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你就要思考她怎么学会打人的,是不是在跟父母家长平时的玩耍互动中无形中就教会了她打人,如果是这样,家长就要改正教育孩子的方式。
2.其次,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你要弄清楚她为什么打人,是要抢玩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比如要抢玩具就要带着她去跟别的小朋友去语言交流,带着她问一下别人小朋友愿不愿意借玩具。
3.最后,如果是碰到其他孩子打自己孩子的话,就要告诉孩子跟别人说打人是不对的,让别人道歉,不然告诉别人家长也可以,让家长教育一下打人的孩子。
总之,孩子不能轻易去打人,而且在孩子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要靠父母好好引导他们,知道沟通技巧,培养他们靠语言交流。
前几天我和儿子在小区玩,他快4岁了,他突然想去逛超市,我告诉他超市人多,不安全,等肺炎过后在带他去,他就开始打我,他打我一下我就多打他几下,打的很狠,我的手都打痛了,边打边告诉他,不能打妈妈,打妈妈会被雷劈,你敢打我我会狠狠揍你,后来他就不敢打了,我大儿子小时候打我也被我爆揍,小孩子怎么能打爸爸妈妈呢
首先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先给他讲道理,也可以找些相关的动画片或者漫画给他讲讲故事情节告诉他。他会通过这些事物懂得如何改变。
首先,我有孩子,他是男孩19岁!我孩子从小几乎没打过人,从小到大我一直告诉他,有理不在声高,更不在于谁的力气大!其实我孩子小时候去幼儿园,也被欺负过,就是所谓的挨打了,当然不是很重,一般遇到这种情形,我都会在没人的时候问他,为什么?他会和我说小朋友和我抢玩具,小朋友骂人,一般来说我不打断他,他有时候委屈的哭了,告诉我,妈妈你明天去幼儿园找他替我打他,或者告诉小朋友的姥姥!我耐心听完,他情绪平复后,我会告诉他,小朋友之间有矛盾,可以和他谈,告诉他,有话好好说,如果动手,我不会怕你,好好说,我就会谦让你,我们还是好朋友……就这样,他渐渐的很懂事理,从小到大,品学兼优,从小我都俯下身蹲着和他说话,和他商量,他也特别好沟通,现在他是大一的小伙子了,我坚信有理有利有节,有风范……会受益终生!谢谢邀请!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情景来展现孩子打人并给出解决方案
奶奶抱着孙子坐在沙发上,孙子握起拳头锤打奶奶。
奶奶:哎哟,哎哟,我们家宝贝大孙子力气可真大,把奶奶都打疼了。
妈妈赶紧走过来阻止道:宝贝不可以打奶奶,奶奶会痛的。你上次走路摔倒了,是不是也很痛?
孩子:是的,可痛,可痛了,到现在还觉得疼。
妈妈:那你讨不讨厌痛啊?
孩子:讨厌!
妈妈:你用拳头打奶奶,奶奶也会感到痛啊!奶奶她爱你不跟你计较。但是换做别人的话就会讨厌你,不喜欢你了。妈妈相信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可以理解别人的痛苦和难过,所以我们下次不可以再打人了。
孩子:好的,妈妈。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孩子动手打人的情况
儿童心理学家:3-4岁的孩子到了动作敏感期,会喜欢用打人的方式表达自己。
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常常都是无意识的,情绪上来就会发生推搡的行为。但很少有孩子是因为想要“欺负”对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动手打人的孩子家长要理性对待。
1、因力量控制不好而导致的
当家长发现宝宝有这种情况,可以先告诉孩子,想和别人一起玩,还有别的方式,并非拉住对方才可以。当你想表达友好,可以微笑,可以用语言沟通,如果一定想要肢体接触,可以轻轻碰下对方。
2、因情绪或争执引发的冲突
如果孩子的确是因为某个玩具,或者言语不和,而造成情绪起伏,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就需要家长介入了。
Tips:应对宝宝使用暴力的情况,家长先把孩子拉开,并且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是需要被制止,也是不被允许的
孩子被别人打,分清原因再调解
当孩子被别人攻击时,家长会比孩子更生气。尤其是自家孩子被打了,更要冷静对待。因为“被打”也是分情况的,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虽然被袭击了,但是不为所动。有的时候却会嚎啕大哭并且求助,发生这些不同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A.孩子没有反应
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被打很生气,但这种行为在孩子看来,只是正常玩闹罢了。家长一惊一乍的表现,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如果宝宝并没有因此受伤哭闹,可以冷静观察,不要干预。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也需要机会去经历、去解决社交问题。
B.孩子哭闹不已,情绪变化大
孩子被打之后,哭闹不已,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孩子们分开,安抚宝宝的情绪。有些宝宝被别人打了以后可能会出现反击的行为,如果不及时拉开,也许会打成一团,结果更糟糕。
Tips:并不是说孩子被打后拉开就算了,家长在安抚宝宝情绪的时候,也要教会孩子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大声告诉对方你不可以打我!如果对方敌意明显,可以直接离开;或者教给孩子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玩游乐设施要排队,玩具可以轮流玩等方法。
孩子们之间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建议家长不要太上纲上线。尽量让孩子学着自己去处理情绪问题,学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聪明家长会避开“三误区”
孩子被人打,需要教给他们避免发生冲突的方法。但对于动手打人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上文中我们分析过了,孩子出现打闹基本都是因为情绪化,而非恶意攻击。因此问题是否能够完美解决,取决于家长的方式方法。
第一,大声斥责孩子
正确做法:拉开孩子后,先让他们情绪冷静下来,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斥责,不打骂,安静下来问清楚为什么打人。
第二,要求立刻马上道歉
这是打人孩子家长一定会用到的处理方式,自家娃打人了,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愧疚,都会要求孩子马上道歉。但是正处于糟糕情绪中的孩子,他无法做到立刻马上道歉。
正确做法:先带孩子离开,彼此冷静下来,等待孩子理智恢复正常的时候,再引导去道歉。
第三,喋喋不休的讲道理
“你怎么能动手打人呢?”
“你是哥哥,你是要照顾弟弟妹妹的。”
“和小朋友相处要懂得分享,懂礼貌。”
看到孩子犯错误,家长就会不停地讲大道理。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极其烦躁的。他根本听不进去父母的说教,只会想逃。
正确做法: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大道理等着合适的时机再说也不晚。
枕边育儿寄语:
无论孩子打人还是被打,都是家长最担心的事情。父母不可能一直保护着孩子成长,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就是在探索世界,认知世界的过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吧!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各类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等教育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我,欢迎进入我的主页阅读更多教育文章。
原创不易,多多点赞,谢谢
找本质原因
1.改变孩子的目标
父母是很让一个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们的行为的,但是,父母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其他的他可以打击的对象,比如说枕头,然后让孩子们打,这样孩子们的愤怒就不会没有地方发泄了。
2.与孩子讨论事情经过
让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件事情的经过,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
3.教孩子们使用交流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教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们能够通过更加直接的方法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慢慢停止了。
4.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打人是因为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对孩子情绪的理解能够帮助缓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孩子是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愤怒的,但是,父母要教孩子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
5.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虽然孩子可能还不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年龄,但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孩子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就知道这些道理的,他们还需要别人的正确教导。
6.注意可能会引起孩子打人行为的因素
对孩子们的日常作息要有一定的关注。注意看有没有哪个时间段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如果孩子们在晚饭前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话,那么,孩子们很有可能是饿了。父母如果关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的话,那么,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也能够更好的解决。
7.做好的模范
孩子们在看到父母打人之后,他们也会更容易有这样的倾向。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们做好模范作用。因为孩子们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
8.减少孩子们接触攻击性行为的东西
父母应该让孩子们从电视、电影和书籍里面多看一些积极向上的图片和故事。避免让孩子们接触过多的有攻击性行为的游戏和玩具。
这种问题其实还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更大,没有很好的教育孩子。要改变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溺爱。因为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就会有别人帮你教育,别人教育可不会手下留情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问题的描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5岁的孩子是由于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哭闹甚至对妈妈又打又踹———那么这个“打”就不仅仅是攻击性行为,而是情绪的问题!
孩子在用过激的行为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俗称:发脾气
我们对情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认同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稳定了,我们才可以进行对话。不过家长很容易被弄得也情绪失控:家庭聚会,那么多人看着;孩子这么不懂事,还打父母,多丢脸呀……容易大声呵斥,甚至也会以暴制暴打孩子。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要做到“孩乱我不乱”。任何时候都不要和情绪作对。
给孩子做规则。等孩子的状态已经可控时,就可以做规矩了,引导孩子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哭闹打人。以后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怎么办?这是我们的高级目标。
快餐方法:4招教你,如何解决发脾气的孩子!
首先,抱住孩子。
为了让孩子停止不恰当的行为动作。因为继续又打又踹,孩子情绪会不断上升。如果可以,把他抱离现场,最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帮助他情绪平复。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爱。所以我们拥抱孩子时,用一只手在孩子后背从上往下触摸,情绪会得到引导“dawn”下去。
其次,语言上认同孩子情绪。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嗯,妈妈知道你很急,很着急”……“嗯,妈妈知道,知道了”……“你现在很难过”……
发现了吗?我们用句简短重复;我们用词描述情绪。因为孩子当下带着情绪,是拒绝或者听不进去,所以我们要从语言上让他觉得自己被认同。孩子之所以打人,大多时候是有口难言,他不知道自己得不到满足的心理叫做“着急”叫做“难过”,他只能本能的用动作表达这种说不出口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难过!”……
再次,回顾事情。
确定孩子不哭了,动作停止了,能回应你说的话了“嗯,妈妈,我现在很难过,我很不开心……”(5岁的孩子,语言表达都很好的,他可以自己说得更多)
家长用缓慢的语速,描述性的语句,引导孩子一起复盘刚才发生的事情。切记,不要指责!
学会引导性提问“那还可以怎么办呢?”——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多方法的解决问题。我们要知道,认错是很简单的行为,但是再犯错也很容易,因为根本原因是他不知道其他思考方向。
最后,选择题A或B。
针对今天孩子的表现,家长选择一到两个行为,做规则引导。
比如说:“我们做个约定!以后你想要什么东西,先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想想,这个礼物,过生日的时候收到,还是过圣诞节的时候收到呢?”等等……
以上做法是一个简单的示范,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去完善去实操。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要见招拆招,斗智斗勇。
但是呢,万变不离其宗,温柔而坚定,规矩与爱一起抓。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很爱他(她)只是某个行为动作,可以有其他更好点方式替代,比如可以说出来
祝大家都读懂孩子,做睿智的成长型父母。
娇生惯养可不好,对孩子未来有很多的阻力
抢东西和打人这两件事要分开来看,因抢东西而打人,先解决抢东西的问题。
抢东西源于孩子的物权意识不清,从2岁开始,孩子会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这时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对一些物品开始有了占有欲。
他们嘴里会说“这是我的”,“我的……”。他们判定某一件物品属于“我的”时,也有很多标准: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东西在我手里,就是我的;从你手里拿过来,就是我的;我刚刚碰触过,就是我的;既然东西是我的,那就肯定永远不会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积木都是我的;我先看到也是我的;你的玩具不玩放回去了,我拿出来就是我的;哦对,只有坏了的那个是你的。不要觉得这种物权意识很霸道,但这就是儿童的真实想法。这个阶段孩子无法区分出归属权,简单来说,普天之下,莫非我的。心理学家艾森伯格理论指出,学龄前儿童大多数处于道德推理发展的快乐主义阶段。说简单点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要自己开心,别的都是次要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是霸道与自私,而是心智发展的阶段使然。孩子抢或被抢时,家长怎么办?首先,家长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物权意识,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他的东西,可以自己做主;哪些不是他的,使用时要经别人同意。因此,说物权时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自己的东西:你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还可以选择是否与别人一起玩。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再喜欢也不能未经对方许可去动。大家的东西:幼儿园、游乐场里很多东西是大家共用的,自己不能独自霸占的。当孩子明白“我的”和“别人的”概念时,才会尊重别人,维护自己。先让孩子解决看看孩子之间发生争抢,在安全范围内不妨先让孩子自行解决。先观察孩子反应,看他是否需要父母帮助,特别是3岁以后的孩子,冲突不激烈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去解决。综艺《妈妈是超人》的一期节目里,贾静雯的孩子与闺蜜孩子就因为玩具而争吵。起因是贾静雯孩子向另一个小朋友邀请一起玩,结果对方拒绝后,还玩上了自己的玩具。这种心情可能就是“你玩我的玩具,还不给我面子”。于是双方开始了玩具争夺大战。贾静雯这里处理的很好,让孩子自己解决。果然,没多一会,两个小朋友发泄完怒气,就尝试着和好了。随后两个人玩的依旧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