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会儿大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没几个听的,感觉老师都习惯了,点完名开始讲课,只要课堂不乱,基本上都是给前面想听的人讲课互动!
尴尬啊!
记得上学时有门选修课的老师,刚加入工作没几年,经验不多,讲课比较平淡,加上课程本身枯燥无趣。同学们都不愿意上课,总是有很多学生逃课。
终于有一天,老师忍无可忍,出手了,点名!三次不到,本科不通过。挂科,那可是赤裸裸的威胁。同学们没办法,都乖乖上课。
至于课堂上同学们有没有认真听讲,那是另外一回事,老师不care。都来上课就好!
我们老师原话是这样的:“我讲什么,大家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睡觉,不要干扰愿意听的同学。但是不要逃课,别给你们辅导员找麻烦。”
所以老师们早就进入了一种你打你的,我说我的状态,这是无奈,也是失望,时间久了就无所谓了。
我上过大学诶
枯燥乏味
老师也要习惯没人听课,就当对着空气讲了吧
谢谢邀请。大学里经历过那么几位讲课没人听的老师。
老师A我行我素。三小节课,第一节课点名,第二节课抽人提问,第三节课交作业。课程无聊,大家却不敢不听。
老师B苦口婆心。你们干啥都行,别吃有味道的盖浇饭好吗?你们一吃,老师也饿了,这课还怎么讲下去?大家后来开始“体谅”该老师。
老师C感天动地。他从来不做ppt,手写3黑板板书,考试主动告诉大家范围,节省我们复习时间。后来他的课也就至少表面上都认真听了。
现在想来,挺有意思的。
有苦说不出
我想那应是那位老师的失败吧!挺悲哀的吧!
曾在大学工作过,但不曾有幸站上三尺讲台,离开大学后反倒经常出去讲座。初次去讲座前,先学习观摩了几次顶头上司的讲课,他在上面讲得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下面或是低头玩手机,或是窃窃私语,甚至有半途离开的,总之就如题主所言“没人听”。说实话,当时坐在下面的我,很是为顶头上司感到悲哀,但又不得不承认他讲得真的真的真的吸引不了人。
到我自己准备讲稿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衡量一个讲座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人听。没人听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你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长时间的实践后,我也有了一些小体会,不妨分享一下:
1.树干要直,就是主题要明确、脉络要清晰。同时必须枝繁叶茂,就是内容必须丰富多彩。
2.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千万不能东拼西凑。现在信息如此发达,你尽讲些网络上可搜到的东西,人家何必花这时间甚至金钱呢。
3.练好自己的口才。讲课是有技巧的,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讲出来,听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4.掌握讲课节奏。开头如何铺垫、设置悬念,高潮如何层层推进,如何将理论知识和案例等有效穿插,和学员互动的时间点如何安排等等,都需在备课时深思熟虑。一般讲座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老师如果把讲课当成做作业来完成,自己在做作业没有在意别人需求,或所讲的内容比较乏味没有可听的兴趣点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没学生听老师讲课到是非常不合理的一种现象,这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后续就会出现上面学生不听讲课的连锁反应,老师想反正每人听讲也就不讲求课间质量,越没质量,学生就越不想听,就会出现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现象出现,遗憾!
要崩溃。不要灌的方式,多用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表示非常心疼这样的老师。而我想老师一开始也不舒服吧,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满教室不听课的学生总比空空荡荡的教室要好。
例如上公共课就算老师讲得挺好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不少同学不是在看书就是玩手机,或者是背单词。但大家也算是尊重老师,基本上无人缺勤。也许对老师来说,上公共课是提高工资的一种办法,但是,学生自己在心里上没有意识到思修马哲毛概这类公共课的意义所在之处。
不管有没有人这么想,至少我是这样想的。再次向这些花费三个小时挖空心思对一群木头学生讲课的老师的表示个人的至上尊敬。
这跟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一样。
传统文学普遍存在业内人士拍案惊奇而市场不买账的情况。
老师的课可能是内涵很丰富却缺乏乐趣。
可读性、知识性和乐趣要融合在一起。
必然有一个过程。
加油,老师!
一开始很难受。上课总是坐上排,各种跟老师互动。后来发现不行,逃课被抓到的几率太高。就不想坐前排,但是老师又单独拎出来让坐前排。导致我后来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这种情况有多种可能:
一、我认为主要是老师讲课不够生动,乏味平淡,没有感染力。同样内容的课,不同的老师授课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有种可能是老师讲的课不属于太重要的科或公共课。即便老师讲的好,但因不怎么重要,学生不重视,所以听课的人也不会太多,就是来听课了也会流于形式。
三、有可能是新的边缘学科,学生接受的程度,理解的水平不够,学生有种排斥和畏难心理,授课的和听课的都很吃力,也是造成没人喜欢听的一种原因。
四、还有就是部分老师教学水平偏低,或者经验不足,授课的效果较差,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学生认为听不听没多大区别,课下自学就行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老师授课没人听,学生反映大,就要摸清原因,要尽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好。
我在中专,上课常有一种“荷戟独彷徨!”的寂寞。提问,无人或少人应答,拓展,无人感兴趣,赏析,自我陶醉。常有一种鲁迅先生说的“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映,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只能自问自答,只能极力煽情,只能自我陶醉……努力努力再努力,希望通过我的煽情,我的陶醉,让学生一不小心爱上文学!呵呵
本科不知道。高职没人听是常态,一个班有三个学生在学习,就算学生没坑你。有一半人听说明你讲课很吸引人,是个哄学生高兴的高手。。所有学生都在听,你就该醒醒了,美梦总是会醒的,不用太贪恋。
如果课程比较难,或者比较枯燥,而老师讲课又有很重的方言,大概率是没大有人听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教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是个博士,据说论文专著不少,但是要命的是他天性不适合当老师,站讲台上就脸红,讲课磕磕巴巴的,没重点且不连贯。因为是必修课,所以我们到的还是挺多的,但是认真听课的确寥寥无几,大家都是拿出课本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各干各的。好在老师知道自己的问题,所以也不为难我们,自顾讲完下课,从来也不提问,当然,他提问我们也不会。
大概他也非常难受,所以我毕业几年后,听到同学说他办了调动,调到了研究所工作了。我觉得那才是适合他的地方,他只适合自己搞研究,然后写论文,并不适合当老师口头传道受业解惑。
前几天女儿和我聊天说,她有一门选修课,因为比较难,全系才有五个学生选择,每次上课就像一对多辅导一样。然后有一天,一个学生闲来无事去旁听,把老师高兴坏了,一上课就对这个学生表示欢迎,临下课又说欢迎他下次再来旁听。哈哈,这礼遇非同一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