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时常和老师交流沟通?

非常应该,家校互通能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家长和教师片面的了解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个班级4.50个孩子,你做老师试一试。不要经常,而是要做有质量的沟通。




这种情况要么就是父母没时间管孩子,要么就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猜是猜不出来的,建议做一次详细的家访你就知道原因了。




家长应该与老师时常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互相配合教育好孩子!




沟通是应该的,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




我觉得老师主动给学生父亲打电话,父亲居然长达半个月不回复,主要原因应该是:

第一,说明父亲粗心、健忘,平时也不怎么管孩子;第二,说明父亲责任心不强,总认为教育是学校和孩子妈妈的事,认识不到自己错误;

第三,说明父亲可能文化水平不够,既不知道怎么和老师沟通,也不知道怎么管孩子。

相反,母亲倒是对学生非常上心,天天看着写作业。但孩子仍然作业完成不了,说明母亲方法不对,管的过细,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学习不主动。

只要家长不能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哪怕天天从早到晚催促,也用处不大。

当务之急,父母需要认识,并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推荐好的家长教育平台,特别针对作业问题的专家经验,可以先让母亲听课,然后再让母亲影响父亲。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家长不用心,是他们黔驴技穷,不知道釆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自己的孩子?

所以,中国教育部门现在也开始重视家长教育的问题。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老师持证上岗,有的都管不住顽劣的孩子,何况不经任何教育培训的父母?

老师提这个问题,愿意主动和家长联系,很不容易。负责任的家长发现问题,应该主动和老师沟通下孩子情况,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完全推给学校。

只有家、校联合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应该称赞一声,题主一定是位恪尽职守的老师,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主动和家长沟通的,一是要占用自己课余时间,二是那些屡见不鲜的问题,翻来覆去对着不同的家长重复,不是有耐心的人真是不能忍受,三是碰见不配合的家长,不仅费力不讨好,恐怕还要惹来无端是非,所以现在能主动跟家长沟通的老师都是值得敬佩的。

不过,除了个别家长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跟老师沟通的,但有时却不知如何沟通,只能干着急。

我认为孩子成绩优秀,家长就不必过多和老师交流了,因为这种情况与老师交流,大多数不是探讨孩子学习情况,多数是家长寻求心里安慰,希望自己更多些宽心丸,说实话,老师时间也挺紧张,这种心神不定最好家长自行消化。

但是,对于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是中下等的,家长必须要和老师保持良好互动,因为如果家长和老师配合好,这些孩子会有很大提升空间。

那这样孩子的家长如何和老师沟通呢?首先,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这样活那样的缺点,但家长一定注意不能将老师的缺点扩大,而且还要尽力去寻找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尊重老师,凡是能让学生尊重佩服的老师,他所教的那门学科,学生一定不会抵触,只要没有抵触情绪,想学好就不会太困难。

第二,家长想和老师沟通,最好单独面谈,这样即使老师对孩子提出缺点,家长也能保留颜面,而且能深入就孩子个性化问题探讨。

第三,找老师不要过于频繁,一个学期一二次为好

第四,不要所有老师都去找,针对孩子最薄弱学科和老师交流。

第五,跟老师交流最好事先准备好想说的话,言简意赅,不要长篇大论。

孩子最后能不能取得满意成绩,自身努力很重要,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也绝对不容忽视,但老师要管一个班级至少几十个学生,不一定会关注到你的孩子,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主动去和老师沟通交流,引起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只能是有利无弊。




一般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经常沟通,我觉得没有必要。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孩子顽劣成性,品型不佳,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沟通。

显然,你的这个学生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家长应该时常和老师交流沟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和老师经常沟通,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现在每个班级,基本上都有四五十名学生,学生多,老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个人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当孩子心理上或学习上出了问题,老师无法找到真实原因,当然就没办法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象题主所提到的情况,孩子撒谎,但家长不和老师沟通,老师就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无法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所以,家长常和老师沟通,就很有必要。

其次,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数学没学好,为什么?孩子反应,英语老师讲课,他听不懂。孩子平时和同学们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家长如果常和老师沟通的话,就会更多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避免孩子出问题。而且家校联合,会有双倍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顽劣成性,品行不好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长平时要和老师多联系,多沟通。

父母用心,老师负责,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对于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来说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尴尬。无论是谁都知道家长和老师多沟通肯定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更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我在每一届当班主任首先在报名时都要登记好家长的联系方式,农村的家长们很少会主动联系老师,一个学期开一次家长会能参加的父母们极少,大多是爷爷奶奶来,有的甚至是只比孩子大几岁的哥哥或姐姐来参加,我会经常打电话给家长,既然他们不来学校,也不主动打电话给我,那只能我主动打电话给他们了,可能有的人认为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一定是告状了,其实我打电话给家长很少告状,一般我会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卫生、参加活动等情况比较全面的讲给家长听,孩子的问题我会委婉的提出来然后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纠正孩子的偏差,多看到孩子的优点,有的家长一听说孩子有什么问题,就是把孩子一顿数落,这时候我还得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主动与家长沟通多了,家长收到的不只是孩子的问题,也了解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慢慢地家长也会愿意更多的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有时候对于孩子的问题还得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有必要时要去家访,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些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成长,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也是无怨无悔的。




谢谢邀请!试试从老师、家长、孩子三个角度解答,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您是有责任心的老师,毫无疑问。对能够不断能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好教学效果的老师,我内心都很尊重,像对不断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样。

尽可能、尽力的帮助、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老师的本分,天职。所以还是要继续督促,这种督促就是关注。而很多很多的学生,因此终生铭记在心的就是当年这样的关注。

其次,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对子女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家庭。家庭环境。坦率地说,我对今天所谓孩子成绩差的家长们,是非常失望的。

他们或许真的很努力为生活在打拼,太累了顾不上孩子,然而更多的,是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举止、品性,映射投影在孩子身上。有些甚至连一个温暖稳定的家,都没法给孩子。何况优秀的品行传承。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记住,孩子本性绝大多数是纯良的,像一张白纸,需要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工作,帮助他们画出美好的人生画卷。这是优秀学校和优秀老师的意义所在,也是各种不同情况家庭的期望所在。

最后,通过督促,家访,约谈家长,持续关注,影响特殊情况下的学生,有时候,我们只能和很多努力的家长一样,静待花开。

以上感受,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海涵。

并祝工作顺利愉快!




首先,对您负责人的态度点赞。家校沟通不管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积极的配合,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老师能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更有助于家长和老师给孩子更好地教育。生活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连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只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他们很放心。的确,老师会给孩子应有的教育,但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容易和孩子产生隔阂,交流会变困难,孩子的叛逆心理会增强。还是建议家长,在忙也要和老师多交流沟通。




我觉得,家长如果时常和老师交流沟通,这是不应该的。因为老师工作忙,家长工作也很忙,频繁沟通对彼此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一点儿也不沟通,那也是不行的。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说一说。

第一种,需要及时沟通的。例如作业经常不完成,出现厌学情绪,成绩下滑严重,有早恋现象等等,家长就要及时和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并共同制定相应的对策。我儿子上六年级的时候,一次月考过后,我发现他语文成绩下滑严重,我立即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告诉我,他过度沉迷打篮球,下课十分钟也去打,而且是和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一起打,估计是这原因导致他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我了解之后及时对儿子进行教育,很快他的成绩重新提升上来。

第二种,一个月左右沟通一次。就是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成绩也过得去,思想行为等也没有什么不良现象,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一个月左右和老师沟通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如上课是否专心听讲,作业是否认真完成,有没有什么违纪现象等等,了解之后及时进行教育。

前段时间,有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他的烦恼:他儿子读初三,他希望儿子报考高中,将来有机会考上大学。但是儿子自己本身不想,他好不容易逼着他报考了,但是学校老师却又打电话来劝他去读职校,理由是他八升九的数学成绩只有3分,根本没希望。朋友说,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儿子八年级数学只考了3分那一刻,他真是惊呆了,知道自己儿子成绩不太好,但也绝对没想到会是3分这么差。

我想,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和老师沟通而造成的结果。如果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制定措施补救,相信不会是这个结果。

所以,家长和老师保持适当的交流沟通,有问题及时商量解决,还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沟通的时间和频率。




原始地址:/tuijian/5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