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宝宝,我们可以尝试掌握一些技巧,协助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并因此获得更多心灵的滋养,为成长积蓄能量:
首先,追求完美仅仅是个阶段性的问题,过了这个阶段,问题自然消除。因此,当宝宝进入这个阶段时,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甚至想当然地去改造他,引发他的对抗行为。相反,能满足的,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他,并尝试无条件地接纳他,随顺他。当我们不给予他对抗的能量,他自然也就不对抗,反而能更快速地度过这个阶段。这对亲子双方来说,都是更轻松的一种方式。举例来说,当宝宝接受不了一块缺了一角的饼干时,与其跟他纠缠,不如速速换给他一块完整的饼干。
其次,利用宝宝求完美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视情况引导他更认真地“工作”,让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更出色。
不过,在引导时,要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当宝宝能更多地享受这个趋于完美的过程时,他就没有压力,相反,他只有看到一切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的喜悦。而且,若我们也满腔热情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以我们的实际行动给予他更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我看到这些玩具摆放得越来越整齐了。要是把这个小车放在那个位置呢?我觉得应该会更好,我们来试试……哈,果然更好了!”当然,有的时候,当完美被破坏,宝宝反应激烈,而我们又无能为力时,不妨尝试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让宝宝跟着转换思路。
比如,宝宝手里的饼干突然缺了一角,我们何不在他哭闹时传递给他一些新的息:“你看,这是一块张大嘴的饼干,它说,它好想吃一个小孩。”这种不跟宝宝较劲的方式会调动宝宝的好奇心,他就可能对这块“张大嘴”的饼干感兴趣,并且在饼干吃他之前先把饼干消灭。如此,他就忘了先前的较劲,变得好说话了。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我们孩子对于事情的标准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成长初期,这些标准都是以大人的标准为标准的。孩子过分于追求完美,家长要考虑是不是平时对孩子有高要求和高标准,孩子想通过完美得到大人的认可。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培养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心态,如有的孩子写作业一定要写工整了才肯罢休,这时可以把孩子以前写的作业拿出来,让孩子看到现在比以前写得好多了,等等。当然孩子的性格无所谓好还是坏,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既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能看到消极的一面。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
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应对方法: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物的感觉,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他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而忘我地工作。每个理想主义者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艺术家、科学家、优秀的教师和各行各业出色的人
我觉得孩子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是有年龄段,过了这个年龄段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增长心里慢慢的成熟,会对完美这两个字慢慢的释怀。
比如说一两岁的小孩会累气球爆炸了破掉了会一直哭,我觉得这也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需要一个完整的气球但是气球不小心碰到石头上面爆炸了孩子心里承受不住这种不完美,一个完整完好东西突然破坏掉了,孩子心理难以接受所以就哭了.
孩子到了五六岁的时候遇到这种现象他完全就没有那么大的情绪波动了可以接受也认识到东西破坏了就是破坏,也可以释怀了.
追求完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秩序敏感期,而且我们常常把它叫成执拗期。
这个时候什么东西都要按他的来。
我觉得做父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去干涉他。
如果遇到原则性问题就和他商量着来。
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每一个看似过分或较真的要求,都是她内心追求完美的需要,家长应顺应孩子这一需要。如当孩子因为饼干碎了而不想再吃的时候,不应当勉强孩子吃碎掉的饼干,去给拿一块完整的给孩子。这个时候,宝宝在情感上很需要来自家长的支持,可以使用共情、倾听的方法去看到宝宝的感受,并表示理解等。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游戏,遇到不完整的要怎么办,怎么才能不破坏,尽可能保持物品的完整。从游戏中学习内化完美的概念。
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是因为处于成长的追求完美敏感期导致的,主要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的原因。孩子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太执着,也是孩子缺乏耐心和专注力导致的,做不到完美的干脆放弃不要做。或者是因为他做的不好会受到批评或嘲笑导致他不想继续做下去,都有可能。家长要关注孩子放弃背后的主因。在事事都追求完美的情况下,这时候孩子内心的秩序性是很强的,对每件事的要求都会非常高。所以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帮助孩子去改变。
1、告诉孩子不完美也没事
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可能让孩子过分追求“完美”。比如说,当孩子取得一些小小成就时,父母会说:你还有进步的空间。当孩子被不断灌输这些想法时,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想法:我总是都做得不够好。向孩子不断传达正面和积极的话语,能帮助孩子转变思维,过滤负面的语言暗示。当有些事情搞砸了,或者做的不够完美的时候,孩子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错误。
2、犯错不要紧,这正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越来越多父母都意识到“允许孩子犯错”这一点,的确,孩子需要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错误后,父母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疏导孩子,和孩子讨论犯了错误、失败了之后重新努力以取得成功的故事。
3、看一些引导孩子不要在意完美情绪的绘本
绘本《BeautifulOops!》实在是治愈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的好书。作者在书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正如生活中不完美的事,但翻开另一面,却是出人意料的小惊喜。Oops是英文口语中常用到的拟声词,相当于中文的“哎呀”,慢慢的这个Oops就与错误划上了等号。作者在错误前面的修饰语却是beautiful——美丽。作者会如何告诉孩子一些错误的背后也有美丽的一面呢?一页撕烂的纸,一个咖啡杯的印记,不小心滴到白纸上的紫色颜料,一坨乱糟糟的纸团......等你打开这本神奇的绘本就会发现,它们是如何神奇地转变为令人惊叹的创意。这本书既可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和杂乱并不可怕,同时也教会父母如何从积极的角度,用正面的语言去对待孩子和自己的错误。
4、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不过度追求完美
哈佛大学公开课PositivePsychology中提到,完美主义是一种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即面对困难时失去行动的能力。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走出第一步,当孩子闪现出好的想法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做。即使雏形不完美,但很多创意的想法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涌现,不是吗?当孩子没有被要求做到完美时,他们更能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
5、别强迫孩子放松
当孩子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爸爸妈妈也不要逼他去放松。孩子怕脏不肯玩沙、怕跌倒不肯溜滑梯时,我们不要强迫他去玩、去尝试,我们可以问孩子:“为何你不想玩沙呢?”如果他回答是因为他怕弄脏双手和衣服,我们可建议他:“我们可以用勺子、汤匙来玩沙子,要不来试一下?”对孩子追求完美的阶段,爸爸妈妈无须责备,但也不要鼓励。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放松的机会,协助他在天性和弹性之间有所平衡,能轻松地生活。
我家宝宝最近也有这方面的表现,吃米饭的时候,会用勺子柄把米饭弄得平平的,没吃几口,再用勺子柄弄整齐。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这是在“玩”,是调皮。其实,孩子只是想用勺子柄把被破坏掉的大米饭重新变得完美。光滑,像没吃过一样。
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也就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但同样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甚至得到负面的强化,那这种行为有可能往畸形的方向去发展。
孩子处于完美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怎样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度过这一时期?在大方向上,我们簧顺应孩子这一需要。比如在做点心、面食、菜品上,都应当为孩子考虑,可以相对来说做得小巧一些,一次给孩子的是完整的。当孩子因为饼干碎了而不想再吃的时候,不应当勉强孩子吃碎掉的饼干;孩子的这一心理得到满足,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它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儿童追求完美说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越来越丰富。他们会从要求食物的完整发展到对所有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都不能出差错。
有时候孩子认为不完美的东西,到了大人那里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孩子在这一敏感期的时候,容易使大人心烦,但是如果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这些当作关系成长、品质形成的机会,就会找到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每个理想主义者都会具有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很多艺术家、科学家和各个行业出色的人。每一个敏感期对孩子都非常重要,大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他们度过。
第一:尊重孩子,要注意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他们应该享有快乐的童年;
第二:把握每一个发展阶段,了解孩子的动作和情绪发展,针对不同时期,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第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的发展需求,为孩子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
第四:给予孩子尝试和探索的机会。除了尊重和信赖,成人还要给予孩子探索的权利;
第五:足够宽容,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成长需要不断地尝试,犯错也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身边也有许多妈妈向我大倒苦心,孩子太过追求完美,是个完美主义者,这让妈妈感觉挺心累。比如有的孩子对颜色特别敏感,走斑马线一定要走白色的,要求妈妈把家里的碗全部按颜色来摆放,习惯把自己的玩具按颜色来分类。有些妈妈甚至怀疑,自家孩子是不是有点强迫症。
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不能混为一谈,很多时候我们的小宝宝都像是处女座的,而其实他们正处于追求秩序完美的敏感期。幼儿的秩序敏感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我们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妈妈要理解孩子,尽可能地不去破坏孩子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如果孩子的某些要求妈妈做不到,则要尽力安抚情绪,一定不要蛮横拒绝或者强压。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宝宝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比如很多妈妈苦恼,为什么我的孩子晚上总是睡不好,他到了9点不睡,到了10点还不睡呀?这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秩序感。那么从生活当中想,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我吃完饭就得出去放风,放完风就得洗澡,洗完澡就得睡觉,睡觉前跟妈妈道晚安,道完晚安就要去上床的意识,这就叫秩序感。我们要理解有了秩序感的孩子就有安全感,他如果没有这个秩序感,他可能就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要用智慧、用科学慢慢去找到孩子要的东西,帮他建立起一个秩序感。
儿童敏感期系列内容
第十六节:追求完美敏感期
孩子某阶段对什么东西都要求完整的。
有一点点残破或者掉了某个零件的玩具,他就会把东西扔掉或弄坏;
将一块完整的饼干掰成两半给他,他会大哭大闹;
给他的苹果长了一个斑点,不吃非要换一个;
饭做好了不吃,非要把图画全部图完颜色才肯吃;
孩子会因为手工做的没有别人好而发脾气、摔东西;
在做某件事时没有第一个完成而哇哇大哭;
感觉自己不能很好地表现而拒绝参加活动或比赛……
家长们要了解,孩子之所以这样,说明孩子的追求完美敏感期到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事物、环境无比挑剔,对自己的要求会很高。
所以,当家长们发现:
孩子开始挑衣服鞋帽,挑选碗筷勺子椅子,吃东西挑最好的等等,你不要以为是宝宝挑剔自私,这是孩子在追求完美。
除了物品以外,做事情也是如此。比如垒积木一定要垒到自己满意的高度,不然会一次一次的重来;荡秋千要荡的很高,如果比不过其他小朋友会很沮丧;如果某件事情做不好,就会哭泣或者干脆放弃,宁愿放弃也不要凑合。在意别人的看法,表现的敏感,任性,有时候不可理喻。
追求完美敏感期
它发生于出生后2-5岁,特别是在3.5-4.5岁,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表达能力,处于这个时期的宝宝,会非常在意周围的事物是不是符合他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完整没有缺陷,如果不是,便会哭闹,或是奋力将之变成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
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追求完美敏感期
1、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哭闹
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会非常在意周围的事物是不是完整没有缺陷,如果不是,就会哭闹不已,并努力要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状态。这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他的哭闹,不要恫吓他立刻停止,也不要急急去安慰他,要等他把情绪释放出来以后,再简单明了地告诉他无法达成目的的原因。
2、不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家长首先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你真自私,你太任性了,你怎么那么不懂事?真是气死我了等等!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孩子内心会非常的痛苦,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3、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不要带有缺口的饼干,那么就给他换一块,当孩子想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答应他,即使不那么合适。家长在保证没有危险的前提下,要允许孩子去做选择,但是要告诉孩子要承担选择造成的后果。
4、不拿孩子做比较
我想这应该是所有的孩子最讨厌家长的地方。你看人家谁谁谁,多乖啊,多听话啊,学习多好啊……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尊重孩子的个性。
5、适当的忽略孩子的“任性”
你越是试图改变的事情,孩子就越想坚持,你越是关注,就是等于强化。所以当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家长不必大动干戈,只需要平和的给出建议,然后远离一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6、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的完美敏感期内,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家庭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家长可以过讲故事去慢慢渗透故事道理,但不要对宝宝说:你看人家……这将又会回到了相互比较的问题上,孩子会认为你是带有目的性的而新生抗拒。所以讲故事不说道理,相信孩子自然会慢慢感悟到故事中的道理。
再比如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远距离的观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进行适当提醒,必要的时候帮助一下,主要还是让孩子独立完成,享受游戏成功的喜悦。
总之孩子对完美的追求真是强烈而偏执的,以至于大人要努力控制情绪才能理性对待。尊重孩子发展的内在需求,理解他对完美的偏执,才可以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