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抵触这个也很正常,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孩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的话,建议这么去做:1、不断的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是作为孩子最基本的任务。2、多让孩子了解一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名人事例,使孩子提高对学习的认识。3、从简单的学习开始,一点一点的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快乐,循序渐进!
带他去使用学到的知识。这是最能提升学习动力的方法。不知道你们是几年级。
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要分开讨论。
第一首先是家长方面。
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倦,作为家长应该要首先发现的。这里就要看孩子是哪一个时期出现了对学习的抵触和厌倦,不同时期所应对的措施也大有不同。
1,家长找出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的原因,沟通万岁。
比如说是科目太难了,还是学生讨厌该科目的老师,亦或是自己成绩在班里面比不上别的学生,导致自己失去自信,产生了自卑,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等等。针对这些出现的原因,家长应该找出相对应的办法进行补救。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与孩子的沟通,最好做到每天一沟通。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放学一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做作业。其实这是不对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跟你的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情商高的父母一般会询问孩子两个问题。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你是没做好的,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会很高兴的把今天在学校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跟你说一遍。这样也间接的让孩子对自己每天设立了一个目标,就多个目标。不会让学生在学校碌碌无为,无所事事。
2,讲解自己从小学习的经历,或者讲解一些名人的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走正确的道路。
俗话说三岁定80。孩子做他所看见的事,所以父母要树立榜样。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应该与孩子讲解自己的从小学习经历,让孩子发表评论。讲解名人的故事,激励和勉励孩子要以名人为榜样。慢慢的,这样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坏的习惯一秒钟就可以养成,而一个好的习惯,往往需要不间断的坚持21天。
第二是老师方面。
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课堂以及平时的考试练习上,老师是看在眼里。所以在学校老师可以做以下事情。
1,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个科目。
不同的时期,学生都有偏科的现象。偏科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也是让学生家长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学生为什么偏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从而不喜欢这个科目。进而对该门科目没有学习的兴趣,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生动形象有趣的进行授课,这是一门艺术活。有些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从头到尾就是填鸭式的对学生进行的讲授。这样学生听着会很疲惫,久而久之对这个科目失去了兴趣,产生了抵触。所以在这方面老师应该下功夫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授课形式,从而喜欢上你的科目。只要学生喜欢上你的授课形式,他一定会对你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会越学越好。
2,关注学生动态,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堂。
学生他也喜欢被关注,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不能让饿的饿死,饱的撑死。因为实际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会只让优生来回答,让优生过多的参与课堂,这样那些稍微差一点的或者也想表现自己的学生,根本没办法体验到课堂来,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该科目产生抵触和厌倦,失去对这个科目的兴趣!所以不管是优生差生,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管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美。
第三是家校联动。
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只靠家长或者学校一方面来处理,肯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时候往往需要家校联动。
1,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赞美和激励是提升孩子自信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和父母老师说话,沉默寡言。究其原因,很多是自卑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积极的跟孩子进行沟通。孩子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该给予肯定。对的要加以赞美和表扬。错的要帮他或者要他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引导他下一次走正确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谩骂,甚至殴打。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都需上下而求索。
因为不懂,所以抵触!这种情况必须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指导,想办法领孩子入了门,入门是关键!入了门才有兴趣!
前年正月初六,一位家长领着他儿子找到我说:中考就剩半年了,孩子数学60分左右(满分120),几次考完干脆不学了,看看我有什么办法能把数学分提起来。我说试试看……,经过观察发现函数内容没学通,针对性点拨终于把欠缺的地方(函数、几何)补开了窍,与综合题衔接了起来,由于听懂了有了信心,中考数学获得98分意想不到的成绩!
其实各科一样,都有学生难掌握地方,孩子们肯定是某个地方卡了导致后面的连续不懂,越累越高,最后失去兴趣,抵触学习!
做为老师必须熟悉教材每个环节的难易度,难点必须过关,重点必须多讲!做为家长,时刻观察孩子被卡的地方,若卡及时找老师点拨,建议:语文阅读,数学几何入门与函数;物理力与电学:化学酸碱盐,这些地方家长引起注意,这是孩子们容易卡住的地方,越过这些障碍,初中孩子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考试中能超出发挥,达到理想的成绩!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本质上是对父母的抵触。
作为一个资深家长兼心理咨询师,我一直致力于和孩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从来没有遇到过抵触学习的情况。
实际上学习是本能,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直在学习各种东西,只要家长能够真正了解孩子,掌握说话技巧,懂得察言观色,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孩子不但不抵触学习,实际上大多数逆反的事情都不会做。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孩子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大都是学习脱链子了,说白了就是听不懂跟不上老师讲的,就会感觉听课无聊,或者感觉自己就像个傻子一样,然后出现了极端,或者干脆不学了,上课睡觉或者玩自己,老师问多了讲多了就烦,父母再加入就更烦,最后可能被逼的不想学了、厌学了,就出现你提问的抵触学习了;
要解决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方面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协助,要从言语和行动上支持鼓励孩子,给孩子增加信心;另一方面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和补缺教学,和孩子贴心的沟通,然后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把孩子不懂的部分,分层分块的补回来,如此便可以。
注意,重要的是沟通,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这九年来对女儿儿子的观察,我认为抵触是一种自我防御的表现。也就是孩子不爽了,所以进入自我保护机制了。
这是个正常现象,能表现出来,应该说是个好现象-孩子拥有自我意识,未被奴役。
至于办法,因为个体差异,举一百个情况你的孩子可能正好是第101个。所以,我想谈谈原因:那就是影响孩子玩儿的天性了。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没有被打上学生标签前的所有任务与生活。
你可能觉得孩子上学前有很多课外班呀,他都很全情投入呀。为什么上学就变了?
对呀,为什么呀?因为孩子当时是当玩儿的呀。你回忆一下,那些孩子所喜爱的课程,是不是花样百出,新奇有趣?这代表什么?好玩儿呀,不是冰冷的学习任务呀。
可上学后呢?知识被任务化了,和好玩无关了,孩子自然容易烦了,这时候加上外部的不理解与施压,抵触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呢,请对比一下孩子抵触前后,哪个能愉悦他的事情受到影响了,帮孩子分析和解决。告诉他学习其实和他的愉悦没有冲突。还可以找些有趣的点,切入解决。
孩子是无辜的,该学习的是家长,该反省的是教师!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道,从十岁到十几岁不等。自杀的原因很简单,有的是学习压力过大,有的是和同学发生冲突,有的因父母管教过严,有的不能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对待,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因家庭纠纷将父母锤杀致死。
这些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吗?都不是!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孩子的心态如何直接取决于家长和教师对他的影响。
在问答里有这样一道题,子女教育家长是否应该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回答的共十一人。其中认为不需要学习的有六人,认为需要的有四人,认为没时间的有一个人。在认为需要的四个人当中有两个人片面的把此题中的学习理解成,家长也要学习文化知识才能陪着孩子学好文化课。
从这个简单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家长对掌握科学的子女教育方法几乎没有认识,这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家长有问题孩子就一定有问题,但决不是家长言传身教没问题孩子就一定没问题这么简单。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家长做好了不一定能保证孩子不出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的时候,家长能否及时掌握?怎么样有效去应对解决?家长不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孩子能对你说心理话吗?所以聪明的家长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会学习补充自己不知道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心理负面情绪的疏导,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有效应对逆反心理.叛逆心理.青春期心理以及抑郁心理等。家长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方法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的变化,才能及时运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孩子的问题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孩子从你那里得到心理支持,放下了心理包袱,释放了心理焦虑,才能使孩子转危为安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学生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来自于家庭和家长,一部分来自于学校和教师。学校只重视分数成绩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管不导或变相体罚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在问答我提出了教师应怎样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问题,收到了二十四份回答。其中能正确理解的有十一人,理解有偏差的七人,曲解误解的四人,有二个人不理解。在曲解不理解的六人当中有三个人不是教师。从这个数据看出有十名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教师法和教师行为规范,几乎占了教师数的一半。可想而知,不懂教师法,不能用教师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在学生管理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能说不是教师责任的丧失吗?我们当教师的难道不应该反省吗?由于不当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伤害难道还少吗?
综上所述,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需要学习,教师应该反省。只有当孩子的心态阳光起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有了积极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才能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成功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