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内容有哪些?

成绩问题

沟通问题

学习习惯问题

生活态度问题

亲子关系的处理,关键还是在于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而言。”

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扬长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见的性格类型

活泼型

优势:

这类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爱说爱笑,在和朋友一起时,他们是最活跃的那个孩子,也是笑得最大声的那个孩子;

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拥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和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

缺点:

这类孩子专注力不强,自制力比较差,做事没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扰;比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评。

他们喜欢边学边玩,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动画片或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想边写作业边听音乐。

力量型

优势:

这类孩子适应能力强,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目标感比较强,喜欢挑战;精力充沛、坚毅勇敢、敢说敢做、义气十足,具备领导者的气质。

缺点:

这类孩子是标准的“熊孩子”,性格调皮、专横、急躁、爱打爱闹;规则意识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他们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总喜欢和别人对着干。

完美型

优势:

这类孩子喜欢追求完美,性格温柔、听话、善于思考;自制力、专注力比较强,做事有条理、耐心、认真;自尊心强、有主见,凡事心中有数。

缺点:

比较固执,很爱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平和型

优势:

这类孩子偏爱安静,冷静细致,是个很好的旁观者和倾听者;遵守规则、喜欢思考、富于想象、善于观察;专注力强,很听话,做事比较稳当,不易出差错。

缺点:

喜欢独来独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动性;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讲话,自我表现欲不强,不爱向别人倾吐心声。

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孩子沟通

活泼型

活泼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乐趣的基础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动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游戏性,如打赌等。

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事情,让他们自己选择感觉最好的方式,只要高兴就好,这样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这类性格的孩子要多给予赞美和夸奖,遇到挫折时,要告诉他们,自己是父母或老师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会格外关注你。

力量型

对于这类性格的孩子,在行动上要采用激励和惩罚的方式,如告诉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么奖励。不要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不要总是讲道理,要告诉孩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语言上要对孩子示弱,让他们协助自己做某件事情,这类孩子很乐意如此。

同时,对这类孩子要进行友情培养,营造朋友们协作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同伴间友谊的乐趣。

完美型

这类孩子喜欢遵从科学,不喜欢模棱两可、毫无根据的说法,有时父母说的话他不一定会听,如果你说“爱因斯坦……”,他就会很认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应多表扬、少批评,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后的逻辑,培养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

这类孩子的学习比较轻松,但讨厌别人打乱自己的计划,如果不得已的时候,你应该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征得他们的同意。

平和型

这类孩子不喜欢产生冲突,追求和谐、平稳的人际关系,父母可以用请求孩子帮助的方式,来增加互动和沟通。

父母对孩子要欣赏和理解,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与人交往,多创造平和的交往机会,让他们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现排斥的感受。




沟通是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的心事,从而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沟通要注意方法:

切记不要单刀直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也是敏感的。家长迫不及待地开口,很有可能让孩子很快闭口。学会拐弯抹角的试探,引导,那么就能够峰回路转了。

沟通要有耐心。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孩子性格比较极端,暴躁,若沟通方式不对,那么沟通就成了阻碍,更有可能成了断绝。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可以从侧面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推心置腹的交谈。将沁比心,相信沟通一定能够化解矛盾,缓和关系。

沟通要学会找准时机。不要在不适当和不恰当的场合沟通与场合。例如在公共场合与孩子沟通,很多孩子会选择逃避的。更不要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打断孩子,试图与孩子沟通,且不说沟通不成,反而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应该在一个安静的,“封闭”(指的是家长与孩子独立的空间)的小空间中与孩子沟通,这样既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也是保护孩子自尊和隐私的有效的方法。

总结一句话:沟通从心开始,定不会让沟通重新开始。




目前大多数孩子作业很多,课余时间安排很紧,父母每日工作也很劳累。但作为家长有必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父母可以利用什么时段和孩子沟通呢?都需要沟通些什么呢?

一.吃饭时间

孩子放学之后,家长想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一天的情况,于是饭桌就成了最自然的聊天场所。

吃饭时间孩子会很放松,聊天的状态也会很自然。

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聊天内容会是这样:今天在学校的表现如何?老师都夸奖谁啦?今天都学了什么?上课有没有认真听呀?你看xxx家的孩子最近考了双百(得了什么奖)......

很多时候都是以提问开始,最终以训斥、提要求结束。久而久之孩子便对此产生了厌恶感。在吃饭时间便不原意聊天,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者不原意和父母聊天。

父母渐渐的就会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说什么也不听,沟通起来为什么这么费力...

这个时候父母就该想一想,是不是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观点一: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所以需要耐心的去引导。了解孩子心里所想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关键。

对于孩子的成长应多方面去引导和培养。这里说的培养不是指学的多,报的课班多。培养不单是指学业上的成长,更多的是身心上的成长。

父母应更多的关注他在学校玩的开心么、学校里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你喜欢哪个小朋友(因为什么呢)、那你更喜欢和谁玩等,应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孩子。让他去分享他的所见所闻,分享他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他表述事情是否清晰,对待事物的看法是否正确,他更多得关注哪方面的事情等。在此过程中应多加鼓励,让孩子更有信心、更喜欢和他人表达事情,使他感受到父母很关心她。之后可以稍加引导,渐渐的说一些道理给他听,使他逐渐明确价值观念。

其实父母对于事物的侧重点会逐渐影响孩子的判断,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父母给孩子传递的对待事物和生活的态度会逐渐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当孩子遇到了问题或者做了错事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抱怨,发泄情绪。而是耐心的去引导他学会正确的做法,并对其表示理解,适当的安慰与帮助。

二.作业时间

很多家长都有陪孩子做作业的习惯。那父母有没有想过,需要陪孩子做些什么呢?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很头疼,很多时候会训斥孩子。写作业是孩子需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只要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孩子就会独立学习,更有效率的学习了。

1.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父母可以问一下孩子今天都需要写哪些作业,哪些作业量比较大、比较难做更耗时间。那父母可以建议先做量小的、难度较小的。难度大的、量大的内容可以放在后面去攻克。这样整体的进度会快一些。避免了更多时间上的浪费,总体时间会缩短很多,孩子做作业也会轻松很多。孩子对写作业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这就是父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能力。掌握时间观念并更加轻松化。

观点二:学会制定计划,掌握时间观念的习惯应从小培养。孩子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所以父母应通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越早培养越有益于孩子形成整体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

孩子在幼小阶段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做法大多是通过模仿身边的人。那么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一一的记在心里,也许某一天他会说出你之前说过的话,做过你之前做过的事。

所以身为父母应言传身教,以自己为榜样,正确的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父母应帮助孩子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

孩子对于这些学科,一定会有特别喜欢的,也有比较头疼的。那父母如何帮助他解决头疼的问题呢?那么父母就要帮助其掌握学习的方法。首先父母可以观察他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是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其学习效率如何。那么父母通过这些帮他分析怎样学习更加有效率、更加准确。

观点三:孩子并不是不会学习,只是他目前还没有掌握更好的方法。

面对问题,方法有很多种,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实用的。

孩子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去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更有效率地去学习。

通过教会孩子解决事情的方法,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面对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决,如何更快速、更好的去解决。而不是直接寻求帮助、放弃或逃避。

3.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的能力。

当一次考试或者测验成绩发布后,老师都会将试卷发回来。那这么做是问什么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试题中的错误在了哪里,以后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那么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他为何会做错,甚者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归纳总结,分析重点的能力。

试卷拿回来后,可以问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做错,是因为做题时不认真、没有检查还是没有用对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做法。那么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找到做错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做法,逐渐改进其做题质量。并时常总结归纳哪一类型的题型错的比较多,那么之后要重点留意这样的题型,多练习这样的题型。

观点四: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是培养孩子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可以培养孩子的大局观。

学会归纳与总结是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处理事情的方法,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可以独立的去对待事情,并且更加有效率。

分析重点可以培养孩子在对待事情上区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可以塑造孩子的大局观。

在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次人格的塑造。

三.亲子阅读时间

在空闲时间,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多读写书。起初是父母读,孩子在听。孩子对于故事都会充满着好奇,幻想着故事里的内容。通过一个故事能够传递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往往会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这种信念慢慢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信仰,并想象着自己以后也能够成为那样的人,做那样的事。孩子长大一些后会自己去阅读,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那作为父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呢?首先需要在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是很重要的。忌吵闹,忌争执,忌喧嚣。在那个时段里,父母和孩子同在读书。之余可以与孩子沟通书中的内容,探讨其蕴藏的深意。书中讲了些什么,孩子是如何看待的这些的。父母读了哪些内容,又是如何看待这些的。这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孩子需要父母去开拓思维,也需要将思想碰撞。

观点五:言传身教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行,读书可以培养孩子的心境。

读书的过程中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用心去品读书中的内容。久而久之,性情会变得温和起来,会更加有耐心。读书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可以领略未知的世界。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与孩子在合适的时段做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孩子需要耐心地引导,而不是强硬地命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能够继承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与行事,培养不悲不躁的心境,塑造高尚的品行。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和希望。在此,对普天下的父母致以崇高的敬意!




吃喝拉撒都可以沟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论是什么事,最主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表达爱,理解爱。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家庭生活中健康成长!




有三个方面可以聊,但不要聊学习和成绩

首先家长和孩子聊的时候,要以朋友的身份,你和他是平等的,注意这个态度。

一,聊聊孩子的兴趣

孩子感兴趣什么?喜欢什么游戏?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正确,了解了孩子的兴趣,才能避开他不喜欢的,利用他感兴趣的开引导。

要注意让孩子畅所欲言,不要压抑他。

二,聊聊他的同学个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交往圈子,孩子也不例外,他和班级里谁的关系好,谁的关系不好,作为家长你知道吗?

如果有一天,他和人打架了,是他主动出手的,老师通知了你,你上来就骂孩子,也许是错的,可能他是为了自己的同学,是拔刀相助。

了解一下孩子,他的同学朋友喜欢什么,他们在一起喜欢干什么,这也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从侧面进一步了解孩子。

三,聊聊他对不相关的事的看法

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闻,关于人情世故,关于家庭,关于孩子,关于社会的,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那是因为他没有被引导,没有去思考。

和孩子一起看新闻,聊聊他对这件事的看法,问他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

孩子会去思考,然后有时候给出的见解,真的比大人还好,不要忘了孩子的创造力想法是最强的。

所有的一定要做到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跟孩子以朋友的平等态度去聊,不要端着家长的架子,不然啥也聊不出来。

最后如果孩子愿意,还可以聊聊他以后得梦想!




多聊聊孩子的梦想,未来!以及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和孩子一起呆在家中的时光,家长完全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人生理想,低可衣食住行,按理说,可以无话不谈,无谈不欢,其乐融融!可现实却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我们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孩子们竞争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开口闭口讲的都是学习,饭前饭后谈的都是成绩。尤其是现在,每天早晨醒来,有些家长就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进行网课学习。殊不知,家长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会关上自己的房门,拒绝家长进入。当我们想要和孩子进一步交流时,他们会说:学习呢,没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学业成绩虽然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但并非学习的全部;知识学习虽然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青春飞扬,阳光活泼的少年。在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要去学习,最重要的是性格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从时间规划的合理设置到安排家务时蕴含的统筹数学,来了解数学知识;从防范病毒的医学知识到日常饮食锻炼,来了解医学原理如何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从医护人员的舍小家为大家的仁爱之心到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人的高龄逆行的感人壮举,来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人生理想实现的价值等等。还有,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感谢、感动、感恩之情的传递。在疫情期间,身边很多平凡的人都在传播正能量,家长此时如果能够帮助和指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事情的习惯,培养孩子对事物辨别、善恶进行分析的能力,远比单一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每天像警察一样的去盯着孩子的作业更有价值。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一、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或许现在不行,但我跟他一起努力,未来他能成长得更好。

不要习惯性地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对比,这样只会让孩子更自卑。我们要经常对孩子说:“宝贝,你是最棒的,这次不行,我们下次努力。”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孩子才会更自信。

二、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化

不要总对孩子讲空话。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

三、抓住关键时期不放手

当你的孩子获奖时,家长若能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当你的孩子受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

四、不要总是喋喋不休

当孩子过多地接受了重复不断的教育内容时,他的大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然的屏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更为不利的是,如果家长经常采用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会听烦了、听腻了,变“麻木”了。即使他明白家长说得十分有理,可能也不乐意听、不乐意照着做了。

五、不切实际,提出过高要求

这些强人所难、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日久天长,当孩子感到心力交瘁、再也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时,他们就会奋起以言语或者行动来反抗。

六、不顾孩子的意愿

一些父母为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能“成龙成凤”,在安排孩子的学习内容时常常盲目跟风,互相攀比。舞蹈、钢琴、绘画、外语、书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但却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实际兴趣和爱好。

七、对孩子专制粗暴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做错了事或者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开始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

这些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威吓,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因此而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并不时地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家长。最终逆反成性!

八、过分溺爱孩子

一些父母从来都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仍然对孩子过分迁就。长此以往,孩子会想当然地认为,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由此而会养成不允许别人批评、指正的习惯。不言而喻,当父母想对其进行管教时,被宠坏了的孩子自然不服管,只会对抗!逆反!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各类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等教育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有问题可以私信我,免费领取《亲子关系修复秘籍》。




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内容有很多。那么我们可以沟通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有一点要注意,实际上我们和孩子之间,是有不同的关系存在的,这样的关系很多父母都能感知到。

比如,孩子不愿意跟我们交流想法,只说事情,比如,孩子一回来就钻进房间,吃饭时才开门,和父母只限于打招呼;

这些现象的背后,说明我们的亲子关系到了很外面的一层了。

由内而外,亲子关系呈现出这样的环状:

敝开心扉、分享感受、谈想法、谈事情、打招呼。

知道这个,就需要我们通过沟通,来看我们跟孩子沟通的内容:

一、和孩子聊心里的想法,敝开心扉的让孩子和我们交心的交流,坦诚又亲切,这样的沟通是特别温暖的。

如果孩子和我们间的关系达到这一步,可以交心的聊。

二、和孩子聊感受,聊感觉

问他碰到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样的看法?有什么样的感受?也说说你的感受,这种聊想法可以很好的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距离。

三、聊情绪,你和孩子之间碰到了事情有什么样的情绪,可以分享你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同时也建议孩子有什么情绪时也跟你来分享,这是更进一步的沟通。

四、聊学校的事,聊读书和学习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和孩子的沟通或许只剩下学习和写作业,但这样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重点只剩下了学习和成绩,对孩子本身的关注度是不够的。

所以,要关心他的这个人,就要聊学校的事,聊感受,同时我们也能够知道孩子,最近有碰到一些什么事情?

五、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聊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只要孩子愿意跟我们沟通,这个都可以不用做特别的一个限制,同时我们可以聊到一些社会上的事情,这种沟通,往往可以把一些教育的道理带在那里面,告诉孩子,比如,为了保证安全,我们不能随便拿陌生人的食物。

六、聊家里的事,家里有什么事?爸爸妈妈怎么样?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他也是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来的,我们也经常会跟孩子这样做,甚至每周都会开一次小小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讨论这周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想做的事,特别有意思。

沟通的目的是与孩子更多的互动,提升亲子关系,把我们与孩子间的关系,能拉进到敝开心扉,就是最好的了。

对此,你怎么看?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我是一个初中孩子和小学孩子的家长,现在分享一下!

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其实我认为上至天文,下知地理,国家时事,世界格局都可以。但是还是要根据他的年龄结构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 

 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一个好习惯变坏只需要三天,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给家长们提供六个字,以供参考:鼓励,奖励,坚持!




当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是已经和孩子沟通不畅。

反思一下,您对孩子是否足够尊重?足够信任?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唠叨太多?控制太多?担心太多?

所以解决问题的开始是相信孩子,不要那么多的担心,多一些允许,多一些选择的自由,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机会,我们自己也学会倾听。这样不但能让沟通更顺畅,也能培养出孩子更多的创新能力,生活能力,自控力等。




原始地址:/wenhua/5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