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下定决心逃离原生家庭的?

没想过逃离!只想着我以后自己的小家庭绝不可以重蹈覆辙,不要让我的孩子再和我一样的感受!

你总会遇到你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你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但我想说的,与其想着怎么逃避,不如想着怎么改善!


逃离原生家庭??怎么可能逃得掉,家里的父母双亲,是我们逃不掉的牵挂,是我们扯不开的亲情。我觉得不应该是逃离,而且应该去改变,不能改变全部也能改变一部分。有钱有本事,你的原生家庭就能改变!我们是人,不是动物,不要想着说去逃离,应该想着看得怎么样才能变得更好!


爸妈吵架的时候,我最想逃离


虽然我从小缺少父爱母爱,但我越想逃离原生

家庭,就代表我越在乎他们,只是自己不想承认而已。外表有多强势,内心就有多脆弱。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合格的,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温暖的。所有的选择都取决于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不要逃离,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对一切,不忘初心,保持一颗真善的心,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你的世界会很美丽,没有那么多抱怨,也没有那么多情绪!


既然说逃离原生家庭,那一定是对原生家庭有排斥心理的,这种心理对于我是不存在的,更无所谓说要逃离,恰恰相反是留恋依恋。当然,每一个人自小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都不一样,甚至千差万别,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这种心理反差。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我的表妹比我小一岁,前些年因家事受刺激喝农药,经抢救虽然命保住了,人却变得呆呆傻傻,后来生了个女儿,孩子没毛病很正常,表妹这个样子自然不能很好地管教孩子,丈夫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这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起先还能帮着家里干点活,后来就在外面整日不回家,奶奶管不住,我听说小闺女在外面租房子,并早早谈了男朋友,这一年孩子十五岁。

大家不难看出这种家庭存在的问题,亲情缺失是孩子不愿在家里呆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和奶奶生活,毕竟老人也是力不从心,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再加上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性格多少也有叛逆,最终导致孩子逃离家庭的局面。


我很想逃,但又逃不了。有一份责任,在我心头未了。

真想去做和尚,去超渡这狂燥灵魂,远去的亲人。可寺院里杂烟缭绕,鱼龙混杂,佛主早就远去辰世。

愿希望之水,能扑灭我心中的火焰。坚守这最后的时刻!

“师傅,为什么佛前点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了,退休了。去做位乡村教师,发出最后的光。


原生家庭的界定就是一个最大的无知。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炒作概念。

为什么?

1.过分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降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过分神秘化原生家庭的影响,首先干扰人的正常精神思路。

为什么要逃离原生家庭?接受现状才能面向未来。

放下才能解脱。

原生家庭即便不完美、不温馨,但他是我们在人世间的来源,是我们存在的基础。

上天的安排都自有道理,不断挑战自己,迎难而上,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才是古人说人性本善的真正含义。


娃娃读书学习被认为是理所应当,12年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为人父母更是一门长修的学问。

前几日到医院偶遇一对母女。妈妈带13岁的女儿去医院心理咨询科“看病”。女孩儿自始至终端坐椅子不发一言,母亲则一直焦虑反复地和医生絮叨女儿的“病情。”

母亲说:“她在家从来不和我们说话,一出门像换个人似的,和她的同学话多得很,什么都说。”

坐诊的医生约莫30来岁,温柔地和小姑娘交代在家要帮助大人做家务,要尊敬父母......我一边听医生讲话,一边端详小女孩儿面无表情的脸。我估摸着医生的话她应该一句也没听进去。

十三四岁的孩子有几个特点:一是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急切希望摆脱老师和父母的监护,反对别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二是对现实生活诸多抱怨,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会付诸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追求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会在心里产生挫败感。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他们带来紧张、恐惧、抑郁和失望。

此时父母:一是要理解尊重孩子。很多家长和孩子相处一副长辈自居的样子,什么事都想替孩子安排处理,久而久之,孩子心生厌倦,不愿和家长沟通;二是把家里的实际情况告诉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和孩子说说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离,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懂事很多;三是不要过于溺爱孩子。溺爱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自己最重要,从而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包容。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逃离原生家庭。我也见过家庭关系非常和睦,孩子健康阳光,如同朋友一样相处,这确实让人非常羡慕。

不幸的是中国家庭关系大多都比较扭曲,传统的中国父母很难把子女看成独立的个体,孝顺听话,是子女的最高标准,父母习惯用命令式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目标和预期,强加给子女,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工作,还有感情,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同时,中国父母容易将他们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在争吵时不回避孩子,甚至当双方感情发生破裂时,将孩子作为彼此攻击的武器。

同时,传统中国父母往往而中国实行独生子女制度之后,家庭关系更加扭曲,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仅仅面对一个孩子。很难有一个孩子在这样被过度关注的情况下,获得自然而然地成长。

大多数孩子痛恨这样的家庭,尽可能远离原生家庭,发誓不要成为父母这样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无法回避。今天年轻的父母,应该可以规避一些以前的问题,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而在不好的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逃离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会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当你让自己强大到能够直面原生家庭的问题,直面自己的问题,去改变,缓解而非逃避,这才说明你终于不再受到原生家庭的控制。


现在对原生家庭这个词用得比较多。成年后过得不幸福,婚姻不美满,都会说到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没有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

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性格都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感情好,情绪稳定,又给孩子很多爱。那么这个小孩子长大后就会一直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即使遇到其他挫折,她都会很好的调解自己的情绪,从挫折中走出来。

但是很多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由于地域文化,社会素养没有那么高。以前的很多重男轻女,或者对孩子要求非常严厉。这样就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是一直在这样环境下生活,性格习性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以至于长大后会生活的不幸福。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这样的孩子成人后,能及时的发现这个问题,通过学习,然后纠正它,改变它。这样以后的生活也会过得很幸福。

我的爸爸妈妈的婚姻虽然不是很美满,他们经常吵架。但是他们都很爱我。虽然他们要做很多事情,也经常忽略我的心理感受。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是一个被爱的人。

虽然我的婚姻和父母的婚姻有点像。由于我喜欢看书和思考。所以当我发觉我要和先生吵架的时候,我就会及时的调整自己。以免说出伤害对方的话。

还有我把注意力从先生的身上移到自己的身上,努力提高自己。当自己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很幸福。


完美的原生家庭只存在想象中

正如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羡慕一样,别人家的父母也会让我们羡慕,无论是物质条件好,还是父母感情好,亦或是无条件支持我们,都会让我们的人生道路顺利很多,可是大部分的我们都没有这么幸运。

有一句被广泛使用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讲的就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能那些你所羡慕的家庭,那些完美父母只是因为你只看到了其中好的一面,他们的孩子可能也会有很多想要吐槽自己父母的地方。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年后的她看似风光无限,事业风生水起,但其实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尤其对于亲密关系,更是不知道如何经营。

可能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父母,因为我们都不是完人,完美可能只存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有的人从父母那获益的较多,有的人受伤的成分更多。

原生家庭的痛,我深有体会

原生家庭的痛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自己是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吵架中,印象中很少有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场景,有的只是冷漠、谩骂、彼此的仇恨。

母亲是一个极度挑剔的人,对人极度苛刻,自己的性格也是懦弱敏感,没办法和人关系拉近,对于亲密关系更是无所适从。即使付出各种努力都很难改变,那种莫名的恐慌、焦虑就像感冒一样,外界稍微一点风吹草动,芝麻大的事都能让自己迅速神经紧绷,进入高度警惕状态,很多时候都让自己心力交瘁。

当你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成年后的问题大部分都来自原生家庭,当你极度想摆脱这样的自己的时候,你会对父母怨恨、鄙视,而这份怨恨又会影响到你对其他人的看法,影响你当下的生活。不知不觉你越逃离,其实反而受父母的影响更深。

让人无奈的是即使知道了自己的病根,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一朝一夕改变,况且有些东西你自己根本意识不到,更别提去改变了。

与其想着逃离原生家庭,不如现在开始好好爱自己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逃离呢?

接受此刻哪怕很不堪的自己会怎样呢?

她曾经也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拥有很多对世界很美好的幻想,她经历了很多的伤痛,她会有很多自我保护的防御措施,她渴望被爱,同时又害怕受伤。但她一直都在努力,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那份努力足以被认可、被肯定。

她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我们不妨从自己做起,先爱自己,不去想那些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皆祸害之类的话,因为一个内心充满怨恨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只有爱才能将我们带离黑暗。

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出生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无法选择,只能选择接受,但是正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待你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无论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当你带着成长而不是受伤的心态去面对你的每一段人生的时候,你会豁然很多,毕竟人生不过只是一场体验,好坏、高低无妨,关键要活得漂亮。


原始地址:/resou/1064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