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样的?

孩子磨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介绍:

一、父母不放手造成的磨蹭

我们回老家,我妹家儿子三岁,自己穿上衣,我妹一边拽着我外甥的手让孩子往袖子里钻,一边嘴里不停的数落孩子,让你穿个衣服慢的不行,笨死了,教过多少次了,都不会穿,孩子表情很不高兴,我看着没说话。第二天,跟着我们,我就让我外甥自己穿衣服,我说舅舅相信你自己会穿衣服,他就慢慢自己穿上了,因为不熟练,确实时间稍长。其实不是他故意磨蹭,而是我妹不愿放手,不给他练习的机会,练习多了,熟练了,自然就快了。

二、父母不够坚持导致孩子磨蹭

很多时候,父母怕孩子饿着,一定会喂的。孩子们也常常会抓住父母的心思。我女儿就是到吃饭时,经常叫她吃饭她不吃,她就玩她自己的,她奶奶心疼,她不吃,她奶奶就喂。这样几次下来,她就等着喂了,我和她妈妈发现这个问题了,就不让她奶奶喂。每次跟我说,我想当小宝宝,就喂我最后一次吧,等我玩完之类的托词。我们就很坚定的告诉她,过了这个时间点,就没饭了,我们不会喂你。开始就是不吃,饿了两次,知道我们坚持,就自己到吃饭点吃饭,不再磨蹭着玩了。

三、孩子需要尊重才磨蹭

可有一天女儿跟我说:“爸爸,别催,因为我的屁股有点肥,裤子又小了,穿裤子要慢一点,能不能多给我一点时间?”“好的,我等你。”

有一天她又跟我说“爸爸,你别催,因为我本身就这么慢。”的确呢,她那小小的手指还不够灵活。你瞧,他磨蹭是因为衣服的拉链头很难插进去。有时候,他正在为鞋子的左右分边而发呆。但是怕父母发脾气,或者为了证明自己,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都在那坚持着。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

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父母会想,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

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请尊重爱磨蹭的孩子。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而今,家长们急功近利,孩子们疲于应对,这无形中加剧了双方内心的焦虑。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在竞争焦虑氛围中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事实证明,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三岁多的孩子做事磨蹭的背后不存在什么心里机制,他们只是行动力不够或者对某种事情过于执着,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家长性格急躁,孩子性格温和,两种性格的差别让急躁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事太磨蹭,没有时间观念。

对于性格温和的孩子做事不急不慢,我们就该用温和的方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我们工作忙凡事都想尽快完成,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总想自己只要说一声出发了,孩子就已经准备好跟着出门。但大多数时候每次出门我们都要提醒好几遍,孩子一会忘了这个,一会忘了那个,又得寻求我们的帮助,于是本是一次快乐旅行变成了家长吼叫,孩子哭泣甚至被迫取消所有的计划。

对于行动力差的孩子,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由于孩子才三岁多我们无法给他们制定计划,只能是提前1小时就告诉他们出门,并告诉他们准备什么东西,还能等他们多长时间等(这么小的孩子对时间基本没有概念,之所以告诉他们等他们多长时间,是要让他们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当一切收拾完毕,告诉他们自己学着检查有没有少拿或拿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经过几次的练习孩子做事必然会提高效率。

既然无法改变孩子的慢性格,就试着提高他做事的效率,同时让自己也慢下来,不要凡事急躁,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三岁之前的孩子,很少故意磨蹭。他们磨蹭的原因可能是:动机不够或能力不足。

动机不够体现在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比如,他们觉得睡觉灯一关什么也不能玩了,于是便想要拖延时间,他们觉得今天的饭菜不好吃,于是不想吃或者吃得很慢。孩子刷牙磨蹭很可能就是因为他觉得刷牙这件事很无趣。

能力不足是说孩子想快但是快不起来。比如精细动作宝宝还做不顺溜,刷牙时候他的动作不够熟练。三岁多的孩子注意力也很有限,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去,所以在他刷牙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他。

其次,就是孩子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三岁的孩子大脑中负责计划的区域还不成熟,他不明白这件事做完还有别的事,他不知道刷完牙之后还要有别的事情做。

大人不要过分着急,要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不感兴趣,可以试试游戏的方法,和孩子做一个游戏,比如看谁先刷完牙,谁就能当(小朋友喜欢的一个卡通形象。)或者,刷完牙之后可以有时间玩玩具。

教孩子时间管理,明确优先事项。教给他刷牙的好处。也可以试试奖励法,当孩子能尽快刷牙,并坚持下去,就可以换得一个自己想要的礼物。

如果是能力不足,可以将刷牙这件事分解为几个小步骤,帮助孩子一一学习完成。告诉他,你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刷完牙之后你要干什么。

此外,我们应该弄清哪些事是需要坚持的,这些事就温柔坚持,哪些事可以按照孩子的节奏来的,就不要过度催促,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好,影响自信心,要帮孩子慢慢来。




似乎大部分父母都有过这方面的苦恼,孩子做事慢腾腾,催促他几次之后,不仅没有好转,还有越来越慢的迹象。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磨蹭呢?该如何解决呢?

1.孩子动作不熟练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为他们对于做某件事的动作很生疏。跟大人比起来,孩子的肢体协调性还不够完善,生活经验也有所欠缺,他们暂时还没有掌握某些动作的操作技巧,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

解决方法:对于这类磨蹭,你千万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去催促他。因为这时孩子的心里是希望变快的,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因此,你可以先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么样穿衣服才能更快地穿好,怎么洗漱,如何把自己的物品分类整理好,如何把握吃饭的时间。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孩子,你可以多教几遍,直至孩子多次尝试并熟练掌握某动作之后,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另外,对于一些肢体协调性较差,手脚灵活性不太好的孩子,你可以适当地给他增加一些特殊训练,有针对性地练习肢体协调性。比如让孩子搭积木玩,陪孩子踢毽子等。

2.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对时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当你跟他说十分钟后出门时,他根本不知道十分钟是多久,所以,早上出门的时候,当你火急火燎地催促他快点,告诉他还有十分钟就要迟到了,他根本就没在意,因为他心里还没有时间这个概念。

解决方法:教孩子认识时间,可以从家里的钟表开始,教孩子先了解1秒钟、一分钟、一小时分别是多久,让他心里先有时间这个概念,然后再训练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做完某件事。

孩子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都及其有限,因此,教孩子认识时间,训练孩子的速度,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不要太急切。

3.家长催促过多,出现了“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因刺激过多、过强或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说,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如果家长一直在旁边催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你说我慢,那我就慢到底。这就说明,家长过多的催促,导致孩子对于磨蹭这事出现了超限效应。

解决方法:家长不要经常催促,发现孩子动作很慢的时候,可以偶尔说一说,但不要一件事反复的反复地催促,催一遍就行,催多了孩子容易不耐烦。

有时候,对孩子的催促少一点,让孩子用自己的速度慢慢来,由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处。

4.家长一次发布多个指令,孩子不知道该做那个

早上起床的时候,孩子需要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餐、收拾书包、穿鞋子等。如果你在他穿衣服的同时,催促他赶紧去刷牙洗脸,然后在他吃饭的时候,又催他快点吃完然后穿鞋子、拿书包,同时还不忘啰嗦几句,“快点儿,不然就迟到了。”

这时,孩子很可能会出现磨蹭的情况,因为你同时发布的指令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做哪个,并且,你说的话太多了,孩子很难全部听进去,他也没法抓住你说的重点。

解决方法:每次只给孩子发布一个指令,要他专心做好一件事之后,再发布下一个指令。并且给孩子的指令要语言简洁,直接说出要求。

比如,要孩子抓紧时间吃饭,你就直接告诉他,“快点吃饭”。而不是说,“快点吃饭,不然就要迟到了,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出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一定是因为懒或者是缺乏时间观念。

但事实上,孩子磨蹭、拖延可能有更为深层的心理原因。

1.他可能是怕自己做不好

这类孩子做事情常常要求尽善尽美(可能与家庭教养有关)。他们总是希望等到自己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再充分一些,再开始着手完成任务。比如他们常常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要把本子和各种可能用到的文具(尺子、橡皮、笔、圆规等等)准备好,他们才肯开始做作业。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可以在作业完成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是因为后来时间不够了,所以我做的不够好”。

2.他可能怕自己做得太好

不同于前一种孩子,这类孩子害怕“能者多劳”。自己高效地做完一件事之后,老师或者家长就有可能给自己布置新的任务,比如完成了课内作业,又布置提高的课外作业;或者完成了作业,又让他做许多家务。

所以,有时候孩子拖拖拉拉,是为了避免别人把事情都交给自己。

3.他可能心情不好

心理学家们发现,焦虑和抑郁是和一个人做事磨蹭最相关的两类情绪。这两类人或者感觉到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或者坐立难安,思绪混乱,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就让做任何事对他们来说都变得十分困难。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困扰,不要一味地责骂他,而是应该从如何改善情绪或者帮助他一起应对情绪着手,改善他做事磨蹭的状况。

4.他可能是一个喜欢刺激的人

还有一种孩子做事拖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个追求刺激的人。时间的紧迫感可能给人带来“兴奋和紧张”的感觉(这两种感觉的生理感受是很类似的,人们自己实际上很难区分)。

所以,有些孩子会享受这种“最后一刻”迸发出来的效率和兴奋感,并为此而在事情的前期拖拖拉拉。

5.他可能还不具备“为未来的自己考虑”的观念

我们做事不拖拉的一方面动力,是我们能为“未来的自己”考虑。我们会想象到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到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的时候,自己可能会更加焦急、痛苦,为此我们会在当下抓紧时间。

然而,这并不是一种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这种“为长远利益考虑”的能力和观念。

另外,根据题主的描述,孩子是在睡觉前刷牙的时候拖拉,那么,还有可能有什么事情“阻碍”着他想要快点去睡觉,可能是一些比睡觉更有意思、更有诱惑的事情,比如玩ipad或看电视等等。

想要解决孩子做事磨蹭的问题,需要的不是“一概而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尝试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面对问题。

关注号“家有宝宝学心理”,2017问答最佳干货答主“知我心理学”,旗下心理育儿品牌,给你最科学的育儿知识。




原始地址:/kepu/5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