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长与孩子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有三种:指责型、讨好型、理智型,而这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后遗症,家长们需要好好了解与避免。
指责型
指责型父母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即使被证明犯错也很难让他们承认,甚至还要用各种理由来矮化对方、为自己辩解。
指责型父母只会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断地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对不起父母。
指责型的父母经常使用的语言是:
“你怎么那么笨呀?”
“你是怎么搞的,连这都不懂!”
“我不是已经跟你讲过了吗?你要我讲几遍?”
“再不用心点,看我怎么修理你!”
“你是要把我气死你才甘心吗?”
甚至连“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都说得出口。
指责型父母的情绪通常是愤怒的、冷漠的、不满的、束缚的、猜疑的。通常他们很不容易快乐,孩子一点点小事都可能让指责型父母勃然大怒。
指责型父母的行为通常是否定的、批评的、挑剔的、攻击的、打骂的、敌视的。
因此孩子通常会对指责型父母采取逃避、表面配合、敷衍、说谎等行为,特别是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无法让父母满意时,就会用这些行为来争取一时的安全感,以避免受到父母的指责。
指责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子女,对他人说的话都是以“不同意”为基本模型,也就是用“否定别人”来撑起自己,处处质问责难他人,身体语言也会不由自主地摆出攻击、责骂、批判的架势,而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总是存在着不安全感、寂寞与无成就感。
台湾著名导演吴念真,曾以自己的父亲为脚本拍了一部名为《多桑》的电影,深刻诠释了指责型父母的心态与行为。吴导演的爸爸是矿工,虽然是入赘的人,但是家里的经济靠他撑起,所以对待妻子、孩子总是盛气凌人。
矿工的家庭很辛苦,吴妈妈省吃俭用就为了养育孩子长大。而每次吴爸爸从矿井休假回到家,吴妈妈总是得把握机会跟吴爸爸要钱,否则等吴爸爸回矿井又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只是吴爸爸很厌烦吴妈妈看到他就要钱的行为,这种厌烦的情绪不断积蓄,逐渐发展成强烈的指责与批判。
吴导演说他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每次跟爸爸要钱,都得采取很卑微的态度,先是把头低下来,眼睛往上看着吴爸爸,语气温柔怯懦地说:“拿钱,家里没钱了。”
接着就看到吴爸爸瞪大眼睛,很凶地看着吴妈妈说:“拿钱!一天到晚就知道拿钱,上次回来才拿了,这次又要拿,我又没赚多少钱,一天到晚要钱,没钱啦!”然后转身就走了。到了晚些时候,他会从口袋掏出些钱拿给吴妈妈,依然是用很凶狠不耐烦的口吻说:“拿去!拿去!以后不要再拿了!”
吴爸爸强势的态度与表达方式让孩子个个对他敬而远之,加上吴爸爸长时间在矿井工作,回家的时间不多,因此跟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莫名的隔阂与距离,孩子不跟他说话,怕接近他。
30年的岁月就在无声无息中飞速地过去了,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出外成家立业了,吴爸爸也早就从没落的台湾煤矿业退休许久。吴导演回顾说:打从吴爸爸退休回到家,加上孩子都能赚钱拿回家,吴爸爸长期被采矿摧残的老迈身躯就不再有绝对的权威了。
吴导演说,他们这些孩子每次回到家,总是把钱拿给母亲,而他们竟然发现,30年后家里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变成了吴爸爸用卑微客气的方式跟吴妈妈要钱,而吴妈妈一反年轻时的态度,反倒像极了吴爸爸年轻时的气焰,提高音量对吴爸爸说:“拿钱!一天到晚就知道拿钱,上次才拿了,这次又要拿,我又没有赚钱,一天到晚要钱,没钱啦!”然后转身就走了。
到了晚些时候,吴妈妈会从皮包里掏出些钱拿给吴爸爸,然后用凶狠不耐烦的口吻说:“拿去!拿去!以后不要再拿了!”这种变化让他们这些孩子惊觉,真是30年风水轮流转。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指责型的父母,请一定要提醒自己,指责型的方式在孩子还小时可能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但是孩子常常不是心甘情愿地配合,只是迫于你的威慑而不得不顺从。
而一旦孩子的承受力到了极限,孩子就会逃避、说谎,甚至跟你对着干。
等到孩子不愿再屈服,受伤的亲子关系就很难被修复,有些孩子甚至一辈子跟父母没话讲,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这几乎都是父母指责型的沟通方式造成的。
讨好型
讨好型父母将自己的地位放到最低,一切以孩子为重,甚至还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懦弱、迟疑、自我贬抑,讲通俗一点就是让孩子爬到自己头上去了。
讨好型的父母经常出现的语言是:“只要你开心就好了”“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害你吃不少苦,真是对不起”“你不必做了,我来处理就好”“没关系”“我就是为了你的幸福快乐而努力工作的”。
讨好型父母的情绪常是内疚的、自贬的、依赖的、无助的、担心的、焦虑的。
讨好型父母的行为常是敏感的、乞求的、顺从的、神经质的、取悦他人的。
讨好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子女常常是两极化的:一种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要大家都顺着他(她);另一种发现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当别人不吃家里那一套、自己不断受挫后,演变成对自我的矮化,对人说的话常常会是“同意”,身体语言常摆出一副讨好的姿态,内心深处却想着“没有人喜欢我”“我是没有价值的”,总是表现出一种逢迎的方式,常常向人道歉,数落自己的不是,试着取悦他人。
之前这样一个网络贴图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大马路上一个男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紧紧勒住妈妈的脖子,只因为妈妈不买东西给他,而几乎被勒得喘不过气来的妈妈,最终还是妥协了,买了男孩子期盼的东西。
就是这种一再的妥协,才让孩子知道用这种方式能够得逞;也就是一再地退让,让孩子认为家长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理所当然的。
当有一天身为父母的你不去满足时,孩子会认为你有问题,是你的不对。
舍不得孩子不开心,怕孩子难过,这是很多讨好型父母的通病,在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中,很多父母协同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联手溺爱家里的小皇帝或刁蛮公主,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讨好型的父母,请一定要提醒自己,讨好型的方式会在无形中建立起孩子错误的自我认知,也因此容易使孩子用错误的方式与态度对待别人。
一旦孩子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或不如意,常常不能冷静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家长宁可给孩子一定程度的挑战甚至挫败,也比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好。
理智型
理智型的父母喜欢讲道理,采取固执的立场,缺少与孩子的亲密交流,扮演冷静、冷酷的角色,随时保持理性以避免情绪化。
理智型的父母经常出现的语言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你应该这样做才对”“按照目前的资料来看,你最好那样做”“我们要采取具有理论基础的做法,这方面我有研究”“不要感情用事,要用理智来思考”。
理智型父母的情绪常是固执的、强迫的、冷静的、就事论事的,也是讲理的、有原则的。
理智型父母的行为常是权威的、独断的、规律的、操纵的、理性的、具有优越感的。
理智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子女,对他人说的话都是道理、逻辑和分析。其思维常表现出“我是稳定、冰冷与镇静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语言单调、语意抽象。
之前在重庆九龙坡区有一位妈妈,为了考验五岁女儿的应变能力,到了公共场合故意躲起来让孩子找不到。女孩足足号啕大哭了十分钟,不仅没达到训练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
对于众人的好心,这位妈妈却气急败坏地认为大家破坏了她考验孩子应变能力的计划,这就是过度理智又自以为是的表现。
很多时候,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过度的理智,忘记了孩子的理智发展尚未成熟,而一味以大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讲出来的话与做出来的事都让孩子难以理解,甚至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不爱他(她),这往往不是让孩子快快长大,而是让孩子建立对人或事错误的链接。
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孩子毕竟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与孩子沟通,一定要进入孩子的思维与角度,否则就很容易在亲子关系上让孩子感到一种冷淡、无情。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理智型的父母,别忘了在跟孩子沟通时多一点温情和情绪传递,少一点应该和理所当然,毕竟人是感觉的动物,一旦感觉不对,再好的出发点、再大的道理,也会让孩子敬而远之。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来源《爱孩子就是好好说话》
孩子生而为孩子,父母却非生而为父母。关注“职场爸妈育儿手册”或同名微信公号,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可以蹲下来,这样方便交流,也是对孩子的尊重,言语轻柔。
我家孩子睡觉时也喜欢和我交流,晚上入睡前的交流有助于孩子释放白天的情绪,安心入睡,我也很享受这一段时间,感觉离孩子特别近这时候的他也是最乖的。
作者:程涵悦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犯错的孩子可以不采取否定、批评、命令以及负面评价的方式,可以尝试以下话术策略,不但让孩子认同并且真正改变思考方式与行为,而且家长、教师也更能够在看到孩子变化、提升教育智慧过程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以下班主任、教师、家长劝说及教育孩子话术策略第一期,更多策略可以关注我,敬请期待更新)
策略一:请帮忙
与其命令乃至强迫孩子去做事,不如请孩子帮忙,让孩子感觉被尊重被期许、感受到自我价值。
如此,使得彼此关联更紧密,当然,请孩子去做的这件事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包含了我们希望孩子领会的价值观。
比如想引导孩子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可以起请孩子帮忙写一本专业书某一篇章的摘要。
策略二:仅陈述
当孩子犯错时,其实孩子自身已经意识到行为的偏差,我们可以仅仅陈述这件事,而不去进行议论乃至负面评价。
静观孩子反应的过程中,孩子内心进行思考比我们的言语有效得多。
策略三:给选择
直接让孩子做一件事孩子会因为这是强加于孩子的决定而产生抗拒乃至逆反的心理,不如双方都认同的价值取向的情境下,给两个对孩子而言成本相似的选择,但是其中一个我们预设的选择更为接近理想状态,那么大概率孩子会愿意选择。
比如有孩子不愿意穿校服,如果强迫之,则孩子会以“个性”、“时尚”等理由反驳,但是我们可以把前提限定为在校环境中选择宽松、舒适、得体的穿着则掌握了讨论的空间和方向,接下来给出自己衣服和同学们共同穿着的校服供孩子选择,则孩子会在这一场景下选择校服以体现自己对集体以及学校生活的接纳,同时将这种意识延伸到未来类似场景中。
策略四:定原则(结合“画蓝图”)
定原则是避免所有的纠正过程最简单也最基础的一点。
与孩子达成共识,可以降低之后反复教育的成本。
策略五:画蓝图
画蓝图是让孩子确证自己想呈现给他人的形象、希望建构的生命体验。
由此,孩子会认同我们,并获得坚持并实践可以达成蓝图的相关行为路径。
策略六:巧比喻
比喻的目的是为了与孩子同步身心感受进而达成共鸣,甚至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向。
比如,在孩子面临毕业班前一年的学习时,将之比喻为冲刺前调整四肢协调性、呼吸节奏等,让孩子感受到毕业班的适度压力与重要价值,更感受到毕业班前调整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态度的关键,“跑步”、“马拉松”等喻体本身就能够激起孩子的兴奋感,从而影响孩子的决定。
策略七:弱关联
弱关联的“弱”关键在于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分享,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对其的干预和强迫,而“关联”则是我们的分享从更高层面、其他维度触动孩子。
比如以近期被拐女子新闻谈到人最宝贵的是自我意识的自由,再蜻蜓点水地提到学习本身是获得思考自由和人生自由的途径。又如谷爱凌有许多争议,但更重要的是其纪录片中她如何在支配时间使其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由衷的快乐,我们可以赞叹这种思维方式的价值。如此,孩子会受到影响。
策略八:听定位
听孩子对某件事的期许,比如邀请孩子一起用明信片写下希望自己新年能够做到的事情,是让孩子通过表达来立体化自己的定位方向。
策略九:真科普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提此事此行为,而是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行为背后的冷知识,一定能够震惊或者触动孩子。
比如孩子说了一句脏话,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字的甲骨文和地方文化去谈。
策略十:换身份
在引导孩子反思时,可以用换身份的方式来将焦点转移到我们身上,既让孩子没有抵触心理,更让孩子感知我们的感受,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接近问题本质。
比如,孩子出去玩没有告知,可以问“在……这段时间里,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某某某因为这件事耽误了什么吗”,让孩子感知我们的担忧,再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不但影响到了我们,还使得他们自己也受到了影响,再给出更好的建议。
特别提醒:以上所有策略两项及以上共同使用,效果更佳哦。
多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有问题耐心解答,信任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做朋友,多沟通交流不能盲目攀比丧失孩子的兴趣自尊心,让孩子自信健康的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亲子沟通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更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情商,使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提升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
1,不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总按自己的意志去安排孩子的生活,不以命令式口吻交谈,不变相为孩子规定前行方向,让孩子自由选择。注意接收孩子传达的信息,并作出积极的回应,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
2,尊重和理解
正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正面评价孩子,给孩子必需的爱、理解和尊重。
3,多沟通
很多父母为事业忙碌,和家人交流成了奢侈品,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连辅导功课都欠缺精力,更别说谈心了。孩子的认知毕竟有限,理解上和家长之间会存在一些差距,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给予更多耐心去引导、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提高表达能力。
4,提升对亲子沟通的认知
没有真正认识到亲子交流的意义,以为只要每天和孩子说说话就算沟通,因此无一例外总是谈学习、成绩,不停说教和唠叨。
关于亲子沟通,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孩子在哪个阶段,我们都可以有一些原则和方法。下面我从“沟通的五个层次”、“沟通的基本原则”及“沟通的方法”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一、沟通的五个层次
萨提亚导师林文采博士提出了一个模型:沟通的五个层次,揭示了任何两个人如何从陌生走向亲密。当然,这同样也揭示了两个人又是如何从亲密走向陌生的。沟通的五个层次(见下图)分别是: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分享感受、敞开心扉(箭头1从外向内)。任何两个人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从陌生走向亲密的。接下我们就拿初中生的亲子沟通为例,结合沟通的五个层次来具体解释一下。
作为家长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了初中后进入了青春期,亲子沟通变得越来越难。假如孩子有一天放学回家状态不太好,见到我们后随便打了个招呼,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这时我们也只是和孩子打个招呼,那么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只是停留在了第一个层次,也就没办法更多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如果我们想做一个高效深入的沟通,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做。
家长:孩子,我感觉你的状态不太好,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引导孩子讲实事)
孩子:是的。我在学校的时候……(孩子开始描述事实,可能还带有情绪)
家长:遇到这种事情,确实有点让人生气。(站在孩子的角度谈论自己对这种事情的看法)
家长:你觉得这件事情都是哪些原因引起了?(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孩子谈论自己的想法)
家长:从你的分析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的确是别的同学的原因多一些,要是我,我也会生气、难受的。(谈论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孩子也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嗯。(从家长的理解那里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家长:那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引导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
家长:很棒啊,我觉得如果这样做,你觉得会不会更好些呢?
孩子:……
……
这样,我们就能一步一步做到高效沟通。相反(注意箭头2由内向外),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或有趣的事情准备敞开心扉与我们沟通,却被我们一次次拒绝,慢慢的他们心门就会对我们关上,不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再谈论自己的想法,不再讲述自己遇到事情,最后只剩下回家和我们打个招呼,甚至最后招呼都不打了,我们主动向孩子打招呼,他们也爱搭不理的。
所以,一定要了解沟通的五个层次,在沟通过程中积极的沟通与引导,我们敞开心扉,接受孩子的一切,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二、沟通的3个基本原则
1、尊重。
首先,我们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平等的和他们沟通。如果孩子太低,我们可以蹲下来;如果孩子站着,我们就不要坐着。让孩子充分感到被尊重。
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尊重孩子,想了解很简单。我们就想像一下平时我们和自己的朋友怎样说话聊天的。如果还想像不到,那就想像一下我们怎样和我们长辈、领导怎么沟通的。
2、爱心。
每个家长都爱孩子,这是无容置疑的。但和孩子说话时面目狰狞说着恨铁不成钢的话,对孩子看来那不叫爱;对孩子吼着、骂着、打着说”我是为你好,我是爱你啊“,这样的爱孩子一时也感受不到。一句话,如果爱孩子,就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做孩子永远坚强的后盾、港湾。让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
3、耐心。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需要沟通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解决。作为家长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急躁、焦虑。但正是国为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解决,我们家长更应该越来越有耐心。很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刚好相反。
怎样解决???
答案是:温和的坚持。
当孩子让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就用充满爱与尊重的语言去沟通;
当一次次沟通不好的时候,我们就温和的坚持下去。
之前我看到这样一个对成人的定义:成年人就是那些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闹情绪的人无论他年龄多大,都是个小孩。
你是成人呢?还是孩子呢?记得:温和的坚持。
三、沟通的1个方法。
学习。
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
如果我们不学习,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基本就是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与方法。甚至还不如我们父母教育我们教育的好(因为时代在变)。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如果我们不成长怎么和他们在一个频道上沟通。
亲子沟通的姿势再怎么好,如果我们不去践行,终究只能羡慕别人的好姿势。
亲子沟通就是要家长在孩子幼儿期的时候就要保持好,一个好亲子沟通可以避免以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沟通断层。如果出现断层,再想建立共同的话题,就会很吃力了。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1、学会聆听与回应。宝宝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周围环境的一切事物他都会感到好奇,并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爸妈认真的聆听宝宝所有的问题,并给予及时回应。
2、爸妈主动的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工作当中的快乐与烦恼,也可以将今天发生的大事小事和孩子做一个交流,引导孩子思考一些问题,表达一天中的某一件事情的看法,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比较容易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看法以及感受。3、巧妙的使用好肢体语言。想做好亲子沟通要充分的利用好肢体语言,其实孩子是很渴望,很需要与父母有更多的身体语言的一个交流,比如拥抱啊,拍拍肩膀啊,等等。这些动作都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其实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光也屈指可数,如果不趁现在时机抓住使用肢体语言的机会,那么以后可能会非常的少机会。4、爸妈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孩子享有独处的时光,比如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每天和孩子睡前的亲子绘本阅读,睡前讲故事,这些都是孩子和父母的一个独处时光。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拉近和宝宝之间的亲子距离,改善亲子关系。5、信任孩子,坚持支持孩子。其实日常生活中,孩子是特别希望父母得到父母的信任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亲子沟通过程中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绩或完成一定的任务,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千万不要一张嘴就否定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够从父母这里得到更多的被信任,这样才能使他在成长的路上更加自信。家庭育儿思维,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育儿的系列视频,希望大家可以交流,成为朋友,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1.永远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不要恶语相向,不要逃避。
2.双方应平等。
3.要交流,双方都要有回应。
4.换位思考,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这个就得因人而异了,而且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个阶段的沟通方式。
幼儿时期,因为感觉孩子很可爱,所有行为都是那么的美好和天真,所以,我也会受到孩子的感染,尊重他的天性,一般都会和平视说话,或者把把抱在怀里和他说话,讲道理,教规矩。当然,有时亲子间的沟通方式也会有巴掌♀️。
上了小学后,如果有问题了,需要沟通了,我会先把我的观点及底线讲给他,因为这个时期有些行为习惯必须的养成了,比如多长时间能把作业写完,看多长时间的课外书,睡觉前自己自觉的整理个人卫生等等,和他沟通时我首先是家长,然后和他平视去对话,然后让他说自己的观点。
进入初中后,有问题了,我首先听他的解释,沟通时也是引导他先说,听他的观点,哈哈哈哈,基本我就是个聆听者,也会和他开玩笑,逗他,大多数聊天时我们就是朋友。沟通方式嘛,就是俩人都坐下来平等对话。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我把家长的姿态端的高高的,我想,孩子是不会和我敞开心扉的聊天的,所以,换个方式去引导他,让他主动的,而且是愿意的和我讲一天中学校发生的事,并讲自己的观点。
1.和宝宝讲话语气要温和,要有耐心
2.每天睡前可以和宝宝讲故事
3.工作之余可以和宝宝一起做游戏
4.周末多带宝宝出去走走
亲子沟通我觉得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要以朋友相处。以朋友相处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沟通。
二,有时候也要有传统父母的威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这个时候就要拿出传统父母的威严。
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有很多,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很难。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小冲突,发生这些麻烦和冲突时需要做出反应,而反应毫无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沟通。父母在沟通语言上也需要技巧,语言的力量很强大,可以使你快乐,也可以使你痛苦不堪。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东西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客人说:“你怎么回事?你怎么开始忘记东西,不是忘记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不能像你弟弟那样,他来我家很规矩的。你都多大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啊!”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但有时我们却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总之,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因人而异,一个人一个见解,一个人一个看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