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1/3的年轻人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另1/3是“恰到好处”的使人厌烦,只有最后1/3的年轻人来说,青春期是痛苦、复杂的——但这个比例也相当高了,不容父母们不重视。
在青春期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一些消沉沮丧,因为青少年开始自我怀疑。孩子也会有些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体验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和未来,在这个时期他们有了生理上的冲动,第一次开始幻想未来的伴侣或性,有了第一次恋爱与失恋,第一次危险行为……
体验生活是青春期的一部分。冒险,对青年人来说,成为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征服手段。其实,想想我们自己的青春期,不也曾做过一些连父母也未曾料到的事情吗?
父母或许感到不理解,觉得孩子的行为过于失控,会影响人生,甚至伤害生命,因此忧心忡忡。但在某种意义上,青春期孩子对生活的恐惧更胜于对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来说,任何体验都是获得,当然也包括犯必要的错误。如今玛雅已经是一个初中孩子的母亲,面对孩子的青春期躁动,她不像其他妈妈那般焦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青春期的叛逆’,加上之后也学了多年的心理学,所以特别能理解孩子内心的苦闷,也会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多试着去理解她,她青春期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其实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动机是很正常的,只是方式不是我们大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也常跟孩子讲自己青春期做过的一些荒唐事,她也很信任我,愿意把她心底的秘密对我分享。我们也会一起讨论哪个明星长得帅,是怎样的帅,是温柔的,是萌萌的,还是刚毅的。我相信她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恋人,因为我知道她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因此我不担心她是否会早恋,也相信即使恋爱了她也会选择一个适合的恋人。我相信她。”
青春期是青少年反抗父辈权威的一个时期,父母是青少年的首选攻击目标。所以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过分担心和不够担心之间,很难确定适合的行为方式和界限。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认为,父母之所以把握不好分寸,感到害怕和担忧,关键在于自己的焦虑,父母会有意无意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未来,所以他们很害怕,很焦虑,担心孩子一毫米的错误会影响整栋大楼未来的发展。倘若父母是足够开明的,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家庭结构变化有充足知识,在孩子11周岁作业就要开始调整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努力学会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价值观与思想的人,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同时,父母也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把精力多分配给自己一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婚姻。
家有青春期男娃的我,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在不经意的某个时间,我们忽然发现孩子长大了,长高了,以前需要低着头跟孩子讲话,现在需要平视甚至仰着头了。身高上改变了,心理上也就有了改变。
青春期的孩子比儿童期更有主见:进入青春期之后,发现孩子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对父母言听计从,有什么不懂的都会来问父母了。他们更多的可能跟同伴讨论,或者上网查询。有时父母说的话他都能指出不合理之处。
家长要怎么做: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跟有优秀习惯的人来往,但是千万不能用粗暴生硬的手段。青春期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非常容易受影响。朋友圈子很重要,这句话放哪都适用。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意自身形象了:以往妈妈买啥穿啥,现在需要他钦点之后才敢买,不然买了就放那里不会碰一下。也会关注同学穿了什么款式的鞋子。每天开始花时间在照镜子上了,早上出门前剩两分钟还要跟头顶的一簇微微翘起的头发做斗争。
家长要怎么做:给孩子一定选择权和空间,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不要绞尽脑汁想给孩子买什么,还能借机培养他的穿衣品味,何乐而不为呢?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变大了: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发完脾气没几分钟又若无其事了。这时作为妈妈的我只能暗暗翻个白眼,不跟这小子一般计较。
家长要怎么做:在孩子热血上头的时候,不要跟孩子硬碰硬,让孩子冷静下。过半个小时找个机会再用和缓的语气跟孩子讨论刚才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展迅速而心理还没有跟上,我们家长要改变以往对孩子的态度,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孩子平等相处。只要孩子能够听得进父母的话,青春期的孩子就不难教育。
脾气暴躁、动不动生气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的变化让他们的情绪多变,容易因为一些事产生负面情绪。
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得“蛮不容易”。从小学阶段相对轻松的学习生活过渡到紧张的中学生活,压力徒增。思维能力的增强让他们想把世界万事思考个明白,困惑、不解随即产生。
青春期是“儿童已达,成人未满”的过渡期,除了身体在急剧变化,自主性也逐渐增强,既不能像小孩那般依赖幼稚,又不具备大人的独立成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心理上容易受挫折,负向情绪就比较多:急躁、紧张、易怒、不安、焦虑、沮丧、孤单、厌烦,司空见惯。
青少年光要适应身体的变化,就已经够他紧张的,再加上学业的重担、人际的负荷、亲子关系的拉扯,就容易导致他急躁、易怒。
之所以比较不安,是因为他开始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在意外人怎么看自己,尤其异性。所以,有时候爸妈一句无心话语,他就觉得“你嫌我不好”;别人一个无意眼光,他就认定“他讨厌我”。
另外,无论是身体、两性或课业等,青少年都容易感到焦虑、沮丧;他挂虑“发型不够潮”、“痘痘冒出来了”,也担心“能不能吸引异性的注意”,还要烦恼“自己成绩够不够好”、“考不考得上理想的学校”。
孤单跟厌烦主要来自人际关系的变化。青少年渴望拥有超人气。同学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心情跌到谷底;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小小的误解也会变成“没有人了解我,我好孤单”。
这时期的青少年追求独立,跟父母相处容易觉得“很烦很腻”,看弟弟妹妹尤其不顺眼,认为他们幼稚、无聊。因为他有一种道德上的伪善,“高标准看别人,低标准看自己”,使得他对人容易感到不耐烦,也因此在人际关系上常需要调整适应。
在这种时候,作为父母要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建议孩子情绪不好时出去走走,分散一下精力也会有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他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在学校,他们可能不想读书或者因为读书读不进就会心情烦躁,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在家里,家长有个时候对孩子有一种掌控欲,就是我想要你干嘛你就要干嘛,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脾气,所以会产生不服气逆反的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产生的就是逆反情绪。就是同一件事情,作为家长觉得应该这样帮孩子处理,孩子偏偏要那样去做。孩子会觉得你干涉过多,甚至管得太宽。本来明明你觉得你是为孩子好,但是孩子就是觉得不喜欢你这样,孩子自认为自己有辨别和解决的能力。事实上孩子只有撞了南墙,才能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撞南墙的机会,孩子会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对的,是父母过份干预了自己。所以我一般就是让孩子撞了南墙,再静等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绕着圈子来跟孩子讨论,孩子之前那件事解决错误的原因,帮孩子分析孩子为什么错了,应该怎么样避免同样的事件发生,这样既照顾了孩子的自尊(青春期的孩子不会认错,不会反省),又不会让孩子觉得尴尬,孩子也比较能接受。
大多数父母可能或多或少都能够感受到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情绪还是言行举止,甚至包括性格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又不知道根源在哪。
生理与心理这些变化我想大家都能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今天就从高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与生俱来的灵气伴随一生的,我们可以复盘一下,几乎每个人年龄越小的时候,越讨喜,比如2岁孩童,刚学会走路、说话,那个阶段的我们的记忆力、学习能力与专注力都是开挂式的,我们也经常听到老人家夸自己的孙子孙女聪明,什么东西一看就会,都不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掌握了事物的规律与诀窍,而且感知能力也强,对身边的人事物反应快准狠,知冷知暖,并且说出来的话能够让大人开怀大笑或者感动或感觉就是神来之语,小脑袋怎么就能够说出那么多睿智、幽默的话。
但随着年龄增长,受到外部环境或原生家庭的影响,灵气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以往已经拥有的天赋才华链接越来越弱,人也慢慢变得木讷,话越来越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越来越不在乎,记忆力、注意力、学习能力乃至情绪起伏等都发生了变化,人面对生活感觉越来越吃力,其实灵气值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业乃至未来的人生命运走向的,唯有灵气高,与高维智慧链接越紧密,才能够真正绽放自己本来的天赋才华,甚至将其发扬光大。这个是有专门的方法改善的。
逆反心理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
以下是青春期少年的情绪特点:
1、热情、容易激动
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 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
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渐稳定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燥动,是一表现。还有就多,
在青春期孩子一方面身体的逐渐发育成熟,对异性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与同学的关系,等等社会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一,同学关系不在是两小无猜,嘻笑打闹。
当孩子的身体发育成熟,对异性开始关注,这也会改变同性之间的群体关系。
他们会对异性的穿衣打扮,每个动作一些细节上的关心,哪个同性与自己有共同点,和特别之处,在这时他们心中会树立心中的偶像。
二,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腻,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绝对信奉的人生理念,有了非常厌恶他人行为。
这个时候也正是叛逆期所体现的个人改变,在孩子叛逆期人们会说孩子翅膀硬了,不由人了。因为他们的主见他们会对家庭父母,社会从新审视,所以这时候,她们不在像原来那样,听父母的话,一些原来不在意的父母举动,他们提出反对的意见。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烦躁和敏感,一点就炸。
心情不好还会摔门,把自己关屋子里谁都不理。
青春期孩子也最烦家长管他,最烦父母唠叨他。
其他的话都说的对,有一句没说对,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