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拖拉磨蹭?

我的孩子现在二年级,之前也有这个磨蹭的毛病,现在不太要紧了,我是这样做的:

1、帮孩子制定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

我是只制定的下学回来之后这段时间的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做什么都和孩子商量的写好,然后帖到他的写字桌前面;最主要的是我在这个时间表里有自主时间,自主时间就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前做作业的时候,晚上九点了还做不完,现在基本上七点就可以做完;

2、让孩子为他的磨蹭付出代价,我和他爸爸提前和老师商量好,孩子这几天可能会迟到,迟到了的话你教育教育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早上只是把他叫醒,也不会一直催促他,在一次迟到之后,孩子跟我说,妈妈你明天5点就叫我起床!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带来的后果后,他才能够自觉的快起来;

3、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和表扬

要关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只要进步一点点,就要把这一点点进行放大,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强化,孩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快;




1缺乏生活技能,现在的年轻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很多孩子力所能及该做的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技能得到得不到锻炼。

2动作不娴熟。

3不知道时间的概念。不能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自然就会磨蹭。

4家长的影响,再就是有的家长自己动作慢,给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孩子做事慢一点家长不要着急可以多给孩子一分钟,但是如果孩子拖延症家长则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拖拉可能原因也不相同。

1)年龄较小的宝贝做事拖拉可能是宝贝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念,不明白妈妈说的五分钟完成这个五分钟到底是多久,家长需要带领宝贝认知时间;

2)大一点的宝贝拖拉可能是宝贝对需要干的事情不敢兴趣,也可能是家长等指令不明确,宝贝对面临的问题不理解不会等,更或者家长是否拖延症没有给宝贝树立良好的习惯等。




这是孩子天性,其中也夹杂着一种依赖,这跟家庭环境,父母行为有关。

孩子生长发育和大脑还未成熟,对衣食住行等事情,总认为是父母的事,而父母这方面也是尽心为孩子做到,做好。久之使孩子认为是自然的事,早上懒起床,衣物乱放,父母叫他们做任何事时,总是拖拉磨蹭已成好多家庭事实。

如何改变孩子拖拉磨蹭?这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

本人有三个孩子,但做事都不会拖拖拉拉。本人很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叫醒孩子起床,漱牙,洗脸星期和放假也不例外。

晚上孩子睡前,书本,笔,红领巾,校章,鞋,衣服等物自已放好,以免早上起来找不到而拖延时间。

日常生话拖地,洗碗三人分工,一直做到三人上初中为止。这也许是生活习惯,孩子们一直都很听话。




孩子喜欢拖拉磨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生理原因。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专注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做事比较磨蹭。

性格原因。

学习技能不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如果他们的技能不足,就会难以完成一些任务,导致拖拉和磨蹭。

缺乏时间观念。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完成缺乏紧迫感和效率意识。

缺乏兴趣和动力。孩子对于某些任务缺乏兴趣和动力,就会产生拖拉和磨蹭的行为。

针对孩子拖拉磨蹭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设置闹钟、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时间观念,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

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减少拖拉和磨蹭的行为。

逐步提高任务难度和要求。家长可以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和要求,让孩子逐渐适应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减少拖拉和磨蹭的行为。

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则。家长可以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则,如固定时间安排、家务分工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拖拉和磨蹭的行为。

与孩子沟通并给予鼓励。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难,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孩子磨蹭拖拉怎么办




正确认识孩子的“拖延症”

孩子拖延、懒散怎么办?估计很多父母都会被这个问题气的七窍生烟,甚至大打出手。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在家上网课,从打卡,听课,交作业各种情况看,很多孩子不自觉的养成了“拖延症”的习惯。

拖延症不仅是青少年,在小孩子身上也经常发现,拖延症既不是一个性格缺陷,也不代表着你在时间管理上真有多烂,它无非是你应对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研究发现,有拖延症的人往往压力较大,同时在自我同情这方面做得不够。

名人也有“拖延症”

胡适在日记里曾经写道: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如果把打牌换成“吃鸡、开黑”,咦!是不是你们的同款日记?

拖延症细节:

1、让我再睡五分钟,五分钟肯定起。

2、吃完早饭,消化一下,先玩五分钟游戏吧。

3、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看几分钟小视频吧。

4、不行了,一定要学习了,打开手机查个资料吧。

5、咦!死党发来有趣的分享,打开看一下。

6、忽然同学传来小道消息,忍不住发表一下评论吧。

7、最近零食需要补充了,去某宝上扫点好吃的吧。

从第1点到第7点一晃,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从8点到中午11:30,不过三个半小时,时间不经混啊!

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1、每当看完自己踌躇满志制定的计划时,人会变得十分亢奋,这种亢奋的状态会让你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让你精神抖擞,抖擞又会持续性的分泌多巴胺,于是你就会“一直走神一直爽”,精神亢奋过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十分的焦虑,为了缓解焦虑,需要补充多巴胺,那么如何补充多巴胺呢?

2、没错,你的爱好会提供大量的多巴胺,比如游戏、视频、吃零食、聊天、购物等等。这些行为统统称为拖延症的借口,也叫——放松精神。很多人越是焦虑就越无法集中精神思考,需要不断的从其他活动中寻找发泄出口,最终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3、但是这样的循环,会让你感到自责,但是仅仅是自责而已,自责会产生自尊心下降,自我安慰是安抚自尊心的第一意识反应,但是自我安慰同时会降低你的警戒心理,让你逐步放弃目标,于是乎鸡汤也不热乎了,多巴胺也消停了。

怎么改变拖延症?

1、改变内心想法:拖延的心理本质来源有两点,一是享乐,二是逃避困难。不想学习其实就是恐惧读书带来的困难,或者不想体验学习带来的挫败感。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动去学习,被动意味着承受压力,有家长的压力,老师的压力,考试的压力,排名的压力等等。

让孩子认识到读书能够带给自己那些好处,今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得到什么样的物质享受,想得到周围人什么样的评价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改变。

2、别给自己找借口: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在学吧,太难了老子智商有限何苦为难自己,现在背不下来换换性情就能记住了,基本上你要拒绝借口大概有: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没有兴趣,没有状态,没有机会等等。既然你这么喜欢欺骗自己,那不妨逆向思维,欺骗拖延症一次吧,不想学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就读十分钟,十分钟后就去嗨。进入学习状态后,尽量忘记十分钟这个暗示。如果十分钟还不能进入状态,那就再骗自己一次,这次二十分钟。

3、计划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多花些心思,把计划制定的更细一点,分解目标,目标越小越容易达成,而且要制定奖罚措施,这个奖罚措施可以交给他人监督执行。

4、番茄学习法:高效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再高效学习25分钟,再休息5分钟,循环4次,可以多休息30分钟,严格的按照这个时间划分,会有一定的效果。

5、奖励自己:如果前面4条都遵守了,学习计划完成了,一定要好好的奖励自己,想多放松就多放松,这样会让下一次学习的期望值,显得有目标有动力,过程也没那么煎熬。

总之,拖延症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特征,解决拖延症还需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小的改变形成习惯,再到大的改变,改变拖延症,才是真正的自我蜕变。




一、共情:孩子写作业磨蹭一定很让您头疼吧,校区很多家长都反映过这个问题。

二、具体化:是哪个学科?具体是怎么磨蹭的?什么程度?

三、探究问题成因,并具体分析:

a设定目标太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仅从自己的想象和其他优秀孩子的表现出发,而希望孩子的成长一步到位,忘记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解决:

(1)及时表扬与肯定,赢造喜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不断受到鼓舞,并及时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比如“这个字写的很工整”“这道题回答的很迅速,你是怎么做到的?”

(2)评估孩子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与计划,不要过高,而是稍稍努力就能达到,达到后进行赞美和鼓励,再设定更高一点儿的目标。

b学习本身有困难;孩子学习的难点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又不好意思说,造成了完成作业困难。时间长了,可能一接触学习,就触发了不良情绪。

解决:

(1)仔细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家长力不从心的话,就要考虑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2)消除对抗情绪:长期原因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短期原因可能是心情引起。家长要多陪孩子游戏娱乐,建立和孩子快乐的互动模式,避免在一起就自动进入“对抗”状态;

3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c任务没完没了;

有的妈妈一看孩子很快把作业写完,立刻又布置更多的作业,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反正写完还有,那就慢点儿写”。解决:家长布置任务要把握一个度,劳逸结合。让孩子完成作业后,有自己娱乐放松的时间。

我是吴蕾亲子情商,专注儿童心理学及亲子情商关系研究,希望我的回答能帮打你!




“你怎么还磨磨蹭蹭的啊!赶紧的啊,上学就要迟到啦。”

这是不是你经常说的话?

是不是延伸一下,可以变成“你怎么还磨磨蹭蹭的啊!赶紧的啊,作业就要做不完了”“快点啊,饭就要冷了!”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些问题都不是自己的问题,不然我的问题,你们着什么急?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只要他学会了这句话,孩子一定会这样怼你。

这犯了一个亲子界限的误区,孩子没有主动意识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孩子小的时候,是需要事事安排好,但是当他上学了,这个事项就是他每天自己应该操心的必修课,而不是父母大包大揽,推着孩子走。

美国白宫儿童顾问、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提出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这一育儿法。其中有一种工具叫“问题归属原则”,能够帮助家长学会适当表达,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技巧。

“谁的问题谁负责”

首先,家长得狠狠心;

他磨蹭,迟到了,老师罚站,这是他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他需要自己承担。

其次,对于边界模糊的问题,不要指责;

比方说,孩子拖拉,导致你上班迟到,那你得向孩子表达这样的行为会对父母造成的不好的影响和感受,得让他有同理心。

可以这样说:

这样的话里没有命令和指责,有的只是自我的敞开。孩子是因为同理到父母,从而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还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去帮助焦头烂额的我。

因为我非常明确了这是我的问题,我来负责。

U型沟通和I型沟通

这个心理学沟通技巧很常用,U代表你,I代表我,这决定站在谁的立场角度说话。

在遇到边界模糊不清的时候,通过I型沟通描述自己的状态,“我担心赶不上车”,来表明我需要你的帮助;

你想想,如果用U型沟通,话锋就变成“你还不快点,害我迟到了”,这种责备埋怨是不明智的。

在孩子生气失控时,通过U型沟通描述对方的状态,“你很焦虑,你害怕…”来表达“孩子,我看到了你的担忧”。

如果用反了,用成了I型沟通,就变成“我觉得你是因为…才生气”,很有可能表达你的立场,跟他正好相对,他会在意识里跟你产生距离。

边界清楚,谁的问题谁负责;

边界模糊,I型沟通的作用是“我需要你的帮助”,U型沟通的作用“我看到了你的情绪,理解你的悲伤”

聪明的爸妈,恭喜你,又学会了驭娃的又两招:谁的问题谁负责+U型沟通和I型沟通

苏菲课堂

不仅关注3-12岁孩子表达力

更为亲子关系智慧父母提供沟通话术和技巧




孩子磨蹭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父母看着孩子做事情速度慢,为了赶时间,就帮助孩穿衣戴帽,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依赖上父母,磨蹭就是想让妈妈上前帮忙,有的孩子是因为手脚协调能力差,想快却快不起来,也有的孩子,是因为注意力受到了别的东西的吸引,还有的孩子慢,是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如孩子不想学习想去玩,父母硬逼着孩子去学习,这时候孩子就会磨蹭,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认为慢与快没有什么区别。

父母要找出孩子魔蹭的原因,才能更有效地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让孩子快速行动起来。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些孩子做事情慢,但不是有意识慢,而是因为手的协调能力差,此时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慢而上前帮忙,或者直接代孩子去做,父母应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动手做各种事的习惯,教给孩子技巧,让孩子重复着多做几遍,孩子协调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速度自然而然就快起来了。

二、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孩子有时候磨蹭,是因为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时候父母就要引导孩子珍惜时间的道理,让孩子明白人的生命的有限,告诉孩子,美好时间就是不多的几十年,教孩子抓住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事情。

三、避免孩子做事分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无关的事情分散,父母要尽量排除会使孩子分心的因素,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事。

四、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

孩子做事情快慢,还与他对所做事情是否感兴趣有关,一般父母排按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孩子就会磨蹭,因此,如果是正当的事情,又是孩子必须要做的,父母就要想办法增加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

五、让孩子尝到磨蹭的苦头

有时候,父母磨破嘴皮,不如让孩子吃一次苦头,孩子亲身体会到磨蹭的坏处,也就能自觉地减少自己磨蹭的时间了。




孩子的什么行为最容易激怒父母?如果被问到这一问题,很多爸妈肯定立刻回答说“拖拉磨蹭,没有时间观念”。对孩子来说,拖拉磨蹭真是特别常见的现象,你是否也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呢?

该吃饭了,孩子说“等我搭好这块积木就吃”,结果他慢悠悠地搭来搭去;该睡了,爸妈催促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孩子都说“让我再玩一会儿”,然后就没完没了地“玩一会儿”;该起床了,孩子听着妈妈的呼唤,不耐烦地说“我再睡一小会儿就起床”,然后半小时过去了,还在蒙头大睡……

孩子磨蹭,很多时候催促也没一点用,也不能上去揍他一顿,真是把爸妈气得憋出内伤。为什么孩子这么磨蹭呢?爸妈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磨蹭的心理根源

孩子磨蹭行为的根源在于他没有时间管理能力。科学家研究发现,小孩子对时间是“无感”的。成年人知道半小时大概是多长时间,可孩子并不知道,他只是听过这个形容时间的词汇,但并不理解半小时意味着多长时间。

仅仅用词汇形容的时间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了,连时间都理解不了,那更不会管理时间了,因此他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就是“磨蹭拖拉”,但孩子本人并不知道自己“超时”了这么久。

爸妈如何应对孩子的“磨蹭”?

既然孩子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无感,没有时间管理能力,那爸妈首先就要把时间变得具体点,让孩子可以感知到时间的流逝,然后再慢慢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1、让时间可“见”

10分钟是多久?20分钟是多久?用数字说给孩子听的时间,他看不到摸不着,不理解,那我们就让孩子看到“时间”,如买几个不同规格的沙漏,跟孩子一起观察沙子一点点地从上面漏到下面,告诉孩子沙子漏下的过程就是时间消逝的过程。

吃饭时,拿出20分钟的沙漏,然后跟孩子说“沙子从上面完全漏到下面,是20分钟,你的早饭也要在20分钟吃完哦,沙子漏完了,宝宝就吃完饭哦”。然后启用沙漏,一起吃饭。

孩子不想睡觉,要玩玩具,那就给他一个30分钟的沙漏,告诉孩子“沙子完全漏下来,就是30分钟,等沙子完全漏下来的时刻,就要立刻停止玩耍,收拾玩具,洗漱睡觉”

2、让时间可“听”

让孩子听到时间,最常见的就是给孩子定闹钟了。爸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可以整点报时的时钟,让孩子习惯时间是可以“分段”的,到了每一段的结束都会有声音提示。然后就可以给孩子设置各种闹钟了。

想让孩子9点启动睡眠程序,那就把闹钟定为8:40,告诉孩子“当闹钟响了,就要停止玩耍,开始收拾玩具,然后洗漱睡觉”。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耍赖,那就再约定一个“再玩10分钟”,这10分钟可以定闹钟,也可以用沙漏来记时,时间到,必须停止玩耍,启动睡眠程序。

3、让时间可“预见”

“下午5点,妈妈就来接你哈”,很多妈妈都跟上幼儿园的孩子说过这句话,可孩子并不理解“下午5点”是什么意思,然后还是不愿意让妈妈离开。这时候,妈妈就要形象地给孩子描述,让孩子可以“预见”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下午5点”。

如,可以这么跟孩子说“等你午睡醒了,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玩耍结束后,妈妈差不多就来接你了哦”,这样孩子就可以通过幼儿园一天的流程来推测妈妈什么时候过来,就会有预期,就会放心地让妈妈离开。

芝麻酱有话说

每个孩子都会“磨蹭”,这不是他们故意激怒父母,只是因为他们对时间无感,爸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理解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当然,小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等都比较弱,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困难,爸妈要有耐心,坚持下去,毕竟时间管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通常,孩子拖拉现象背后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认知类原因。

即不认为拖拉对自己有什么不好,家庭中有不良示范存在,父母长辈对孩子娇纵、溺爱。孩子没有时间概念,表现散漫、任性、规则意识淡漠。

第二:情绪类原因。

情绪类根据性格不同又分两种,一种性情较缓的孩子。跟不上父母或周围人的节奏;或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亦或朝令夕改,孩子思维被拉扯,无所适从,还常被催逼、斥责。

长期下来,孩子事事没劲头,有一点破罐子破摔,从不主动适应周围环境,表现懒散,拖拉、消极、被动。

另一种孩子性格不慢,除了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之外,其余的事总是拖拉。他通过拖拉行为与父母、老师抗争,以获得自己学习、生活的主控权,这类孩子要自己说了算,渴望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这两类孩子内心不一定有清晰的意识,但做事不在状态,缺少动力,表现较被动。

第三:能力类原因。

这类孩子主观上想改变拖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间概念,动力稍缺,因为动力不够,能力也达不到;能力达不到,好习惯养不成,好习惯养不成,自然拖拖拉拉。这里,能力和动力相辅相成,动力强了,会想办法提高能力;能力强了,动力也就变强了,二者良性循环互为推动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养成事事快人一步习惯的基本能力有:时间的认知、管理能力;对所办事情的时间量配和空间卡控、突发应变等等能力。

另外,做某类事的具体能力也需提高,比如说写作业拖拉,原因若是作业没记清、不会写、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的,就要想办法提高相应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拖拉才能获得改善。

若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与家长、老师沟通不畅,内心有疑惑;或者父母期望值,超过孩子实际能力,又没有通过合理的引导训练,有效提升相关能力,孩子内心无力,主要需帮孩子提高分析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些能力是在反复的做中学、事上磨才能训练出来的,父母需具备这些能力,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懂得如何帮孩子培养出这些能力。




原始地址:/yanjie/5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