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他假期去打点小工体验下社会生活规则,也许用不了多久他会有所醒悟。
只要这样的孩子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家务活动。参与亲戚朋友活动。见世面触及心灵。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一.接纳孩子,放弃焦虑。
其实懒惰不自律不愿意学习,这应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已经初一了,还是这种状态,说明小学的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首先家长应该做的是接纳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好,虽然习惯不是很好,但是必须得从心里头接纳自己的孩子,放弃焦虑,不要让焦虑的情绪主导自己的行动。感觉这位家长现在内心已经非常的焦虑了,其实孩子刚到初一还有时间还赶趟,所以说不应该着急。
孩子在初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如果长期家长焦虑的状态,很容易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形成对峙的状态,网上有很多新闻比比皆是,孩子跳楼发生意外,由于跟家长发生口角或者是打仗。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或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首先应该放弃焦虑,内心深处接纳孩子的缺点。
二.不要攀比,保持平常心。
为什么很多家长总是感到自己家的孩子缺点很多,没有优点,就是由于我们家长经常攀比,经常把自己的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自然就会产生心里的不平衡。其实攀比这种心理尤其在中国的家长中非常普遍而且非常严重,正是由于这种攀比的心理,导致了家长跟孩子的矛盾产生。孩子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首先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与别的孩子进行对比,其实孩子的内心是最不接受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的。保持一颗平常心,多发现孩子的一些优点。
尽管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比较懒惰不能自律这些缺点,其实不只是自己的孩子如此,绝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这些缺点,有几个初一的小孩儿就能够非常的自律,勤劳并且非常愿意学习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家长焦虑心理和攀比心理产生的。
三.沟通交流,亲子活动。
孩子在初一已经存在了这些缺点,说明我们做家长的在小学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以及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才会导致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懒惰,作业完成不及时,不愿意学习,拖拉不自律等等。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玩乐中与孩子进行交流,多参加亲子活动,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多理解孩子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要以总以家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逐渐接受,家长就会和家长无话不谈,也就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的途径,这样对于下一步养成良好习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四.制定规则,赏罚分明。
家长要坐下来与孩子制定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规则,例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等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和按时完成作业,读书的时间等学习上的基本规则。
同时与孩子一起协商建立奖惩制度,如果违反了规则就要进行惩罚,如果坚持了一段时间没违反制度,那要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了制度和规则。同时奖惩机制又会进一步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五.养成习惯,静待花开。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孩子已经到了初一,说明小学的这段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那么从现在发现问题开始,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制定规则的基础之上,家长一定要陪伴孩子一同成长,与孩子一同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享受规则所带来的便利,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方式,没有陪伴可能也就没法谈到良好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在陪伴中家长少指责少干涉,静静地陪伴着孩子成长,静待花开。
由于号篇幅限制,老师仅展示部分资料内容
需要完整版高清资料的家长们,获取方式如下:
1.关注+转发+点赞本文
2.私信老师发送:学习成长
按照操作流程即可快速领取资料!
孩子天生是积极向上的,我家儿子今年也是初一,自律上进心中有目标,我的教育方式:
第一是是粗中有细,信任他,培养他自律,粗的意思是粗放散养,三岁后基本让让他做事情,自己穿衣洗漱吃饭,出门旅行他的行李箱自己拉着(每当想起这个情景都觉得很好笑,一个小人儿拉着很大的行李箱),这样的好处是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负责,也在内心形成自己的节奏,这样上学后除了小学一年级开学一个月会适当陪他做作业,陪他整理学习用品,以后全部放手,让他知道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细的地方是会关注他的情绪,表达我对他的支持,比如他小学时候有段时间每天都是不情愿的去上学,我知道他在学校一定面临不开心的事,他不说我就没问,给他时间让他去处理,但是我会每天告诉他“妈妈永远支持你,爱你”,过了一段时间他告诉我之前班里有个孩子欺负他,现在好了。
第二,言传不如身教,启发孩子学习原动力,我的学历虽然不低,但是一直没有好好读过书,儿子刚出生时,我突然警醒,这么好的孩子和我结缘,我该如何对他呢?从那天开始不断探索学习,很快明白了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我就开始了修身养性的学习,重新规划人生,不再浑浑噩噩。这十几年努力工作,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学了传统文化,中医,心理学,孩子也读了大量书籍,中医,历史,地理,军事,哲学,物理,化学,数学,逻辑学,并且在读书过程中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你家孩子目前初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目前家长需要做的首先是要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阻碍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天性导致了孩子的懒和不自律,是夫妻关系不好导致孩子思想负担过重?是不信任孩子导致他叛逆?还是太溺爱了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自己找不到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其次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找到孩子懒和不自律的原因后和孩子开诚布公的谈谈,该道歉的先道歉,再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一是:家长要花海亮时间陪小孩读书写作业,且要耐心、用心。二是:送到辅导机构,让辅导老师帮忙。
我想说懒惰和不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
任何一个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从小不注重这些习惯的养成,让孩子随性发展,迁就,溺爱最终才导致孩子性格习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人们往往说
习惯是可怕的,因为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就是隐藏在身边的炸弹,说不定就会爆,好的习惯才是伴随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而初一我认为这个时候再去培养孩子的性格习惯虽然不早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抓住孩子的性趣所在,找到激发孩子上进的点,加以指导点拨,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只是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被风吹的有点歪了,被雨淋的有些狼狈了,家长这个时候一定不能任之不管,否则即使孩子成长起来了也不一定能成长为栋梁之才,而家长稍加看管,用对方式方法,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成长的。
希望每个家长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合格的园艺师,懂得欣赏理解和适时的保护,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引导,家长科学教育
你可以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环境是否可能起因于例如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等与人的关系因素。第二种情况,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也许没有成就感。可以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和兴趣开始。有困难的时候,也有不想学习的时候,也有过于简单的时候,有没有挑战性就不想学习的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寻找原因,做“对症疗法”。找到他喜欢的学习方法。
以我少数家庭教师的经验来看,父母认为孩子不想学习不是不能学习,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能学习。因为孩子不会,所以从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只能得到负面的反馈。最好请他做家庭教师,每天指导作业。父母的话,鼓励,学习不仅仅是分数,还会让你明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上初中的孩子懒惰、不自律有如下原因:①孩子没有责任感,孩子对人对事都没有认真负责的意识,对人对事都很随意,他觉得反正与自己关系不大,投射到学习上当然会这样;②家庭环境中的人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不经意之间的一次吵架,父母不好的待人接物,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消极懒惰的印象;③家庭之外的个人经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老师、同学、朋友都可能影响孩子。
只分析原因而没有解决办法等于没有分析。我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以下几点:①让孩子适当接触社会,这个接触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怎么接触呢?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就可以了。当然有人会反对,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的童真,试想七八十年代又有多少孩子有童真呢!②让自己成为和孩子一样的读书郎,用自己的勤奋、自律和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其实家长只要明白一点,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家长的学习过程。③和孩子充分沟通,理解孩子,选择合适时机很重要,也不能是喋喋不休的重复再重复,这样会适得其反。
泛泛而谈,具体问题有具体的办法,欢迎大家讨论!
孩子毕竟是孩子,习惯总是慢慢养成的,不自律也不是今天才不自律,建议和孩子好好聊聊,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不学习是因为太难了不愿意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同时也关注一下家庭环境,作为父母有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呢。
这个阶段叛逆期了,你管不了了,除非TA自己觉醒,否则你是没办法的。道路千万条不只读书一条,切记千万别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1、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首先家长就要做到表率作用,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