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青少年的焦虑是相对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来源于不自信,甚至从根本上来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升学压力,生活压力,不被比人理解的压力等等。
都是问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很有必要,但不能过度焦虑。要有解决的方法,对很多人来说,都需要正确对待,不能过度盲目地对待。没有必要。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要懂得梳理自己的心情。不能特备的盲目福
调查显示,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与物质世界和生活环境的优劣并没有必然联系。美国心理学家玛德琳·勒文(MadelineLevine)通过研究发现,在家境富足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尤其高发。在富足的硅谷,有80%的高中生报告自己的焦虑程度正处于中度到重度的水平,同时有54%的普通高中生报告自己的抑郁程度也处于中度到重度的水平。更多了解关注圣安米悦心理公众号
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Stixrud)在《自驱型成长》一书里提出了一种看法:因为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更多了解关注圣安米悦心理公众号
斯蒂克斯鲁德指出,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恰恰是目前发生在世界各地许多孩子身上的事。制造这种慢性压力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失控感。
在今天,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全方位地感到无力。斯蒂克斯鲁德指出,研究显示,就算孩子在一个领域中没有控制感,只要他们在另一个领域中能实打实地有控制感,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如果孩子在家里很自由,能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以及参与频率,那他们就能更好地专注于比较严苛的校内环境。“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任何地方都缺少控制感:在学校,他们被管得很严;而在家里,也是如此。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孩子在社交上的控制感也愈发缺失。”
以爱之名,成人对孩子的控制可能无孔不入。
美国文化浸透40年,与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发生冲突,加之遗传、早期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差异、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当下青少年患抑郁症等心理疾患的多。
之前在学校做心理老师,对此点深有感触。说到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很多成人会说“谁小时候不是这样过来的,我小时候更苦呢,不也好好的!”
但实际上,从心理环境来讲,现在青少年面临的困境要比我们小时复杂的多。作为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尤其是大约2周岁之后,就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自我,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充满好奇的。强大的自我是个体行动、应对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反观现在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从出生就开始被安排,生活上无微不至,即便已经有了行动能力后,依然饭送到嘴边,这会让孩子失去很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让他们难以经历清晰的自我。上学后,所有的校内校外活动都被成人安排的满满的,他们没有时间探索世界,也没时间建立自我。所以,他们的自我很虚弱,甚至失去自我。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去问高考的考生,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喜欢哪些专业,很大部分考生完全不知道。因为他们从小到大一直被安排,没有机会探索自己的优势、兴趣。他们的自我很不清晰。
失去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很多毫不犹豫放弃生命的青少年,其实并不是抗压力差,而是所做的一切都是长辈的意愿,是在为长辈理想活着,这样,他们是没有动力去跟挫折抗争的。
而很多焦虑抑郁的青少年,也是因为自我不够清晰,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当然,如果是青春期还要考虑到生理的因素。比如激素、性的发育等。
既然讲普遍,我暂认为这里讲的是神经症,而非病理性的精神病症状。
现在的青少年诊断抑郁、焦虑、强迫症的比例确实较以往有提升,离普遍有一定的距离,但也需要社会给予。
神经症的出现一般是内在冲突导致,经过发展、泛化形成各种症状。例如:“我认为学习很重要,以前我在我学校学习都很好,这次调班确实是没考好,我要在月底提高50分,所以我必须每天完全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于是自己拼命学习,可是仍然无法理解老师所讲,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持续的紧张让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加跟不上。
冲突形成。
焦虑开始逐渐显现。同时出现的还有注意力无法集中、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一阵一阵出汗、失眠早醒等症状开始出现。
“症状刚开始的时候,我很苦恼,但是我不能让这种情况影响到我的学习。”我必须克服这种情况,于是我给自己增加了新的要求:“我必须提升我的成绩,不允许再出现紧张焦虑!”
但是,这种条件、这种对抗对于焦虑来讲,不仅仅没有作用,反而是火上浇油。“因为我越是想控制焦虑,焦虑感反而会越强烈。我开始啃指甲,划伤我的手臂,我觉得这种感觉会让自己舒服一点。我感觉很无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初期的抑郁开始出现了。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我感觉很难受,我感觉我应该是出了问题,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担心别人不能理解我,担心嘲笑。我很无助,但是我开始向身边的人试探性的透露一点我的情况,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甚至是医生。一次次试探,一次次的失望,让我更加绝望,我感觉没人可以理解我,我感觉很孤独。”
抑郁开始形成。
上面只是一个个例,导致抑郁和焦虑等症状的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因素也更多。但是这些症状的背后也有着一些共性。
比如不合理的底层信念、原则等。这些是在早期或者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然后固化。如果有缺陷,在遇到了某些难以处理的事件(诱因)时,就会出现问题。
而现在的教育环境,普遍存在着焦虑。这种焦虑甚至是由父母传递给孩子,以至于很多孩子一直感觉学习焦虑,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不用过度担心。现在这些症状已经有了一定的科普,群众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若自己无法处理,一般找寻心理咨询师可以得到解决。
几点原因:
一是条件普遍较高,物质生活有了一定基础,青少年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容易精神迷失焦虑;
二是网络的发达,青少年容易获取各种信息,导致早熟;
三,不可否认,现在社会竞争加剧,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是自我调试能力还比较薄弱。
希望青少年们能尽早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在一个相对友好地环境中成长。
熵增
首先是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快,现代人,比原始人要忍受更多的不安,更多的诱惑,也有更多的压力,今天所有的东西的都在变得更多、更迷人、更贴心……
但心理、灵魂、缺很少有人重视成长,重视排解,虽然我们寿命更长了,但是折磨也会同比增加,当现代人,没有办法去很好的疏导排解社会带来的压力、不安、诱惑的时候,是很难得到安宁,也就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增多。
再者就是预期,个人的问题,不良预期是导致人焦虑和不愉快的根源,人在生活过程中,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前事后这种不如意都会伴随着我们,如果一直纠缠下去就会焦虑、恐慌、抑郁,所以对于这些不愉快,不确定的预期要做良性的管理,给自己的一个美好的信念,一件事做九遍是不愉快的,可能第十遍就是愉快的了,一定要坚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好比题目设定青少年未来会普遍抑郁焦虑,这个设定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没办法解决,悲观的人会绝望厌世,乐观的人会寻找办法,相信随着人们对焦虑抑郁的重视,一定可以从多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抑郁、焦虑的青少年背后,往往有着抑郁和焦虑的家长!
孩子是一颗树,父母是土壤,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往往取决于土壤是否有营养!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的时间,帮助了很多焦虑和抑郁的孩子!我发现,在这些焦虑抑郁孩子的家长往往是焦虑和抑郁的!
一、成年人在职场中内卷,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他们会把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具体表现为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缺少耐心,无法容忍孩子的失误,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采用惩罚的教育方式!
二、父母的婚姻不和谐,经常吵架、冷战。这样的家庭氛围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长期生活在矛盾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敏感、自卑、易怒、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同样的打击,有的孩子不受影响,有的孩子抑郁焦虑,这都是和孩子的内在人格和心理特质有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咨询,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孩子的父母,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而最令我头疼的是,很多家长来到咨询室就说:我孩子病了,医生你给她治疗下!其实我很想说:孩子没病,有可能是父母病了!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剧,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非常长大,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很大多人都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无处排解的压力必然导致各种疾病,例如心理上的抑郁焦虑。现在很多青少年从上学开始,父母和老师就逼着往前跑,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么好好上学,要么赶紧上班挣钱等等,再加上父母缺乏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容易滋生精神上的问题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孩子从小缺乏精神上的支柱,缺乏安全感,导致精神容易紧张;
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正是心理上需要成熟的阶段,不当的家庭以及社会上的不利影响极易造成他们的心理决堤;
三、面临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各种选择,内心的焦虑情绪无法宣泄,久而久之就容易抑郁;
我建议父母平时对孩子多一些精神上的关注和关爱,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及时排遣孩子内心不安的焦虑情绪,学会和孩子多做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生活上和学习上多多去鼓励孩子,做他们强有力的精神靠山,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开朗优秀的女孩,为何抑郁而不想上学?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初中女孩,抑郁焦虑,害怕去学校,这个学期在学校待了不到两周就不去了!
以下是妈妈的描述,
孩子以前性格比较开朗,学习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还是学校的主持人,以前说话声音很大。孩子很优秀,是市里的三好学生,老师们都很喜欢。
孩子自从上初中以后性格就明显没有之前开朗了,可能是这个学校学霸比较多,她压力比较大,她反映在学校睡眠不好的情况。当时我们没怎么在意,就教了她一些入睡的方法。
因为进了最好的班,刚开始名次比较垫底,后面一直都有进步,特别是初一下学期,已经是班里前10名,还拿了进步奖状回来。
但是初二寒假过后身体出现明显症状,胸口疼,嗜睡,呕吐,然后说话声音很小。她奶奶就带她到处看病检查,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问题,直到我4月底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确诊是抑郁症,之后一直在吃药。
现在每天在家和我在一起,躯体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还是害怕去学校,她说害怕考试。孩子经常梦见自己在悬崖上,害怕掉下去,有时还梦见奶奶打她!
1.无休无止的高要求,除了逃避别无他法!
爸爸和奶奶性子急,而且要求高,孩子考的不好就会说“怎么才考这点分”,考得好,奶奶也说“考不到第一名就没有用”。
即使孩子考了第一名,奶奶似乎也总能找到否定的理由,说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说孩子很差劲。
对于被不断被高要求的孩子,他们不断追求优秀,来获得和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是正面的驱动,是很好的事!
当周围不断强化,高要求内化成自己的人格。但不断施压,高要求的成长速度就会很快,要求程度很容易超过自己的能力!
高要求的驱动会让他们感觉到必须要达到周围的要求,社会的要求,驱动他们无上限的追求最好。
可是一但达不到最好,就会感觉到挫败,感觉到没有价值,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
表面看,孩子稳步上升,其实每一天在学校都高度紧张,每一次考试都压力很大,而且这种紧张和高压,似乎无休无止,看不到尽头!
之前成绩好,还能侥幸应付。现在目标压力大,举步维艰!可是周围没有理解和支持,只感觉到不断的催促!
外界和自己不断的强压,程度已经超过自身的承载范围。面对不了,只能逃!达不到最好,只能放弃!
但环顾四周,却又无处可逃,无处可避!
睡不够醒不来、呕吐、发烧,只有自己病了,才能逃脱压力,才能不用面对压力。这不是她有意识的选择,不是故意装病,却是她潜意识为保护她而做的无意识选择,是承受不了的身体为她而做的选择!
病了,可能就不用去学校了。病了,可能就不用面对学习了。病了,可能就可以休息了。病了,可能就会得到理解和爱。
她是真的病了,不是身体病了,是心病了。只是她的心不敢表达,她的身体在为她表达。
2.不被信任,委屈难受的情绪不被关注,没有出口!
去年她有胸口疼的症状时跟奶奶说,奶奶就告诉她扛一下就过去了,然后今年开学去学校就胸口疼得比较厉害,还经常呕吐,可是奶奶还是不够重视!
她的难处总是被忽略,她的委屈总是不被看到,这让她感觉到特别难受!
9岁的时候,奶奶指甲剪找不到,就说是她拿走了,她说不是她拿的,奶奶还说“不是你拿那是谁拿的”!
奶奶虽然记性不好,但是找不到东西就说是她拿的,而且还要她承受被冤枉后的责备,这让她感觉到非常的无力和压抑!
今年寒假,她有些作业要在手机上完成,奶奶看到就不问青红皂白的责骂她在玩游戏,她怎么解释奶奶都不听。
被冤枉得太多太多,每次解释还无济于事,看不到的委屈不被关注,内心的伤痛不被理解,有冤无处申,有情绪无处释放,孤独无助,她不想再辩解,她很累,她想放弃!
3.家族无意识的粗暴教育才是真的痛!
爷爷对爸爸的教育比较粗暴,常常打爸爸,有一年爸爸都上高中了,还被爷爷打。
爸爸现在的脾气也有点随爷爷,只要她不符合爸爸的意,爸爸就会特别生气,会被爸爸粗暴的训斥,甚至辱骂,也有可能被打。
而这真正可怕的,是在于每一次爸爸的愤怒,爸爸都只觉得是她犯了错,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其实来自于自己的成长!
而这样的没有意识,才是代代相传的魔咒!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症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公众号:漫心自然心理催眠
啊漫老师:
累计数千严重心理障碍案例实例,保存大量心理催眠实录,包括视频和文字,实战型心理障碍催眠专家。
专注及擅长领域:
抑郁症、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学生社交恐惧症及学校恐怖症;学生抑郁自残不上学;亲子关系疗愈;恋爱/婚姻关系疗愈;心理催眠技术与疗愈课程培训。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有抑郁焦虑?这个跟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关。
第一,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觉到自己有抑郁状态,会懂得这是一种病,会去就医,或者在网上求助。
以往的人只为了吃饱穿暖,即便是有这个病也只知道难过等抑郁症的症状,并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如果有人因此自杀,那么周围的人也只会称其“想不开”,没有人会把这个和抑郁联系到一起。倒退十年你看看有多少人知道抑郁症这个病。
第二,类似当年的非主流,现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种“丧”。现在很多青少年把“丧”“抑郁”“暗黑”“病娇”当做一种潮流,像我外甥女,保存了一大堆既丧又暗黑的图片,打算制作抖音卡点视频,她本身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做这类视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潮”的表现,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抑郁,只是觉得有趣。
我看现在不少青少年确实都病态了!从大了说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即无信仰,也无担当,更懒得去忧国忧民。他们不知道,也不用去想相对富足的生活是经过几代人怎样的拼搏得来的,只顾自己懒惰堕落!这已非常可怕!从小了说是现在读书竞争压力太大,不像过去不想读了有做伴的,只想吃饱了就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逐渐精致化,社会生活的竞争愈发剧烈,也造成现在青少年普遍都抑郁焦虑。如果升学就业都看不到希望,买车买房都是无望还有必要奋斗吗?这确实是个问题,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国家干预需要少年自强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