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孝顺妈妈的孩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个人的态度。感觉教育孩子孝顺要让孩纸知道父母的苦和累,才能懂事,结合书本上学过的关于孝道的事例、成语、论语,自己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懂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让孩子懂的父母的累和付出!




《论语》里面讲: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爱护兄弟姐妹。自己言传身教,家里形成了这样祥合的环境,孩子自然就考顺了。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日常言行会影响到孩子,身教言传很重要。




言教不如身教,估计80后90都看过口央视的那条暖心广告,给妈妈打洗脚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做什么都会影响到孩子。




要想让孩子孝顺光靠说教是不行的,结合我自身的心德,应该有这几方面:

一,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有不孝的儿女,怪不得别人,要怪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树立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效仿的榜样!

我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尽管我妈不喜欢我奶奶,可是家里来客,妈妈都会让奶奶来我家坐炕上陪客,平常做了好饭,会让我给奶奶送过去,每年的养老钱,按时交,她虽然感情上对奶奶不十分亲热,但礼节性的,对奶奶的尊重,妈妈都做到了,并且我奶奶是个很霸道,不讲理的老太太!

我结婚后继承了妈妈的做派,家里有了好东西首先给婆婆送去,虽然有时候因观点不同,有过爭执,但是这不能影响孝顺,我家来客人,也把公婆请来陪客,有时公公来我家,我为公公泡茶,吃饭时,让老伴陪父母吃新做的,我和孩子,另一桌吃剩的!

记得有一次,家里死掉一只下蛋的母鸡,我做好了挣下两条腿,让我儿子送他奶奶,儿子当时六岁,儿子说:妈妈,奶奶又不知道,不要送了,我当时就对儿子讲,是不是将来你长大了,你家里有好吃的,我不知道,你就不给我吃了?儿子知道错了,我告诉儿子,奶奶是爸爸的妈妈,要孝顺她!

教育孩子,不用讲大道理,随时随地,就可以教育,并且效果更好!

二,要想孩子孝顺,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我的孩子很小我就让他干力所能及的事,比喻,拌鸡食,(弄点菜叶子用刀跺碎,拌上玉米面,)喂鸡!做简单的饭,洗碗,等等,只有亲自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父母付出的不易,并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我儿子,出去玩到下午四-五点,就回家拌鸡食,他已经成习惯,认为这是他该做的事!

我对教育孩子的观点是,让他吃的最好,为的是长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穿的最暖,但是不溺爱,不惯坏毛病,一定要干力所能及的活!

总之我的孩子都很孝顺!心很细,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我很知足!也证明我的教育是成功的!




要想培养孩子孝顺!必须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言传不如身教!”

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

他会从中受到感染!

比如:在家里经常给父母洗脚,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等等!

孩子都会看在眼里!

“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看到的,要比听到的效果好的多!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所谓的“孝顺”是没有衡量标准的!

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亲怎样对待老人,他自然就能够感受到将来以后自己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喜欢的点赞!谢谢




谢邀。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是:没必要培养孝顺的孩子,重要的是培养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一、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孝顺的孩子?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语句,也会经常看到关于主张孝敬的公益广告。

我想,之所以人们把孝顺提到很高的地位,有进化的因素,也有历史的因素。

老年人的体力和能力逐渐走下坡路,需要人们更多扶助。他们曾经在年轻的时候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的贡献,抚养子女、孝敬老人,他们在年老的时候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

孝敬老人本无可厚非,但以“孝顺”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我实在无法苟同。

二、为什么说没必要以培养“孝顺的孩子”为主要目标?

我之所以不认为需要培养孝顺的孩子,是因为我觉得孝顺并不是培养孩子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第一,“养儿防老”容易走入“功能性养育”的误区。

最近《都挺好》这部电视剧热播。苏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的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功能性养育。

在苏明玉的母亲看来,儿子才是她未来的脸面以及依靠,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只需要培养女儿到18岁就可以了。在这样的逻辑下,孩子们的培养重心并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反而成了迎合母亲的需要。苏家三兄妹后来性格上的种种缺陷,与苏母的养育逻辑密不可分。

第二,过于强调“顺从”养育不出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是浙江人。她决定到上海工作,父母很不认同,理由是孩子应该工作离家近,将来好有个照应。这种逻辑阻断了孩子选择自己未来的机会,与《都挺好》中苏母让苏明玉放弃清华而读师范学院如出一辙。

很多父母都强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听话,希望自己在年迈后孩子也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愿。人们常说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然而却忽略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即使孩子们的决定未必正确,也应该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第三,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培养孝顺的孩子更重要。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有独立的想法,有爱心的态度和善于沟通的能力显然比其他更重要。一个有是非判断力的孩子,自然会知道你最佳的态度对待父母,对父母错误的决定也会不盲从。

三、如何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既然问题的关键变成了要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孩子,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建立规则和给予选择相平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明确规则并坚持执行,有原则而不宠溺。同时,切忌以父母权威压孩子。孩子年幼时,要逐渐培养他选择自己衣着、零用钱购买东西的能力,长大后更要经常和他探讨参与家庭事务的看法。

第二,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非常震动人心,一个妈妈给自己的妈妈端水洗脚。她的女儿学习妈妈,也端了一盆水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尽管女儿很小,没有多大的力气,那半盆水洒了很多,可是这个广告片感动了很多人的心。虽然我不倡导一味以孝顺为培养目标,但不得不说,父母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了,这就是我的观点啦。我觉得一个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自然会以最佳的方式去处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这才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所最需要的品质。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孝顺,在英语里是没有孝顺这词的,最接近的是“obedient”,它的意思是“顺从”。心理学研究的是人性,就是人核心的本质,人要有自我,就是服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一生,这是圆满的人生。讲求孝顺父母是开心的,因为孩子一切都听自己的,这样的人可以有世俗看上去的成功,但不会有快乐,因为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而孩子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塑造自我的阶段时接受太多的束缚(我们想当然认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而且这样也可以塑造出孝顺的孩子),他就不会有机会发展出真正的自我。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尊重别人(包括尊重我们),但尊重不是孝顺,尊重是相互的,而孝顺是单方面的服从。我的回答不是你想得到的答案,但如果想让孩子的幸福,就不要培养他孝顺,而是培养他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以及尊重别人,但这些都不是孝顺。




原始地址:/kepu/6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