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时代的烙印,观点不一致,与当时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不贴近


名著得有正面导向。


不符合历史发现的需要,所以被禁


应为那三本不够名著啊


郭德纲相声选,武林外传和哆啦A梦被去掉了。


四大名著之前我国是五大名著(红楼梦之前是五大)之前是三国,水浒,西游,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出现候,聊斋,儒林这两好像失传了。


七大名著的形成

在当下,提到“四大名著”,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但是提到“七大名著”,这个概念却让人颇感陌生。外链代发

其实“七大名著”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当代人经过一番总结,形成了“七大名著”这个概念。

这一切要从晚明说起。晚明大才子冯梦龙归纳了“四大奇书”的概念。“四大奇书”包括《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大奇书”对于统治者来说,有多部不被统治者所喜悦:比如说《西游记》曾被明朝朝廷宣布为禁书,而《金瓶梅》则被视为诲淫诲盗的书籍,《水浒传》因为鼓吹打家劫舍,也有过多次被朝廷封杀的记录。不过,文学属于思想的一种表达,而思想管控是封建统治者所做不到的。因此不论明朝帝王怎么封杀《西游记》,还是拦不住《西游记》等图书在民间流传。

到了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相继问世。由于《金瓶梅》在某些方面的描绘让很多人不接受,因此,清朝人习惯上将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四大奇书”和《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相提并论。并在民国初年前后,有了“六大名著”的说法。近年来,有文史爱好者考虑《金瓶梅》和“六大名著”曾经排列在一起,于是有了“七大名著”的说法。

四大名著的来历

事实上,“四大名著”的说法源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其说法比“六大名著”晚几十年。

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背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年。有关部门认为,人民群众应当有一定的文艺熏陶,但是旧社会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未免有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外,考虑当时民众的阅读水平能力,经过千挑万选,相关主管部门决定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合订为四大名著,进行出版,由此《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

落选原因

那么,为什么《聊斋志异》等三部作品没能入选?

个人认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倡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而“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此类思想的宣传:

比如《西游记》,猴子敢于挑战天庭,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水浒传》,梁山好汉敢于挑战大宋朝廷,被视为革命精神;

比如《红楼梦》,揭示了豪门大族的没落,被视为封建主义必将灭亡的证明,因此值得提倡;

比如《三国演义》,通过汉魏的兴衰,向民众普及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值得提倡。

而相对来说,《金瓶梅》不适合主流群众阅读,《聊斋志异》被视为糟粕太多,而《儒林外史》的可读性较弱,而且教育意义不及《四大名著》,因此落选。


都是人为的!


那三部可能是被那些假君子给否了。


不好定议


好像还丢了一个本老残游记吧!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


本领恐慌


哪位大神告诉我西游记作者是谁?金瓶梅作者又是谁?


社会在向高方向发展,名著是出与民俗的东西,有些虽然时髦,但在社会发展中是不适时益的。


七大名著是啥?


删掉的才是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成果。中国古代文学,一直都在生生不息地蓬勃发展。只不过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它都以一种不同的形式走向巅峰。从先秦时期的辞赋、到唐宋时期的诗词,以及元明清时期曲牌和小说,蔚为大观,无不如此。

在种类繁多的文学创作形式中,其中,明清时期的小说成了一种较诗词歌赋而言更为通俗、受众面更广的文学形式。并且,小说是唯一一种从古代一直盛行到现代的文学形式。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明清时期,那些盛极一时、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

公认“四大名著”的演变历程

说起明清时期的小说代表作,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作品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大名著闻名遐迩,家喻户晓,但是事实上却很少有人知道,最初民间所公认的四大名著其实是“水三西金”,这里的“金”指的是明朝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以下简称为《金》)。

本书成书于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小说题材来自《水浒传》,通过主人公西门庆——一个集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于一身的官绅阶级的代表人物,揭露其物欲横流之下的家庭生活的丑恶面目,再现明朝中期以后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最早将这本书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当代“四大奇书”,并且把《金》列为四大奇书之首,可见在其文学地位之高,以及古人对其推崇的程度。

然而,自清朝顺治年间起,朝廷多次颁布法令,严禁民间的艳词小说。《金》因为涉及到各种大胆露骨的描写,因此便入了被禁书籍之列。“四大奇书”中可供观瞻的只剩下三本。

乾隆年间,一部与《金》相似的世情小说在这一时期问世,人们对它的追捧一点儿也不亚于前者,这本书就是清初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

《红楼梦》和《金》在写法上一脉相承,都通过写小家风月来反映社会大家,打破中国文学史上大团圆的传统结局,书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悲剧。因此,不少学者都认为《红楼梦》脱胎于前者,在《金》的基础上借鉴不少,可以说《金》是《红楼梦》的蓝本。

《红楼梦》虽与《金》有众多的相仿之处,但是由于成书时间比较晚,民间读者更广泛,甚至出现不少人竞相手抄此书,一时之间可谓洛阳纸贵。因此,《红楼梦》虽然一度被禁,但是因为其传播之广,难以禁绝。久而久之,《红楼梦》逐渐取代了《金》成为民间推崇的小说,“水浒、三国、西游、红楼”的新“四大奇书”也就因此形成,一直延续到今天。

明清“七大名著”的由来变迁

但是人们都知道四大名著,那是因为这四本书耳熟能详,受众程度最广。并不代表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其他的明清小说就不能称之为“名著”了。实际上“四大名著”的前身是“七大名著”,还有三本书并未被列入。

除了上文提到的《金》之外,还有两本经典小说《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与今天普遍认可的“四大名著”一起合称为“七大名著”。

“七大名著”这一说法,广泛流传于清朝时期,也就是《红楼梦》成书之后。

《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文言小说集。作品通常以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迂腐。这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同期的一位作家——吴敬梓,承袭了蒲松龄笔下的批判精神创作了小说《儒林外史》。本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在当时腐败的官僚背景下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也歌颂了少数人在混乱的时代对人性的坚守。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短篇《范进中举》是吴敬梓笔下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知识分子典型,这部小说也极大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荼毒。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极高,一定程度上来讲,《儒林外史》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其对后世的影响程度并不亚于四大名著。

“七大名著”中为何有三本被删除?

以上提及的“七大名著”,在流传和发展中有三本被移除,只剩下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那么这三本书同样作为经典之作,为何被删?

其一,中国自古以来的“凑四传统”。

大家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会有一些很有趣的传统,例如数字上的“凑四”。为什么是“七大”而不是“四大”呢?其实,相当有趣的一种说法是“四大”在口语上朗朗上口,也更加符合传统。

“凑四传统”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言中无处不在,例如“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发明”等。虽然这些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是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凑四”的偏好。

其二,与时代背景不相适应。

在“七大名著”中,三本著作被删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唯一的共通之处都是它们不能与那个时代的统治背景相适应,不被统治者接受和容忍。

《金瓶梅》盛行的时期,正值顺治皇帝对艳词书籍的整治阶段,正好撞在了变革的枪口之上。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同样作为讽刺小说,被禁的原因不言而喻。清王朝为了将强政治上的集权,极大程度上钳制了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这类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无疑是对封建政治构成的一种威胁。

《儒林外史》是明写,《聊斋志异》是暗写,但是这都逃不过统治者的法眼,导致这两本书最终成为禁书。

其三,和“四大名著”产生同质化冲突。

这三本作品被剔除“七大名著”之列,私以为还有第三点原因,那便是它们和现有的“四大名著”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同质化。这七本著作看似取材不同,创作手法各有千秋。但是好的文学著作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在现下的“四大名著”中,每本书都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宏大的视角。从“仙妖人魔”的魔幻主义世界到充斥着“政治权谋、军事武侠”的现实主义社会,从风花雪月的小儿女情爱到风云变幻的社会大家。个人、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的矛盾已经全部囊括在了这四部小说之中。


应删掉水浒,加入《金瓶梅》


因为专家学者认为另外三本名著不符合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以及《三国演义》。此外的三大著作分别是《金瓶梅》、《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


原始地址:/resou/3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