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第一天进学堂都要举行“开笔礼”有什么重要意义?

现代学校开学,都要举行开学典礼


开笔礼首先是为了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这一天比较受关注的除了孩子就是启蒙老师,因此开笔礼又叫做“破蒙”。

开笔礼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各种庄严的仪式来使孩子以后能对老师产生足够的尊重。


无量天尊!

在道教看来、德、为人修行入道之本!

开笔礼、更为强调尊师重道、行天地顺德!

其意义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根基!


人生起步,也就是人生起點。


在古代,儿童一般四至七岁便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在周诸侯学校的前面,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子,名泮(音读盼)水,所以学校也称为“泮宫”。后来也称入学为入泮或游泮。

古代的学童入学要行大礼,都需进行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第一步:正衣冠。

《礼记》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衣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所以要“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第二步:拜先师。

学生们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泮池上的泮桥,先祭拜圣人先师孔子的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以教育学生尊师重教。

拜先生时,学生还要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即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用来表达弟子的心意。

第三步:学生间互相鞠躬,表示以后要互帮互爱。

然后学生们还要“净手”。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表示净手净心,去除杂念,希望以后学习时心无旁骛。

入学礼完成以后,还要由先生进行“开笔礼”,主要有:朱砂开智、击鼓明志、描红开笔。

一,朱砂开智。

由先生手持毛笔,蘸朱砂在学生的眉心处,点上一颗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儿童开启智慧,从此以后目明心明。

二,击鼓明志。

“击鼓明志”就是通过击鼓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就说明你的志向就越远大。其目的在于希望孩子以后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三,描红开笔。

最后先生教学生执笔,然后在纸上写下一个“人”字,由学生临摹,表明这一天你开始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

入学礼和开笔礼完成以后,学生们就开启求学之路了!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在提倡对儿童进行这些古代礼仪,其中这开笔礼还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些礼仪,既可增强孩子们的仪式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尊敬教师,从而对学习也产生一种敬畏人心。


开学要读三字经,做人道理要精通

见到长辈行个礼。

哥弟姐妹要恭敬,尊老爱幼做的好,磕头烧香拜先生。

人生旅途长长路,仁义道德为言行。


谢邀!古代读书第一天进学堂都要举行开笔礼,有什么重要意义?古代开笔礼虽然觉得繁琐,但是对人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是人生的第一课。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的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仪式也叫破蒙。举行开笔礼的仪式。一是正衣冠,衣服要整整齐齐。现代学生都穿校服了。二是朱砂开智,老师在刚入学的学生的印堂点红痣。这又称为开天眼。那就意味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三是击鼓明志。敲锣打鼓。入学的学童。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四是启蒙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人字。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五是启蒙教育第一课,讲授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六是古树下许愿,写好自己的愿望,用红绳系上,挂在树上。预示着美好的愿望,将来必将实现。古代开笔礼的仪式,对孩子成长和成才非常重要。孩子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开笔礼。现代兴起的一种仪式,有的地方已经实行了。现在各学校每周一穿校服。唱国歌。向国旗敬礼。都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古代开笔礼教育的一种延续。古代开笔礼这些仪式。作为孩子的家长。学校如果不搞这种仪式。在孩子入学前。家长也可以搞一搞。让孩子牢记上学前这种仪式,牢记上学的重要性。把这个烙印打在孩子的灵魂深处。


原始地址:/faxian/1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