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时候玩的太少了。
孩子厌学和学校和家庭都有关系。孩子们得不到温暖和关心。
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了。
社会环境有问题了。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根子在大人身上。
首先我要确认一下你是在老师还是家长的角度来问的这个问题?
如果是老师角度提问,学生厌学不是很正常嘛?多玩一会难道不香吗(画重点,本文核心思想)?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跟家长做好沟通,然后十八般武艺上场给孩子做思想工作(画重点:本文核心解决方法),比如威逼(打、罚作业、请家长),比如利诱(给奖励、讲未来),或者有空带着一起玩玩,学生的体育课尽量一起参加,玩熟了你让他学基本不会抵触你的,各种惩罚也能落实。方法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想办法,你还怕你玩心机玩不过小屁孩?
如果是家长角度提问,同样的,多玩一会难道不香吗?那么你就要做好榜样,少玩游戏,少刷抖音,多在孩子面前看书学习,然后带着他一起学习,你能做到的再去要求别人才能硬气,别人才会服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要相信榜样的力量,然后老师角度的方法同样的也是家长角度的方法,而且更加理直气壮。
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和方法。我是做美术高考集训的,我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觉得画画好玩不用在教室学文化才学的美术,后来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变得厌学了,我就问他如果你不好好学,学牛逼,你在你三十岁的时候找得到优秀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吗?买得起婚房吗?养的起孩子吗?想想你现在花的钱,你不好好学你以后拿的出这么多钱给你孩子花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能理解并且“想”要认真学的。个别学生说家里有一条街或者一个矿的,不担心那些问题,我就问他担不担心直接回去学文化?学生想想被作业支配的恐惧,在学文化和学美术之间都会选后者。
在学生送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会立马跟学生和家长做管理上的沟通,首先是保证现阶段不管有没有绘画基础一视同仁,然后是保证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态度好的会优待,保证学习成绩差的和学习态度差的会收到肉体上(打)和精神上(骂)的惩罚。跟学生和家长第一次见面我至少会沟通这些,第一次见面,学生和家长绝对不会反对的。
打人骂人很简单,但是打人骂人过后还不会被记恨还越来越听话才是难点。打骂不是目的,明白对错才是目的。打骂之前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打也可以有很多玩法,因为右手要画画所以我只打左手,为了打得响尽量用扁平的东西打,因为打得响会让其他学生觉得会很痛,当事人不管痛不痛都会做出很痛的样子(手动滑稽)。
骂学生不能用重脏话去骂,带亲人的千万不能用,骂学生要带点转折降低严肃感,既要严肃,也要轻松。比如说一直说的普通话,突然说方言,然后笑笑场之类的。
我上课会带一个本子记录每个学生的犯错情况,以便总结。不是每一次犯错都要打或者骂,带个本子可以给他记下来,之后犯错了可以问他没打的那次错误是什么,记得就不用打,可以继续累计,连续三次答得上来就可以抵消掉,记不得了就好好打,学生很服气的,打了也没事。这样可以让学生重视犯过的错误,也可以让他们养成记错的习惯。
学生在教室里面不管是被打还是被骂,总归是一种丢脸的表现,所以学生不自觉的都会去做笔记,不管是记对的还是错的。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要用尽心思把孩子引到学习的道路上来,还要做到让学生不抵触、不逆反,然后学生嘴巴上再厌学都没事,身体在学就对了。
在接诊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中小学生厌学的情况,大学生中因为厌学就诊的比中小学生少,该问题更多集中在低年龄段孩子中。厌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课业负担;2、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可能有些不太恰当的措施,比如相对简单的教育模式或者批评多、鼓励少,对孩子学习的动力和情绪会造成影响;另外有些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甚至有些孩子遇到同学间关系紧张、校园暴力,可能也是其厌学的原因之一;3、还有一类前来就诊的以厌学为现象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心境障碍,比如抑郁或者焦虑等情绪引起,因为抑郁时出现精神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情绪低落,造成其厌学现象;4、还有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障碍,比如小学生中有些书写和阅读障碍的孩子,可能也会出现厌学;5、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小孩子也可能造成厌学。所以厌学是个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学生厌学心理咨询:谨慎三句话
首先:考好了,给你奖励;考不好,就惩罚你!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提示很多家长习惯用奖惩制度对待孩子的学习表现,孩子考好了,奖励孩子一个平板,带孩子去游乐场;考不好,就不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这种奖惩制度是简单的,短期内的效果也是有效的,不需要什么亲子互动,这似乎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解脱方式。但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奖惩制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使他们感到焦虑。当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在的兴趣,而变成外在的奖励时,他们就不再会主动去追求知识,而是只想获得奖励。要知道,在漫长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物质奖励是非常脆弱的,内心自发的动机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动力。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某一学习目标而受到惩罚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有压力,会因为害怕惩罚而焦虑恐惧,甚至会厌学,效果就会与父母的预期背道而驰。
另外,来自外界的奖励会极大地消耗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这个理论被称为过度合理化。上世纪70年代,有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设置了一个奖励,当儿童用一个特定颜色的笔画画时,他们就会得到一个奖章。在持续了一周之后,这项奖励被停止,而此后再用这个颜色的儿童比实验前少了一半。毕竟谁也不愿意白干活。同样,一旦家长的奖励停止,孩子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不赞成使用奖励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去欣赏和鼓励他,只是不要试图去用一种“奖励制度”去操纵孩子的行为。
第二:爱比较,你看谁谁谁,这次又考了第几!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你看人家小明,懂事听话,哪像你啊,上课不老实,话那么多!”“你看人家小杰,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多让爸妈省心啊!再看看你……”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以此激励他们的成长。其实,家长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和言语刺激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会让孩子“敌视”优秀生,更加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很容易气馁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这种刺激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不够自信。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往往心理不够强大,没有面对困难或挑战的勇气。哪怕在踏上社会之后,也会因为小时候从没获得肯定或很少获得鼓励,导致一遇见困境,就会自尊心连连受挫,变得更加自卑,甚至会造成伴随一生的心理障碍。珍惜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自己是有无限希望的。那时,他才会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拥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用心去发现自家孩子的独特精彩。一个心理阳光、健康快乐的孩子,自然而然会在这个世界上释放出自身独一无二的夺目光彩。
第三: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不用管!
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就阻碍了孩子真正学习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只管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孩子会慢慢地习惯这种家庭模式,即使妈妈下班回家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痛,孩子也已经学会了无动于衷,视而不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难管,不懂得体恤父母。
而且,这样长大的孩子一定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遇到困难,不是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是依赖父母。孩子应该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让他做他应该负责的家庭责任,特别是让孩子干一些不太费力气的家务活。父母要知道,这种劳动可以孩子的手指得到运动,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发育。所以,请不要把孩子学习的范围限制在课业上,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认为如果只关注孩子功课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孩子疲劳厌学的情绪,更会让孩子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
学生厌学,是我们身边普遍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情况有轻有重,各不相同。在学习这个模块之前,很多人都知道要靠鼓励、减轻负担来帮助厌学孩子,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有轻微厌学的学生,长期这样反而助长了其懒惰的心理,自然而然得就不努力学习,帮助厌学的孩子,就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了。
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被动且强制接受。不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似的主动学习。为什么游戏孩子越玩儿越好,至少是丰富多彩的,不想学习那么枯燥。还有就是价值观,曾经的“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说法,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工作岗位,就算有也不如一些明星和网红,感觉学了也没用。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不会学习。
通常厌学的孩子在学习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懂得把知识系统化学习,散学散记,知识点形成覆盖式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学随忘”。上课听不到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得不到有效巩固,孩子学习不得法,面对各种各样繁杂的学习内容,有点喘不过气来,学得累,学得烦,一来二去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2.对学习没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意”。
“呆板”的书本知识激不起孩子大脑的兴奋,从而使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自然就会学不进去。如果再遇上讲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老师,孩子更是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在一开始学的时候就没入门,对某一门课觉得无从下手更是摸不着头脑。
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现在的父母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也是真的拼了,不惜重金让孩子上最好的辅导班,选最好的老师,甚至辞掉工作全心陪着孩子学习,每到周末更是带着孩子奔波于家与辅导班之间,恐怕连“孟母三迁”所不及。
家长的付出总还是对孩子的成绩有些许期待的,好多家长心里还是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这样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压力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体会学习的过程,当然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各类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等教育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有问题可以私信我,免费领取《亲子关系修复秘籍》。
因为!
所有的人都只关心飞得有多高!却不关心飞得有多累!
个人认为,人,是活的,他应该有独立的个性存在,而如今的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太过程序化,学生必须迎合这种模式,即便它有的地方不合理。再者,学校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特色;教师管理班级也是不敢创新,当然不排除不容创新意识的存在的可能性。这样,学生学习自然进入应付,迎合,呆板,无趣的状态!
这句话,我觉得不是很正确,不是太多,学生厌学是所有学生都厌学,因为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追求的,是绝对公平,所以说他没有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有的只是成绩!成绩!成绩!现在中国的教育也违背了2000多年前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教育并不是说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用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道路我那么对于孩子这个厌学的事情来说的话,如果家里条件好的话可以不要指望他通过上学。这一条路来晋升,如果说来自农村或者一些广大偏远地区那么上学,是你孩子唯一的出路这段上学路对家长是痛苦的,对孩子来说也是痛苦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那么他以后的社会资源学历都会抵消他之前的辛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