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时如何言传身教教育孩子?

感谢邀请。我接触过那么多家庭,给家长和孩子咨询,这个问题的结论是:陪伴孩子,身教远远大于言传。

很多家长都觉得教育孩子得教,这是没错的。但是孩子的心灵非常纯洁透明,又敏感,家长的耳提面命是很重要,但是他们做的任何事情,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比如,家长教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这没问题。出了门,家长一口浓痰“呸”的吐到路上,这一口痰吐的痛快,把刚才半个小时“要做文明人”的谆谆教诲都磨没了。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之间也是如此。假如有人教你什么化妆品好,对皮肤如何如何的有帮助,你看看她的脸,脸上的黑痘点点,皮肤粗糙没光泽,你会信她吗?

听到道理都是走脑子的,孩子眼睛看到你的行为却会深深的留在记忆里。我有一个亲戚,对孙子的不好好读书深恶痛绝,我们去老家看他的时候,他把儿子叫出来,当我们的面教育了半个小时。内容都是说:要好好读书,有礼貌懂做人,你看我,都好好读书,多好。他孙子十六七岁,一声不吭,也不看他,他教育了半个小时儿子回去继续看电视,我在旁边看着,深深知道这半个小时白叨叨了。

这个亲戚其实是读书的,只是对家庭不负责任,不管老娘也不管老婆,老娘去世老伴重病都理直气壮的说:我没钱哪,没钱我怎么管她?一年到头玩的很潇洒,吹拉弹唱出去浪,老婆去世儿子入监,儿媳妇跑了实在没办法了管了孙子吃饭,和孙子也没多亲。他还一直拿自己当正面典范教育孙子,唉,孩子怎么会服气他?怎么会好好听他教诲?

你天天勤奋读书好好学习,孩子就在好好读书的气氛里;你天天打麻将玩手机,手机就是你的命,孩子也会无时不刻的惦记手机;你生活规律爱运动,怎么着孩子也会跟着你出去跑跑;你天天骂骂咧咧口出狂言,你就是把懂礼貌刻在墙上,孩子也学不会好好说话。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品,原件不够端正干净,别指望能复印出清清白白的画面。

言传身教,都很重要,如果不擅长言传,就做个好人、正直的爱学习的人,和孩子多链接。不然你天天不着家又不打电话,你就是人品再好孩子也见不到。如果你做不到,说再多也没啥用。这年头人都不瞎,何况是内心单纯的孩子,更能看到真相。小时候你还能糊弄他们一下,孩子稍微大一点的,你是什么人他们都门清,只是由于对父母的爱不说罢了。

天蓝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专家育儿专家。出版《陪伴孩子成长》公众号“天蓝姐”,号“心师天蓝姐聊家事儿”,关注我,帮助你。




言传身教顾名思义:就是用言语和行动来示范。在陪伴孩子我们要有礼貌的言行和正确的行为规范。有好多家长觉得小孩子永远要比大人低一级,在陪伴时往往容易忽略孩子感受和需求。所以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时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来相处,平等的对待孩子的言行和行为。你尊敬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尊敬别人,在说与做时要会换位的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讲问题。




首先呢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首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去做,比如孩子上厕所看手机你告诉他上厕所不能看手机,然后你自己上厕所看手机又让孩子看到了,孩子对你的信任还有尊重都会有所下降,再比如,你说关灯以后就是睡觉,然后你自己关灯后还在看手机,这些孩子都会关注到,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不可以的我也想再尝试看看,一定要让孩子最佩服你们,随时在你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尊重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父母,自己也会变的越来越优秀




言传身教,自然要求父母首先做到以身作则。

如果说你都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就没有理由要求孩子也一定要吃蔬菜。再一个,你都不喜欢看书写字,凭什么要求你的孩子一定要喜欢看书写字?同样,每天你的手机不离手,凭什么要求孩子不看手机呢?没道理里啊。所以说,你想要求孩子做什么,首先你就要先做到。

言传身教,其次是尊重孩子,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要强制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任何事情!对待孩子时,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你跟孩子敞开心扉,孩子才会跟你敞开心扉。

总结一下,在陪伴孩子时,要全身心投入的有效陪伴,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身作则,平等对待。




谢谢邀请,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来说,身传教育的事情正发生在我的身上,不得不说的是,我确实做得不够好,当理性的时侯我能很好的和女儿沟通,花时间去安抚她的情绪并帮她分析事情的好与坏,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原因,只是当我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时,女儿往往得到的反面的信息,所以我个人觉得所谓身传教育,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自己本身就要首先变成什么样的人,大人就应该约束和改变自己,才能谈说教育孩子。就像以前的一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们首先来看下言传身教的含义。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成语,作主语、谓语,意思是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首先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要想教育孩子讲卫生,那么我们家长首先是个讲卫生的人,最起码在孩子面前是这样,孩子看到的父母如何讲卫生孩子就会去学习,比如我们教育孩子垃圾收好,那么我们就不要乱扔垃圾。

我们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要专心,那么我们家长就要有空闲就要读书,给孩子营造读书的好的氛围。让孩子生活在一种书香家庭中。

我们教育孩子在学校不要跟人打架,那么我们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打骂孩子,同时在处理和其他人的矛盾时注意方式方法。




言传身教的意思大概是,主动地温柔地,不卑不亢地去做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他无助时第一个想起的人是你,爸爸妈妈。他愿意把你当作朋友去谈心,寻求解决方案,他想起你日常的举动大概知道了自己该怎样去做。

不庸人自扰,不盲目跟风谈孩子的大梦想。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给她榜样。




你厌恶的,可能正是你创造的

举个例子,有一位妈妈抱怨她的老公:“他什么都不管,这个家好像什么都指望不上他,同样上班,但是家里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带孩子,全都是我的事,而他,总是在上网!”“那他都在网上做什么呢?”“就是看球赛啦,玩玩游戏啦什么的,真是无聊!”妻子带着气恼无奈的表情说到。如果我们只是听到这样的一段故事,可能都会为这位妻子抱不平,而更多地了解事实之后,才发现这位妻子对生活有着颇高的期望值,因此对丈夫积累了许多的不满,总是数落他,比如说他不够上进,没有能力等等,长期以来夫妻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疏离。

当孩子出生以后,妻子把所有的情感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用她的原话说,我所有的情感满足现在只来自于我的孩子!至于丈夫,“他?他有时也想和孩子亲近,但是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他玩,只是和我亲!”妈妈说的时候颇有几分得意。随着越多信息了解,我们可以渐渐“看清”那个“爱上网”的男人内心真相——面对妻子长期无休止的指责数落,可能因为“爱她”也可能因为“怕她”所以又不能或不愿反抗驳斥,长期压抑内心感受;另一方面三口之家中妻子和孩子形成了“共同体”,自己成了边缘,甚至对立的一方;多么落寞、无助、孤单、无望啊,作为保持男人“面子”的一个姑且可以“安全容身”之所,网络,当然就成了一个及时的选择啦。所以,当这位妻子一面抱怨老公沉迷网络,一面却没有意识到也许恰恰是自己把老公“推向”了网络!

类似的,许多父母会抱怨发愁孩子对网络的沉迷,有没有想想,在他“恋上网络”之前,你有没有给他比网络更好的体验?许多孩子是在网络世界里逃避孤独,或者寻找认同、肯定。所有的网络游戏设计都有心理学支持,用各种方法帮助体验者满足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各种渴望。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大师约翰·贝曼博士曾经说过,所有的“症状”,包括各种上瘾(酒瘾、网瘾)都是一种“解决方案”,虽然可能是不够好的方案。

所以,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内心里都有最渴望的东西,尤其是在家庭中,我们渴望能从关系中获得爱、尊重、理解、接纳、欣赏、安全感、归属、联结……当我们的这些内心“渴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往往会通过对外界的其他需要来替代。渴望幸福的你,知道你所在乎的人,他的内心渴望吗?你自己呢?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作为宝妈,我认为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是现在紧张的生活节奏,很多家长会因工作忙碌抱怨没有时间,其实陪伴和教育孩子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可以利用好每天的零碎时间,平时日常生活里小小的举动,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用心的陪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脾气秉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小明在学校打了人,被老师叫家长家长一见老师,piapia两巴掌上了孩子脸上,说:混账儿子,又给老子惹麻烦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使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进行言传身教呢?

很简单,一句话:想要你儿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做个怎样的人!

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他会模仿,而且擅长模仿。他把他接触到的一切事物自己给模仿出来,久而久之,成了他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习惯。

比如想要孩子有礼貌,作为家长,言谈之间就要有礼貌,待人接物大方有礼节,孩子耳濡目染,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是太优雅了,也会一点一点去模仿的,相反,若是大人张口闭口都是骂人的话,小孩听了也觉得神气,也学来着。

以上只是一个小例子,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你得成为这样的人,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何为言传身教

这是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思指:既用言语来教导,又要以行动来示范,也可以说成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学来的。那么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则需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孩子。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说:

孩子爱玩手机

这是一个很多父母都头痛的问题,很多人只会责怪孩子贪玩。不会反过来问问自己,你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拿着手机看?是否拿着手机玩游戏不亦乐乎?更甚者还跟孩子谈论这游戏怎么怎么玩才对……试问对于新鲜实物孩子会不感兴趣?特别是孩子在1到3岁之间,模仿能力和反叛情绪特别厉害。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应该不难吧)

孩子不爱学习

这是绝大部分孩子的正常表现,为什么?孩子爱玩这是天性,很多大人都没定性呢!我们这时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且吸引他们对学习的好奇。在你读都什么新奇,孩子或许会感兴趣的东西,跟孩子分享,引导孩子在书本中可以知道这些东西。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跟着一起学习,装不懂来请教孩子。那么孩子会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在孩子面前多看书,多学习,最好是能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性格冲动、急躁

孩子性格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孩子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大部分是模仿家长得来的。有家暴的家庭,孩子的性格肯定也存在做事冲动、急躁,甚至暴力倾向。那么父母该如何言传身教呢?

首先,家长出现争执的时候要约定好“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发脾气也尽可能避免”

在邻居出现争吵的时候教导孩子,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该心平气和去讨论解决等等。

以上只是仅仅列举比较普遍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需要父母去思考的。可以加关注大家一起探讨育儿心经。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提供者!




只要你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信心,自然会潜移默化对孩子有好的影响;如果你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的言行需要改善,那确实有一些原则需要把握。这个问题的重点是父母自己需要了解一些养育原则,并自我成长。

今年春节和亲戚聊天,聊到父母们对我们这一辈的影响,几乎都是父母的一些典型的行为在子女的家庭中都有反映。

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位小姑子说她的爸爸(篾匠)小时候在家喜欢发牢骚,只要没有事可做,待在家里一两天,就会抱怨,他的方式是:阴沉着脸,这个不惯那个不顺眼,尤其喜欢抱怨家里乱,这个东西该丢掉那个不应该留。

她的嫂子一听,说:奇了,你哥就是这样子,遇到烦恼写在脸上,回家尤其喜欢抱怨家里乱,遇到找不到东西的情况,就更是会“骂人”。

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点,但让我们看见自己身上有多少父母的影子。

言传身教很重要,该怎么做,或者说注意什么呢?

1、父母懂得是非曲直,自身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拥有诚信、负责、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等品质的人,那首先父母自己就要做好。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给孩子的一定是自己身上有的。

村里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喜欢偷偷摸摸的人,比如偷点别人家菜,偷只别人家鸡,他三个儿子如今都被认为是不诚信的人,其中一个还因为偷盗被抓。

2、父母自身注重自我成长,尽量使自己成为人格健全的成人

父母的观念和情绪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有的父母自身安全感欠缺,常常处于焦虑压抑的状态,无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早期的这种经历也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

父母可以上一些个人成长课、或者平时做一些正念冥想练习、平时刻意觉察反思等来改善自我。

3、尊重孩子,同时也要有原则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合理需求,并不要强加自己的需求。

有一次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和爸爸一起坐在驾驶位上,虽然车开的慢危险性不大,但这种随意的态度是不好的——孩子是绝对不应该坐在驾驶位里,尤其是开动的汽车。

孩子虽然有好奇心好动,但父母应该知道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哪怕孩子哭闹也不行,这就是原则。

4、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文化,这些文化是由成员习惯性行为构成的,尤其是父母的。比如是不是守时(时间观念)、做事有没有计划(计划性)、是不是会坚持遵守(坚持)、是不是爱收拾(爱整洁)、对人说话有没有礼貌(礼貌)、说话是充满火药味还是尊重和气(沟通方式)等。这些行为习惯会内化到孩子身上,“遗传”到子女的家庭文化中。

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做好自己,并真正懂得和真心关爱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和言传身教。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师大心理硕士,80后妈妈专注家庭教育。欢迎关注和交流!




原始地址:/kepu/6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