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
方法已经有人说了,我说一个特殊情况,看看孩子周围是不是有一些这样的同学,互相鼓动互相不想考试,不想学习的,孩子不想学习,有可能就是别人在宣传这个思想和想法,本来就不愿意,别人一鼓动就更加严重,这个就需要家长们及时沟通,反过来如果让孩子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互相帮忙,就更好了。
您的题目是: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考试?我却觉得家长能够正确面对考试远比孩子重要。只有家长首先正确面对考试才能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考试。如果家长觉得孩子不能正确面对考试,家长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或是要求孩子这样做,而自己却那样做。
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时代,想要正确面对考试实属不易。家长们很可能一边告诉孩子,平时的阶段性考试就是对你这段时间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个考核,成绩不好不要紧,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以免到了期中、期末这种考试里犯错。一边又忍不住拿自家孩子的成绩跟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做比较。再振振有词地训上几句:都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个老师教,你看人家谁谁谁咋考那么好?
家长如此,孩子很难正确对待考试。一种孩子会破罐子破摔,你觉得我不行,那我就不行。反正我咋学你都认为我不如谁谁谁。另一种孩子会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去投机取巧,最直接的可能就是考试作弊。这都不是家长们所期望的结果。
因此,家长们首先从自身做起,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真正把它当做是对孩子一段时间内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出了问题不要紧,及时去查缺补漏。而且家长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心里压力也是其中一种。要让孩子用一种平常心去参加考试。平时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把作业当成考试,而考试当成做作业,这样心理上才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每年都会有一些平时成绩相当好的孩子高考失利,心理因素占比也很大。
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用好每一份试卷,通过试卷不但要找到错误和知识漏点,更要找到孩子的进步之处。比如说,你发现孩子这次的语文试卷,基础知识方面是满分,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或是发现数学试卷中有以前错过的题型,这次没有丢分,这都是值得表扬的地方。那么试卷中的错误部分也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错题抄下来做一遍就完了,一定要弄清楚题目错误的原因。究竟是知识点掌握不好,还是计算能力不行,亦或是思路不对,还是说这个知识点压根就没明白。最后一定要做到,会一道,通一套。一定不能仅满足于这一道题目做明白就行了,而是这一类题目以后再遇到都是小菜一碟,这样才行。
每到期末考试孩子也是挺紧张的;毕竟现在的学习环境和以前的学习环境大不相同。孩子的压力都是蛮大的。针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复习;我认为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科目放在前面复习,这样她的节奏会快些效率也会高些。厌恶的科目就放在最后2-3天突击它,给孩子物质奖励达到什么分数就给予什么奖励不要谈惩罚,因为往往惩罚都实现不了。
不同的考试,意义不同。平时的测验是对孩子学习的检测和总结,是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的集中提现。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都给孩子在班级和老师心目中的一次定位。
决定性的考试那就更加不用说了,比如,中考和高考。既决胜负也定命运,选拔性的老师就是让更好的孩子进入下一层级继续深造,这样的考试就要拿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去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短短几十年,考试相伴左右。随时学习随时检测,考好身边的每一次考试,综合起来就是人生的一场华丽的演出。
临近大考,有的孩子会担心自己的成绩落后,于是开始延长每天的学习时间,这看似在努力,但其实是虚假的努力,就像家长平时看到孩子在学习,写作业,偶尔在家长群里面看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孩子了,就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在努力了,但在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孩子的努力只停留在表面。你只看到孩子写作业了,孩子在写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到老师表扬孩子了,老师表扬的内容是什么,老师有没有更经常地表扬其他的孩子?而如果说孩子只是不想被批评,选择在大人的面前做样子的话,家长就需要更加注意了。
那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做到“正确的努力”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正确的努力”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让孩子做能够真正提高考试成绩的事。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无数场考试,都知道想要考得好需要具备以下两点要素:
1实力强,知识掌握很扎实
2心态好,临场发挥没问题
所以如果孩子平时实力很强,做作业错误率很低,会做的基本都能做对,考试时也没有过多的焦虑情绪,那他考试自然就会发挥的好。
很多家长一般都只关注第一点,所以送孩子上补习班,给孩子买试卷刷题,让孩子背知识点这些确实都能促进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但不够有针对性。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如何针对性的增强孩子的实力。
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包括三点:
①知识的广度
知识广度不够的孩子会出现成绩时高时低的情况,因为他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这次考得会那成绩就高,下次考得题没见过或者不记得那成绩就下降。
增加知识广度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可以让孩子多找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去做,多看多学,扫除知识盲点就可以了。
②知识的深度
如果孩子出现“简单题会做,难题做不出或者只能做出一小半”那就说明孩子的知识深度不够,对知识没有形成系统性。
拓展知识深度需要孩子举一反三,找出每个知识点背后已有的结构(比如考查的是什么定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结构,也就是让他想想这个知识点还与什么有关,或者多做些同一个知识点但是不同类型的题目。
③知识的熟练度
知识熟练度不够的孩子会经常出现“似曾相似,但就是想不起来”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平时记得不牢、练的不熟导致的。
增强知识熟练度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多练,让孩子别以为自己会了就不写了,一定要让他踏踏实实的写。
知识的广度、深度、熟练度是衡量孩子学习实力的三个因素,这三点做好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就什么问题了。
但学得好,不一定就能考出高分,因为孩子的临场发挥也非常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听到“考试黑马”的事情,可见考试时情绪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关于压力的发现,最终发现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做事效率,而压力过大会降低效率。家长并不是一味给孩子施压就行了,有时候孩子处于高压状态,会经常出现失眠、焦虑,或者出现害怕考试,一到考试就生病的情况,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后果。因此让孩子保持适当的压力水平是最好的,我们要让他重视考试,但也不要太过在乎,可以和孩子交谈关于考试题目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考试的想法,纠正孩子对于考试的错误观念,比如说这次没考好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这种错误想法,家长要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首先要让孩子放平心态,家长首先要放松。
我们平常努力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就用平常心去考试就好。
感谢来到“花姐姐家庭教育”问答园地。
因为题主的问题比较简单,没有交待孩子几年级,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应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一样,其次呢,不同的考试对孩子的压力也不同,如平时的考试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查漏补缺的,而中考和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我们的命运的,所以都不一样。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花姐姐只能大概的给您提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个建议:精神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运动;
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可以做一些运动,因为运动能帮助增加大脑和身体的活跃度;
2.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这个英雄不一定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但是一定是孩子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他就会有动力去追求他的梦想,其次,他会知道每一个英雄之旅都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那么,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有了英雄的榜样他也就有了战胜挫折的勇气。
具体怎么做呢?
给孩子读传记或是看电影,还有就是记录版。
第二个建议:饮食的搭配;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想要给孩子大补,于是给孩子大鱼大肉,突然改变孩子的食谱,结果孩子会不适应,然后受到一些影响。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身体不吸收,不接纳;
其实就是这种氛围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他会觉得,马上就要考试了,妈妈这么关心我,我一定要考好,不然对不起妈妈了,无形中给自己一些压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在考试期间合理的给孩子一些饮食的搭配,不要大补。
第三个建议:自己收拾考试用品;
平时父母总是喜欢帮助孩子收拾考试用品,那么考试之前一定要注意,尽量让孩子自己收拾考试用品,因为孩子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而且在考试过程时,因为孩子自己收拾的考试用品,他自己就会非常熟悉东西放在哪里,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不容易紧张。
以上就是一些考试的注意事项。
那最后花姐姐还想强调一点的是:
不要给孩子压力,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要考试就对孩子特别好,或是给孩子多一些压力,平常怎么办,考试的时候就怎么样。
我是花姐姐,专注于家庭教育,如果您觉得我的问答有用,请帮助点赞转发,关注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
以①个平常心面对考试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我的观点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功夫花在平时,临阵磨枪是不行的。
做学生时,虽不喜欢考试,但天天考,科科考的关系,倒也习惯了。习惯是习惯了,但考试分数多少还是会造成困扰。
记得刚上初一学代数,老师不知从哪里搞的每天一考的小卷纸,通常利用课前十分钟来测试。自己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对于代数一时不能转弯,六十多分是常有的事。而且老师要求家长在每次考试的卷纸上签字。至今仍记得爸爸拿着卷纸,皱着眉,不声的写阅字。以至多年后我成了家长,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很感谢老爸的克制和信任。
家长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对学生是有影响的。对于那样的分数自己也并不满意,相信只要努力,成绩自会提高的。爸爸的沉默让我惭愧,所以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反复阅读代数书中的公式、例题,掌握了知识点,举一反三,期末代数考了一百分。
记得有个男生很怕家长知道考试成绩,没事就在那练习,模仿家长“阅”字,要不就会被揍。最后这个男生没考高中,去了技校。其实,他很聪明,只是老师和家长的态度让他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学习失去的兴趣。
考试是择优的一种方法,自古有之,考试成绩虽不能完全体现能力,但还是会继续下去,不论喜欢与否,还是要适应,最好能掌握考试技巧,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