四大汗国也都自己独立了,俄罗斯早就希望,我看是退步


中国的历史,只有到了汉人手上,才会决定进步;到了异族手上,总会开一会儿倒车!


不管什么时候,历史只会在不断的进步,历史从来没有退后和如果一说


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定位进步或退步,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价值,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朝代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定会走向另一个景象。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定数,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有一定道理的。


绝对的进步,后来的清朝才是人类的倒退


我认为,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个进步,让落后的文明统治国家是悲惨的,而蒙古人自己也采用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苛刻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治国就是有这点不好,总想着自己那一摊,没有融合进这个国家,先天有种客人的意味,觉得能占多久是多久,能抢一点是一点,就没有好好经营这个国家的打算,都反对我的话,大不了我退回草原嘛。

但不可否认的是,元朝期间,东西方文明交流还是不错的,国家也较为开放,对外来文明和事物接受程度较高,这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明朝推翻了元朝后,中国又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上,占大头的汉民族做为主体来统治国家,儒家思想继续主宰中国。从朱元璋采用的一系列政策和理念来看,他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而且还让子孙后代照搬。这样一来国家好像失去了活力,运转变的比较僵硬,一切都要遵照祖制,杜绝创新。好在明朝后面的皇帝虽然面上遵循祖制,但私下还是变化不少,改革也在做。但总体来说,儒家思想主导下的国家,还是不利于新事物的产生,对外也渐渐走向了封闭。


农耕在生产力上本身就比游牧先进,明代元只是回到原有轨道!是五千年前的生产力回到三千年前。而世界已要开启大航海时期,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开始萌芽,哪才是真正进步,先进。


绝对是进步了,看看中国现在的南海就知道了!自古就是中国的,明朝时就是。


肯定是退步!

原因有两大点:

第一,历史大趋势

封建社会发展是一条抛物线,秦朝是原点,两汉逐渐攀升,晋魏南北朝走向成熟,隋唐到达巅峰,宋朝开始回落……从秦朝至唐,每个朝代的更迭,都是不断的完善制度,社会整体朝前发展,唐朝无论是体制、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在固有的封建体系里,除非阶级力量发生变化,不然在前者达到顶峰的基础上,后者要么守陈,要么回落!

很显然——宋元明清阶级力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段时期的政权更替,只能遵循抛物线逐渐回落,直到清朝抛物线临界终点,最终触底反弹,封建社会开始崩溃瓦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的阶级力量登上舞台,开启新一轮的抛物线!

所以,从整体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明朝推翻元朝,是退步的!

第二,制度的固化

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固化,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后,依旧遵从汉文化,沿袭旧制,而明灭元废除宰相,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只不过又是走老路,吃老本,封建制度越来越固化。

纵观明一朝,政治压抑,东林党争斗,外戚乱政,厂卫横行,清官流放抄家杀头,小人当道恣意妄为,虽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硬朗骨气,但政治的黑暗与血腥,侧面反映了政治固化带来的恶果!

所以,从制度层面来说,明朝灭元,还是退步的,大趋势不可逆!

我是煮水论史,反情绪历史主义者,欢迎拍砖!


谢谢邀请!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关键是我们对"进步"的衡定标准并不一致。朝代更替在明以前已经发生了多次,但实际上除了因为时间跨度延长而带来的智力累积外,在政治制度丶社会治理丶经济政策丶文化控制等方面几乎都在循环,在这个意义上,明取代元根本不能用"进步"两字去衡量。不过,从局部的制度和思想贡献而言,明代是向前走的。比如说在教育方面,明代的学校体系要强于以往,尽管其目的在于教化,但客观上推进了知识普及,为后世的知识和思想启蒙打下了基础。在选官制度方面,科举制度也发展的更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在思想领域,阳明心学及王夫之丶黄宗羲等人的学说也对人类的普世价值有贡献。


谢谢的邀请!

当我们谈到进步,和倒退这两个话题时,我们应该要考虑它们所处的时代。就如问题中的明朝推翻元朝是进步还是退步。第一我们首先来看进步!当我们将这两个话题放在元朝末期的时候,当时的元朝统治昏庸无道,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明朝顺应当时人们的意愿推翻明朝,这对于元末时期的人们来说就是他们的解脱,而不是倒退了!第二倒退!当我们把这个话题放在明朝的时候,它所存在的意义又变了,明末时期,统治者变得享乐,不理朝政!赋税加重,人们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成了当时的倒退了!

所以说明朝推翻元朝,进步与倒退并驾齐驱。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就会有进步与倒退的存在了!(图片源于网络)


总的来说是进步的,因为元末苛政,好多地方民不聊生,蒙古贵族当权,不但歧视汉人,连蒙古平民生活也极痛苦,因贫苦而被卖作汉人、南人为奴隶的极多,卖往海外的也不少,所以朱元璋的部队里也有不少蒙古人,他们同样反对元朝统治。要是元朝统治得好,怎会有这许多人造反?

但必须指出:明朝建立后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尽管较次要,但也不容忽视:

一、江南税负比元朝大为加重了,以致江南许多汉人怀念元朝,以元代遗民自居;朱元璋对他们严厉镇压,毫不留情;

二、元廷北逃后,留在内地的蒙古人很多,朱元璋推行强迫汉化政策,命令他们穿汉服,说汉语,改成汉姓氏,蒙古妇女只准嫁给汉人,否则严惩。这样做无疑是很不应该的。

三.大兴文字狱,人民动辄以文字取祸,如有人写了个殊字就被砍头,理由是殊拆开来就是歹朱!明朝的专制也是十分出名的,如大臣对皇帝奏事要跪着讲,这是前朝都没有过的规矩。

从这几点来说事,明朝确实还不如元朝!


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历史的倒退


我们今天的人认识有一种误区。那就是中国的历史一直在进步。从没有想过,有哪个朝代在开历史的倒车。至于朝代,思想是否进步,可以从其中的表现以及政策策略看得出来。我们看一下元朝采取了什么政策。元朝时,将人分成四等人。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可以理解,是外国人。三等人是北方汉人。四等人是南方汉人。有了369等,自然就有了阶级矛盾。元朝,有律法规定。看人与蒙古人发生肢体冲突。不论理是否在汉人那边,推倒了蒙古人就是死罪。

还有就是对于铁器的苛刻管制。要求10户人用一把菜刀。这样的情况肯定会有饿死的现象发生。如果说,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那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了粮食而饿死。那就非常反常了。人必须要活着。不能总是坐以待毙。于是汉人们发明了,用竹片削面。至今我们看到有的地方还是在用竹片。

汉人新婚。新娘初夜必须陪蒙古人。那个时候老百姓非常有血性,为了保持血脉的纯洁,第一个孩子会摔死,至今有些地方还有摔头胎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变成了一种习俗。而今天很多的习俗都是先辈的血泪史。

是不是在进步,本人不做任何评论,大家自己去思考。


我本俗人,俗人浅见,希望各位看官莫怪。本人认为,一个制度或一个统治者,长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长期违背人民的意愿。他肯定被推翻。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刀兵四起,为什么呢?一则,当权者昏庸无道,横征暴敛,二则天下水灾、旱灾、蝗灾特多,三者那会儿生产力特别低下,正常情况下,老百姓仅能果腹,非正常情况下,老百姓饿死一大片,十里无人烟、百里无犬吠、千里无鸡鸣的事常有发生。明朝的开创人朱元璋,就因吃不上饭去了庙里,后参加义军成了气候。中国的老百姓不好统治吗?不是,老百姓只要能吃饱、穿暖、住舒坦就不会闹事。在中国的古代,有好多时候统治者,逼得老百姓吃无食、穿无衣、住无房,老百姓们被迫揭竿而起,推翻残暴的统治,去争取自己的生存利益。

明朝的初期,天下的老百姓确实过了一段很好的生活,到后来由于接位的统治者又犯了以前的前朝统治者的老毛病,使在关外的满族人看到了机会,推翻了大明建立了大清。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之身,起于草莽,横扫六合,驱逐蒙元,一统华夏,废除蒙元民族歧视政策,使汉族复振,其武功远迈汉唐,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代表先进是无疑的。


谢谢邀请。

明朝相比较而言毋庸置疑是进步的。

元朝的统治很是粗放的,我们可以那科举考试做一个例子来看看元朝的官僚制度的样子。

元世祖在天下未定的至元二年明文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此外的科举制,从元世祖时代一直延续到元仁宗时代,才开始举行科举考试,此后到元朝元顺帝为止,科举实际上只举行了45年,三年一科,录取士人总共才1200人左右,大多数录取的人只是充当文职,武举是直接被废止。一来,导致大量的汉人人才沉沦下僚,这些人对于统治的不满意肯定到达了一定的地步,只是手里没有枪杆子而已。二来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于统治阶级的这些人大量素质不高,使得元朝的官吏素质普遍偏低,占据要职的蒙古人,色目人很多都不认识汉语,只会画押而已。这样的情形根本无法得到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官僚的素质低下使得行政无力,官僚大肆腐化,完全无法维持统治。

元朝官场究竟堕落到了什么地步呢?

在元朝,各级官吏相见,下级向上级送礼毫不遮掩,视为天经地义。比如:下级初见上级要出“拜见钱”,上级向下级索贿叫“撒花钱”,逢年过节下级向上级祝贺叫“过节钱”,生日送礼叫“生日钱”,上级给下级分赃叫“常例钱”,旧官去职新官上任有“人情钱”,向犯人索贿叫“赍发钱”,打官司要交“公事钱”,官吏到了富足之地,可得多一点实惠,称“好地分”,把钱捞到手叫“得手”。

相比较而言科举考试出生的明朝官员最低素质高了一点。


朱元璋说的很明白,元朝失之以宽。宽在了社会管理的松散、宽在了对思想文化的放纵,宽在了对官僚队伍的懈怠,更宽在了对蒙古贵族和地主富绅的无限制纵容。因此,与元朝不同的是,明清两代厉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明朝取代元朝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自我禁锢的一面。进步之处在于将元朝混乱不堪的“放羊式”管理秩序拉入正途,落后的一面在于其对社会管理的极权化管理,沉重打击了古代中华思想科技的进步乃至商业外贸的发展。


原始地址:/redian/1002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