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残障儿童正确的教育观?

孩子是每个家庭里的宝贝,自从家长将这个小家伙带到世上以后,也就注定将来一段时间对他的养育与培养,我想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进行更深入的培养,教会他为人处世,引导他去做事、交流、学习新东西等等。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般幸运,能健全的去感受这一切。残疾,这个概念离我们看似很近,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知道这背后有多么辛苦。

今天柠檬就想跟大家说说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残疾儿童,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在这柠檬要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认同,自我认同跟他人认同,都受孩子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温柔耐心,有的人冷眼旁观,还有的人会故意欺负,有的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就是我呢?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听起来很心酸,但这是残障儿童都会经历的一个心路历程,如果这个时候做父母的自怜自艾自暴自弃,那孩子就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别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秉持一个信念“这不是他的错,更不必因此感到自卑或耻辱”。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需要发展出不同的能力,而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家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引导。

当孩子处于1至3岁时,他会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会走路、说话,对什么都很好奇。而残疾的孩子这个时候就会遭受更多的挫折,就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鼓励。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鼓励他去尝试,孩子学会了某一个行为就抱抱亲亲他,不要因为他们学得慢就丧失耐心甚至对孩子发脾气。慢慢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处于3至6岁时,他开始更多地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身体障碍的孩子相较于其他孩子可能很难融入孩子玩闹的集体中。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并要和玩伴小朋友的家长做好沟通,避免让孩子觉得是其他人是出于同情才愿意和自己玩的。这个阶段的教育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又要鼓励他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为日后孩子融入集体打好心理基础。

当孩子处于6到12岁,开始进入学校。家长可以尽量选择氛围轻松宽容的学校和责任心强的老师,向老师解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孩子需要哪些方面的关注,如何引导其他同学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时,让孩子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如果被欺负,要学会求助,保护自己,平时也可以鼓励他发展一些小技能,比如教听障的孩子做手工,视障的孩子学简单的乐器,能够帮助孩子赢得同学的尊重,建立自信和自尊。上帝为他们关上了门,就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

当孩子处于12到18岁的时候心理开始成熟,他可能会开始有喜欢的人,有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家长不妨拿孩子当一个成年人来对话,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寻找未来的人生方向。性教育在这个阶段常常被家长忽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残疾的孩子由于身体的缺陷以及心理上的单纯,比同龄人更容易遭受性侵。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说到底,残疾儿童也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了,他还需要学习与成长,这个未知的世界对他来说还是充满了好奇,家长不要让孩子把残疾当成了他生活唯一的话题,努力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自信,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回过头来发现,也许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虽然家里没有残障孩子,但还是想说这类孩子一定要培养他们强大的内心,告诉他们老天关上了一扇门,起码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户,所有人都有自己特有能力,要学会发掘自身潜力,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努力使自己变强,做一个对自己有交代对社会有用的自信的人。




面对他

接受他

处里他

放下他

第一重要的是夫妻相互支持,因为残障儿童的养育需要家长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和耐心,需要夫妻相互支持和鼓励。

第二重要的是做好对孩子的支持,残疾并不是最坏的,如果还有父母的爱。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残障孩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在精神世界,知识领域里变得更强大,尽早发现孩子独特的一面,即便没有什么特殊天赋,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在心理上乐观,有爱心,热爱生活。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这样对他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百利无害的。




家长对待残障儿童,首先应该从痛苦,焦虑的阴影中走出来,抓紧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慰和教育,要做到不能有歧视的心理,除了要象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之外,还更加要多多鼓励,多多关爱。对待这样的儿童要多进行心理开导,以爱暖人,给他自信和信心。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经常沟通才能使孩子进步。教育孩子要珍惜生命,用玩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可以跟孩子多讲讲残障人的故事,还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坚定他们的信息,增加家庭的温暖。每个人都有他潜在的优势,家长要注意引导,争取让孩子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引导孩子多与别人交往,融入到社会中去。家长对残障孩子要增加耐心,要抱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关爱孩子。




家里有残障孩子,父母的付出比健全孩子更多、更辛苦,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呢?

1.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残障

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残障,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才造成孩子身体有缺陷,因此长期陷入自责中,或是不愿意带孩子去公众场合,或是家里来客人时,会让孩子去卧室、书房等避开,他们以为这样会保护孩子,其实不然,父母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惑和心理上的伤害,他们会认为父母是嫌弃自己,从而更加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或是加深社交障碍。

所以,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残障,大大方方地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鼓励他与同龄人交流。

2.在生活中淡化孩子的残障

有的父母会过度保护孩子,因为他的残障而事事代劳、从不放手,比如孩子肢体有缺陷,即使到了青少年期,父母还会帮他洗脸、喂饭等,其实这些事情他只要努力一下就能自己做。时间一长,孩子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依赖,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能完成这些事,必须得依赖父母。

只有淡化孩子的残障,鼓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去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情,孩子完成后会有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心态会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3.不要抱怨生活,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家里有残障的孩子,父母付出的更多、更辛苦,生活压力、经济压力都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父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甚至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加在孩子身上,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更加自我封闭或是自暴自弃。因此父母要保持乐观情绪,不抱怨生活,不埋怨孩子,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第一:家长要树立一个孩子不是残障儿童的观念。

向对待一个正常儿童一样对待残障儿童,这是家长首先要做的。

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

尽管尼克胡哲身体残疾,但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把他当残疾人对待,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到了上学的年纪,胡哲的父母把他送入小学。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尼克曾经试图自杀,但没能成功。

但尼克胡哲的父母让他明白,他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一个人,虽然他自己不能走,不能上厕所,一定是上帝给他派有新的与别的孩子不同的任务。

正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尼克胡哲学会了许多正常人都不会的事情:他会游泳、足球、甚至打高尔夫。

大学毕业,他娶妻生子,并生了两个儿子。他出书、演讲,游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有名的演说家。

他说他上帝派他到人间的任务就是为了鼓励别人。

第二,要像对待一个正常孩子一样教会他(她)生活的技能。

中国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孩子有毛病,不让孩子做这做那:我得照顾他(她)。家长能照顾他(她)一时,不能照顾他一世。家长如果觉得残障儿童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会做时,看看没手没脚但却大学毕业的尼克胡哲,登上长城的尼克胡哲。

第三,残障儿童在外受欺负时,父母的爱就尤为重要。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他(她)如何好而爱他(她),而是因为他(她)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她)。在父母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开启一扇窗。盯着门看,父母和孩子都会痛苦,陪着孩子一起去寻找那扇隐秘中但却开着的窗子,孩子的路会越走越宽!




谢谢邀请,我会认真回答。

首先怎样界定残障儿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点。家长在确定孩子属于残障儿童的行列中,首先要关注到的是给予孩子最多的尊重和平等。

残障儿童本身会有一定的缺陷,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在这个注视的眼光里,留下的是异样、不接受的种子。最伤害的是儿童的心灵和自尊。

所以作为残障儿童的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认知社会的机会。你就要告诉他,这个社会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有获得尊重和平等展示自己的机会。父母是你永远支持的后盾。

其次,当然是家长必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每个家长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当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冲突。尤其是,当自己的心事受到社会冲击的时候,大人也会产生一定的对抗社会的无奈的,无助。

这就需要每一个家长树立更强大的自信心,要坚定的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给予每一个努力的灵魂,一个平等的回报。

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之上,家长把自己的耐心与爱,充分的展现在残障儿童的面前,你要告诉他,父母是爱你的。但是,并不是一味的迁就,而是大家平等的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可以获得应该获得的机会。

然后,还要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信心,及时给予孩子一个节点的鼓励。

每个人对鼓励的力量都是渴望的一句温暖的话,和一个赞扬的眼神,以及一个OK的祝福do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能量,对于残障儿童,通过极大努力获得的每一个小的成功,极大的需要家长对他的鼓励和认可,以及朋友对他的赞同。

所以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有积极的互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一个平等、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环境当中,他们都会长成一颗茁壮的苗子。

成才、成功没有一定的界限。

有家长的爱,让每一个(残障儿童)孩子都认清自己,然后选择安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过多的奢望那些遥不可及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开心的灵魂。

谢谢邀请,欢迎下次再见。

小齐同学:一个爱哭爱笑的天蝎女,喜欢温暖,向往自由,崇拜真诚,喜欢孤独与孤单的瞬间。




残疾儿童,既然身残是无奈的事实,家长就要从心里上接受现实,让孩子力所能及的做自己的事,然后培养孩子的精神财富,让其成为心态平稳积极乐观的孩子,引导培养孩子的爱好兴趣,如果把爱好和兴趣发展成职业,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家长要多积德行善,从根上反思自己的缺点,这样双管齐下,时间久了就会有收获,拙见仅供参考。




作为残障儿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1.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首先来源于父母,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值得珍惜的人,是有价值的人,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史铁生曾经在文章中说但凡自己在园子里呆太久,母亲就会去找他。我想,正是母爱的力量,史铁生才拥有生活的支撑,迸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写出了一部部好作品。

2.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他们终将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如果因为孩子的缺陷,而过度保护,只会使孩子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尤其残障儿童更需要超出常人的强大心理,只有学会坚强,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立足。所以,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比如:孩子如果出行不方便,在合理的路程下,一定让孩子自己借助工具行走;或者利用各种障碍游戏,让孩子自己努力完成。因为学会面对挫折是生活中的必修课,残障儿童更是如此。

3.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残障儿童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陌生人的指指点点,或者嘲笑,而乐观能够对抗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能够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快乐,鼓起生活的勇气,健康的成长。可以利用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乐观的榜样。

学习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让孩子过完平凡但又“不普通”的一生!




原始地址:/wenti/6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