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输不起,而是孩子从小在家长娇惯长大的,没有受过挫折,爱面子,所以,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这赢,一输就哭,常言说:“输赢是兵家常事”。要引导孩子时时做好输得准备,不能只想赢,不想输,将来对他成长之路有害无益。
孩子输了哭很正经常,因为孩子心里非常希望别人夸他,越夸越高兴,若输了,他就觉得别人肯定不会夸他,小心灵已形成了夸的快乐感,输了就悲伤之感
昨天,碰到了小学同学,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我们聊的十分火热!她和我说:女儿3岁了,闲时和她做游戏,发现她输了就不高兴或者哭鼻子,最后总是要玩到自己赢了为止,在与小朋友们比赛玩游戏时,输了就发脾气不玩了,只能赢不能输。对此非常很苦恼,女儿总是输不起,到底该怎么办呢?
是啊!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却总是因为遭遇失败或者挫折而沮丧、难过,甚至大发脾气。可是孩子们却经常“输不起”!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嚎啕大哭!
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他们就会表现出不高兴。
输了后大哭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不会情绪管理,更加不懂掩饰。
所以啊,我们也别总是一遇到孩子输了哭了就定性孩子输不起。
有时候贴标签对于我们家长的危害力是更大的,因为它会让我们提前脑补很多没发生的情景,提前让我们担心未来:孩子输不起-玻璃心-以后怎么办?
输了“有情绪”就是“输不起”吗?
即便是我们这些“成熟”的大人,面对大小失败时,是否每次都能做到风轻云淡,平静从容?
输了,不高兴,就是很正常的、本能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期望学龄前的孩子输的潇洒,一点也没有情绪,这一点是不是不太现实?
而且,输了之后产生的这种情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这种情绪在合理范围内,它将引导我们更加努力,把输掉的赢回来!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我们都需要花点心思帮助孩子去排除这种心理障碍。相信当家长学会正确引导时,孩子也会慢慢懂得,输得起的背后就是赢。
“输不起”的时候我们要这样引导!
1.接受自己的“短板”,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无论一个人再优秀,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们要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
比如:妈妈认为你写作业非常快,字迹清晰,但是还有一处不足,那就是作业质量不高,如果克服这个缺点,那么这份作业就完美了。通过先鼓励孩子,再指出缺点,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改正错误。
2.把太强的好胜心转化成进步的动力。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喜欢和别人竞争,家长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性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比如:宝贝,你看得第一名的小月,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你是不是应该向她学习一下呢?通过家长的启发,孩子会仔细思考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将过强的好胜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同时要告诉孩子,“失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算成绩不理想也没有关系,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争取下次考试能够上一个台阶!
3.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慢慢成长。
家长们都会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看到别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也急于给孩子报上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当看到别的孩子考100分的时候,家长们就会“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希望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慢慢成长。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有着各人不同的性格,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着攀比,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忽视自己孩子的长处,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缺少自信,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一输就“发脾气”、“扔东西”,“耍赖”不是输不起,这些行为背后只是一个情绪问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负面情绪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说教,不是建议,更不是唠叨和贴标签,而是接纳、看见、和无条件的爱!
明明是家长教育失败,却推给小孩子发脾气。
小孩子懂什么呢?
学个皮毛教育小孩子“孔融让梨”的美德,他真的懂什么是孔融让梨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有样学样,早就明白,转个圈那个梨还是他吃了。
作为一名妈妈和老师,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人生这一辈子当中,都有输有赢,不能因为年龄小的时候就要让别人让着你,也许这一次靠别人让着你,你赢了,但以后呢,谁会让你一辈子。只是结果,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有些过程当中享受到了欢乐书,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因为怕输而止步不前才可怕,即使我们输掉了游戏,也不能输了快乐。
你在做事情之前,不能为了担心书而烦恼,伤心忒担心股市会跌落,家长担心孩子不听话,老师担心学生不认真,领导的新员工不努力,总之担心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每次面临考验的时候就转身逃跑,只会显得自己懦弱无能,一些担心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足够努力,做好万全准备,你要学会即使是失败99次,也要在第1百次的时候站起来,因为你不怕输才会有赢得机会。
人生处处布满了荆棘,有软弱就有坚强。胜利就有失败,有鲜花就有泪水,每个人都是从荆棘层丛生之中,等到柳暗花明,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最输不起的孩子,我们都需要花点心思去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相信当我们正确引导之后,孩子也会慢慢懂得,输得起背后就是赢。
孩子的世界是没有输得起输不起的,他只知道心里难受,就发泄出来,因为他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来说就是孩子很童真,消极一点来说就是情商不高。其实我们的孩子天生有一定的承受力,有的人抗挫败能力强一些,有些人差一些,但是这些或多或少都可以在生活中锻炼而得以提升。所以生活中多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败能力很重要,尤其在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事事都输给孩子,这其实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本事,也是养成孩子骄傲自满,在真正遇见挫折的时候反而更容易有挫败感,当然这是一个度的把握。
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对输赢非常的“执着”输了就会大哭,即使家长安慰他或让给他赢,在他心里,他还是记得自己输了,并为这种失败的滋味伤心久久不能释怀。
说白了,就是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时候不要总批评说孩子输不起,他不是输不起,只是过于在意这种新的情绪,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正面的认知这种情绪,认知不到就会产生贬低自我价值的行为。
我平时就用语言安慰大宝“宝宝,刚才只是游戏,输了,你感觉到很难过是吗?”
然后让他发泄一下这种情绪,比如引导他用语言描述下难过的心情,在抱抱他,几分钟后就用别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过于在意这个事情,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情上,让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输了不开心是正常的,因为在乎,所以在意,人之常情。
输了后大哭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不会情绪管理,更加不懂掩饰。
所以啊,我们也别总是一遇到孩子输了哭了就定性孩子输不起。
有时候贴标签对于我们家长的危害力是更大的,因为它会让我们提前脑补很多没发生的情景,提前让我们担心未来:孩子输不起-玻璃心-以后怎么办?
一旦进入这样的思维模式,我们容易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慌放大,从而反而忘记了如何正常观察和应对孩子。
学会真正共情
因此,面对孩子输了闹了,不提“输不起”,换个思路想一想,怎么应对孩子的情绪,如何让他从中有所得。
这和他始终玩不好一个玩具发脾气,摔倒了大哭,都一样。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觉得引导起来简单方便很多了呢?
那就是先冷静地陪伴孩子度过情绪的暴风雨。
现在很多父母都懂“共情”这个概念了,我们也知道需要去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是经常我们开口说出的话却并不是真正的共情。
比如:
宝宝输了很不开心,但是输了就是输了,不可以发脾气的;好啦好啦,那我们不玩了,不发火哦;输了就输了,这是游戏,没关系的;宝宝不开心了,但这次输了,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下次就能赢
这些看似在“安慰”和“鼓励”,也许某一两句话我们还认为是在“共情”(比如第一句和第四句),但实质上都不是真正的共情。
输的感受就是令人不愉快的,想想我们曾经有过的经历,那是一种仿佛自己走进黑暗被困住的感觉。
真正的共情是,我们愿意走进孩子的黑暗,陪他在黑暗里坐一会,即使不说话,用我们的态度、肢体、表情告诉他,”我懂你,我曾经也这样“。
“共情”,不是方法论的机械情绪命名,不是转移注意力的其他提议,更加不是想要解决问题的鼓励。
“共情”,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人类情绪。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了,那么下次看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时,想一下自己曾经工作晋升失利了、努力了半年的项目没被选中、职称没有评上,那些你在意却没得到的经历。
这时,也许我们会很自然地抱抱孩子,和他们说,我知道这很难受的,想哭就哭一会吧,我陪着你。
最简单的情绪,却往往最难表达。这意味着我们愿意去面对自己当时的脆弱,同时愿意去接纳孩子和我们曾经一样的脆弱。
但恰恰是这份接纳和看到,才是最有力量的。
日常生活,有输有赢
看到这里,估计有一些朋友就有疑问了,那么输赢观是不需要引导和培养的吗?当然也需要的。
但输赢观的建立一定不是在孩子输了哭了的时候的教育,这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输赢观引导,就该发生在日常互动中。
自己和孩子一起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别过度夸奖孩子的结果,多侧重于关注努力的过程。
孩子有情绪不是输不起,是这个年龄遇到挫败的正常反应。家长要教会她/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明白不会的事可以学习,下次可以做的好或者更好。引导孩子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疏导情绪,做个快乐的小孩。
你好,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观点。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失败之后心情低落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大多孩子都有输不起的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从而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也因为好胜心过强,从而导致在遇到失败后无法面对现状,从而发很大脾气。
教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
人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孩子也一样,孩子没办法反省自己,即使反省了也不知道自己短处在哪里。所以当孩子失败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自我反省,告诉孩子哪里没有做好,并且引导孩子如何改善自己的短处。
好胜心转化为动力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喜欢和别人竞争,家长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性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可以给孩子找个榜样,适当引导,而不是总在说“别人家孩子”。
给予孩子肯定
孩子怕输,不是因为上进心太强,大多是因为缺乏自信。要鼓励孩子进步,为孩子树立信心,而不是一味的过度要求。避免因为没有自信而怕输。
接受孩子的短处无论一个人再优秀,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们要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
适当鼓励孩子
孩子需要夸奖,但是不可以过分夸奖,那样他将无法承受任何一点的失败,当孩子遇挫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败的机会。这会让她知道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可以学着应对。
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
把握一个度,没必要故意去制造麻烦,孩子对失败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高压力往往来自过高的期望。
不要不结合实际情况给孩子定过于苛刻的目标,并反复跟孩子强调他一定会成功。
给孩子时间成长
给孩子时间自己成长,其实就是让孩子“他人意识”逐渐完善,有些孩子虽然表现的“输不起”,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从而慢慢会接受事实。
当孩子表现输不起的时候,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也不要用负面情绪映射孩子,输不起并不代表孩子真正怕输。孩子将来到底是怕输还是不服输,和家长的引导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这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我会定期发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也请支持一下我的号哦!
并不是。
坦白来说,孩子一输就会发脾气,恰恰是在表达:我有想赢的渴望,我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发脾气的状态时,家长不需要强行灌鸡汤告诉孩子有赢有输是必然。
而是要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妈妈爸爸知道你这次没有赢,很不开心,我们都很理解。
然后协助孩子开解情绪:但是我们这次没有赢是有原因的,对方比我们准备的更充分,比如某某或者某某方面,他们表现的就比我们出色,这说明他们可能平时对待这些有更充分的练习或者比咱们有更好的心态,不如爸爸妈妈帮助你分析战术,看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最后,当然是让孩子的情绪落地,让他意识到,所谓的“输”是有原因的,并不以他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想赢,要做的是做好准备,而不是发脾气。
孩子输了发脾气,这与输得起还是输不起,是两码事情。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输的原因,有的孩子不是输不起,而总是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是不应该错的。所以当这样的孩子在输的时候发脾气,不是因为输不起,而是他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无论是作业还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当你的孩子认为做的是对的时候,此刻的孩子,如受到无关的指责和错怪,孩子会大发脾气的。这样的孩子不是输不起,而是认为你错怪了他,他并没有做错。所以做家长的你,如果你的孩子是这一类型的。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你首先得修炼好自己的基本功,就是怎样去与你的孩子进行友好的相处。否则,随着你孩子的年龄增长,你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暴躁,你们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陌生。
实际上,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家长,当你在大声指责和斥责你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会很倔强地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若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去仔细观察你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是含着泪水的,他的面部表情是带有愤怒色彩的。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纯真,他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掩饰不了他内心的不满,就是因为你是他的父母,他才会含着泪水,带着怒气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在生活中如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想错的就不会是孩子了,应该是我们做父母的。
为人之父母的你,当你想把你的意愿强加于你孩子身上时。请你冷静地考虑一下,你的做法是否正确?你的孩子是否真正犯了错?所以我们请做父母的你不要去冤枉你的孩子,在不冤枉你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去纵容你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真正犯了错,做父母的你就应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一下。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导致发生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时候,孩子的错误是建立在父母错误基础上的。请做父母的你,认真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否偏离了道德的主线?是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否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了错误却把责任推向给其他人?如果你有,请立即改正。否则,你孩子在你日常生活所作所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仅做错了事情,脾气会暴躁,而且会将所做事的结果和责任推给他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孩子在强调:这件事不是我想做的,是谁谁谁让我去做的。这道题不是我做错的,是谁谁谁让我去这样做的,等等这些总把责任和结果推向他人身上的语言,孩子幼小的心灵和简单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总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呢?我个人认为,这与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中看到,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满足自己的私欲,当错误的结果发生时总把责任推到无辜者的身上。我们经常在网络上能看到有人将自己的一双臭脚放在别人的后背座上,将自己一双散发着臭气的双脚去影响别人的呼吸和休息。在高铁和动车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自以为是的官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的“有知人才”在强调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近日,又看到某某名人在公共场所展现自己骂人的本领和指责他人的口才。这些现象,不是他做错事输不起,是因为他的成长环境和生长环境以及生他养他的父母从小就没有给他立一个如何做人的标准。
所以我们说,孩子在做错事时发脾气,做父母的你要依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找出发脾气的根本原因,安静地,耐心地,很好地教育和引导你的孩子做一个不仅能赢得起,而且能输得起的孩子和以后长大成人的人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