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拖拉懒散怎么办?

南充“北大培文”幼儿园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配置高品质的园所环境和运动空间,拥有现代化的环境,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艺术化的园所氛围。以“尊重自然、精准施教”为办园理念。以“尚自然、慧才智、展个性、育德行”为办园目标,将国际化视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让孩子自由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感受更广阔的的空间,促进孩子们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小公民。

学习并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能解决的事情,很多孩子成绩平平,因为长期专注力不足、拖拉磨蹭,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积懒成笨”。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

一些成绩上不去的孩子,不是因为笨,其实只是懒。

这种懒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行为上懒,学习不愿意主动、作业拖到最后、沉迷短期获得快感的事物(游戏、动漫、小说等),从最开始就选择了最舒服的学习方式。

另一种是思维上的懒,只写简单的题、机械性记笔记、注意力飘出课堂、学习一遇到困难就逃避,这种思维上的懒,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筹莫展。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01

孩子的懒散,来自于家长过度干预。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经常陷入一个误区:

为了让孩子作业完成的更好,题目都一步步骤分开了教,看到孩子错了立刻让他改正,甚至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这种干预下,孩子在低年级时作业或许还尚可,但副作用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马上求助。

比如:

你不催,他不写;

你不检查,他就糊弄;

作业不指导,就不知道如何开始......

孩子的作业交上来是很完美,但这种完美属于家长,不属于孩子。

前几天,有位家长出差,把上小学的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住几天。

回家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现每一科都留下了很多空白。

她疑惑的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答:“这些太难了,我不会写,等着你回来教我呢。”

她这才意识到,平时过度干预孩子的作业,破坏了孩子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让他在学习上过度依赖自己。

学习,孩子才是主角。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孩子学习同样如此。

家长过度帮助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动脑子,一旦脱离父母,学习的驱动力就消失了。

做作业有人催,做错了有人改,做完了有人检查,懒惰的心态就开始慢慢形成了。

02

孩子懒散,来自于获得答案的方式太简单。

小学的学习成绩是有迷惑性的,特别是在低年级。

低年级的孩子,就算上课不听讲,课后父母加以辅导,考试分数就不会太差,但高年级就不一样了。

很多小学老师都知道,很多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就有了学习分水岭。

表现多为:

一二年级经常满分的,三四年级下滑到70分;

作业错误率越来越高,一检查就是粗心大意;

考试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多.......

导致这种现象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理解能力。

三年级后的学习内容,需要理解和思考,思维能力跟不上,成绩自然也就跟不上。

认真思考是一个习惯,但很多孩子却无法保持。

这种懒惰来源于平时获得答案的方式太简单,固化的结论太多。

除了父母的影响,电子产品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

手机、电脑、电视通过图画、文字、声音的方式把信息直接传递给孩子,孩子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答案。

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看手机,就是不喜欢看书?

因为看书需要思考,电视和手机则不用。

一旦孩子习惯这种轻轻松松就能获取答案的方式,他们就会排斥需要思考的内容,喜欢死记硬背,比如抄作业、看答案,一到需要思考的时候,就停滞不前了。

大脑也是需要锻炼的,越思考,越灵活。

懒得思考的孩子,等到高年级,落下的学习内容会越来越多,差距也会慢慢拉开。

懒于思考是坏习惯,影响学习能力。

03

孩子懒散,来自于家长的纵容。

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需要不停变化,从严到松。

其中“严”应该集中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特别是三年级之前的几年时间。

很多父母抱怨辅导孩子很累很苦,但是再辛苦在小学时期也要坚持,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你不严格他是培养不起来的。

我们陪写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而非让孩子多写对几道题。

“偷懒”是孩子的天性,普通孩子从被动到主动学习,都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父母背后的付出和督促。

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如果给孩子太多学习的自由,那么孩子就会丧失对学习的重视,其实是不负责的。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懒惰斗争,而习惯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最好方式。

如果学习成绩是高楼大厦,那么学习习惯则是扎实地基,地基打的好,房子才能屹立不倒。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因此,习惯好了,不怕孩子“懒”。




问问家长呀!这是家长培养的。




孩子学习拖拉让很多父母老师焦虑,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习拖拉的问题时,经常会忍不住脾气上来就是狠狠打孩子,打骂之后好像孩子已经不拖拉了,事实上当时只是孩子迫于畏惧挨打,暂时收敛一些拖拉的表现形式,单纯打骂根本没有彻底解决拖拉问题的病根,因此过不了多久,父母又会再次发现孩子又是“老毛病再犯”,实际上纯属于孩子暂时因为没有被父母打骂的逼迫时处于放松状态,孩子又恢复了平时的正常状态。

可能一听我说孩子正常状态就是学习拖拉,也许这会让更多人因此陷入忧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孩子的学习拖拉绝不是说如同挨打以后的“精神紧张”状态,至少是这个阶段对孩子自己来说,父母眼中的拖拉其实就是他“本来面目”,正是因为当时状态就是一个“拖拉状态”,只要是心情放松了很快就会被父母发现“再一次犯错”。

父母老师必须先准确搞清楚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拖拉,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非是两种类型,一方面是学习根本不会或一知半解,对学习这件事都没有产生足够兴趣,根本做不到集中精力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就是纯属贪玩就根本不想学习,心里想的都是如何玩乐,可心里也很清楚,有作业需要完成,孩子心里真正想的是怎么玩耍,暂时只是迫于父母老师的压力,“被迫”需要完成学习或写作业任务,可心里实在不想学不想做作业,那就“摆个地摊”做做样子,如果离开书桌的话肯定是不敢,只能是坐在书桌旁边应付差事。不管是原本就不会或纯属于贪玩出现的学习拖拉,过不了多久都会演化成什么都不会还不想写作业,原本两个原因就完美融合为一个体积更大的问题。

父母老师只是制止了孩子拖拉的暂时行为,由于根本问题还是在那里没有丝毫改变,过后很快还是会回归到拖拉状态,实际上暂时孩子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好像停止了拖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父母老师看到的外在改变都是做样子居多,想要彻底改变就必须从根源开始。

孩子贪玩就说明心里对学习的兴趣远远没有玩耍强烈,对玩耍兴趣更浓厚,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在学习时候偷懒,既然现在想要孩子改变贪玩的习惯,除了需要适度的强制之外,还应该侧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好习惯,当有一刻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就会自愿牺牲掉玩耍的时间主动用于学习,当学习兴趣比玩耍兴趣更强烈,根本不需要大人们强制要求,自己就能主动去愿意学习。

前面提到孩子不想学习那是因为什么都不会,不会这确实也是现实问题,当不会的时候肯定会选择更轻松的玩耍来填充自己的“闲暇时间”。如果孩子对学习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即使是暂时不会,也会因为兴趣聚焦点在学习上面,那还是会把心思停留在学习上面,只不过是这时候难题如果始终没有解决,时间久了之后可能会因为对学习失去信心,再次转向兴趣转移到玩耍,毕竟玩耍不辛苦还很容易度过更长时间的无聊状态。

很多孩子长期养成的贪玩坏习惯,其实拖拉也是在玩耍时候消耗时间,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又没有人帮助自己解除疑惑,时间太久了都会慢慢的把学习兴趣虚耗殆尽。很多父母只是如同领导视察那样在督促孩子学习,领导视察时候点出来一些问题,会有下级工作人员逐步改进落实,但是父母对孩子只是点出来孩子的问题,根本没有帮助孩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更何况很多父母都是根本不知道孩子曾经或现在正在经历什么困您,仅仅只是从孩子的成绩好坏在给孩子发努力学习的命令,当孩子根本不会学习或无法解决学习困难时候,他除了玩耍还能做什么?这样能算是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吗?

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参考价值,请您为我点赞,若是您希望收到关于我的更多讯息,请您千万记得一定要关注我。谢谢您!




孩子年龄不同拖拉所表现出的含义也不同,6岁之前他们是一个探索研究的阶段,从而达到熟能生巧;6岁之后那家长反思:

1、是否尊重孩子自己的做事节奏

2、是否经常在后面催快点快点打乱了孩子的节奏。

3、是否经常跟孩子说一些打击的话语让孩子内心缺乏力量感,通过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进行无声的抵抗。

根据家长的描述孩子是小学之前主动学习,小学后差了,家长看到了孩子写作业拖拉这件事,却没有去观察孩子为什么学习拖拉。家长是否与孩子沟通平常的上课学习,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否遇到难题。到了小学,班上可能很多同学很优秀,而咱家孩子没有之前的优越感,面对无处释放的压力,而家长却没有看到,只看到他的行为,给予孩子打击指责或者是一些抱怨,这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就用拖拉来对抗。

孩子肯定是遇到了困难,这时我们家长应该多去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爱他,依此让孩子打开心扉,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知识不重要所以不去干,学习是最大的事,知识是可以换钱的,在钱的吸引下。全国的小朋友都在学习知识,换钱呢




这意思就是说不爱学习,其实孩子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有对不爱学习的爸妈,二,没有伟大的梦想。针对第一点假如作为父母的你们每天都能在家静下心来看看书且这成为一种习惯的话,一定能够影响孩子,第二点,孩子之不爱学习是因为没有伟大的梦想,可能父母从小就喜欢打击孩子的梦想,而没有塑造和激发孩子的梦想,孩子在长期的打击下潜意识认为自己就那这样了还学什么学




就目前来看,你的这个问题是世界级难题[捂脸][捂脸][捂脸]孩子的问题究其根本就不全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为家长也没有想明白,还在学习思考中[捂脸]




我说这要问家长吧!还是管教不严




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是孩子常见的一种毛病

孩子做事拖拉,一般表现在:做作业时不专心东看看西玩玩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要用两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早上起床穿衣洗漱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内动作慢吞吞,不仅不忙的经常导致迟到,因怕困难而把艰巨的任务麻烦的事情拖到最后办理或寻找借口,一拖再拖,一般不善于整理环境,卧室写字桌上乱七八糟,一般都缺乏进取精神,不愿意改变环境,不愿接受新任务老是不肯做作业,一直拖到每天的最后一刻,甚至点灯熬油开夜车,遇到棘手的事或考试就装生病,找借口企图回避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即使自己有理,也喜欢忍气吞声,以免和别人发生冲突,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怨天尤人,从不自身寻找原因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想法很多。但从来不去付诸实施……

如果孩子在学生时期还没有克服掉这种毛病,就有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平庸的一生,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帮孩子改掉这一陋习

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父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力争药到病除

吃饭慢,这是小问题,只要孩子没有一边吃一边玩,而是在细嚼慢咽,就是可以容忍的做作业慢,那是因为他没有什么趣的事情,等着去完成,如果完成了作业,可以看电视,孩子就会积极一点,但是不能拿这个作为交换条件,防止孩子的速度上来了,质量下去了

有一个妈妈非常大胆———让孩子在看电视的广告时间做作业,孩子很感谢妈妈的宽容作业,写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也许值得妈妈们借鉴一下,因为这样给孩子的不仅是宽松的时间,更是莫大的信任

一般来说,有明确目标的人做事情会很快,拖拖拉拉的孩子也许缺少的是目标感,另外,孩子的惰性也是导致拖拉的一个原因,不给孩子的惰性心理留任何资深的机会,时时提醒孩子“明日还有明日事”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的拖拉,建议你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让他限时完成,同时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将要做的事情按重要顺序分类养成孩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为了去除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让孩子自己承担做事拖拉的后果,比如要出门提醒孩子准备妥当,若不改拖拉就要丢下孩子,让他独自承担后果

生命是由时间积累而成的,谁将该做的事无端地向后拖延?谁就无端地浪费生命?谁重视时间时间就对谁慷慨?谁会利用时间时间就会服服帖帖的为谁服务?尽早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即是教会了孩子珍惜生命。

我是博士育儿,希望有机会可以一起探讨一些交流




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很多学生都有的现象,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其父母。特别是小学阶段,因为年龄段的特殊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寻求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如趁早入手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从小形成良性的发展轨迹,养成好习惯呢?

父母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父母的细心会让孩子学会认真对待;父母的专注会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父母的严谨会让孩子学会一丝不苟;父母的干练会让孩子学会处事果断。

总之,如果父母是智慧的,孩子一定是优秀的,要想让孩子不拖拉、不磨蹭、注意力集中父母就要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

父母遵守规则去指导孩子

平日里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要遵守规则,抱怨孩子经常说了做不到,说好的按时完成作业,可是,经常会打破规则,开小差。其实,孩子不遵守规则,很大原因是因为父母只按照自己的标准制定规则,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限制孩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父母还会经常打破规则,这会让规则失去实际的效力,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规则不是限制孩子,也不是让孩子单独遵守的,在家庭环境里父母要给自己制定一份规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其实,父母严以律己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就是无形的“规矩”,孩子会从中学会遵守规则。

父母坚持原则以纠正孩子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不触碰原则的底线,为了更好的发展可以修改规则以适应新的需求,但是,原则是不能任意更变的。特别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坚定立场,坚持原则。

但是,父母会因为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而放弃原则,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性。比如孩子早上起床拖拉、磨蹭,是因为在父母心中总想让孩子多休息一会,心疼孩子睡不够,日积月累,孩子慢慢的养成赖床的坏毛病。

坚持正确的原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因为这份爱,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也会受用终生。




想说几点:

第一,说句不好听的话:小孩拖拉的习惯就是父母(家人)惯出来的不好的毛病。在我看来,小孩就像橡皮泥一样。只要你愿意捏,他的拖拉习惯就很快该好的!

第二,改变小孩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措施有:

①教育小孩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时间观念,比如,你跟小孩约定:给看电视一个钟,那么一到时间就要给他停止看电视了。这样的多了,时间观念自然会形成。有些家长,在小孩的哀求下,又改变自己的约定,这样就造成了小孩不按时间的习惯。很不好。

②有意识的培养小孩的注意力,做事情专心而集中。比如,以吃饭为例。有些家长,就给小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这样很不好。既养成小孩吃饭慢么么的不好习惯(拖拉),又养成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的不好习惯。有比如,可以让小孩玩一些要注意力集中才可以做好的玩具。在小孩弄不好的情况下,大人可以示范,加以引导。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头痛,试过好多办法也没什么效果!




本文章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原始地址:http://www.aixinniao.com/rebang/5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