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全年级最差的班级,影响听课效果,孩子很努力,是班级第一但年级排名不靠前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调查,大概有十个结论:
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一个字——度
最大的困惑就是在教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弊端,必须不断的修正,就算这样都肯定会有漏洞。拿我孩子举例,平常基本不看手机不看电视,上了小学后既要兼顾学习又要保护视力。可是就是因为坐姿不端正,没过一个学期就近视了,而且一下就到150。不可逆转了。所以教育必须要有时间计划,尽量严格的管控。总之一句话,用心关注任何一点点孩子的变化,顺水推舟。
在家庭教育当中,我最大的困惑是:
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遇到的困惑是从初中开始,孩子一直陷入人活着究竟有没有意义的思维泥潭中,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和他共同分析探讨,才慢慢把他从困局里释放出来,但感觉还不彻底,以后让他自己悟吧。
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困惑是父母自身觉醒不足。且又学习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根据孩子自身的潜在优势特点,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可塑性;专注性,创造性与革命性,颠覆性的亲子互动学习和教育。这更不用说什么″母婴启蒙教育,亲子乐学教育了!
目前家庭教育中主要困难就是如何和孩子沟通,有些家长就是棍棒教育,有些就是说服教育。有些家长说说服教育不管用,根本听不进去。那如果小孩子都能这么懂的话,我觉得你孩子会是天才。。所以方法有很多就看自己找到没有
我的孩子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爱咬指甲。这段时间大概持续了一年左右,我也曾经头痛不已。
根据幼儿专家的经验,家长不能打骂,打骂,反而加重孩子的行为,给他一种,重复性的心理暗示。
因此我经常会,压住脾气。给他讲各种咬指甲的坏处。就在三个月以前,他得了一次流感,发烧,五天高烧未退,这次病好了以后,就突然不再咬指甲了。
不出半个月,我发现他有一个新的毛病。就是爱说脏话,经常会说臭屎,臭屁屎墩儿。说脏话的时候还很兴奋。
为此我也去查阅了好多育儿方面的书籍。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有他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
有一些小的毛病,我们家长不必把它放大。有的时候放开了,让他去做,反而比打骂教育,得到的效果更好。这样可以缩短,敏感期的时间。
就是后悔以前没有特别关注教育,孩子现在学习吃力
在指导别人家庭教育过程中,最苦恼的是家长都只关注孩子,不关注自身。
其实家庭教育或孩子教育最关键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很多时候,大部分家长听不懂或不理会我们的建议,没有效果反而认为我们说得不对。
其实就是家长不会创造,而是教条,不管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拿建议者的话全盘照搬,没有效果时,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再次就是绝大部分家长没有耐心。
做父母不容易,做孩子也不容易!
为人父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孩子三岁前的日子过得特别快!特别快!晃眼间,孩子都快一米了。最大的困惑,就是总觉得我一个人教育孩子会有所欠缺。
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共同交流,共同培养,共同陪伴孩子,一点一点的成长。就是这点要求貌似很难实现。
当代家庭条件,隔代教育的多数,孩子多数缺乏父爱。大男人主义的逃离,给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出去工作,挣钱。都是为了老婆孩子,当老婆辞职带孩子的时候,还装逼的说,老婆别辞职!困惑的是孩子没人带。
孩子没人带也是如今80,90后父母困惑之一。过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日子,等有了孩子,夫妻就要上养老,下养小的。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念好一本孩子教育的经,也很难!但我相信只要有好的家庭氛围就会培养好的宝贝!做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便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