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要靠自己,只不过年龄小的时候家长,老师参与的多,长期来看,要想有所成绩,要孩子发自内心爱学习。
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老师,老师的引导是关键,正确的引导和方法使孩子热爱学习。使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家庭里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两者缺一不可。家长主要负责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播。
孩子的学习既要靠老师,又要靠家长,还要靠孩子自己,三方中只要一方不给力,孩子都很难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我从教二十多年来,每年都发现留守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父母都在家陪伴的孩子,普遍要差很多,这充分说明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不同层次的家长在教育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孩子时,也会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优秀呢?因为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科学而合理,当然非常有效。
而自家的孩子整天沉溺网络,天天放学回家后就拿起手机或坐在电脑前玩网游,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主要原因是家长娇惯的结果,这种纵容子女“胡作非为”的教育方法是严重错误的。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更是非常大的,为什么两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天壤之别?因为两所学校的教师不一样,其教学水平与勤奋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别。
在同一所学校,同年级的孩子在学满初中或高中三年之后,好班与差班的成绩差距,会大得令人咋舌。
入学时各班的平均成绩都是差不多的,为何三年以后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更加说明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其实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他(她)自己,真正聪明好学而又勤奋刻苦的孩子,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他(她)都能名列前茅。
有一种孩子,家长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花费巨资让他(她)上好学校,可他(她)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行,这跟孩子的个性特征有关。
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
出自同一个家庭的不同孩子,也有学习成绩完全不同的情况,比如姐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顶呱呱。而弟弟却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一直令爸妈太操心!
顺便谈谈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助力孩子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激发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几乎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主要任务不是检查监督孩子到底做了多少作业,而要把精力放在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方面。
父母要多多陪孩子一起读书,切实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合理引导孩子积极向上,促其用心投入学习。
好习惯影响一生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旦好习惯养成了,以后家长就轻松了。
别人家的孩子不用爸妈管教,怎么也能自主刻苦学习呀?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别人家的家长早已先行一步,未雨绸缪,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远大理想是动力的源泉
家长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人之所以不愿努力前进,是因为没有动力。漫无目标地学习,是很难取得优秀成绩的。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长大了要干什么?到底要取得怎样的人生成就?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都要帮助孩子一起理清思路,以促使孩子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同时力促孩子为理想不懈努力奋斗!
做好榜样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不严于律己的父母,不仅不会收获好的教育成效,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今有很多孩子迷恋手机,沉溺网络,试问有多少家长能经受住手机的诱惑呢?
所以要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自己更要行动起来,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要想孩子热爱学习,家长自己也应要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并切实做出实际行动。
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座桥梁,可以化解矛盾,彼此建立情感连接。
良好的沟通可以联系起两颗心,让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家长,不仅要善于跟孩子沟通,还要善于跟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心理状况。
家长要跟教师团结协作,共同监督,一起助力孩子的成长。
提供良好环境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在好的环境中,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要给孩子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科学的营养膳食、合理的衣物穿着、必要的益智娱乐玩具等物质保障外,家长更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
好环境的获得,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
比如城市的教育条件就比农村好多了,但城市的房价与消费,跟农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在用心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还得全力打拼,不怕苦不怕累,争取赚更多的钱。
当今社会,要想让孩子享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没钱肯定是行不通的!
互相配合,缺一不可,而且一定要沟通良好
靠他自己。他若不想,谁都不行!
爱学不学,没有谁可以对谁的人生负责人,顾好自己就行了。
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老师还是家长?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问了,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难道主要不是靠孩子吗?呵呵,这个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请大家先思考,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大?想必各种声音都会有。
我们的孩子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没有太大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渲染,到了学龄时期被送入幼儿园,送入学校学习,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得千差万别?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同的,这就塑造了孩子早期的一些不同的习惯,性格,思维方式,培养了不同的兴趣和能力,而这些是真正影响孩子今后学习的根基。
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为什么有的孩子自律意识比较强,学习认真努力,学习效率高,而有的孩子自律意识差,缺乏时间观念,专注力不高,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孩子的学习一定是主要靠孩子自己的主观努力。只不过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何而来?孩子快速掌握知识技能的秘诀是因为天赋异禀还是因为早期家庭教育引导得好?在孩子入学的早期,孩子成绩慢慢拉开差距的原因一定是一些基本的习惯、态度、方法和学习兴趣。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聪明的家长重视教导孩子习惯、方法,培养孩子兴趣、特长,发展孩子三元核心力(自我管理力、社会适应力,探索思考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而普通的家长一般比较关心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个字,背诵了多少首诗,能数多少个数等,甚至有的家长完全放养孩子,崇尚“自由发展”,认为孩子只要健康快乐成长就好。这其实是短视的想法,试想孩子入学后各方面跟不上,遭老师批评、同学排挤,孩子还能继续快乐成长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一定是各方面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并且这些影响甚至可以贯穿孩子的整个学业过程。
当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各方面习惯养成之后,学习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好坏跟老师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受孩子个人因素的影响。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计划,负责教授给孩子系统化的知识,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但孩子能够吸收得了多少,转化为自己的学识技能多少,孩子跟孩子之间的差别主要还在于,孩子自身的“硬件条件”,这个硬件条件是谁塑造的呢?主要是家长塑造的,和环境塑造的。可以想见,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孩子的学习差异,肯定是由于个体的原因。而个体问题的产生,和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在孩子学习方面付出了很多,比如每天都辅导孩子写作业,督促孩子预习,和复习,帮助孩子拓展巩固知识等,孩子的成绩似乎是自己教出来的,有一种孩子学习靠家长的错觉。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欠了孩子一笔早教的账,让自己和孩子都“轻松”度过了那些该培养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期,那么,现在,我们只好加倍地还回来,从此时此刻开始,每天无休止地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习惯和兴趣,给孩子补功课,直到追赶上其他孩子。因为这这些是之前欠下的债,补课的成本自然是要加倍的,效果却不一定是最好的。
总之,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家长背后的支持和教养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你想在孩子学龄期省心省力又出效果,那么,请你在孩子学龄前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孩子准备好聪明的大脑、良好的习惯和高度的自律意识。教育本是一个需要用心投入的过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老师或者家长,都会相对轻松高效。
好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你现在弄清楚孩子的学习主要靠谁了吗?快来留言告诉我吧!
我认为学习这事只能靠孩子自己,我儿子从上一年级我就有意的不陪写作业,老师让家长检查签字我就只负责签字别的不管。书包每天自己整理,只带第二天要用到的书,然后自己背着上学。制定每日必选项目。如:日记背诗练字。每日可选项目如:听歌打牌下棋打球等。随着年龄增加内容有所改变但一直这样的模式,这些年来成绩一直很好,成绩稳定,从未上过补习班。只报了两个兴趣班而已。
要孩子自觉,靠父母监督,优质老师太少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监督,督促孩子学习,养成好习惯。老师要正确的教育孩子,是孩子明事理,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