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记事。但记忆还没有那么广泛。大概3岁左右开始能记住一些外界因素产生的记忆。
有啊,只要印象深刻肯定能记得,尤其那些难忘的旅途,像两岁半带他去香港动物园,四岁去日本,六岁去兰卡威,旅途中美景和美食至今还记得。
有,三岁就有了,我可忘不了幼儿园把我从树上拽下来那孙子,他要不拽我我也磕不着
有的,我是远嫁,一年回去娘家也就一两次。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回去过一次,男孩喜欢玩玩具枪,我家有很多我侄子小时候玩过的。我家孩子很喜欢,临走的时候,儿子把玩具枪放在一个地方,第二年又去直接奔那个地方找玩具枪了。当时我没注意,还是我妈妈说的,你看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记得去年的事?我一想也觉得特别的惊奇。
当然会有的,一般小朋友在一岁就会有记忆的,四岁基本都记得很多东西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在四岁之前,有一次我哥哥拿着一个很长的棍子想要打我,是我姐姐挡在我前面,我哥才没有打到我,就这件事吧,我就记了好久好久,可能他们都忘了,但是我真的记忆深刻,可能因为是对我的吧,所以才记忆深刻,但是这真的是我四岁之前的事情,所以小朋友真的在四岁之前就会有记忆的,所以要对小朋友好哦,不然他会记住一件事很久的,
有的,一般三周岁就有记忆了
有。我2周岁7个月时,曾与父亲走丢了。我要回家,却那么孤独、无助,回家时那种找回了世界的归属感,连同比这更早的一次记忆,永不磨灭。
临近夏末,天还很热。大人邻居七八个,在钟楼底下的小马路边,围坐乘凉,闲聊好些热闹。我一个小孩,站在其中,无聊透了。父亲就说,带我去玩。
父亲年轻,才33岁,右手拽着我的小左手,仿佛有啥吸引着他,急匆匆往前奔。我哪跟得上,累!没走到一半,我就后悔跟他出来了。
好不容易,来到十字街口,离家500多米。
那时,“文革”刚开始不久。父亲领着我,在城区中心的十字街口,停了下来。只见道路两旁,粗粗的梧桐树干上,绳索相连。一张一张大字报,左右挨个,高挂绳上。
父亲只上过2年学,识字不多。只见他驻足仰头,像个没戴眼镜的老花眼,开始专心数认着大字报,既慢又吃力。
他似乎忘了我的存在。我耐不住这种时间,哪怕是1分钟,也好漫长!我挣脱了他的手,去向近处玩。
不知过了多久,我回到原地,发现父亲不见了!我一着急,就沿着来时的方向,去找他。
傻瓜,背道而驰了呀!可当时又不认路。
走出好远(约400米),来到一处三岔路口,发现周围灯光更加暗淡,完全陌生。心里一酸,就没了主意。
迟迟等到一位路人,我赶紧上前问:叔叔,钟楼,往哪儿走啊?路人行色匆忙,随口一句:在前头!就如流星,擦身而过,追不上。
那个年代,城边缘的马路上,照明灯很稀疏,有点像萤火虫,绝没现在这么明亮。两旁密密的梧桐树叶,恰显幽暗阴森。
晚上9点过后,路上行人已稀。一阵孤独袭来,要不是我强忍装蒜,早已哭出声来。革命英雄的故事、电影,听看了不少呀,要勇敢。
往前,更黑暗。那就向右吧,大马路上灯光稍亮!含泪走了300来米,又出现一个三岔路口,懵!
几近绝望的我,哭候到一位路人,再问:叔叔,我家住在钟楼,往哪边走呀?还是匆匆一句:在前头!就旋风般远离。
崩溃……我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
两只小脚,好疲乏。人已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却仍不由自主地向左前方,一点一点地移动……150米,来到了古城西边的城门口。
试着向西,穿过约五米长的城门洞口,已是钱塘江边。那陡峭又有特殊印记的土质江堤,提醒了我!
前不久,父亲带着我们3兄弟,正是从附近江堤的一处斜坡走下去,在夏季浅水的江里洗的澡。我刚才走的,不是来时的方向吗?
家在背后,掉头才对!
往回走的方向,没错,可是没有具体的记忆。跌跌撞撞,艰难走出了300米,眼前竟是一亮:电影院!跟大人来过几次的,外观特征明显,心下稍安。
再往前100多米,是外观更显眼的市人民医院!家,离医院不远(100多米),我经常独自到这儿玩的,认得!
胆气回壮了,我已不再需要帮助!默默收起泪水,准备回家。此时,所有的惊恐孤绝,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把两手背到身后,学着大人,雄赳赳气昂昂,正步接近了仍在闲聊的三四个大人。只听对面的老奶奶(董师母),一声快喊:××!耶耶耶,你的小鬼呐!
母亲惊愣,急转回身,微微嗔大了嘴,看见真的是我!忙用右手,抹了一把泪眼,又轻声一拍挪动的大腿,便一把搂我到怀里,破涕为笑:耶!你到哪里去了呀?!
母亲仿佛捡回了个宝,转眼间,又现喜极而泣,令我悲喜交加,语塞,却沉醉在母亲的怀里。那是平生,第一次感知到幸福的归属感!
世界,又回到了我心中。
走丢了的过程,我印象极为深刻。至于走丢了的时间,是3岁,倒是大哥(比我大7岁)帮我记着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有过的平生第一次完全自主的清晰记忆是:
我1周岁7个月,是下半年,第一次上幼儿园(离家只有20来米),母亲陪我去的。
母亲后来说,因为2个哥哥都已上学,父母要上班,留我一人在家,实在不放心。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忆最清晰的是:
我上身,穿的是一件湖蓝色的短袖(应是大人的破旧内衣,母亲把它裁小了,改制而成,入秋暖和些),脖子上挂着棉绳,串着一只家门的钥匙,垂在前胸口。
我一进幼儿班,就紧拉着母亲的手和衣角不放,哭着不让她离开。仿佛觉得,大家不要我了,要把我送人似的。
有记忆,因为有事情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
有肯定是有,关键这个事或人是否让他印象深刻,昨天还和儿子无意聊起.他还记得得他上幼儿园的老师,说是胖胖的脸圆圆的.很爱笑,是个特别的老师,这足以说明孩子会在四岁甚至再往前有记忆
有的,我女儿在三岁时我就尝试教她背古诗,四岁时已经能背下来好多首了,长大后虽然有些也忘了,但同样的诗还是会比别的孩子背的快。
我记得不到的岁,我老姑来我家,我站在炕上从窗户往外看她进来,她大我九岁。
有,4岁已经记事了,比如经历的重大节日,重要的聚会,还有一些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