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为孩子付出,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可是孩子都习以为常,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丝毫没有感谢父母的意
反而可能因为一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忘了父母之前所有的付出,和父母怄气。一点都不知道体恤父母的辛苦
卢梭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所以为什么父母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孩子却不领情、不感恩呢?
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就比如:周末,家长生病在家,孩子连关心问候都很少,更别说端水拿药了,甚至还因为家长没有带自己去游乐场玩而肆意哭闹;
又或者是放学回家,父母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是孩子吃饭时挑挑拣拣,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吃得不顾他人,遇到不喜欢吃的就拉着脸等等一系列可以说是自私的行为,都是因为父母付出的太多了。
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孩子“自私”的行径和心态,恰恰是因为父母无限度的给予。
之前有一条孩子嫌弃父母配不上优秀的自己的新闻引起热议,那个孩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等业余爱好也都出类拔萃,然而孩子却嫌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用着苹果手机,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父母将他捧在手心里、以他为傲,为他付出了自己能给的所有,却反被他嫌弃。孩子为何不感恩?原因之一,是父母太无私!
父母把孩子泡在蜜罐里,对孩子有求必应,以至于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对我好是应该的,如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你们就对不起我,我会恨你们,我要报复!”人总是这样,轻松到手的,不懂珍惜;历经苦难换来的,才知得来不易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要学会示弱,妈妈做不了,你可以帮妈妈做吗?如果妈妈在孩子眼里是超人,无所不能,孩子还用心疼妈妈么?从小就要让孩子有这样一种认识,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呵护,而不仅仅只教会孩子一个认知:妈妈是大人,理所当然应该关爱孩子。
孩子不知道心疼你,其实都是你太宠爱孩子了。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感恩的心,都来源于你的言传身教。
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到底会留下怎样的图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我们都知道,我们谋生的工作大多需要上岗证,唯独做父母没有。如此,在初为父母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满怀喜悦的。当看着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对于那幼小生命的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特别是在穷苦中长大的父母,他以为把最好的全部给予孩子就是爱。以至于孩子认为他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家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自私自利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有增无减。这时,做父母的才感叹,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知道心疼我呢?说到底,这都是自己惯的呀!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还有些家长,他自己就不知道心疼自己的父母,从来都是只知道埋怨父母,不尽半点孝道。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自然也耳濡目染了父母的劣迹。这能怪谁呢?
孩子身上总有父辈的影子,想要自己的孩子心疼自己,自己首先得尊敬并孝敬父母,只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当然,除此之外还不能溺爱孩子,因为你倾尽全力地溺爱孩子最终会害了他。
你太疼他了,他觉的你的好是应该的所以他就没有想到回报
作为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知道关心自己,照顾自己。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听到有父母在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心疼理解大,那是什么原因造就这样的呢?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很多爷爷奶奶,甚至是爸爸妈妈自己的生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怎么可以不以孩子为核心?怎么可能不以孩子为核心?怎么能做到不给孩子喂?”有太多太多的质疑声。
有好吃的留给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就不能吃……平时生活中太多太多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虽然都很爱孩子,但是我们至少不要在表面上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里的核心,全家人太以孩子为中心,在这种气氛上长大的孩子已经适应了任何环境中他是核心,很难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也很不适应不被别人关注,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可能更容易感到失落和愤怒。
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
现在太多父母一切以孩子分数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就可以,完全不关心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情,甚至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孩子任何的不高兴都接受。
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带孩子去看一看工作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工作上的困惑,压力和身体的疲劳告诉他。
我们的目的不是自己要矫情,而是要告诉孩子,父母没有金刚不坏,身体也会累,也会饿、会生气……他有的感觉我们都有,我们一样需要别人的呵护和关爱,让他从小就开始有一种对家庭,对家人的关心和责任感。适当的示弱,对孩子是一种成长。
父母有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每个孩子身上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我们抱怨孩子是不心疼我们时,我们自己有没有孝敬父母,自然我们的孩子就会孝敬我们,我们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孩子便会学会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渐渐成为习惯,但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习为自己负责。才可能成为一个知道心疼父母,理解大人,懂得感恩的人!
其实最主要还是要看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有些孩子虽然小,还不太懂用大人的思维去心疼你,但其实会用一些属于他们孩子的思维或者行为方式去心疼你。其实孩子会用眼睛去感受周边的人和物,若孩子知道大人的辛苦,不开心,它也许不会说出来,但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所以还是要看家庭环境的影响。
这话问到我心里去了,做父母的对子女爱是亳无保留的,倾其所有用尽全心,虽然我们不是很富有,但是我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可是孩子也已经成年了,却发现他好像对父母漠不关心,在家从来不会主动做点家务,在外个把月也不会打电话问候一下,归根厡因,可能是小时候没有把他放在身边带,错失了教育他的机会,我觉得现在很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外公他们带的,说句实话,这些孩子们的性格,跟有父母带的还是有点差异的,所以奉劝父母们能自已带孩子,就尽量自己去带好他们。
我认为现在为什么有些家长会,感觉到孩子不懂得心疼自己呢。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孩子心智发育不足不能理解成人间的感情,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之间表达友善的方式无非就是你给了我一颗糖,我也会把我的糖果分给你吃一颗。但是作为孩子来说,它终究是。缺乏一种能够体谅别人,体会别人的这样一种感情。比如父母在外奔波一天回到家。很累了想要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这时候孩子就不那么会体谅到你的工作的辛苦,而是一味地想要你陪她来玩。
第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情感沟通。父母应该多教给孩子怎么样去体会别人的心情和感情。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给与孩子,满足孩子而是要教给孩子怎么样去和别人相处。怎么样关心别人,比如孩子揪着小狗的尾巴,小狗就会疼得叫出声这时候你就要告诉孩子,你不会不能这样对待小狗,因为这样小狗会疼她会不高兴。再比如当爸爸工作一天很累的回到家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不能老是缠着爸爸玩儿要帮爸爸捶捶腿,按按肩膀。帮爸爸倒一杯水。要让孩子也明白父母也是非常辛苦的父母很爱他,愿意为他付出,但是父母为他付出的同时也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辛苦和烦恼。我相信这样做了,以后孩子就更能理解自己心疼自己了。
第三,孩子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时候就要多鼓励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社区活动,学校里的活动等等。让孩子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与他人协同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孩子就能在一个集体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并且也变得懂事很多除此之外呢,也要多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解除,他们在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同时也要多向老师和孩子的同学了解孩子的近况,从侧面了解孩子,他的一个生活的环境和心理的状态,来时刻调整孩子的一个状态。
养儿方知父母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你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是不是就是孩子不懂得父母为他的付出。没有哪个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经济上的投入时间上的投入,甚至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为代价,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呢。
一方面,家长认为自己付出很多了,但是孩子却不配合理解。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的心理的变化是关注的特别密切,家长的语言对孩子如果说得很到位的话,对孩子是一个激励。但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说了说错了话,说了说重了话,说了特别带着情绪的话,那么对孩子是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的。
祸从口出这句话对于家长也是适用的。对于家长而言,该说的话要说,而且一定要说透,早说;不该说的话,那你一定要控制住,那么哪些方面是需要家长来关注的呢?
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站在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角度来认知。家长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每年在中高考冲刺阶段,对考上名校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的知能教育的老师们特别指出,家长要善于从正面角度来鼓励孩子,就事论事,平静地跟孩子沟通,而不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盲目比较,不是让自己孩子被比较,被激励,这往往是不可取的。
家长为孩子付出多少,孩子一般都会感觉到的,家长不用在孩子面前多说什么我为你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话孩子其实内心里面会很有压力,甚至是很有情绪的。
另外就是有的家长虽然付出很多,但是付出的方式和方法都有问题,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的课外班,但是这些课外班,没有适合自己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成绩提高帮助不大,结果孩子认为自己花了很多的时间配合父母的要求上的课外班,没什么用,还是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呢,孩子可能会对家长的付出无感,甚至反而使自己彻底丢掉了学习上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孩子可能就认为,自己的家长帮的不是正忙而是倒忙,家长反而感很委屈挨累不讨好。其实来说,家长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的方式,挑选的辅导机构,一定要对此多加以了解,机构的定位要适合自己孩子的需要,不是为了报班而报班,效果是硬道理,时间耽误不起。
孩子的成长,不是赛跑,而是一个马拉松的经历。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需要什么样的能耐?更多的是需要耐心,耐性。能多理解孩子的家长,往往都能够得到孩子相应的甚至更多的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甚至是成年之后会感谢父母对自己耐心的陪伴。不理解孩子的家长,从孩子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不理解甚至是更多的不理解,双向的不理解,对孩子的成长或许不能说是一场灾难,至少是一种难以逾越的创伤,没有一次性的创口贴能够医治这种不理解,其后果和代价,往往家长和孩子都难以承受。
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才懂,小时候所有人都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考了好的大学,有好的学历才能更有好机会,更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好的前景!那时候的我是不懂得,好大学真那么重要?招聘市场告诉你是的!
小时候冬天爱美,不穿棉裤,这样显得腿细,老了就风湿找上你,天天一阴天下雨腿就跟进了冷风一样抽疼!
所以孩子小时候是很单纯,他的世界他的烦恼是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去哪玩?今天和小伙伴吵架了?明天就不理他一天!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估计孩子会比较早熟,但代价是孩子没有一个轻松自在的童年,他们过早的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会学会认命,会多体谅自己的父母。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会单纯些,有种善良就是富裕家庭才能有底蕴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可以好好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多和他们交流,带他们去做义工,或许他们会更珍惜!
不用知道您的孩子有多大年龄?如果是十岁以内的小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很正常的事,您也无需担心。如果是十岁以上的孩子,我倒为您担心了!
首先,可以肯定,你对你的孩子是“有条件的爱”,你对孩子好,就是希望他对你感恩或者回报你吗?如果是这样,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对父母有排斥之心,长大了离得越远越好。(孩子在潜意识里能感受的到)
第二,你可能是一位操控欲望极强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处处“关心”自己的孩子,做到无微不至,事无巨细,让自己的孩子彻底失去自我,失去自由。一旦孩子有足够的力量,他一定会挣脱你的控制。
第三,你是一位不够独立的家长,平时太过于关注孩子,甚至精神上依赖孩子。往往单亲家庭这种情况比较多。孩子都能够感受的到,软弱的孩子会特别听话,宁愿放弃自己的人生来成就妈妈。内心力量比较强大的孩子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离开你,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上言论并不是针对你个人,请选择性接收。
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天天盯着孩子,把孩子当成孩子的同时请尊重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建议您看看龙应台写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目前还没有孩子。如果有了,一定好好教育他,与他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