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偷钱,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感谢邀请,孩子偷钱该如何处理呢?

和本老师认为,很多家长没搞懂事情的重点在哪里。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偷钱】的行为,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

不过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孩子【为什么】要偷钱,这才是一个最核心的关键。

和本老师做过7年的心理咨询,在学校里接待一些学生来访者;

也是管理学博士,在学校外接待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其中不少家长会咨询孩子的问题。

和本老师就发现,很多时候大人们,在以大人的角度,去解决孩子们的问题。

往往解决不好,经常不到点子上,甚至处理糟糕的家长,还造成了孩子们新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解决孩子偷钱的问题呢?

重点就不能集中在【偷钱】上,而是应该集中在【为什么】上。

01

基于三个很多人忽略,但是确实你不得不承认的基本事实

我们去分析,孩子们为什么偷钱?

第一个基本事实,孩子偷钱不是为了钱,孩子们不想要钱,孩子偷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

第二个基本事实,孩子通过了各种尝试,才发现了一个事实,钱确实能够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

第三个基本事实,孩子认为到,通过沟通、交流等,符合价值观父母的方式,孩子TA无法获得钱。

而且,第四个基本事实,大部分家长肯定是发现孩子屡次不改,才会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偶然为之,或者孩子不懂事的情况,是没有必要特意找答案的。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很多孩子偷钱,并不是道德有问题,而是因为需求没有满足。

而且孩子要么是,没有意识这件事情,需要和家长沟通,要么是和家长沟通失败了。

处于这几个事实,孩子出现偷钱有三种可能性。

02

第一种可能性,是因为小时候家长太从容孩子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太过于满足孩子,长大以后,家长突然停止满足,或者孩子的欲望家长满足不了。

比如,孩子要买玩具、买好吃的,小孩子的满足,无非是几块钱的零食,贵点也就是买个玩具几十块、几百块。

能满足就满足了,但是这给孩子一种错觉,“我的要求不会被拒绝”,而长期之后,孩子就觉得家长同意是合理的。

当形成了这种观念,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居然被拒绝了,为了抵消这种痛苦的感觉,孩子就会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孩子小时候家庭富裕,而长大了之后,家庭变得不富裕了,孩子心理落差很大,还保持着原来的幻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不是绝对不能买,而是“为什么不能买”。

如果要求孩子懂事,只说不买,孩子就会有绝望感,这就很容易引发偷盗行为。

而如果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能满足他,为什么现在不能满足他,该如何满足,有没有替代方案?

这些事情如果和孩子好好讨论,我相信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

03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家长的关心不够。

每个人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渴望得到被看见和被回应。

现代很多人吐槽,孩子一玩电子产品就忘记爹娘,但是反过来,不也是一样吗?

与婴儿期相比,儿童的身体在不断成长,心理需求也在不断成长,很多大人以外孩子长大了,就可以轻松了。

但是孩子对被关注和回应的渴求,并不会随着长大减少,在没有独立之前,都是很饥渴的。

根本不能够能达到家长的预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很多家长工作时间长比较晚到家,回家又看手机,会让孩子误以为家长不爱自己。

当没有正面的回应时,孩子就会寻求负面的回应。

因为负面的回应,要远远好于正面的回应,没有“声音”,不被听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需要通过大人的回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04

最后一种常见的可能性,千万要注意了,孩子偷钱还可能是,因为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霸凌、敲诈勒索、社交问题。

被霸凌和敲诈勒索,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得很突然。

比如孩子平时零花钱都给得很足,突然被人盯上了,别人欺负他、威胁他,如果家长再怂恿、恐吓孩子,不仅什么都问不出,甚至也没有了精神寄托。

所以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说的话,

对于青春期,初高中的孩子更是要注意,本来听话懂事的孩子,突然偷钱,很可能是遇到了这样情况,如果霸凌、敲诈勒索真的属实,一定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士处理,给予孩子安全感,告诉他是被保护的。

另外一种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是社交问题,很多孩子想和别人搭建友谊,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关系,但是并不是值得该如何是好。

于是就通过请客吃饭的方式,这样的心智确实非常不成熟。

但是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没有给孩子带来良好的金钱观,才导致的社交问题。

这两个事情很相识,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被朋友勒索,但是区别在于,一个是孩子被动的被勒索,另外一个是孩子主动讨好。

家长要注意区分一下,免得破坏了孩子的友谊,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首先要了解孩子偷拿钱的动机,了解动机后一一对症解决。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孩子喜欢吃零食或者买小玩具。家长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形成奖励机制,做好什么事就满足他的要求,让孩子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需要去偷,孩子也会更有成就感。

其次,为了吸引小朋友跟自己玩。有些小朋友感觉很孤独,为了让同学跟自己玩,就通过送东西的方式。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教教孩子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听到某某小孩偷拿家里的钱了,家长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那个孩子玩了,他是不坏孩子,是小偷;

当自己的孩子偷拿钱了,家长会给孩子扣上“小偷”“扒手”的帽子,并且不管什么原因,孩子都会得到一顿痛打;

……

是的,“偷钱”这个行为,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是不可容忍的,人们甚至觉得干了这种事情的人,会永远的被耻笑,会永远的抬不了头。但是,各位家长请注意,这是针对成人的标准!请不要用来衡量一个孩子,因为这不能一概而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十二岁之前,孩子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分不清善恶,儿童尤其是尚未建立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有的是为了好奇、好玩、模仿同伴等,拿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有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能是交友不善被人胁迫等去偷钱,是孩子不能解决的,有孩子的无奈因素在里面。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调查统计:在儿童中约有63%的人均有这样的行为。所以,对于孩子偷钱这件事,家长们不能盲目定性,更不能随随便便的进行人身攻击。

那么,孩子容易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偷钱”的行为呢?

01因为一句玩笑话

部分孩子偷钱,只是因为证明自己不懦弱。

明明和涛涛是好朋友,每天上学放学都一起。一天,明明说他什么事情都不怕,什么事情都敢做,因为自己很勇敢。涛涛不信了,我妈妈说了,像拿家里的钱这种事情我就不敢做。明明拍拍胸脯说,这有什么啊,我就敢!

果然,第二天明明从家里拿了十元钱到涛涛面前,为了证明自己很勇敢,有本事,他还把钱花完了。

生活中,还有孩子拿别人的钱或者某样东西,只是为了恶作剧一下,这并不算偷盗行为,只是孩子的顽皮表现罢了。很多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喜欢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严厉呵斥,惩罚孩子,甚至将孩子的行为公诸于众,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02模仿同伴

12岁以前的孩子,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意识,对偷拿别人的钱这种事情并未有认识到道德这样的高度,他们只是认为自己从别人那里拿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部分孩子,看着别人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拿别人东西,于是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纯粹的模仿同伴的行为而已。毕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样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而来了。

03分不清你我的界限

欢欢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在整个院子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她,她想要什么吃的东西,就自己随便拿。因为大家都没有把她当外人。她感觉整个院子都是自己的家,分不清你我,没有这个界限,所以上了幼儿园之后,同学的东西她也照样拿来自己用。

事实上,欢欢的这个情况是很自然的行为,没有道德色彩,多发生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所以,这并不算偷盗行为。

04被人胁迫

总有那么一些大孩子,喜欢欺负弱小。所以见着哪个孩子平日里喜欢吃零食,或者有好玩的东西带到学校,就开始欺负人家,不是逼迫人家交出零食和东西,就是胁迫别人回家偷钱。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常见。这种情况下的孩子,由于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再加上人家的威胁,就更不敢把这个事情告诉家长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乖乖地从家里拿钱来,然后上缴。

05栽赃嫁祸

有的孩子比较调皮,自己看着别的同学有好吃的,就开始嘴馋。明明是自己偷偷吃了某一个同学的零食,却把吃完的袋子放到另外一个孩子的位置上。

老师发现以后,通常情况下都不愿意相信被冤枉的那个孩子,毕竟有证据嘛。所以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不要把这种事情立刻请家长,因为这不仅会助长那个调皮孩子的不良习惯,也让这个无辜的孩子身心受到伤害。




孩子在六岁之前一般是不会拿家里钱的,他还没有自己花钱的意识,想要什么东西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可是到了小学阶段,想要买的东西就多了,总是问妈妈要钱也不好意思了,就会想到拿家里的钱。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储蓄罐里钱少了很多,孩子把储蓄罐里几十元钱一点点的花完了,大钱孩子还不敢拿,我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如果想买什么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妈妈都会同意购买。如果妈妈不同意购买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家务劳动和学习表现来挣钱,用自己挣来的钱花是不是更开心呢?更有成就感呢?孩子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承认了错误,现在学会了自己挣钱攒钱。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偷钱之后,采取的措施不是打就是骂,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害怕,将来不敢再继续偷,结果往往是孩子跟家长斗智斗勇,“偷钱”的小动作越来越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偷东西或许有自认为非常正当的理由,所以我们的倾听和理解是让孩子改正的前提。孩子偷钱,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偷钱呢?

第一、父母没有给孩子没有零花钱

第二、孩子想要买喜欢的东西发现不够钱

第三、没有正确的金钱观,认为父母的就是自己的

父母发现孩子偷钱之后,要先问原因,或者观察孩子是不是有其他需求,再来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第一:不要打骂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对是非黑白的界限不清,对人家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会更在乎。问清楚孩子偷的原因之后,跟孩子认真说明一下:偷钱的小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

第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解决方法。比如:“如果爸爸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拿了你的东西你觉得好不好?孩子回答不好,再反过来问,你在爸爸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爸爸的东西呢等等这些问题。”孩子就会跟你说以后他要怎么做,通过引导对答的方式,孩子得到了尊重,也知道了解决方法。如果孩子一声不吭,父母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你如果想要买你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或者跟我商量一下。不要和孩子争论,也不要恳求孩子坦白。

第三:父母钱财放置问题:很多父母都是把钱包随意放在桌上,或者是放在其他孩子能轻易看到的地方,甚至是零钱到处放一点,这给孩子偷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钱很容易拿!拿了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父母的钱财一定要放好,零钱也不要随意放。

第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父母也要适当给予孩子零花钱,让孩子拥有自己可支配的资金。并且告诉孩子,每周只给你这一些,花光了就没有了,孩子就会很珍惜。

最后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有些孩子啊,一直认为钱是从爸爸妈妈钱包里出来的,爸爸妈妈的钱是银行里取出来的,来得很容易,所以他觉得在家里拿了几十块钱也没什么影响。那我们这个时候呢,就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钱是劳动得来的,可以带孩子去看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让孩子知道赚钱是很辛苦的,孩子想要多拿点零花钱也可以,但是要靠劳动换取。

孩子偷这件事可大可小,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呢,就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揪着这件事情不放,有些父母啊,发现孩子偷钱以后,对孩子的态度很差,家里一有东西丢了就直接说是孩子偷的,这是万万不能的。本来孩子打算改过自新了,被你这样一说,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孩子犯错了,是可以改正的,关键看父母怎么去引导,怎么去教育。




发现孩子拿钱父母可以这样做:

1.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这个时候,爸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花?还是想引起爸妈注意?是希望爸妈关心他,还是故意跟爸妈作对?

2.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爸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就要问别人能不能给我们,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父母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它。如果爸妈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那“偷钱”的行为,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3.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当孩子进入小学后,爸爸妈妈应当适量给孩子零花钱,数目适中即可。爸妈可以跟孩子协商零花钱的去处,培养孩子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当孩子手里有了零花钱后,看到别的小朋友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冒着偷拿的风险去满足他平时“求之不得”的欲望了。

4.及时消除诱因。爸爸妈妈想要杜绝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把家里的钱放置妥当。同时,爸妈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地花钱,以及经常用钱去哄孩子,或者把钱当作对孩子的奖励。这对没有工作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分灌输金钱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好事。与其用金钱去捆绑孩子,不如多在情感和心理上关注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内心孤独而通过“偷”来补偿自己。




孩子偷钱,应该根据年龄大小和客观原因合理处理。1.年龄小偷别人钱给他的教训应该让他一辈子刻骨铭心,不敢再犯。2.年龄小偷自己家钱,说明孩子还是有道德底线的,这时候孩子偷钱一般是买吃的和玩具为主,家长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3.小学以上学生偷钱无论是自己家还是别人家的,只要不是别人敲诈勒索被迫的,就应该果断让孩子在自己身边进行高强度劳动改造,同时切断他和狐朋狗友的联系。




孩子还小,根本不明白什么原则问题,是非观也不深,才会很轻易地做出这些事情来。家长,你要做的不是打骂孩子,而是要好好教育他。

面对孩子第一次偷钱,父母应该这样做

第一、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孩子

很多父母往往认为“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因此在孩子第一次偷钱后,父母就开始用“有色眼镜”看孩子,认为孩子的品行不好。实际上,这样容易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这样看我,我就越这样做!其实,家长应该冷静下来,问清楚孩子偷钱背后的原因,是零钱不够?还是故意跟家长做对?问清原因后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态度。

第二、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欲望,当孩子发现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好处,而希望能拿到越多钱越好。爸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桐桐妈就时时和孩子保持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就要问别人能不能给我们,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好吗?”

爸妈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它。如果爸妈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那“偷钱”的行为,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个好的父母,懂得把每一个孩子的错误转化成教育他们的契机。孩子犯了错误,你才会知道你的教育在哪一方面还有缺失,在哪一点上还需要补充,然后一起寻找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未来。




我小时候也有拿过妈妈钱的经历,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幼年时期都有过偷窃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这是“偷”,也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就打骂惩罚孩子,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种阴暗的心理暗示,他们因为父母的责罚、教训、不尊重而愤怒,自尊心受伤,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间崩溃,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说我是小偷,那我就继偷给你看”所以父母要尝试从小选择信任、保护孩子,遇到事情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让孩子信任你,有了信任,孩子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会把你的信任与期待记在心上,并且化为动力,努力变得更优秀。




我家孩子还没有发现他偷钱的情况,就来说说我自己吧,小时候,其实也不能说是小时候,好像也有十来岁了吧,有次是想买好吃的吧,但是以前家里是比较穷的,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买吃的,我就是比较的羡慕,终于有次思想斗争了好久,在家里的抽屉拿了10元钱,那天是周五,周五放学,周六放假,我就去了姨娘家,买了好多好吃的带去,和姨娘一起分享了,姨娘看到我买了那么多吃的,就问我钱是谁给的?我说没人给,姨娘立马问我是不是在家里拿的,我说是,姨娘当时是笑着说的,下次别这样了,这样不对,得跟家里人说,这次我就不说你了,下不为例。我点头同意。后来回家后,我妈说少了10元钱,问我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后来妈妈问了我几次,我都说不知道,妈妈就自言自语的说,可能是她记错了。当时我是沾沾自喜,觉得瞒过去了,现在想想家里应该知道是我拿的,只是没有说我而已,当然,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现在想想我还是比较庆幸的,他们给了我脸面。对于孩子,也许只是觉得这是家里的,我也是家里的一员,认为是可以拿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太过于严肃的批评,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的,得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家里的钱,也不可以私自自取。这是我的小建议。




孩子偷钱的行为被发现作为家长肯定要严肃对待,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引导孩子认识并改正。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了解孩子偷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症结所在,一定要弄清楚.然后根据偷钱的原因,制定不同的策略进行后续的行为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孩子偷钱的行为,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孩子之所以偷拿父母的钱,原因可能要考虑这两方面:

一方面,孩子有一些愿望你无法满足,他只能通过偷钱自己去实现。比如说,他偷钱可能只是因为想买一些小玩具,你不给他买。他想吃一些零食,你不让他吃。了解到这些情况,你可以适时的去满足他的这些要求。这个当然也不是让你完全听他的想要什么买什么,只是你可以灵活的进行取舍。比如,想吃一些我们所谓的“垃圾食品”,你不能因此让他随意去吃,但可以约定一周吃两次。这样他的需求也解决了,又何必再去偷钱呢。弄清偷钱的原因很重要,然后对症下药,有后续的行为约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教训了孩子就结束了这么简单。

另一方面,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认识到了金钱的力量,对金钱会有控制欲和支配欲。会感到花钱的感觉很爽,总买一些没用的东西,会有消费冲动。进而没钱买时控制不住消费冲动就偷钱买。这种情况你要引导孩子进入理性的消费观念,培养他的理财观念。这个可以从让他管理零用钱开始,孩子的理财观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不是到长大了再说。一直都花钱没数,大手大脚的,长大了就更不好控制或者说改正了。




首先,心平气和地询问偷钱的原因。孩子偷钱肯定是需要用钱做某件事,做父母的应该要了解孩子是为了什么而偷钱,而不是立马地打骂

然后,对孩子说“偷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交不到好的朋友,大家都不喜欢偷东西的孩子,如果需要什么,可以直接跟我们说,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帮你买,也可以给钱给你,总之,不管什么理由,以后都不能偷,知道嘛?”

最后,看孩子的反应,如果他知错了,就夸奖他,夸他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如果他的反应比较恶劣,说明做父母的平时就没有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心里对父母便有一种抵抗的心理,这时,就需要父母用爱去感化孩子,但不是溺爱。

总之,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用爱的态度在教育他,而不是指责批评唠叨




原始地址:/yanjie/6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