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是主动地,积极地想要进步,一定可以的。
首先,小学阶段虽然有一些知识难点,但还是以打基础为主的,因此基础知识占比更多一些,只要比别的同学多花一点时间,要补起来是容易的。
其次,上了初中,孩子的智力、理解力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学起小学的知识点肯定是要简单很多的。而且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年龄的增长,很多基础知识点自然而然就会了。就好像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到了一定阶段自己就知道了。
最后,是要关注孩子本身,让孩子自觉、主动去学习,初一上半学期还是以过渡为主的,只要孩子能利用好这一阶段,一定可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多一点鼓励,多一点信任,孩子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我认为是可以补过来的。
首先,初中课程虽然是小学课程的延续,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新开的独立性课程,只要认真听就好了,不存在补。我们那时候几何、英词、物理、化学都是初中才开的,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子。像语文数字这类基础课,语文主要是阅读量和语法,平常多看书,阅读量可以跟上来,语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的说话沟通,生活中有意培养一下就没问题了。数字小学阶段是相当基础的,如果有必要补一下方程就好了,应用题只要生活中多留意些都不是问题。
其次,当误之及是怎么补,并不要关于于能不能补回来,起步了,养成好的习惯了就好了,不要太关注于结果,结果有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是多给孩子自信,不要总说底子差,自信了效率就高了。祝孩子学习进步!
这要看孩子的什么“底子”差了。
小学的“底子”如果专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或认识山、水、天、人、日、月等多少汉字,或背诵多少唐诗宋词,那么孩子没学会多少即所谓文化知识的“底子差”是不要紧的。因为这些所谓的科学文化知识,晚学几年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就算这方面基础差点到初中也是完全能追得上的,古人所谓“闻道有先后”,学习不怕晚。
小学“底子”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会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流畅地说话表达的习惯;其他如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等非智力的习惯也很重要。
小学的“底子”好,还在于对学习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掌握知识、纠正错误、学习进步中找到方法,建立自信心,有一种不服输、不气馁的精气神儿。这些方面都是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培养起来的。这些方面要是在小学没有养成,初中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现在有不少的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抢前抓早给孩子补课报班,上幼儿园就学小学知识,上小学低年级就学高年级知识,又报特长班,又学外语,弄得孩子疲于应付,望而生厌,早已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这恐怕就成为真正的差生了,而且很难补救。
比如学生升入初中,初一新开设的历史、地理、生物科目,初二初三新开设物理、化学等科目,都是新科目,所有初中学生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一个学期,学生们在这些科目的学习上就拉开了层次,有一些同学跟不上、学不会了,为什么?很大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欲望和信心不强,这些学习品质的丧失,哪一科的学习都很难搞上去,史地理化也不例外。
当然,主导学习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家长和教师如能抓住教学规律,指导有法,教育有方,把“基础差”的孩子补起来、救起来或许是有可能的吧。
不知道提问者说小学底子差,是依据怎样的标准。小学底子差这已经是过去时。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完全不同。学习说到底是一种记忆输出。
人是会变得!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提高自己的想法绝对能补起来!不要期待三分钟的热度过去后,一下子成绩就突飞猛进,位居班级成绩前列,要持之以恒去养成和坚持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前小学阶段年龄小,也许是不知道学习,全靠老师的督促。初一开始可以改变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去学习。
2.上课认真听讲,争取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路走,手要勤,大脑多思考。
3.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该背诵的字词以及英语需要识记,一定要背过,并且能够写出来。
4.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正式作业和课后作业。每天所学的东西,一定要进行检验,做题和练习也是巩固所学内容的捷径。
5.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先查资料,然后问同学,最后再向老师求助。因为这样可以给自己节省时间。
6.养成多看书,多做笔记的好习惯。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习题,测试,考试,将错题,难题用一个笔记本写下方法,哪怕一句的分析点,这样积累下,会逐步提高。
只要开始补,永远也不会晚。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相信只要不气馁,有行动,把每一步走实,把每一步走稳,后面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劲儿。加油!
小学数学是学习最基础的运算和图形认知,任何孩子只要找到方法,都可以把基础补起来,方法在于放平心态,切记不要心急,从最基础的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