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孩子,该如何引导教育?

(⊙o⊙)哇,这是个艰苦的工程!根据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性和学习能力来制定…0到3岁基本就是咿呀学语,学走路。3到6岁学规矩,培养习惯和兴趣爱好!6到12岁是小学阶段了,根据学习情况来制定了,但是这个阶段必须让他独立和自主,这个很重要!这是大的方向,小的细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引导




百度复制的,希望对你有帮肋。0-12岁儿童发展规律共享文档2018-06-304页4.36分打开小程序,享受更优阅读体验立即体验婴儿期(0-3岁)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2.婴儿动作时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利性。A.头尾原则。B.近远原则。C.大小原则。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手的抓握动作。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2.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成熟时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婴儿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认知发展感知觉发展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二、视觉的发展。三、听觉发展。1.听觉辨别能力。2.语音感知。3.音乐感知。4.视听协调能力。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五、空间知觉大发展。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吉布森:视崖装置)3方位知觉记忆的发展6-12个月出现“认生”现象,出现大量的模仿动作。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思维的发展直觉行动思维。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言语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2.先天成熟理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普遍语法3.环境和主题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二、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语音感和发音。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词汇的发展。3岁达到1000左右。3.句法的发展。3岁基本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社会性发展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0-5岁。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二、哭的发展。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生理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社会性的哭。三、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气质托马斯和切斯的类型学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社会性依恋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十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心理卫生1.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4.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幼儿期(3-6岁)游戏关于游戏的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1.婴儿的游戏特点。1岁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2岁婴儿的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4.培养健全的人格。5.增强体质。认知发展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增加。3岁词汇量1000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3.词类的扩展。1岁到1岁半多为名词和少量的动词。3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二、语法结构的发展。1.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3.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4.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2.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6岁6.10。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二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幼儿容易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三、记忆策略形成。1.记忆策略的发展。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二是过渡阶段;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思维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一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道德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性别角色社会化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行为上的自主。同伴关注的发展3岁儿童偏爱同性别伙伴。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同伴作用: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同伴较晚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心理卫生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培养其独立性。童年期(7-12岁)学习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兴趣的发展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划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增加:接近成人水平7±2个信息单位。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识记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1.复述。2.组织:归类;系列化。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恶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你呢管理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概念: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二、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亲子关系的发展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集团关系期;平行性集团关系期;整合性集团关系期。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6-9岁单项帮助关系;第三阶段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关系中的协同关系。欺负与被欺负竞争假设;外部特异性假设;依恋理论;心理理论。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二、培养良好的品行。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好孩子。其实,只要了解了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特点与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可以变得很简单轻松。

孩子0~1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教育重点:

让孩子信任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满足孩子基本的需要,渴了、饿了、生病了,我们要及时地给予照顾。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品质,它能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相信周围的世界。

给家长的建议:

父母再忙也要全力关注、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2—3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他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教育重点:

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自主的能力。

2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喝水进食,自己去厕所,他会反复用“不”来反抗外界的控制。此时是父母绝不能错过的放手和规定行为的好时机。

既支持孩子自主自立,同时又要教他规矩。达到这样的平衡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自主感没有发展起来的孩子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不能胜任而有羞愧感。

给家长的建议:

1.管住自己的手,绝不能代替孩子做他们已经能够做的事情。

2.耐心地指导孩子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制定必要的行为规范,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4~6岁

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他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教育重点:

创造机会让孩子养成主动性。

学龄前儿童继续发展独立性,开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性,不能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会产生内疚和自责感。

如果成人讥笑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缺乏自己开创生活的主动性,将来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当儿童的主动感强烈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发展爱好,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2.孩子要积极主动地做事时,千万别因为怕他做不好而阻止他。

孩子7—12岁

孩子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他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教育重点:

帮助孩子获得勤奋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继续发展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受到鼓励和表扬,他可能会有自卑感。孩子对事情有掌控感,对承担的工作任务充满信心,他们因此会获得“能力”的品质。

给家长的建议:

1.坚持让孩子在家里管理自己,养成主动帮助做家务的习惯。

2.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

3.千万别代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助长他的依赖和惰性。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都需要引导教育,不要分什么几岁该怎么教育,教育在中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太多的家长根本不把教育孩子当做一回事,甚至把教育孩子当做一种负担,从来不去真正的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总用自己的想法来逼迫孩子听从、服从!

个人认为,不管几岁的孩子,想要教育好,父母自己首先就得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不能把生活、工作上的情绪发泄给孩子,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保持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一直感到快乐很重要,正面的能量是能够影响人一生的,反之,负面的能量是能够瞬间“毁灭”孩子的。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惩,让其懂得如何正确的对待事物,正确的学会做人。在学校,不要限制孩子去和谁玩耍。在户外,教会孩子如何去跟其他孩子沟通交流,至少培养一种孩子对户外感兴趣的运动或技能。

12岁之前,孩子的性格养成是为了将来铺路,这个时段家长不好好用心的去教育孩子,让其偏离了正确的成长轨迹,以后就很难拉回到正常的路上来,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就得改掉身上的一些不利孩子成长的坏毛病,用自己本身为孩子打造出成才的道路。




感谢邀请!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分为三个阶段来相做解答。

第一阶段:0到3岁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不分好与坏,善与恶。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因为所接触到的人,所遇到的事,会让孩子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大部分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第二阶段:3到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经常和哪些孩子来往。如果发现孩子和心理不良的孩子来往时,要用正确的方式和良好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对孩子进行指导教育,不能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不良的阴影。

第三阶段:6到12岁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初级阶段,孩子能不能学业有成,这个阶段起着很大的作用,是知识的基础教育阶段。

所以父母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父母可以提一些奇闻怪相,提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课本中逐渐去寻找答案。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这种好奇心养成一种习惯,就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学业有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管在哪个阶段,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和良好的态度实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并且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要让孩子有一条健康的成长道路,为社会贡献有用价值,为自己谋取幸福。




谢谢邀请。对于0-12岁孩子,家庭教育的观点:

简单说:12岁以下孩子各年龄段教育重点

1.孩子0-1岁

教育重点:让孩子信任我们。我们家长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熟悉父母。

2.孩子2-3岁

教育重点: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自主的能力

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穿衣,上厕所等等能力

3.孩子4-6岁

教育重点:创造机会让孩子养成主动性

放手让孩子做家务,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4.孩子7-12岁

教育重点:帮助孩子获得勤奋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孩子学习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个能帮助你。




1、在孩子0-3岁属于婴幼儿时期,这个阶段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以孩子为中心,有条件尽量母乳喂养,按需哺乳。这个阶段抚养人怎么对待这个孩子关系他或她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你的及时反馈,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也逐渐形成,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示范作用。

2、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要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幼儿园了,有些孩子会有分离焦虑,父母要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年龄段孩子也会想去尝试做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他们没小时候听话了,有点小叛逆。你要通过和他们沟通去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切不可用暴力解决。多让他们尝试不要包办获得成功的经验对他们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

3、6-12岁孩子上学了,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逐渐变大,他们会盲目崇拜他们的老师。这个时候需要家校共育。父母要帮助小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让他们爱上学习。父母的教育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多倾听孩子,关注他们的感受多共情,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0-12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和引导?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更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诸如此类的问题,估计困扰着大多数适龄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家庭是典型的421结构,孩子容易受到宠溺和骄纵,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令所有关心教育和孩子成长的父母焦虑不已。

我有一位表哥,年少的时候非常聪明,但是因为是姨夫老来得子,又是独子,所以从小宠溺有加,从来不舍得批评和指责,老姨则完全不同,对表格要求极其严格,只要表现不如意,就会对表哥进行斥责批评,甚至打骂,原本小时候很乖、学习成绩很好的表哥,逐渐变得厌学、放浪形骸,上了初中以后开始逃学、跟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最终辍学、犯法、坐牢。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每次一谈起这个“不孝子”,老姨两口子就感慨万分,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做法后悔不已,但是,一切都晚了。

古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的教育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心智发展、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也有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0-12岁孩子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0-3岁的孩子

3岁以内的孩子,处于心智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需要重点注意这几点。

1、充足的陪伴和及时的满足

3岁以内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情结,年龄越小,表现的就越强烈,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安全感不足,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的给予关注和陪伴,容易给孩子造成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产生自我怀疑的认知。因此,只要孩子需要,父母就应该抽出尽量多的时间专注的陪伴孩子,当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有需求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满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让TA意识到,在你心中,TA最重要。

2、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自尊

还在在1岁左右开始就会产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认知、自尊等心理感知,开始学着说“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这种时候,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太幼稚,要学着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对孩子保持同理心和共情,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诉求,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家长要开始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对孩子进行训斥。

3、自理能力的训练

孩子到了1.5-2岁左右,会开始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动作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家长应该及时的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诉求,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赞赏,帮助孩子掌握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基本技能,为后续的技能发展奠定基础。

二、3-6岁的学龄前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学习,也会进入语言、社交、规则、绘画等多个敏感期,是孩子的潜能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父母,建议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1、社交能力训练

孩子在3岁左右会开始产生社交的诉求,除了在幼儿园的生活以外,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活动,跟同龄的孩子玩耍,建议比较稳定的伙伴关系群体,让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社交的规则,锻炼社交能力。

2、规则意识训练

3-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黄金期,在这个阶段,父母要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灌输规则的意识,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坐公交要排队,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等,这些规则除了需要父母进行教育灌输以外,更需要父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3、语言能力训练

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和爆发期,会对孩子一生带来极大的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语言表达、沟通的环境,鼓励孩子多说、多听、多看,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词汇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熟练程度。

4、阅读习惯训练

学龄前同样是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父母应该坚持给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陪伴阅读,父母也需要以身作则,多看书,少看电视少玩手机,给孩子做好榜样,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爱上了阅读,往往会在小学、中学阶段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

三、6-12岁的孩子

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各种知识、技能学习的阶段,因此家长要重视以下几点的教育。

1、自主能力的训练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在内驱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给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主性。

2、自律性的训练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养成好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来磨练孩子的自制力和自律性的能力。

3、正向价值观的教育

6-12岁是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包括性别观念、金钱观、生命观等观念在内的价值观教育和积极的影响,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体系。

4、抗挫折能力的训练

年幼的孩子,往往容易因为过多的溺爱和褒奖,显得过于自信,一旦孩子上了小学,开始在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上分出高下的时候,容易对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父母一定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挫折能力的训练,通过体育运动、竞赛、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来帮助孩子体验失败和挫折的感觉,鼓励孩子用于尝试和挑战,帮助孩子提高逆商。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家教:阅读兴趣培养(0~6岁)

康哥2019-02-08阅读87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家长需要有“抢位”意识,让孩子从小和图书亲近。

0-6岁是孩子阅读启蒙的黄金期,具体什么年龄开始——宜早不宜迟,在孩子婴幼儿期就可以给孩子听童谣、读唐诗、讲绘本,越早接触书籍,阅读习惯培养就越自然简单。

一、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

第一,要有读书氛围(父母身教很重要)

第二,要有书可读(见我的美篇——“得阅读者得天下”书目清单)

二、把阅读当做玩耍和游戏,例如:

第一,我们可以比赛背诗,看谁背得快(家长这时可以装笨)。

第二,比赛读书(每次买书有孩子的,也有家长的,比赛看谁的书先读完,谁先读完就可以先买下一套书)。

第三,读书不是任务,例如:

①切忌给孩子规定每天必须读多少书,读完这些书给予什么奖励。

②切忌家长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看记住了多少。

③切忌带孩子背古诗,还时不时的检查下看孩子会背没有。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是自由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好玩、有趣”是衡量家长做法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读书。

三、培养但不功利,引导而不说教

第一,不必给孩子讲读书的大道理,家长自己知道就行了,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更不要讲大道理,也许就是因为给他讲的道理太多了,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

第二,孩子的情绪表达最为本真,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不可过于自信。孩子不可能因为听说阅读重要就去读,也不会因为受到批评而去读,只可能因为读书有趣而去读书。

孩子们都喜欢家长的表扬与鼓励。例如,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孩子经常会发现图画中我没有发现的东西,会认识我认为很难的字,我都会及时给予称赞。

四、每天固定阅读时间,家长由最初的陪伴过渡到不陪伴

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并固定下来,每天一到这个时间孩子自然会想起该读书了。例如,每晚洗澡上床后,阅读30-40分钟左右。有时候上床迟了阅读会被取消,她每次都闷闷不乐要求听会儿书。

阅读是一个从陪伴逐渐过渡到不陪伴的过程。陪伴孩子读到几岁,这个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四五岁就喜欢自己拿着本书来读,有的孩子十二三岁还喜欢家长读书给他听,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共读一本书,这是多么难得的时光呀。

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孩子能早一些学会自主阅读,他自身的阅读内容、速度和阅读量都会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从亲子阅读向独立阅读过渡。




原始地址:/tuijian/6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