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能否决定大脑的意识活动和思考方式?

我的理解是dna只能保证产生编码好的结构,而不能保证产生可预测的思维或者意识。尽管物质是产生思维的基础,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钱是发展好足球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有钱就能产生一流球队。


大脑的很多意识活动和思考方式都是遗传物质DNA决定的,但基因并不能决定所有。

决定和影响大脑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因

决定大脑基本构造的基因赋予或限制了大脑的思考方式

人类的大脑是大猩猩的3倍,进化出了很多大猩猩没有的脑区,比如语言区。人类最显著的能力就是语言。我们绝大多数思考和记忆都是用语言进行的。比如买了6个鸡蛋,每个8毛钱,我应该付多少钱呢?我们调用了记忆里的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这里的思维和记忆都是语言形式的。动物没有语言,无法用语言去思考,只能借助其他方式。动物与人思考方式的不同是由DNA决定的。

致病基因

有些变异基因会改变大脑的结构,比如导致抑郁症、孤独症、21三体综合征等变异基因,会影响人的智商、思维。

决定本能心理的基因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人类的择偶策略。男人永远喜欢年轻漂亮、肤白貌美的女人,因为这样的女人更具生育价值。女人喜欢身体强壮、有钱有势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占据更多的资源。再比如性嫉妒心理,当我们看到妻子或女朋友跟别的男人谈笑风声有肢体接触的时候,嫉妒心油然而生,是不由自主的。还有我们对待亲生子女和外甥侄子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些进化来的心理策略都是基因决定思考方式的例子。

进化来的心理策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的多。生理上,我们有庞大且专门化的器官组织(如肺、肝、心、肾、皮肤等)去应对庞大且细化的生存环境压力。心理上也很有可能是一样的,我们会进化出很多心理反应去专门应对进化中频繁出现的场景。而这些进化出来的心理都是细微精巧的脑回路决定的,也是DNA决定的。

一般性机制的基因赋予大脑自由

如果我们所有的思考方式都是进化而来的,我们就无法面对新的问题。但如今很多问题都是进化中从来没见过的,我们依旧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甚至创造性的解决。这说明有一般性的能力或者脑结构,允许我们处理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思路。比如,可塑性、智力、工作记忆、类比推理等等。有了工作记忆这个容器,我们可以放数字、字母、公式等任何放得下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有了智力和推理能力,我们可以推导数学公式、也可以编写代码、解决物理问题等,这些学科需要不同思维方式。

DNA给了我们一般化的能力,我们可以用来思考多种多样的事情。DNA是无法限制我们用一般化能力来思考什么问题、进行什么意识活动的。

为何无意识的DNA能产生有意识的大脑?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些是心理学脑科学的终极问题,可能现在没人有正确答案。但在道理上不难解释。比如,一堆沙子没有任何用处,但经过加工变成有组织结构的芯片后就拥有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大脑也类似,无意识的东西只要以某种特别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协同合作,就可以产生新的东西,就可能产生意识。

总结

基因决定了大脑结构,决定了人类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比如用语言思考),并且基因进化出了许多心理机制,会让我们程序化的产生某些想法(比如择偶、性嫉妒)。所以基因可以决定我们很多思维方式,甚至决定了绝大多数。但基因也让大脑有了一般性的机制,大脑可以在一般性的机制基础上去做各种各样的思维、推理和创造。


先说结论,基因形式决定思考方式。比如鸟类和哺乳类都是动物,因为各自的基因不同,必然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举例说明最简单。所有人都见过一个现象,一只流浪狗在漫步觅食,当你慢慢走到它身边,它会有所警惕你,会望着你,只要你没有恶意,它会继续低头觅食不再关注你。一只小鸟落在地上觅食,当你慢慢走向它,哪怕很小心很轻很慢,只要它发现你立刻就会飞走,不会去判断你有无恶意。

这说明,狗已经具有了比较高级的思维,已经可以通过观察,对周边环境进行复杂判断;鸟的思维做不到这一点,于是所有靠近它的大型动物都是一种威胁。

我个人还有一个经历,也经常用做例子说明问题。骑电动车在路上走,一条流浪狗慢悠悠横过马路,抬头看了我一眼,突然加速蹿过马路,又慢悠悠走着。狗看了一眼,立刻就比较出自己的速度和电动车的速度,做出“有威胁”的判断,采取了加速通过的行为决定。

对于这一点来说,每个人都能做出,但如果要更精确比较出速度差,必须用数学计算。很明显,狗不会计算,是进化把这种复杂计算压缩成某种集约化形式,写进了狗的基因里。同样,人有一切低等动物为了保护生存而形成的基因形式,所以人既可以看到大型猛兽不用思考就立刻逃跑的行为,又有看到大型食草动物判断出安全状态的彼此相安无事,还有测量距离与时间后更精确的速度计算。

显然,基因形式决定了不同动物的思考方式和最终形成的意识。


路过顺手答。

首先要考虑一类特殊情况:致病基因。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表明,MKP-1基因与抑郁症有明显的相关性。类似的基因还有很多,虽然不能说“XX基因导致XX病”,但认为它们会影响意识活动是合理的。

其次,如果是非致病基因,是否会如题主所言呢?

《自私的基因》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基因是策略制订者,个体则是执行机构。执行结果怎么样,并不是基因能直接控制的范畴。基因只能尽可能地优化策略,提升大脑根据生存环境自我完善的能力。

更直白也更笼统地说:基因是老师,大脑是学生。当然,基因本身没有意识,它们的“策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题主说的“无意识基因产生有意识大脑”,是物种进化的一次大突破。进化早期,生物没有大脑只有神经系统,那时才是基因决定一切行为的田园时代。

后来大脑出现了,动物可以更精准地控制身体,从而获得生存优势。在意识出现之前,部分动物已经获得后天学习的能力,把没脑子的前辈甩了九条街。

然而没有意识,这些“聪明”的动物仍然摆脱不了生存机器的身份。它们仅仅是基因繁衍的手段。

当然,复杂大脑的生存优势十分明显。于是“复杂派”基因比重稳步提升,大突破发生了。当生物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基因对行为的直接控制程度便大幅削弱。

打个比方:

你饿了会点外卖,不会炖了家里的狗,除非它是哈士奇。

同事在领导面前抹黑你,你会用业绩还自己清白,不会跟那家伙决斗。

你吃完饭会看一会书,读读报纸,甚至仰望星空,而不是心急火燎地繁衍后代。

碰到敌人你仍然会进入战斗/逃跑模式,但同时还会报警,甚至发自拍附文“宝宝好害怕”。

……

这也是人类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仍然是生存机器,但不再仅仅是生存机器。无论我们的大脑天资如何,都有靠后天努力改善自己的潜能。

容我中二一下:总有一天,人类能摆脱基因的控制,成为纯粹的意识存在。


原始地址:/kepu/5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