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自律都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要让孩子再也自律,大人先给孩子制造场景,比如想让他每天保持阅读习惯,就每天固定的时间陪他看书,而且把他的书在屋子他喜欢去的角落都放一本,玩具旁也放。他到哪里都能看到书,这些书多次在他视线里出现,大脑就会形成记忆,从而形成习惯。
每晚一起读童话故事
自律性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无论孩子天赋多聪明、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对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1.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首先要从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开始。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宝宝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
2.时间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做家务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3.提供动机
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凭家长的“行政命令”,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动机。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当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时,尽可能想办法把你的要求与孩子的某种需求关联起来,构成因果关系,给孩子的自律提供一个强大的动机,促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4.遵守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行人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小朋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各种体育运动要遵守竞赛规则,还有要礼貌待人啦、按时作息啦、做事不要影响别人。
孩子从懂事那天起就要树立一个规则,办事说话不撒谎。每做一件事做对了都要鼓励。做错了告诉他下次纠正再改。给予适当的鼓励。无论做什么事都给一个制度时间表。锻炼孩子的脑子。从小要培养孩子新的人生观学会收获就要付出。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让一些4岁的孩子待在一个房间,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随时吃,不过,如果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再吃,就可获得更多的棉花糖。实验开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坚持了一会,最后没忍住;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自说自话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坚持到最后,得到了更多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不善于应对压力、注意力不够集中……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性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用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以及必要的惩戒等巧妙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1、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2、延迟满足
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来交换,这是一个意志力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抵御诱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教会孩子先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
3、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守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只有这样,孩子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地调动,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