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夫妻对孩子的教育发生分歧如何处理?

教育有分歧很正常,育人失败很可惜。

一般小家庭还是以妻子为准,相安无事。至少子女在和睦家庭环境生活成长,对以后人品人格都有好处。

教育方法各异,难有唯一性。

还是要从小孩的实际出发。




现在的教育大部分的意见在教育环境,比如哪个学校,哪个学习班,对刚性条件很偏重。

其实,人是不能整齐划一地培养,因为人有性情,这个无法转变,应该顺着孩子的性情选择她感兴趣的方向,找个刚性条件好的地方去持之以恒地学习。

人生最重要的是精一,一门深入,坚持下去就好,不要贪多。

家长里谁心态好听谁的教育方法。很多妈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限制了孩子的潜力。

真正厉害的是兴趣,不是规则。




今天恰恰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妻子的叔叔一家过来玩,他们家就是典型的夫妻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叔叔认为孩子要释放天性,不能过分逼迫孩子;婶婶完全相反,典型的焦虑式育儿,给孩子报了各种班;现在孩子6年级。

叔叔知道孩子很辛苦,压抑着自己,即便他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是3课主课都是十几分的分数,让他有点绝望,他把这一切归结到婶婶的教育方式上,和我商讨要不要送孩子去全寄宿学校(避开婶婶)。

婶婶坚持自己没任何问题,只要夫妻两一提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就会想被激怒的狮子,不容质疑更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孩子是什么状况呢,孩子很乖,没有一丝叛逆的迹象,即便成绩很差,但他一点都不顽劣。

你知道那种不像孩子的孩子么?那种看起来很成熟,很懂事的孩子,他就是。

游玩过程中,我总是会借机和他聊天(其实我偷偷录了音)。

没有判断错误,这个孩子完全没有自我可言,所以也就没有叛逆。(叛逆是孩子的自我和父母的自我冲突)。

失去自我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发现父母因为他的教育问题而起冲突,他很内疚,因为弟弟的存在,他更倾向于讨母亲欢心,所以他再累也坚持补习、兴趣班,而且从不反驳;

每当他有一点成绩上的起色,妈妈就会以此抨击爸爸:看!听我的没错!

所以他不敢有进步,他怕爸爸妈妈吵架,担心爸爸被妈妈呛声(每次他的心里都很难受),因为被呛声后,爸爸就会出去。

大概大家也看明白了,他就是为了平衡父母的关系而做出了牺牲。

最后,我把和孩子聊天的录音,给他们两发了过去,与他们一起听。

他两这才明白了孩子的心声,听得快哭了。我不知道他们两这份感动会维持多久,很可能明天就打回原形,毕竟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极其困难的。

在这件事情中,有一个关键点,其实叔叔为了尽量避免争吵,也因为疼老婆,所以他无论意见相逆多严重,最终他都会向婶婶妥协。

他妥协到了已经受不了的情况下,他才会想要送孩子去全寄宿学校,他一直念叨:我自己教不了。他所指的教不了是没有参与权,而不是不会教。

当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最后遭罪的必然是孩子,同时危害了夫妻关系,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两个人相互商讨,列出自己想要的条条框框,不在于谁妥协谁,更不在于谁用某个具体案例来说服谁,而在乎共同制定并执行教育孩子的方案。




由孩子自己选择:看孩子在哪个人的管辖下更有进步。




谢邀!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应该就事论事,不可满面开花,有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越具体越好。如果有分歧,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一方不应该决断,两个人的意见必须统一!才能够去说服孩子,千万不要一个人叫孩子往东,一个人叫孩子往西!再说,除非孩子的毛病太大,不教育不行的问题,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感悟,顺其自然,有主有次,不是主要的问题,就不要硬去干涉。可以给孩子或者家庭定一些规定,夫妻切不可以都去教育,也要以一个人为主,另一个可以辅助教育。




谢谢邀请。

夫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夫妻之间应该在从孩子长远的利益来考虑教育问题的这一点上应该是一致的,而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则可以采取和而不同的态度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夫妻之间的教育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来,而应该保持一致性。




这得看教的内容是那个层面的。《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是指教导层面的。《三字经》没说母”之过。至于平常生活中的教育,则是女人多管点儿,如《三字经》所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负一?”如果夫妻对于孩子的教育意见不同,而且让孩子有所感觉,这种情况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教育就会产生“1+1=-1”的效果。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教育观念不一致,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考试求学。

在电视剧《亲爱的》中,闫妮饰演的李宝莉,嫁给了人品差却会以“亲爱的”做情书开头的大学生工人马学武。

几年后,他们的儿子马小宝上小学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样,马小宝放学后肚子饿极了。他卸下书包,坐在桌边大快朵颐享受着妈妈准备好的晚餐。

马小宝津津有味地快速吃完饭,嘴里答应妈妈吃完就写作业。可妈妈一转身,他就起身打开电视。他拉开一张椅子一屁股坐下来,翘着二郎腿仰躺在椅子上,准备看电视。

李宝莉收拾餐桌时发现电视开了,问儿子:“你怎么把电视机开了?”

“我看会儿电视。”小宝嘴里包着一口饭说着。

“你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我不!”

“你不我也不”说完李宝莉就来关电视。

母子俩一开一关折腾着电视,谁也别想说服谁。

这时马学武回来,闻到了弥漫在母子间的火药味,对着李宝莉一通训:

“你跟一孩子叫什么劲?孩子嘛再说了这少儿节目就这点有。你说说,不让孩子看电视,那就是没童年,我就这样。”

还指责李宝莉:“你这种教育方式他就能上大学,就能有出息是吧?”

李宝莉见丈夫当着儿子面公然和她作对,和儿子结成统一战线,她气不打一处来丢下一句:“那你管,我不管了!”

李宝莉坐在一边不说话。好在马学武和她争论后,也叫儿子马小宝去写作业。一场即将发生的战火熄灭了。

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容易让孩子变成两面派

当父母产生分歧时,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另一个样。不仅如此,还不利于父母威信的建立。

其实,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在私下争论的时候,不必从细枝末节的琐事计较,惹来彼此的纠结。




原始地址:/qinggan/6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