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星,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追星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事。不要武断阻止,找机会耐心和孩子交流,期望孩子以学习为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的家长选择试着交流和认同欣赏。

我当年追的tfboys。不是特别疯狂,因为我父母总让我有其他的事情去做。

我想这应该就是分散注意力吧。很让人惊讶的是,我高二因为偶像的时装秀让我对服装设计专业及其向往,而我父母也出奇的同意。在填志愿时,因为分数达不到自己欣赏和具有保障的高校。所以除了第一个志愿学校,其余的都听从父母。我现在还有服装设计的梦想,但我想我的梦想就让我自己去支付追求的付出吧。

我看到新闻、电视常常有父母因为孩子的追星而破口大骂孩子甚至动手或在孩子面前疯狂的摔烂关于孩子偶像的东西,最后不但没有让孩子更优秀还破坏了家庭和睦。我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其实用现在退出追星圈的视角来看待那些所谓的偶像,其实他们身上更多的都有让人欣赏和学习的点,我想孩子们也都会看到那些优点。他们只是需要时间和引导。你甚至可以理智地陪着孩子去追星,作为父母,也应该从孩子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不要让自己漫步的观念和认识影响孩子的认知。




怎么引导孩子正确追星?

80后90后的朋友,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上小学的时候,一定有一堂课是关于理想的。老师曾问每一位孩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几乎每一位孩子内心最大的理想都是当一名科学家,再不济也要当一名老师、医生、舞蹈家...

▲长大后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给了我最爱吃的大嘴巴子.....

可现在的学生调查显示:大部分孩子想当明星和网红。理由是明星长得又好看、有钱又轻松、还被一群粉丝奉为“神”。

现实生活中,追星的孩子很多,但真正沉迷于追星的孩子并不多。而这些痴迷追星的孩子,多半是现实生活比较压抑,与家人朋友沟通不畅。内心堆积了很多情绪,无处释放,也找不到真正可以信赖的朋友来倾诉。

换而言之,她们对现实生活失落又失望,所以选择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她们的偶像“光芒万丈”,粉丝朋友也是“说话又好听,个个都是人才”。这种追星生活,既能弥补她们的孤独,也能填充幸福感。

因此,家长要考虑的不是“支不支持孩子追星”,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顺畅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帮孩子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唯有这样,才能给足孩子“看到生活的落差,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培养出独立的人格,逐渐走向心智成熟。

当她对事物有了清晰的判断,对喜好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也就不容易沉沦于任何事物。就算追星,也能做到理智追星,追“正确”的明星。

借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人真正的自由是自律的自由,而不是放纵的自由。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理性地追星,通过追星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

学会接纳现实,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用别的星来和他崇拜的比较。贬低他的偶像。




别给他饭吃,饿了让他找明星去要。




很简单,最近对祝福这种事情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孩子早上说妈妈我要吃早餐。你就告诉他说让那个某某明星给你发点儿钱吧。孩子说妈妈我怎么啦?你帮我做一下什么事儿?你就说给某某明星打电话,让他给你帮忙。你说我这么辛苦把你生下来,把你养这么大,你不追我追别人。别人一枚生你二妹养你。追她是你能爸爸妈妈挣的钱能多点儿,还是你考试成绩能够好点儿?还是他能让你他能帮你做什么?给你解决任何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还有追星是一个很费钱的事儿。你连自己现在都在靠父母养着,还去追别人。孩子就是你给她做的太多,帮的太多,让他们把你当做理所当然。学会适当的拒绝,让他自己理性的选择,你要追星可以。什么事情都让明星来给你做,你不要找我。




追星可以,不要迷恋就好!把我好“度”!谁小时候还没追过星呢!




不要反应过激。冷处理,慢慢跟他分析,明星只是一份工作,职业而已。不要被表面的光环蒙蔽。教孩子抛开表象看事实。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所追捧的明星,了解光环下的辛苦沉淀。




带他一起追你追过的星星




1深入交流吧,多听听他现在的心里话,了解他的想法

2让他真正了解明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只是表面光鲜

3多讲讲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故事,对传统文化学习了解,提升文化自信

4学习好的东西把好的当做偶像父母最好




记得多;多年前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写出你最欣赏(崇拜)的10个人,结果很少有人欣赏(崇拜)自己父母的,同一时期的明星名人倒是占了一定比例。我们也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家都有自己学生时代的偶像,也许是偶像长的好看,也许是偶像歌曲唱的好,也许是偶像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遇到孩子追星,首先要有同理心,不必一味批评。而是要认同孩子追星的合理性,并及时通过直接沟通和侧面了解的方式对孩子追星的程度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影响到学业或生活,其实不用直接干预,而是自然引导。比如可以在聊天时主动谈一谈自己学生时代追过哪些明星,当时是什么感受,自己是如何处理追星和学习的。

如果追星问题严重,要及时沟通,通过他认可的教师或家长自己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追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需要我们综合各种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后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处于青春期容易逆反的孩子来说,不同的方法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切莫适得其反。




禁止不了,只能疏通,不要太过极端就好。




原始地址:/qinggan/6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