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有教养?

感谢邀请:

教养源于生活并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教养是有教导和养育的简称。家长是孩子教养最直接的来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仅仅遗传父母的生理基因,更重要的是孩子会继承父母绝大部分行为素质,也就是孩子的教养来自于家庭。

孝在于关怀

家庭是孩子生根发芽的地方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人生学习成长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童年,童年是人生成长的起步之年,是人一生之中行为、性情最可塑的时期。七岁左右的孩子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大脑构造与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也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接受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学习都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正所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信仰的差别,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但是,放眼四周您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有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接受了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进而有了真正不同的成长“起跑线”。俗话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智慧之道在于求学,求学者因博学而智、不学者愚,而每个人从家庭中接受到的成长基数【生活习惯】从最底层影响着孩子认知世界的态度。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从家庭出发的,家庭教育生根、学校教育强干、社会教育开枝散叶

家庭是成长出发的地方

教养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有人说某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是绝没有一个孩子是含着智慧出生的。全世界新生的婴儿几乎一模一样,出生之时除了健全的身躯他们一无所有,没有随身带来的财富、没有随身带来的智慧,连最基本的信息交流、生活自理都不会。他们人生之中所有的智慧都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家长期望孩子行为有教养就必须给孩子有“教养”行为的榜样。孩子成长学习活动的本质是模仿,让孩子行为有“教养”的基本前提就是给予孩子“教养”的模范引导,比如期待孩子待人有礼貌,那就需要从做讲文明的家长开始;期待孩子能够遵守社会分工、协作规则,家长本身就必须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期待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么父母就应该为孩子树立勤奋好学的榜样......

俗话说:“孺子可教”,孩子是最容易接受教育引导的,孩子行动走路的能力、讲话的能力、辨识事物的能力都是通过后天反复练习获得的。孩子具有教养的行为同样是接受教导结出的果实,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待人接物、处事时的敬重态度,是懂礼貌、讲规矩、态度热情、行事有风度的代名词,它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对己待人的态度和行为。

家庭教育生根、生“教养”

教养是在生活中碰撞出来的

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教养同样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分工、协作经验,是从人际交往之中逐步形成的个人行为处事的品质。“教养”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都是个人良好“教养”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养”的本质是对己待人的关怀。因为关怀,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教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借来的,它必须经历见到——模仿榜样——深入体验,最终在不断的反复体验中才能形成个人完整的“教养”。而今,学校道德课程不少,但是效果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追求分数、升学,对于孩子们生活中实践活动能够落地的内容关注甚少。当然,最关键的是德育课程内容与很多家庭日常行为逻辑不相通,导致部分道德行为逻辑落地生根难。所以,教养必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抓起,让生活指引“教养”的形成、让生活中的行为实践碰撞出有“教养”的行为习惯。“教养”无关身份,无关贫富,也无关文化,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学校教育能够丰富孩子们文化知识的羽翼,但教养必须指引孩子们从生活实践中练习获得,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那些回国避险的“高材生”,就缺少了尊重他人最基本的“教养”。

“教养”源于成长实践,人生的成长是社会性的,个体成长最核心的两种活动:一是,根据自身成长需求从外界获取资源,这些活动包括饮食、学习等等;二是,运用自身力量为社会建设服务,从而获取社会价值回馈和社会认同,也就是赚取金钱和名利。达尔文曾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根本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教养”就是从人们彼此间协作、互助等生产活动中摸索出来的个人行为处事的标准,是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协作最直接有力的行为标签。

教养来自于成长互助

教养必定有温度

“教养”是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它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多半为求取利己而存在,而“教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他的,也就是说教养几乎等同于“为人民服务”或者奉献。孩子的“教养”来自父母“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来自随时随地与人相处的为人处事反馈中,来自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终身实践。

“教养”是一系列小习惯的叠加,是真正的“积跬步行千里、汇小溪成江海”。培养孩子的“教养”性行为,必须让孩子明白成长进步的行为很棒。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孩子“教养”的行为就是授渔给孩子,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成长行为很棒。蒙台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写到:“除非有退滞的倾向,否则儿童的天性会勇往直前,生气勃发的额寻求独立,其发展乃一股渐趋独立的动力,一如离弦之箭快速的准确的飞向目标。”是的,孩子的成长行为就如同时间是一刻也不会停步的,他们无时不刻都在成长、进步。所以,作为家长或师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帮助其借助前人文明成果智慧加快成长速度、少走亲自摸索的弯路,这也正是教学活动的初衷,为孩子成长引路、照亮孩子成长前行的道路。

人们常说:“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每一种结果都是一系列行为的直接产出或者副产品,比如选择大城市生活就必然面对更大的生活压力,选择早上多睡会儿懒觉就必然会上班迟到或被堵车。家长选择为孩子树立怎样的生活行为习惯,孩子在后续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就将收获什么样的道路,比如教导孩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教导孩子尊重他人、为人谦逊,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所以,家长在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为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孩子向着“教养”指引的方向前行。

教养是与人为善

人生学习成长的路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学习了很多技能和智慧,却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中被评定为有知识,没文化;高学历,无“教养”。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一个孩子的教养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

见人微笑问好,微笑是最美好的表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微笑,大大方方的打一声招呼,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爸爸妈妈一定要教给孩子。

大度懂分享,孩子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教导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也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信守承诺,“那本书我借你”“下次一起吃饭”,这些脱口而出的话都是小小的约定,信守则会给对方留下真诚、守信的好印象。

不随便动他人物品。别人东西随便用,还要带回家,这样的孩子真的让大人很尴尬。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拿别人东西之前,一定要获得对方的同意。

他人讲话,要认真聆听,别打断。我们不只要放下手上的事情,眼看对方,耳听对方,还要懂得适时回应,不武断评价。保持好奇与尊重,客观判断,深入倾听。

在电影院等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不要大吵大闹。

其实,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都是孩子教养好的表现。一个好的家庭门风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的孩子。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教育孩子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

今天给各位宝妈宝爸带来几种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快来看看你都用了哪几种。

很多时候,要想教育好孩子,得先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而作为家长得先蹲下来,从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这个世界。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家长们不要一味的给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各样的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心所欲的随性玩耍时间。

引导孩子关怀他人

每一个快乐的孩子都需要能感受到与他人的有意义的交集,了解到自己对于他人的意义。

要帮助孩子发展这种感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接触。可以引导孩子陪他一起整理家中的旧玩具,一起捐给慈善机构,帮助那些穷苦困难的孩子;也可以鼓励或带领孩子参加义工活动。

有专家指出,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他们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渐渐地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鼓励孩子多多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动孩子做做运动,比如玩球、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等。

经常运动的孩子能提高体能,也会变得更加开朗。保持多运动的生活还能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还能让他变得更加开朗。

多运动还能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有创意的赞美孩子

有时孩子表现的很好时,不要只是单纯说一句很好。

家长们对孩子的赞美要具体一些,指出细节,说出孩子具体哪里做的好,或者比上次表现好。

比如:“你今天有主动跟保安叔叔说早上好,很有礼貌哦!”

不过有时候的赞美也要注意方式,不要造成让孩子有了错误的期待。

现在有些家长还会用物质来奖励孩子,让孩子把赞美的重点放在了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自己良好的行为。

家长们应该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效应,虽然有很多科学家已经证实了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

但是让孩子接触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确实可以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有研究者发现,每当孩子跟随音乐舞蹈,或者是拿着画笔随手涂鸦,都是孩子在用艺术行为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孩子喜欢舞蹈、音乐或者画画,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经常给予孩子拥抱

每当孩子睡醒时,给他一个拥抱;

当孩子表现优秀时,给他一个拥抱;

当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惊慌失措时,给他一个拥抱......

家长们给孩子的每一个拥抱,都传达给他们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有专家发现,父母温柔的拥抱和抚触,可以让早产儿变得更加健康活泼,情绪也会更加稳定。

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

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不要求孩子过分完美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

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

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指引孩子解决问题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里程碑,都是由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一步一步拼凑起来的。

而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自己解决面对的难题时,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的。

每当孩子遇到阻碍时,你可以这样来帮助他:

①确认他的问题;

②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③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④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⑤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赋予孩子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

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着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

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




1.前两天,我去按摩颈椎,给我按摩的女孩二十多岁了,我看着她有些心不在焉,于是就问了为什么。

经过一番交流后,我才知道,小俩口都在北京打工,把3岁的女儿留在了老家由婆婆带。最近,在视频通话的时候,女儿总是眼泪巴巴地说:“妈妈五一不回来了,不要宝宝了。”说完,把手机一扔,哭着跑开了,这个妈妈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父母是无所不能的神,所以这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期,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对他不管不顾,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就会非常叛逆总是跟父母对着干,因为长久积累的怨气,让孩子的内心很抗拒“我小的时候需要你,你在忙着赚钱,等我长大了,你却来指手画脚,让我服从你,凭什么?”这种情形就像孩子在报复父母

所以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就会把这珍贵的礼物收回,你的很多教育就失效了。

2

也许有人会问,那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说来惭愧,我并没有创造什么育儿奇迹,我的孩子也并没有长成我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但是,我确实时常会想,如果能再重新养育一次,我一定会给她这三样

第一项,高质量的陪伴。

相比上面的妈妈,我自认为给孩子的陪伴比较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早上我会和她拥抱,周末会陪她出去玩耍。

结果呢,我也被现实啪啪打脸。当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每晚都盼着你赶紧回来,但是我总等不到你。那时候我就特别孤单,为什么人家妈妈能早点下班陪孩子,而你却不能?”

原来那天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一点挫折,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她的手工作品不好看,同学也有点孤立她,所以当时心里不好受

那一次,我意识到,我的女儿上小学了,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吃饱、穿暖、睡好,还需要亲子间的交流,教她如何跟老师、同学相处、沟通、怎么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等等。

自责之下,我开始和女儿谈心,倾听她了解她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她尝试去解决问题。几周后,孩子开始愿意说出她的想法,脸上每天也是满满的笑容,做起事来也如鱼得水了。

第二项,养成运动的习惯。

现在抑郁焦虑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有时候就想,明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能给的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这个病不是说孩子的心“空”了,而是被功利塞满了,孩子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生活的美好乐趣在哪里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年会穿新衣服、有压岁钱,有很多好吃的,于是掰着指头盼过年。日子虽苦,但总归是有盼头的,在期盼的过程中生活变得无限美好。而如今,孩子每天就是狂刷题拿高分争名次,在这样的高压下没有生活、没有乐趣的日子,孩子能身心健康吗?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出去运动。因为当孩子心烦意乱时,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能让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

第三项,养成读书的习惯。

对于这个习惯,我给女儿培养得还是可以的。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讲很多中文故事,上学之后经常带着她阅读,孩子的专注力很好,自主学习能力也很强,学习根本不需要操心。可见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当然,读书不能盲目,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选择孩子喜欢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变成任务,不仅无法让孩子爱上读书,而且还把专注力给搞坏了,这就不值当了。

一定要谨记,输入之后,输出也很重要。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父母要与他讨论书中深层的道理,同时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这样思想才会得以碰撞。

写这些,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孩子不是我们自己私有的财产,而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使命,给他充盈的爱强健的身体聪慧的头脑,剩下的就相信他吧,他一定会很棒!




大家好,我是蜜枣爸儿童教育工作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要想让孩子有好的教养和家教,那么跟我们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分不开。

首先,我认为,不管是父母,还是长辈大家一定要有一致性的沟通,这个是基础。因为一旦爸爸妈妈,和祖父辈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孩子就容易钻空子。比如,爸妈想培养2岁的孩子独立进餐习惯,可是老人家却觉得孩子还小,而且让孩子自己吃饭慢且不说,还弄得到处都是,吃饭很不干净又吃不饱,所以能喂就喂吧。这就是很多隔辈教育中出现的理念不同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这也就是我们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教养中的不利因素。

其次,要想让孩子能形成好的教养,待人接物处处都能令人赞叹,这就跟我们成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息息相关。

模范作用,已是老生常谈。我们听的多但是能做的且能一直坚持做正面模范的父母有几个?

我们希望孩子有礼貌,我们自己是否做到对人有礼貌?

我们希望孩子不讲粗言秽语,我们自己又有没有讲过?

我们希望孩子专心学习,可是我们回到家里是不是手机不离手……

所以要想做到真正的模范作用,我有三个好方法

1、先是我做给孩子看,就是把好的行为和教养做给孩子看。

2、其次是我说给孩子听,经常给孩子讲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养。

3、最后就是带着孩子一起做。

教养体现一个人的家风家教,所以必须从父母做起,好的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哦!




您好好,我是一心爸爸。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教养问题是父母的榜样问题。有句话叫“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父母一定要亲力亲为。

从小开始教育,不然后面孩子越大问题越大。这个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过如果从小不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紧急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去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更有教养哪?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1)第一步是正面的言语熏陶。在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有教养的典故,孔融让梨的礼貌,司马光砸缸的助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

(2)第二步是从自身做起身边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行为是孩子行动的指南针。父母之间的共担家务,相互讲解,有帮必答谢。在外的礼让与帮助他人。父母从自身做起,孩子自然感同身受。懂礼貌的父母,教不出差孩子。

(3)第三步是孩子行为的引导。在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或者需要做出某种行为时,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引导。把孩子放在生活环境中去教育,让孩子在行动中体会快乐,境教的感受,会让孩子更懂得教养的快乐与充实。

要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但不假惺惺。

1)带孩子出去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礼貌待人,孩子的感知能力超强,你不需要说教,你行动就可!

2)在家父母要相互体贴,家务要进行相互帮助。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出门在外,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时,要主动提出帮助,孩子会在镜教中耳濡目染。

3)孩子之间有困难,要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体验,有机会就要引导孩子去感受其中!

言教——道德的古典力量,多讲一些榜样的故事。

身教——亲力亲为的强大说服力,你若行动花自开。

境教——身临其境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让孩子学以致用的环境内教育,让孩子了解行动的快乐!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言行,周围人的言行。自己的规范,孩子的引导,周围人的解释。相信你的孩子会越来越有教养!




如何让孩子变得有教养

如果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不会非常头疼,甚至有上去教育一顿的冲动。所以说儿童的日常教育不能忘,一定要让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邻居家孩子十多岁了,每次上下楼、开关门的动静都非常大,回来一趟整栋楼的人都知道。后来有个邻居忍不住了,就找他家长说让他娃注意些,奶奶满口答应,但是孩子依旧照常。第二次找的时候,就说一定不是她家的孩子,她孙子很乖巧的……

1.不要总给孩子开脱

有些家长,会在别人指责自己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爱帮孩子开脱,说“他还是个孩子”之类的话。但是再小的孩子,也应该有个正确的是非观,事实上正因为孩子小,才需要一些教育,而不是以孩子小为由,任由他犯错。

2.学会基本餐桌礼仪

饭局是中国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饭桌教养非常重要。平常吃饭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要长幼有序,别人正在夹菜的时候,不要去转桌子。另外告诉孩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可以再拿,但是绝对不能浪费;此外哪怕是自己喜欢吃的菜,也要学会去分享,不要吃独食。

3.学会不去打扰别人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地方过于喧闹,或者在楼道里乱蹦乱跳的时候,要及时制止他,并且要和他说清楚,这样做有什么坏影响。因为如果总是这样,孩子会不受欢迎,严重的还会被孤立。

4.找个年纪相仿的朋友

教养主要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以如果帮他找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孩子就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怎么去分享,学会承受一些委屈。当然如果有个兄妹就更好了,他还会学会担当、忍让、友爱等等!

5.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书本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有很多书籍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和别人相处,教会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6.父母本身也要有教养

言传身教,重要的是身教这部分。这也表示,即使是嘴上说的再好,也不如身体力行的教育影响力大。所以想要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父母本身就要有教养,否则要怎么说服自己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说孩子是复制品,那么我们作为原件的父母责任重大。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吧。

要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首先我们父母肯定要以身作则。情绪力是学习力的基础,父母情绪稳定温和,孩子自然也会拥有很棒的情绪力。一对经常情绪失控的父母没办法培养一个会正确表达情绪的孩子。父母言行一致,不管在外还是在家都是一致表现,孩子的内心和外在就不会有矛盾,不会压抑隐忍或者突然爆发。

其次,运动和阅读习惯伴随一生。爱运动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康,性格坚强,也更容易与人交往。而阅读习惯则会让孩子品德美好,言谈优雅,用词优美让人如沐春风。

最后,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拥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可以带孩子去身体力行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父母的钱财。

我相信一个拥有稳定情绪、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善良、言谈举止优雅的孩子绝对人人爱。




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环境里,管教孩子,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1.在婴儿期种下亲密基因

在洗澡或更换尿片,临睡前看着他们尽情的玩上蹿下跳,或者逗孩子大笑一会儿,唱歌玩游戏,大声读书,演绎说晚安手偶,播放舒缓的音乐,经常说说妈妈爱你,或者说做个好梦,我们都爱你。

2.正确的情感引导

常见误区有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有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父母,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以及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说话“有分量”比“高分贝”更能让孩子服气,与孩子沟通时,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解决孩子的问题。

3.奠定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建立情感的纽带,陪孩子一起玩,撇开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共情。遇事观察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共情,让你的一言一行保持一致,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

4.与孩子一起面对伴随成长而来的挑战

比如说专横的孩子,爱吵闹和尖叫的孩子,容易害羞、挑食的孩子,这些都要以让孩子最舒服和容易接受的适合方式去帮助解决。

5.无条件的爱,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做自己。不要让成年人的烦恼去侵蚀孩子的世界,对你的配偶或伴侣进行情感引导。

6.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




您好,我是果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原始地址:/yule/6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