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时候更要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勤沟通,倾听,像朋友似的,不要以家长角度,要不会很叛逆的,多以商量角度
多陪孩子玩,跟你孩子做朋友,说话都是建议性的,鼓励孩子多尝试,错了有父母做垫背
1父母习惯了担心牵挂孩子,但在孩子青春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成长。对孩子的“无为”,会利大于弊
孩子青春期是走向独立的过程,家长要保护孩子有价值的方面。比如积极的内心,爱美求好的心理,对成功的追求。
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好有坏,对好的消息,家长要及时给予认可肯定,保护孩子的主动性。不好的事要区别对待,违背原则的事要强行干预,小事则略做提醒即可。
孩子的真实兴趣会渐渐的体现出来,只要是正当的兴趣,都要支持孩子,兴趣很多时候会决定人生的幸福程度甚至人生的走向。只要孩子能正确处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就是好的。
家长面对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坏心情状态下,请远离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外在莽撞大胆,实际敏感脆弱,保护好他们的好心情,确保顺利度过青春期。
1.身体力行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善于、乐于、甚至沉迷于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教就变成教训了。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家长天天抽烟喝酒,孩子也学会了抽烟喝酒,这时候你教训孩子不能抽烟喝酒。也许孩子在会反驳你:你都天天抽烟喝酒,为什么我不行?也许你会觉得颜面扫地愤怒出手,但是这样只会激化矛盾,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也会让孩子遇到问题都通过武力解决。
2.耐心商量教育孩子
由于教育的传承性,家长会用自己儿时父母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写作业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狗窝,你看乱成什么样子了!”“关掉手机赶紧写作文!”如果处于少儿期,也许你的这种方式会很有效。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如果换成耐心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比如“你是不是该写作业了,现在已经8点了。”“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收拾一下,这样你同学来了也会觉得你很懂事。”“我们把书记先放一边,认真完成作文再写怎么样?”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如:“你是今天写作为还是明天上午写呢?”但是如果孩子做出了选择,你需要让他明确规则意识,如果到了明天上午还没写,那就告诉孩子他违规了,当孩子违规,不要急于去惩罚,但是可以撤销一些奖励。
3.积极肯定孩子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也会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现代教育理论提倡赏识教育,通过夸奖、赞美、鼓励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又不写作业了,老师都告到家里来了!”“又去玩水,为什么总不注意安全?”以上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不聪明,孩子不乖,孩子不诚实。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反正我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不好”给你看,看你怎么办!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比如发现孩子懂事了,加以肯定:“儿子,你真的长大了,学习越来越努力了。”孩子三次考试都不好,但是其中有一次相对还不错,肯定仅有的考得不错的一次,增强他的信心,让他看到希望。而孩子也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4.学会关爱孩子
唠叨,是所有人反感的东西,没有谁愿意听唠叨,不管是你的父母、领导还是长辈,如果有人唠叨你的问题,可能你会特别烦,但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否也在唠叨?当你的唠叨没用,甚至引起孩子叛逆与反感,不妨改变一下策咯,学会用关爱的方式教育孩子。当你要交给孩子一个任务时,可以多通过关爱的方式,比如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孩子放学回家,开心的说一句乖女儿回来啦;睡觉之前,表扬一下孩子并且可以给孩子赞扬的手势。青春期孩子是特别需要关爱与认可的,但是很多家长往往习惯于唠叨,甚至因为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会把孩子作为出气筒。学会关爱,给孩子一份温暖,你的孩子才能快快长大。
5.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长
青春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已经可以去处理一些事情。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各种不行,各种问题,所以处处介入,各种管教,怕孩子做不好自己的事,很多时候恨不得以身代之。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交给了家长;同样,这样的管制使孩子的自制力无从培养。记得初中的时候,父亲把家里的小事情都让我处理,慢慢的家里的人情往来,很多都是我独自参与,刚开始确实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没有历练,何来成长?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该信任的时候要信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6.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这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榜样,也是确立正确的方向。孩子长大以后,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确定孩子的路是正确的,其他的就让孩子自由发挥。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这时候的引领作用十分必要;孩子长大以后,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自己安心的做一个观众就好。这个让位很重要也很必要,是让给了尊重与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主的、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总是护着孩子,不想有任何磕碰,这种爱是伟大的,但是也许有更大的坑在等着孩子。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自己去前行和探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风雨才能有最后美丽的彩虹。
要想知道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首先我们得要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在初中之前,对父母很依赖,对父母所讲的一般不会怀疑,虽然有时会觉得委屈。上了初中,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管教也不以为然,甚至时间长了会反感。因为父母只会告诉你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稍有反驳,就会遭受父母的责骂。渐渐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为认为家长只会说自己不愿意听的话,甚至自己遇到什么问题,也不愿告诉家长,而是宁愿告诉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回忆起自己在青春期的状态,才能更多了解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时会有哪些困惑,会有遭到哪些引诱,会遭受哪些挫折。举例说困惑,比如说应不应该早恋。引诱,比如说电脑游戏。挫折,比如说和同学不和,考试成绩不好等等。你只有回忆起这些才会更了解你的孩子在青春期时候的心里状态,你也才能更好的和他沟通,其实和孩子沟通不难的,你只要像他的朋友一样听他诉说,像他的朋友一样给他建议,记住是建议,建议不是意见的强加,不是说你这样不对,应当照我说的去做,而是单纯的把你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就像如果你的孩子早恋了,你就要这样说,早恋不是可耻的,它是由于你在青春期这个生长发育很快的时期,生理逐渐成熟的表现,但它同样也是你心里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你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你也无法给你喜欢的女生安全感,这无论对你来讲还是对那个女生来讲,早恋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同时也会影响你们的成绩,并且学校禁止早恋,你们会因此受到学校的惩罚。所以你要理智的考虑一下,应不应该早恋。这样沟通既不强迫孩子,让孩子好接受,同是有引导了孩子,给了他正确的意见,所以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耐心,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孩子也是很懂事的。
青春期心理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一、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启发诱导
学生在家庭中生活,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会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对他一生的发展具有定向与导航的作用。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创设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气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位家长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长应以身作则,父母的角色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须对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个性,随时为孩子提供健康的东西。
(二)建立合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势必会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保持尊老睦邻、互爱互助、同情别人的困难、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品质。
(三)建立稳定的家庭生活秩序。父母应该合理地孩子安排家务活动,从中培养孩子讲信用、爱生活、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这对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与性格有促进和保护作用,为以后正确地待人处世做好心理准备。
(四)家长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爱和严的分寸,将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溺爱、放纵区分开来,爱应当表现的有分寸、有理智,但严决不是扳起面孔、动辄训斥、打骂、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养文明行为、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
(五)倘开家庭大门,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与社会接触,多与同伴接触,减少说教,加强孩子对社会、经济、政治的接触锻炼。
(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心理,如果要求学生做一件事,最好不要生硬地规定怎么做,而是想方设法地诱发孩子的兴趣,让他自愿自觉地去做。孩子虽小,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但意志还比较脆弱,心理还不够稳定,任何不当的批评或指责、或简单的否定,都有可能伤害或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意志消沉、厌学逃学、直至荒废学业。所以要尽可能地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发号施令,不要生硬地规定“不许做什么”或“应该如何做”。对于要求孩子做的事,对他说希望你如何如何或是通过表扬,鼓励他继续这样做,对于不许他做的事,要耐心讲明道理,然后让孩子自己说该不该做。以后,如果他又重犯了老毛病,应对孩子说:你自己要说话算数,爸爸妈妈可是相信你呢!这样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使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从而不断进步。
二、在学校里得到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一)爱心感化法。
爱是消融心理障碍的溶剂。只有执着的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激发上进心。爱得越少,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强。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受教育的状况,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懂得老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如果学生一旦明白家长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能大大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爱要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看到学生心灵的排列组合,变化过程。有了爱,才能尊重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把批评化为学生自我鞭策的内驱力;才能因材施教,严以律已,避免一切诱发逆反心理的外因;才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认识、创造自己的价值。如对学生罚站,大声训斥,讽刺挖苦,翻过去老帐等做法,都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逆反心理。教师应摒除这些不良作法,多给他们教育的爱心,帮助他们认清是非,创设有利条件,扬其善而救其失。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二)信任鼓励法。
信任是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寄托。一旦教师出现使学生丧失信任的行为,这时教师的威信的丧失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不可分离的必然逆差。信任是师生间的友谊之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某些细小环节上,投以信任的目光或期待的暗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对中差生应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使其在老师的信任中,积极进取,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绝不可厚此薄彼,对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而因势利导。只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和平等感,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成功激励法。
学生逆反心理大都来自后天成绩差,屡考屡败,情绪低落,厌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求不要过高,要耐心期待,使学生在成功中感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消除逆反心理。因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降低差生难度,放宽考试尺度。每个提问,每道练习,都应让差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甚至哪类练习,哪种极书设计,考试内容,适合哪一层次学生,都要反复琢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乐趣,消除逆反心理。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有分寸地予以表扬鼓励,充分发挥其优势特长,让其在第二课堂施展才华。频繁的成功激励,使学生克服自卑,认识自我,自觉抵制逆反心理。
(四)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也就会去执着地追求和钻研;反之,学习就索然无味,无异于一种苦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于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或创造情境,或设置疑问,或引爆情感,诱发学生渴求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善学”、“勤学”。
问题的发起者,您好!
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读了很多此方面书籍,聆听了很多人的建议,发现都是大和空的答案,因为总感觉落实到自己身上不可取。
个人建议还是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效果会更好些!
首先,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就记住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你家孩子再差你也扔不掉。所以用一分钟时间写下孩子的优点,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找闪光点,等谁找呢?
其次,不要说青春期和叛逆期,这样无形之中潜意识影响孩子,会无中生有,恶性循环。
最后,聊聊天,如果您聊不下去或者没得可聊,那就证明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占一半以上,我们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沟通。
作为家长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诶资料,供大家参考
1、反省自己,少唠叨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出现和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逆反行为。先要观察一下货了解一下原因,若是孩子有正当理由或事出有因,则另当别论。若确是逆反行为也不要盲目压制。
首先,家长自己要反思:自己是否个性太强了;领导欲、控制欲是否太强了;自己是否忘了“孩子越大越不属于娘”的规律了;或者想想孩子是否什么地方对自己有意见等,然后针对孩子对自己反感的方面寻求解决办法。其次,不要对孩子每个小错误都横加指责,为了一点小事把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理的私人空间,只要孩子的言行不超过“度”,如女儿只是想尝试一下妈妈的化妆品或买了一本新潮的杂志;儿子想换一种不出格的新潮发型或对某一件事提出的不同观点等,这类小事不用管、也不该管,最多过问一下而已,也不需表什么态。因为孩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太细,干涉过多。
2、多沟通、少粗暴
孩子到了该年龄段出现一些逆反言行是必然的,若不出现反而不正常。若要和孩子相处得好,做工作有效,并非是到了这个年龄段才和孩子处好关系,而是从小就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眼里,家长应该是个既可敬又可亲的长辈,同时还是个“良师益友”。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自觉不自觉的都有唯我独尊的心理,期望孩子的认同。有的父母说:“孩子是我生的,当然都得听我的。”“孩子还小应当服从家长,孩子的事应当父母决定。”因此,有的家长常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事实上,孩子的发展不是父母一厢情愿的事情,不管父母有多好的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后,父母美好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孩子的行动,才能有效果。所以有事要和孩子多沟通,选择时机,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先听听他们的想法,再做出决定。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家长拿出权威、居高临下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有时表面上孩子似乎是接受了,实际上口服心不服,导致下一次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抗。
3、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孩子
在这个逆反阶段,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应加以区分。有些要求家长是不能接受的,比如:提出一些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物质要求,崇尚名牌、追求奢侈、相互攀比等。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采取“硬”和“软”的两手。“硬”的一手是: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应明确表态,不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果一味满足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容易助长虚荣心,孩子的注意力有可能就不放在学习上,成绩大多会下降;还有怕孩子反抗、一味迁就孩子,那么孩子今后会以此为“起点”,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来迫使家长就范。但家长在坚持原则、不迁就孩子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讲道理、摆事实。不能简单地以没钱为由,甚至态度简单化和以打骂等粗暴的行为来回绝孩子的要求。“软”的一手是: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里确有不少同伴都有的东西,那么适当满足他一、二样也可以,比如手表、名牌衣服等,但最好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某个目标(目标设置要合理),一旦目标达到,作为奖品奖励给他。
4、实在没辙,另寻办法。
有少数家长说,以上的方法我都试过了,但还是不见效,就像有句俗语叫“四季豆不进油盐”,他犟头拐脑你拿他就是没辙。若孩子真的和家长作对打了如此地步,一方面说明长期以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需要反省;另一方面就需要有第三方介入才能处理好关系,可以与孩子信任的其他长辈或信任的老师进行沟通;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家庭治疗。每个孩子成长到青少年时期,都会有青春期逆反的表现,这是正常的。首先家长应感到高兴,说明孩子长大了;其次家长也应明白,自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才能较好地与孩子相处。
更多问题,咨询小编!ABCplus英语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