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可以,大学里老师都不认识你,你不提问,那这个问题就是不是问题了。
既然是大学了,最好有别于初高中填鸭式教育,老师最好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留出提问时间,如没有,学生应向该教师提出。双方合理调整。
最好课下请教。打断老师讲课思路,是不礼貌的。
可以打断,但是要找好节点,如果老师正在阐述一个观点或者讲述一个问题,但是此观点或者问题讲到中间,那么你就去打断,这是不合适的,简单说,当老师讲课的内容写成文字时,用分号或者句号间隔时,打断没问题,但是,如果只是到了逗号,那么就不太合适了
中外学生的差别之一就在于课堂授课气氛,西方对学生的反馈十分肯定,鼓励交流,师生平等,启发同学思考。大学课上,分不同规模,不同老师风格,但普遍比国内的气氛活跃,如果学生有创新性提问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但多数是老师留有提问时间给学生,集中答疑,就像开会一样。小课,一般探讨问答平等,打断没有问题。
分情况,除非老师课前说过可以,那就可以。
不建议这种做法。有问题可以等老师讲完这一部分再提。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在上课时有自己的节奏和逻辑,突然被打断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的节奏,如果学生们都频繁打断教师授课,甚至会导致教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中的预订内容,作为集体授课的教师,完成授课计划是第一要务。
从学生角度上来说,正在聆听老师的讲解,突然被另一个问题插入导致分神,会影响到对当前授课内容的理解,思路中断后,再连接起来有一定困难。
从个人素养来说,别人说话的时候先聆听,再适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是做人的一种修养,贸然打断老师的正常授课,也是不恰当的行为,不管你的求知欲多旺盛,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老师、课堂和其他同学。
最后一点,国内的大学绝大多数是合班制,我带的班少则70人多则120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依然是主流。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也要注意,学生不要轻易打断老师,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提出问题。
不行
即然是学校,老师,随时随地必须回答学生的提问。当然不及格的老师除外。因为他自己都没学问,怎能回答学生提问,
这位同学,你已是大学生了,你问这问题也太幼稚了吧!不要说是老师,就是一般朋友,打断别人的说话也是不礼貌的,是对别人不尊重!所以千万别打断老师讲课,如果真的要提问,最佳的方法就是先把问题记下来,待讲课告一段落时再提问;又或许先举手,老师批准了才发问!这才是在课堂上的应有的秩序和对老师的尊重。
有问题可以记录下来,等老师讲完课再问
大学课堂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与上课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自由地开展,无论是老师的讲,还是学生的提问,都是教学活动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民主的一个体现。当然,学生的提问要与授课内容或讲课方式有关,而不能提与上课无关,或有可能影响到上课活动开展的事。
大学生在课堂上打断教师的讲课,说明,第一,这个大学生认真听讲了,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或讲课方式,或接受或不接受,都说明其注意力在老师讲课上,而不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脑袋开小差到爪哇岛去了。第二,老师的讲课可能有不清楚或有不准确的地方,学生提出来了,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讲课最大的失败不是学生提问,而是学生根本不听,不在乎不关心老师讲什么,这才是教师讲课最大的挫败感。第三,整个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在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展开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对话,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老师不能允许讲课频频被学生打断,将课堂教学搞得支离破碎。老师可以给学生订立规矩,比如,先举手再提问,不能直接站起来提问,或要求学生提问尽量简短,这样老师可以合理分配答问时间。有些同学为了张扬个性和表现自我,出于吸引他人注意力的目的,故意弄个怪动作,或怪声音,引发教室骚乱,导致老师讲课活动被影响和挤占,导致教师的师道尊严被挑战,教师必须尽到管理课堂的责任。
悲哀大学课堂无互动:老师愿讲就讲,学生爱听就听!
大学上课,打断老师讲课进行提问,这说明这位学生听课状态不错,值得鼓励!
1.大学课堂缺乏互动,难见师生问答。
学生不认真倾听导致不同主体间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不去好好听课,就失去了课堂对话的基础,失去了课堂对话的意义,没有对话,课堂就可能成为独白的独角戏。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很多大学教师习惯性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框架来筛选和过滤学生表达的各种声音或观点,缺乏对学生个体经验、情感的仔细体悟和深入理解,不能主动、自觉地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正是这种倾听的局限,导致教师和学生不同主体间的“视界融合”难以达成,有效的对话也无从真正展开。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独白式、对象化的教学样态,遗忘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大学老师似乎没有教学法,课堂大多了无生趣。
大学课堂满堂灌。大学课堂上的老师,几乎都像大师一样,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讲座”。他们一登讲台,就打开包,取出教材。所有老师拿着教材,但是不看教材;所有教师都是拿着粉笔写几个词语,围绕几个词语讲上两节课。临下课,兜上教材,扬长而去。中间下课,有时候和学生聊上两句。大学老师认识学生很少,能够点上名字的大概就是几个人。如果是大系,大学辅导员也不一定认识所有学生,叫上他们的名字。
3.老师不怕学生问,学生却怕老师问。
其实很多大学教师不但不怕老师提问,甚至欢迎学生提问。哪个教师怕提问?学生提问有利于课堂教学,甚至有利于老师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利于打开他个人的研究思路。更多的时候,学生反而怕老师提问,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老师一旦提问就手忙脚乱。更严重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没有跟上老师的课堂听课。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老师授课两张皮。
4.大学生几乎没有预习,所以学生几乎搭不上话。
大学上课的内容,我估计99.99%没有预习过。所以从一开始上课到结束,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是“跟着老师走”,这种情况还算不错;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是,你想咋讲就咋讲,与我无关甚至是关系不大。
5.课堂内容丰富芜杂,很难见缝交流。
很多课堂内容丰富,比如《中国革命史》,厚厚一大本,还必须在课堂讲完,老师紧赶慢赶,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已经学过了,所以这本书完全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这种课往往是公修课,如果展开课堂交流互动,其实学习效果更好,更能够调动广大同学学习积极性。
我记得,大学时候学习《外国文学史》,很多名著几乎都没有读过,怎么讲?没法讲!老师很负责任,不像我们就这么干听着。干听着,老师更辛苦,因为他还需要复述长篇小说之后,才好分析名著。老师只好让我们看电影《复活》,这才去讲。对于不读原著,不看原著,老师讲的时候稀里糊涂,同学怎能听得明明白白?
6.大学课堂,学生其实并不明白教学目标。
大学教师因为研究领域的关系,所以在自己优长的领域讲得可能更细,时间更长;个别地方可能跨过去不讲,都有可能。大学生的态度就是,你想咋讲就咋讲;你咋讲,我咋听;你多讲,我多听;你少讲,我就少听。学生听得是一盆浆糊,老师讲得是否明白,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任何职场,都有相对的合理规矩。打破这个规矩除非不做了,或者长期受歧视。
一般而言,无论任何学校,都要以尊师为学生的第一修养。所以质疑必须在举手的情况下,或得老师认可才能提问。如是同事或其它人突然打断老师讲课也是不礼貌的。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