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十八般武艺是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十八般武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主要有四种说法:

①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②与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③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这种列法,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④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这也是为今天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排列方法。

中国古代称“角拳”或“徒搏”,即打拳之意,被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一。明徐应秋辑《玉芝堂谈初卷引《白打钱》载:“按自打,徒搏也。武艺共十八般,……十八自打。”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卷十二云:“自打,即手搏之戏,唐庄宗用之赌郡,张敬几仗以立功,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死之速迟,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计”。清周亮工《闽小记》:“白打,即为之手搏,各短打者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铁为白战,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为终。”


不知道


作为军事术语出现在兵书上,“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撰《翠微北征录》。该书卷七记“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但没有给出“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

元末明初,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中:“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白打”即徒手搏击,拳术在武术练习中历来受到人们重视,明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自此以后,十八般武艺所指的内容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与此大同小异。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主要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这种列法,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这也是为今天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排列方法。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十八般武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十八般武艺”作为军事术语出现在兵书上,始见于南宋华岳撰《翠微北征录》。该书卷七记“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但没有给出“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

元末明初,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中:“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又有了新的表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白打”即徒手搏击,拳术在武术练习中历来受到人们重视,明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自此以后,十八般武艺所指的内容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与此大同小异。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主要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这种列法,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这也是为今天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排列方法。

由此可见,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国时期,“十八般兵器”成为各个武馆的必须陈设,而成为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十八般兵器”介绍】

1.弓,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

2.弩,是古代的一种冷兵器,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

3.枪,在古代为刺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

4.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

5.剑,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武经)————剑,两边都开了刃,有着笔直的剑身和尖锐的剑尖。

6.矛(máo),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

7.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8.斧(Axe),又称斧头,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

9.钺,一种古代的汉族武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

10.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

11.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12.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马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

13.镐,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

14.殳,殳的金属首多为青铜制,可分有尖锋的实战用“锐殳”和无尖锋的仪仗用“晋殳”两类。殳主要用于车战,在两军车马交错冲撞时使其分开,故有棱而无刃。

15.叉,是中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为“三头叉”,又名“三角叉”。

16.耙,耙齿锋利似钉,攻击性强,也兼有兵器的作用。因耙可击,可耙,一度成为军中最利的武器之一。

17.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并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一丈二尺,搆造至为简单,用法亦止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之一类也;若用为架格攻击,则非所宜。

套索

1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棠棍朔棒拐子流星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主要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鎲、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这种列法,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这也是为今天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排列方法。

意义

由此可见,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国时期,“十八般兵器”成为各个武馆的必须陈设,而成为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


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十八般武艺是指: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最早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明朝福建人谢肇浙编纂的《五杂俎》列出“十八般武艺”为:“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其中白打为徒手搏击。同样成书于明朝的《水浒传》写到的十八般兵器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另说十八般兵器指:“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等十八种武术器械。还有一种说法十八般兵器包括“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然而最常见的说法是十八般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鎲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现代“十八般兵器”一词常被作为全套必备用品的代名词而使用,如“恋爱中的十八般兵器”、“办公自动化的十八般兵器”,


古代所谓的“十八般武器”指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锤这十八件不同的武器。要说这十八般武器又分为“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镋、钩、槊、流星;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抓。都有什么特点,我给大家普及一下,你们一看就明白了。

1刀代表人物武圣关羽关二爷,这个大家都了解,就不再细说。

2枪百兵之王是为枪。代表人物赵云。点刺劈戳,灵活又轻盈,手又长,很适合马上作战。

3剑所谓“装逼用剑杀人用刀”,古代文人墨客佩戴的都是剑,所以战场上用剑极少。当然武侠小说里剑就厉害了,比如‘天外飞仙’哈哈……

4戟代表人物肯定是大吕布啦。三国第一猛将,方天画戟在手天下任我走。

5斧代表人物程咬金。过年的时候贴门画总能看到他,当然农村劈柴火的斧子不算数哦。

6钺具体长什么样,咱也不清楚,有个评书里主人公用的就是子母鸡爪鸳鸯钺,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

7钩这个好像也没有哪个名人用过,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带有钩的样子,差不了多少。

8叉小时候捉鱼常用的武器,有三个刺的叫三叉,也有五个刺的叫五叉,战场上有个叫韩昌的辽国元帅用的就是三股托天叉,也是评书里面介绍的。

9镋传说隋唐英雄里有个叫宇文成都的所用的兵刃就叫凤翅镏金镋,重达400斤。

10棍少林武僧多用的就是棍。现实中最常见武器。

11槊传说隋末唐初名将单雄信的兵器就叫金钉枣阳槊。

12棒这个必须是他,如意金箍棒,不用解释。

13鞭梁山好汉有个双鞭呼延灼。隋末唐初有个尉迟恭的武器也是金鞭。当然也有上古时期的姜子牙的打神鞭闻太师的雌雄金鞭,今天不在我们话题之内。

14锏代表人物一定是秦琼秦叔宝的镀金熟双铜锏,形状嘛呈棒状,四面凹陷呈棱。使用方法以击打为主。

15锤代表人物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隋唐十八条好汉排第一,一对擂鼓瓮金锤有万夫不当之勇。

16抓这个就是冷门武器了其器如鹰爪,共四趾,后面系2——3长的绳子,有机关,不好操作。唐代以后已经很少见了。

17拐也是冷门武器。这个首先想到的是神话八仙里的铁拐李了,能用拐作武器一定是腿脚不利索的,不然谁用它啊(玩笑)

18流行锤这个应该是T0级的冷门武器了,极难练。它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锤头大小根据使用者能力而定,一个锤头叫单流星锤,还有两个锤头的叫双流星锤,估计历史上能玩的溜也没有几个。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镰槊棒鞭锏锤爪


样样精通


十八般武艺也称十八般兵器


中华武艺博大精深而且种类繁多,很多人会将十八般武艺和十八般兵器混为一谈,其实这二者虽然,但并不完全一样。

十八般兵器指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而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很多,不过最常被人们接受的还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镐、殳、叉、钯头、索套绵绳、白打。

一、弓

弓,指的是弓箭。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毫无疑问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南宋华岳撰写的《翠微北征录》中就提出:“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很多人会质疑弓箭手的近战能力,其实不然:由于需要开弓射箭,这些弓箭手个个膂力惊人,真要是近距离肉搏,倒霉的多半是对方。很多古代的大将都是神射手,比如李广、养由基等等。

二、弩

弩,又称弩箭、弓弩,是由弓箭发展而来。

相比弓箭,弩有着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强的杀伤力,使用起来也更简单、省力,大型的弩机发射出来的箭矢甚至可以连人带马射成两半,但由于弩的制作工艺繁琐、成本又高,并不适合大面积地装备军队,再加上平均射速不高,所以在战争中的使用率远不如弓箭。

三、枪

枪是“四大兵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

枪是由矛发展而来,虽然同样是柄长刃短,但枪的刃更短更小,也就是这一点,让枪在铁矿资源匮乏的古代更受欢迎,因而被军队大规模装备。此外,习武之人中还有“月棍年刀一辈子枪”的说法,枪法的练习非常艰苦,可一旦学有所成,威力便非常惊人,比如岳飞、杨再兴等人,都是大杀四方的猛将。

四、刀

刀也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帅”。

近战武器中,也就只有作为十八般武器之首的刀,才能和枪一较高下。古往今来,习武之人还是用刀居多,也由此而形成了许多的刀法门路,但却都万变不离其宗,绕不开刀中八法(扫、劈、拨、削、掠、奈、斩、突)。刀法重势,施展开来后大开大阖,变化虽少但威力却惊人,再配上灵活的步法,所过之处,望风披靡。

五、剑

剑同样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君”。

都说剑乃君子之器,是很多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行走江湖的招牌,《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也曾说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不同于刀的“单锋弯型刃”,剑是“双锋直型刃”,所以剑的攻击方式通常是砍、割和刺,使用起来更加的轻灵飘逸,也正是因为剑法的轻灵飘逸,使得它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六、矛

矛,就是枪的前身。

矛和枪一样,都是柄长刃短,但相比枪,它的刃一般扁平,形似短剑,所以它的使用方法中又多了挥砍一项。三国时期就有许多用矛的武将,张飞的丈八蛇矛更是吓得对手望风而逃。可惜矛却有着自身的短板:穿刺能力不如枪、挥砍能力不如大刀,所以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淘汰了。

七、盾

盾,又称盾牌、藤牌,是十八般武艺中唯一的防御性武器。

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用滕编织而成的盾牌,所以又被称为“藤牌”。盾在古代又被称为“干”,也就是“干戈”一词的由来。盾牌原本是防御性的武器,到了明朝的时候,经过改进成为了攻防兼具的武器,还被人们取了很多响亮的名号,如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等等。

八、斧

斧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工具,战场上常出现的多为长斧、板斧。

斧法风格粗犷,比之刀法更有甚之,但由于其体型的笨重,相应而来对使用者的负担也更大,使用者如果不能掌握用斧的技巧,在战场上反而会被对手所趁。三国时期的徐晃、唐朝的程咬金以及《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用斧的好手。

九、钺

钺,形状像斧,但比斧大,有枪刺。

很多人分不清斧钺,但其实二者差别巨大。首先,钺虽然像斧,但却比斧大得多,刃部宽阔,还有枪刺;其次,由于枪刺的存在,钺法一般以勾、刺为主;第三,钺的地位崇高,它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常作为一种礼兵之器。

十、戟

戟亦是“四大兵器”之一,被称为“百兵之魁”。

戟中最出名的当属方天画戟,虎牢关前吕布一杆方天画戟在手,揍地十八路诸侯没脾气。可惜由于分量过于沉重,使用起来很困难,无法大规模推广,只适合膂力较强的人使用。正史或野史中,通常使用戟的武将,都是万人敌,比如吕布、典韦、薛仁贵等。

十一、鞭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铁制成,软鞭多由皮革编制。

硬鞭有单双軮硬之分,不过还是以单鞭为主,手法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绞为主;软鞭有七节鞭、九节鞭和十三节鞭之分,民间对软鞭有“鞭是一条绳,全靠缠得清”的说法。

十二、锏

锏与硬鞭相似,但必双锏合用。

锏长而无刃,边具四棱。双锏合用时,锏的分量非常之重,普通人根本无法使用,只适合膂力惊人的武将使用。不过,由于双锏的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战斗时还有将锏抛出制敌的用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手锏。

十三、镐

古代的镐与现在的铁镐形状不同,柄端安有铁质的大拳,拳中握有一笔。镐最早出现在周秦时期,它的重量不亚于斧銊,所以一般都是势大力猛的武将才会使用,随着时代的推移,镐的形状经过改良,已经成为了一种农具。

十四、殳

殳是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而无刃,起撞击或前导作用。

十五、叉

叉是中国古代长柄武器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为“三角叉”。早在远古时代就有捕鱼的“飞叉”,尾端带有结节,便于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将叉收回。

十六、钯头

钯头,其实就是耙、钯。

钯头是古代长柄兵器的一种,由农具演变而来。钯头的顶端横有一块长方形铁板,上有七至十一个七寸长的锐齿。《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九齿钉钯就是钯头的一种。

十七、索套绵绳

索套绵绳是古代的一种软兵器。

索套绵绳用棉纱或兽筋皮制成,非常柔软,棉绳的两端镶裹铁球,掷出时一手抓住绳子一端,另一手摇绳顺势滑出,绳索柔软,着物即盘,一拽即倒。绵绳套索携带方便,也是古代对垒时常用的武器。

十八、白打

白打即徒手搏击。

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指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际,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徒手搏击的现场实用性虽然不强,但在武术练习中却颇受重视,“空手入白刃”更是对习武之人的巨大褒赞。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远非上面的十八条所能涵盖,还包括棍法、棒法、杵法等等。

其实功夫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习武之人为的是强身健体除暴安良,争强好胜的胜负之心是万万要不得的。


武术分为徒手技和兵器技,中国现存的徒手技传统武术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原来的兵器技发展而来,当然,这里说的十八般武艺指的就是指的兵器技,这十八般兵器分别是: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耙、鞭、锏,锤、镰、扒、拐,弓箭、藤牌。

每一般武器都有它独自的特点,下面我就从其中挑一些代表性的武器解说一下。

首先,刀,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工具之一,作为石器时代,石质的劈砍工具,加上木柄就是石斧,不加就是石刀,再往后发展,再往后就是青铜刀的产生,不过与之竞争的不是石斧了,而是青铜剑。作为古代重要的兵器,刀的发展演变史没有一篇论文搞不定,咱就不一一细说了。

枪,一般是指长枪,也有短枪,不过我们概念中,也有长短枪一起练的功夫,它是矛的替代产物,最长枪可达八米,短枪可短至一米三左右,现在竞技套路枪长度不能高于人向上直臂的高度。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长枪贵在攻击距离,而且枪头基本都有红缨,主要是为了虚晃迷惑对方和绞索对方武器的作用,你想,你和一个枪手交手,对方,直刺一个抖手,红缨会像花一样绽开,肯定有分神迷惑的作用。

剑,同刀在青铜器时期便为竞争对手,同样分单手剑和双手剑。俗语有“剑走青,刀走黑”这里的青便是轻巧灵活的意思,剑身本来就是轻薄,直身。行走敏捷,干净利落,不过在实战中,剑不如刀更实用。在各种武侠小说里,剑的出场次数可比刀多的多了,剑客也是孤傲的个体,给人很高冷的感觉,所有剑又称之为兵器中的“君子”。顺便说一句,日本的剑道就是出自盛唐时期传过去的双手刀。

戟,印象不多,身边也没有练习者,对此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这就属于冷兵器中的冷兵器了吧,三国时期,吕布一方天画戟叱咤风云,小知识,戟头的小月牙也是为了绞索和卸下对方的兵器。

斧,没有研究,隋唐程咬金就是双手斧,钺,记得《童林传》里童林用的是钺也是双手。叉,这个我见过,我父亲原来有,类似三叉,据说是少林寺兵器,包括月牙铲。至于鞭,有七节鞭和九节鞭,我见过我父亲耍过。后来也不知道让扔哪里去了。棍,比较出名的就是少林棍法,在国外有根据中国的棍法和刺枪术结合了一种杖法,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武术在古代为保家卫国,护院赶镖的功夫,那时实战绝对没有问题,不过现在更多的是融入了健身因素,当然现在绝对在江湖中也有传武高手,绝对有,不过已经很少了。本人平时喜欢运动,只知如上所说,不足错误之处,还望海涵!


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刀丶枪丶剑、戟丶斧丶钺丶钩丶叉等十八种古式兵器的武艺,一般比喻各种技能。


本人对武艺方面理解不透彻,不便回答。


看网友的吧,本人只知刀枪剑戟。


原始地址:/xinwen/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