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引导加沟通在加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清净平等
肖全是一位著名的人物摄影家,他说要拍好一个人物,就先得爱上他,然后就能把他拍好,当然也有例外,他说对王朔就爱不起来!
说回正题,学生不主动学习,一定是没有爱上学习,有可能因为兴趣,擅长的类型,老师的方法,家庭因素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能否发现这些因素,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以前就不喜欢学英语,因为我讨厌英语老师,就这么简单!
学生学习不主动怎么办?
从问题来看,我认为你应该是一名家长。孩子学习不主动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正常的现象,否则他就不叫孩子。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本来就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大人可能都做不到,而去要求一个孩子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但作为家长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早早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钱。但往往孩子学习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家长着急孩子苦恼,越来越不愿意学,成绩变差恶性循环。
2.孩子没有感到学习的乐趣。大量填鸭式的教育,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听话有的调皮,上课专注力有所差异。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针对每个孩子,每个学科想办法让孩子提起学习兴趣。自主的去学习,有所成就感。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不要拿成人的要求去要求一个孩子。多鼓励,不要责备。做错题,考试成绩不好,责备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确定错误出在哪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一定要尊重孩子,良好的沟通,耐心的教育。
2.要注重每种学科的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地理最好的方法是画地图,数学最好的方法是深入研究错题本,英语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模拟对话,计算机类的是上机实操。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让1~2个的学科成绩变得优秀起来,提高孩子自信心。自信心有了,成绩变好,就会有优越感。到那时孩子就变得比较听话。然后家长再逐步引导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
总结起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尊重多体谅多理解(千万不能骂孩子,打孩子),正确的引导。一段时间后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通常作法就是聊天,谈心,抓基础知识,上课有简单的问题去提问他,以增加他的自信心。如果他真不爱学习,你什么办法都没用。不过我平时会多设计一些小竞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培养他的兴趣,喜欢上这一学科,自然主动学习;
2⃣️发挥个人魅力,喜欢上你这个老师,自然喜欢这一学科了;
3⃣️发现培养该生该学科学习潜能,促进他成功,他自然刻苦钻研了!成功是主动催化剂!
放弃一个孩子容易,救起一个难。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难。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先想想都做了哪些损害积极性的事,避免发生,就有了平地起楼的基础。
首先是不符合年龄特征的高强度劳动。片面地追求高分数,让孩子承受了本不该那个年龄的重负。为了恐固自以为重要的知识,我们布置了多少作业?许多家长抱怨,作业太多,二三年级的孩子有时要写到十几点钟,要在白天六七节课之后写三四个小时的作业。除了量大,还有难度高,有多少家长被一二年级的教辅作业难倒过的?不论你是大学毕业还是本身就老师,成人都读不懂,让孩子做,怎能不讨厌?每次作业都是挑战,每次作业都要经历失败,能爱学习才怪。
其次是单调。学习要想出成绩需要付出太多。时间是最起码的保证。再有就是精力,必须做到心无杂念,十年寒窗,青灯古佛,要抵抗得住花花世界的诱惑。事实上能做到的很少很少。手机游戏正在侵蚀孩子们的世界,正在成为一部分孩子的全部精神生活。
主动学习,最起码要爱学习。作为老师,要苦练化繁为简的本事。要将深奥的文字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解读出来。要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老师要精心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从一个成功走向更多的成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无知愚蠢不是老师的本事,拨开他们从无到有的心门才是本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充分利用他的附属动机也是一个切入口。老师的期待,家长的夸赞,同学的欣赏都可以让他们产生愿学习的内趋力。一个班级中,学习最主动刻苦的是前几名的,谁有幸能在入学前两三年稳居班级第一名,以后几乎都不要管理,成功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学前阶段以及小学阶段主要靠的是家长,在这期间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小学期间好的老师和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到了初中阶段,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之后,老师教的好坏和传给学生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之后,经老师稍加点拨成绩就会提高很快。。。所以,学生肯不肯学习,与学龄前及小学阶段的家长和学校教育关系很大。。。简单说就是小学靠家长,初中靠老师,高中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