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自私心理?

孩子自私自利,很大程度是家长的过度宠爱造成的。

孩子在三岁前,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私,玩具不愿意分享、喜欢的食物更是别人不能碰,这是小孩子物权意识的萌芽阶段,不必太紧张,适当加以引导,孩子仍然不愿意分享也不必勉强。

但是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了。

孩子自私自利,很可能家中长辈平日就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优先已经养成习惯,长此以往,他看不到别人的需要,认为自己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自私自利便悄然形成。

自私自利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要不得。顾及不到别人,在这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开放时代,孩子会吃亏,不利于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一定要加以改正。

首先,家长以身作则。平日在家庭中,要多灌输为别人着想的理念。比如:和孩子吃饭时,要互相关照,这个是奶奶爱吃的菜,给奶奶夹过去;出去玩儿的时候,可以刻意地买一些家中长辈喜欢的食物,并对孩子强调。

其次,建立平等意识。小孩子是需要更加多的照顾,但是,大家在家里的地位是平等的。尽量克制孩子的优先。吃饭要等大家都上桌才可以动筷子,吃水果大家坐在一起吃,而不是先让孩子挑选或者单独给孩子吃。

最后,克制宠爱的心。爱孩子是肯定的。但是溺爱孩子对她而言,不是爱,而是害。作为家长,尤其是现在四个老人加父母的组合,很容易就把孩子惯坏了。家长此时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能让爱蒙蔽双眼,有所克制的爱才是真正好的爱。

自私自利,是大家都不喜欢的行为。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他人的需要,心存感恩才能走得更远,生活才会更美好。家长的教育一定是需要长远眼光的。




不要这么着急地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

在你眼中所谓的自私,可能是他的物权意识在觉醒,也可能是你让他有一种匮乏感。

如果别人不尊重他的所有权,随意动他的东西,他就会保护它们,不愿意与人分享。如果家人对他很小气,让他有一种不安全感,也会过于珍惜自己的物品。

总之,家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用爱包容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那么,他会逐步成长为一个好青年的。




hello,我是孩事儿的创始人·孩儿他舅。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爸妈教宝宝“自私”起来

小明不知怎么变得自私起来。小朋友找他借玩具,他摆摆手说:“不借,借给你,我就没得玩了。”他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开口向他要,他也藏得紧紧的。”这样的情况遇得多了,小明妈生气地说:“小明,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小明听了妈妈的话,委屈地掉下了眼泪:“上次你不就没把家里的酱油借给邻居阿姨吗?你说,‘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自己就没了’。”这下小明妈愕然了。原来是自己这个不经意的小举动,让小明变得自私了。

生活中,一些爸妈给宝宝买了较贵重的玩具,就叮嘱宝宝不要给别人玩。有些爸妈甚至很得意自己的宝宝“独占”某样东西,认为宝宝这样才不会吃亏。这些行为以及心理暗示无疑会使宝宝越来越不愿意分享。

如何让你的宝宝大方分享?

✔在游戏中告诉宝宝分享并不等于失去

第一阶段,通过在家中和宝宝玩游戏,让宝宝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如:向他借走一样玩具答应他5分钟后还给他。第二阶段,引导宝宝尝试和小朋友们进行交换玩具的游戏。

如大家交换玩具3分钟后归还,让宝宝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最后,组织宝宝们做集体活动,游戏最好选择需要团体协作的项目,如一起搭积木。

✔以身作则,把好的东西分享出去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便是涂抹这张白纸的画笔,榜样的作用往往比说教更容易被宝宝接受。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样,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非常重要。在客人来时,妈妈可以把最好吃的食品和客人分享,热情地招待客人;出门坐公车时主动让位,邻居有困难时热心帮助。当你从对方那里获得感谢时,作出满足而高兴的表现,以自身行为引导孩子去学会享受分享的快乐。

✔创造集体相处的环境

上幼儿园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两岁半了,建议可送他上幼儿园,这对培养他良好的礼貌行为有很大好处。因为家里的环境是“独”,容易养成孩子自顾自,不尊重其他儿童的毛病,而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容易养成谦让、共享、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强化宝宝的分享行为

你要善于发现宝宝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并及时给予正面强化和反馈,帮助他在各种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你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能使宝宝受到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强化分享行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的行为。




小孩子大都有那么一个阶段比较自私一点,这样的时候正确的引导在于家长了,毕竟孩子那个时候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还无法正确的做出判断。

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尝一下,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久而久之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一定会有一个改变的。




孩子从小就应该教他分享,照顾好自己之外也要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对父母孝敬。

所有自私的孩子都是从小以他为中心!最好的东西总留给他!

这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所有也不会一下两下就能改正!只能循循善诱,告诉孩子要照顾别人,分享,责任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不要溺爱孩子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爸爸妈妈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爸爸妈妈出于对

孩子的爱

,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爸爸妈妈分享,爸爸妈妈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已有。(2)不能让孩子搞特殊化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爸爸妈妈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4)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如孩子拿着镜子,爸爸妈妈拿着匙,爸爸妈妈温柔而愉快地递给孩子匙,然后从他手中拿走镜子,通过这样反复地交换,孩子便学会了互惠和信任。(5)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常创造孩子为爸爸妈妈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6)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爸爸妈妈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如帮助孤寡老人、给灾区人民捐衣送物等。




孩子的性格来自家庭,很多父母对孩子溺爱,让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如果这样任由孩子发展,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自私的人,那么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好孩子,不让他养成自私的性格呢?

一、父母做好榜样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大气,不自私自利,对孩子能起到正面的影响。

二、不以孩子为中心

父母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知道付出才有回报,不以孩子为中心,不给孩子特殊地位。

三、让孩子学会分享

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是收获不是失去,能够收获友谊和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四、关心长辈

有些孩子在家里不尊重长辈,无法无天,缺少教养,这样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要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关心长辈。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原始地址:/zixun/6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