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观念该改改了。不要把好孩子的标准僵化,也不要把成功幸福人生划为统一模式。造物主安排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其独特使命,都要有新鲜感!否则,一律“复制”“粘贴”那还有啥意义!这也是为何我们老祖宗讲究生辰八字。尽管这不一定科学,却说明充分认知孩子的天性(生性)是多么重要!在此前提下,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想,这也是人性要素之一。然而,现实却是,太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还总认为自己倾尽所有、用心良苦,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宿命论”的实践,扪心自问,你真懂孩子的“心”吗?适得其反时,又开始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从不认真想想孩子活在你的人生构架里,又要压制自己内心真实感受,把你认为好的认为好,把你认为对的认为对,孩子活得多拧巴,最后即使不出极端问题,孩子能乐享此生吗!
我的孩子也曾因为学习的压力出现抑郁的倾向。我很正式的对他说在成绩和健康之间我选择健康,至于成绩你觉得努力到了就好,当然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现在孩子阳光开朗,还经常和我开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成绩也在稳步上升。所以,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孩子在意的也是爸爸妈妈的态度。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来自爸妈的关爱,感受到对他身心健康的重视;同时和他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让他感受到身后有坚强的支持,他自然就不会抑郁了!
接受、正视、陪伴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放宽心让孩子玩。别贪恋学习,更不要光为了学习压制孩子,因为心理健康更重要!
多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吃的得苦,心理就不会抑郁了!
小时的记忆貌似都在玩,而且家长不会管我们的学习,都是自己学,玩也是跟伙伴玩,同学之间有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去敬老,去养蚕,去找种子甚至挖苍蝇蛹上交,好开心呀!只有到五六年级才开始学,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学啦!各种学,以前是语文数学英语,现在又增加啦艺术,体育,当然还有各种兴趣班。家长们使出全力关注孩子,孩子累,没有时间玩,学不完的东西……一个没有童年的人,没有时间玩,没有机会和小伙伴打一架的机会都没有的孩子,没有伙伴的孩子他的成长缺失哒,当遇到挫折时候没有渠道去诉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独生子女惹的祸,以前一家人好多孩子,没听说过心理疾病。现在独生子女当父母了,能做合格家长吗?1、请家长自己先做心理咨询。全面了解心理疾病知识。2.自我检讨,在养育过程中出了哪些问题,比如天天抱着手机不顾孩子感受。3、社会政府层面鼓励成立家长学校,强制培训准父母学习。(自认为这是国家千年大计)4、学校建立干预措施,发现苗头及时反应给家长,不能让家长讳疾忌医。5、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亟需建立心理卫生日。
多生几个就好了
共情
抑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情况也是如此。抑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对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来帮助这些抑郁症患者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时,需要认真地对待,并尽快寻求帮助。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与学校的医生或心理医生联系寻求专业的咨询。同时,在孩子的生活中,家长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这包括提供身体和情感的支持,鼓励他们进行运动和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让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网络,减少孩子受网络毁三观的游戏、视频、小说等影响从而加重心理问题。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全家人情绪稳定的保障。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能力等重要的社交技能。在这方面,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了解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应对压力和挑战,让他们了解困难和挫折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总之,抑郁症在孩子身上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因此家长应该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并为孩子提供支持和爱。在帮助孩子克服抑郁症方面,家长需要注意建立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与专业医生和治疗师保持密切联系。
先说结论: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我认为”的观点出发,逐渐成为大多数人口中的说教。
举个例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学习,把重心放在学习上。
这句话初听,很多人只会觉得是家长的典型口吻,家长们都是这样教育孩子,我们从小到大也是听着这样的话语过来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不然,这句话暴露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这句话,是父母内心的诉求,并不是真的在为孩子考虑要好好读书。
这句话隐含的属性,是来自于孩子所理解不了的骄傲,对孩子的希望,以及社会属性的一种寄托。孩子成绩好,就相当于在牌桌上多了一张黑桃Ace。有更多的筹码和谈资。让父母在朋友亲戚面前,“有面儿”。
从孩子的内心出发,他其实并不知道,为啥要好好读书,只知道如果成绩好会让父母开心。会有一点小小的奖励(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好并未给孩子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所以会抵制孩子们对于读书学习的极大热情。
其实这句话单看并没有错误,但他需要一个前提:
好好读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你自己想成为的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以说是相当的困难,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还不够了解自己。所以父母要更多的去承担“引导者”的属性。而不是强制的命令。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与自己心里的想法背道而驰。越来越倔,越来越沉默。也就是题主说的“抑郁”。
用引导,去看见孩子的内心
用引导,去告诉孩子独立,坚韧,善良
用引导,去看见孩子的成长
用引导,去让孩子成为想成为的人。
家长和教师,不过只是孩子的摆渡人,更多的,站在岸边,望着孩子,过自己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