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教育没有问题,但是要注意几点:
1,严格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孩子自律和毅力,还是为了让孩子服从你。
2,想要严格执行的事情是真正符合孩子发展的,还是你想要孩子去做的,比如你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习钢琴,你认为只有学习学校课程才有用,孩子有个人兴趣没有意义,孩子喜欢写小说就是错的,所以严格禁止。
3,在孩子的学业或者生活上,事情本身是他自己的事情,要培养孩子能够自己去安排,自己做时刻表,然后严格执行,而不是父母安排一个没有经过孩子参与讨论的时间表,要求孩子必须严格执行。前者我们培养的是自律,而后者是他律,我想你想要的一定是前者。
有一个案例,2岁的孩子在平衡车现场被妈妈训斥和拍打,原因是孩子比赛倒数?这也是严格,但是这是我们不建议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有几种结果: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行而慢慢抗拒平衡,不喜欢平衡车,进而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而不喜欢任何比赛,害怕比赛,甚至学习等各方面都是为了不被打骂而学习,而不是因为快乐而学习。不是让孩子多受挫才是真正的抗挫教育。
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吧。今天正好因为这个大哭一场。
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上学时一直名列前茅,本科北大,毕业后在500强公司工作,后来出国留学,美国名校(综合大学排名Top20专业学院Top1)硕士毕业。我在我们家乡还算挺有名的,是公认的教育成功案例吧。我爸是医生,我妈是老师,他们的亲戚同事朋友家长都非常羡慕他们,认为我很优秀,父母教育的好。
然而我却一直为心理问题困扰。严重不自信,对自己评价很低,认为自己有各种缺点,哪儿哪儿都不行。抗压能力差。有严重的拖延症,每当有任务就一边焦虑一边逃避,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做完,然后一直自责自己的拖延,并导致越发不自信越发焦虑,恶性循环。收到别人的负面评价时容易崩溃。害怕把自己的缺点展露给别人,畏惧结识新朋友。经常情绪低落,对生活缺少热情。
在很多人眼中优秀的我,其实根本不认为自己有多优秀,并且一直为心理问题所扰。
一开始我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后来我拼命思考,并且接受好几次专业心理咨询,才渐渐想明白。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儿时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和评价(特别是批评指责)。尤其是我妈,因为她对我的管教比较多。
1.严重不自信,对自己评价很低,认为自己有各种缺点,哪儿哪儿都不行。
老实说,我颜值还不错,学习成绩好,工作表现优秀,性格总体来说善良可爱,有很多好朋友。然而我并不自信,而且觉得自己各种不好。
因为我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是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和这样的标准比较,我当然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且不能容忍自己有缺点,或者犯错误。
可想而知,这样的标准是永远都无法达到的,所以必然会不满意,不自信。
我也承认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太苛刻了,只是一时难以改变。
为什么对自己这么高标准呢,因为一直以来我父母对我严格要求。
举个例子吧,我初中才开始正式学英语,第一次考试考了94分,还不错吧。然而我妈得知成绩后把我狠狠骂了一顿,骂的我直掉眼泪,后来跑到附近同学家跟她哭了一场。
这件事我一直深深记得。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
其他的事记不太清了,反正是父母忙,对我没有多少温柔关爱和鼓励,通常只有在我成绩好的时候才会表扬我。我犯错误时他们会批评我(带情绪的那种),很少宽容。
总之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觉得自己必须做到最好他们才满意,而且不能犯错误,犯错误就会被批评。并且把这内化为对自己的标准。
这条标准,同时也造成了下面的
刚好看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
自古有句话叫“慈母多败儿”。当然很多的家长觉得,孩子就应该宽严有度。不能过于太宽也不能太严,但到底是哪个在前面,哪个应该在后面?我具体说下。
首先,我们先说下先宽后严。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年龄不大,比较小,管理应该放松些,等长大了再严格管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错误。孩子是越大越不好管。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想来很多家长应该深有体会。
那先宽后严有什么危害呢。这主要是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说起。如果前期太松,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再严格管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影响。
其次,个人建议先严后松。为什么呢?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严格管理自己,养成一个自律的生活习惯,哪怕做不到,也要规规矩矩的。这是一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管是干什么事,都不会过分的依赖他人,总是自己深思熟虑,这就是很好的培养孩子思维启蒙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孩子培养成材不易。这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父母的教育缺一不可。
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基于父母的期望值,父母想把自己理想的愿望在孩子的身上去体现出来。当然每个父母亲都希望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但必须顺其自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去引导,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与交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习惯。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处事态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优秀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结果,要慢慢培养。
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孩子。
出自:《增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清代民间创作的结晶。
原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释义:严厉的父亲教导出来的孩子是孝子,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优秀的孩子。
对孩子培养大的格局也很关键,不观世界何来世界观,不阅人无数,何来人生观!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要因材施教,看你的孩子是什么性格了。
另外要看孩子犯的是什么错误,你对他严格的教育。
如果只是一些性格上面的拖拖拉拉这些的话,你要帮他叫的就行了,没有必要太过于严格,但是如果是偷拿家长的钱,不想去学校,打架。做一些违反底线的东西,你肯定要严格的去教育了,这个东西是红线是不能碰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根据你孩子的个体的性格去因材施教,不能看着别人家这样教育孩子。你就生搬硬套,这是不对的。
但是总体来说,在孩子青少年时期,你严格的教育他,长大了之后你就会轻松一点,就像一棵小树苗在他茁壮成长的时候,你让他的树干挺直一直往上面去长到他大了的时候你想让他弯曲都不容易了,他自然就会走正道了。
现在的教育像是走进了误区,报各种辅导班,买高价学区房,辞职陪读做保姆,只为孩子考入名校,望子成龙。殊不知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不成才先成人,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坚毅的性格,优秀的能力,挫折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妈宝,巨婴,啃老这些就是失败教育的后果,考的再好又有什么用,高分低能变成了常态,还不如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一般人,好在一切正在改变,现在的舆论导向也在提倡给孩子减负,素质教育,高考取消加分等,相信慢慢会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