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现在处于同时和幼儿园老师、小学毕业班老师打交道的阶段,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师生关系不用刻意的维系,平等、尊重是基础
作为老师来说,不管是幼儿园的幼师、小学老师或中学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富有足够的爱心,对于教育工作充满热情的。这种热爱也同样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毕竟,作为老师和园丁,能够看着一朵朵小花在自己的努力下,快乐健康的成长,谁不希望跟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所以,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我付出辛勤的努力,给孩子传授知识和做人的准则,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这是老师的职责和本分。孩子们努力学习、好好做人,遵守道德礼仪,尊敬师长,就是对老师的付出做出的最好的回报和肯定,从这个角度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这是基础。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早就有标准了。中国的教育,一直强调对孩子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说的直白一点,孩子的品德要好,懂礼仪,讲礼貌;智力发育要健全,学习成绩好,领悟力强;身体健康,热爱运动;注重个人仪表和卫生,干净整洁;勤劳不怠惰。
这些特性,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优秀的品质,也更容易吸引他人的认可和喜爱。
对于老师来说,多半是这样的情况,喜欢见到自己主动问好的学生,不喜欢见到自己就低头绕路跑开的学生;喜欢文明友爱的学生,不喜欢闹事、调皮、欺负同学的学生;喜欢讲礼仪尊重他人的学生,不喜欢张口脏话的学生;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成绩太差的学生;喜欢有运动或兴趣天赋的学生(能够为学校争得荣誉),不喜欢又懒又胖、不爱运动、没什么兴趣爱好的学生;喜欢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的学生,不喜欢邋里邋遢的学生;喜欢主动帮助老师分担工作、承担班级事务、勤于打扫的学生,不喜欢懒学生。
以我女儿为例,孩子从小就比较讲礼貌,尊敬师长,对老师的要求总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所以一直比较受老师的喜爱,尤其是小学五年级之前的班主任,特别喜欢她,虽然孩子的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是老师总是会给比较多的机会给孩子,孩子也觉得挺开心的,甚至在四年级的时候,帮我女儿争取到了一个区级优秀学生的名额,这种机会真心挺难得的,但是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换了班主任,新的班主任更喜欢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风向又变了。
所以,做好自己,尽力从德智体美劳的几个方面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总归是不会错的。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念和体系,强调的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模式,不再是你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心思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从小培养健康的品行、良好的习惯、丰富知识体系、锻炼健康的体魄,同时,家长也需要跟老师保持充分的沟通互动,了解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一起探讨培养的方案,这种沟通,有利于家长和老师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改善家校关系,更有利于提升老师对你的孩子的好感和关注度。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看得起老师,重视老师,老师也就没理由不重视你和你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
对于孩子而言,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亲情氛围,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基础,作为父母,首先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搞好和老师的关系,而应该是关注至少以下这些方面。
1、营造学习、阅读的环境,少看电视、少看手机,多看书。
2、营造亲情友爱的环境,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尊重孩子的自尊和想法。
3、以身作则,做一个讲礼仪、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好父母,你怎么做,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4、不宠溺孩子,给孩子训练独立、自理、自律能力的机会,不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5、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不攀比、不激进,做好自己,超越自己。
不要舍本逐末,把孩子培养好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处好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帮助,这样想确实也没错,但是如果把砝码都押在这个上面,就显得舍本逐末了,毕竟,对于孩子来说,他自身的能力、品行、特质,才真正的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能够走多远,能够飞多高。
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材,才是家长应该真正关注的。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孩子与人建立关系,是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学习的,在这个关系中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别人的反馈是怎样的,慢慢形成关于关系的交往模式,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自然会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包括与人交往的渴望,所以与父母交往的模式会让孩子对与人交往产生预期,如果这个关系是友好的被肯定和保护的,孩子就会预期与老师的关系也会这样发展,即使遇到挫败,孩子也不容易崩溃,因为有父母支持,他会从父母与人交往的模式中学习,或者与父母谈这些,学习应对的办法。
对孩子来说,家既是个基地,也是个安全港,在外面遇到困难和痛苦时,可以回来加油、休息,以便再次出发。
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家长。
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钱,给孩子买玩具就够了,但是否真正想过孩子需要的就是这些呢?
你有多久没有跟孩子一起出去玩?你有多久真正用心的陪过孩子?
很多家长所谓的带孩子,就是把孩子搁在一个地方,不时的看两眼,而自己却一直在不停的玩手机。
这样的教育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1.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2.在你要求孩子的时候,最好自己也先做到。
3.要多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通过鼓励来建立孩子的自信。
4.养成和孩子一起看书的好习惯。
当你在做到这些的时候,孩子的心灵是健康的,孩子的心态是积极的,这样的孩子在与老师跟同学的沟通中都是顺畅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出来了。
此外,要想孩子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自己要跟老师先把这种关系建立起来,和老师做朋友,多跟老师沟通,熟络了自然关注力也就上来了。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必要去引导孩子和老师建立所谓的良好的关系!而是要引导孩子如何将焦点放在学习上。简单点说,就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作业......这些做好了,与老师关系自然就好!
如果去引导孩子去和老师建议所谓良好关系,很可能会将孩子带偏!
不用引导,主要是你不娇惯孩子,小孩在学校自然会学习知识学习做人。
父母要告诉孩子你的老师也很辛苦的,每天陪着你学知识,要把老师当成最好的朋友
告诉孩子老师是米饭班主。
谢邀。要如何引导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个人以为,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他家宝贝成绩不好,且性格内心,希望父母能配合老师开导开导,否则这样下去,孩子有可能会得抑郁症。
家长听到这话,第一反应是骂老师,说老师诅咒孩子,结果造成老师与家长之间剑拔弩张。如果家长是这种过分焦虑的心态,就很容易传递给孩子,会对老师充满仇恨和敌意。
如果换一种方式:当家长听到老师的电话时,第一时间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虚心向老师请教教育之法,会怎么样呢?老师不但会夸家长有教养,还会给出建议,在学校也更关注孩子。
说实话,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如果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人的情绪就会放松,也会感染到对方,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常怀感恩,天助之。所以说要引导孩子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1.家长与老师首先建立良好的关系,随时对老师保持尊重和感激,让你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2.认可孩子的情绪。这一点也很重要,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或者“不公平”的对待。这时候,见到孩子先要认可孩子这种不满、悲伤的情绪,再接着与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真是老师错怪孩子,可让孩子第二天心平气和的向老师描述事实真象,这样让孩子学会了宽容。如果真是孩子错了,就帮助孩子避免错误重犯,同时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3.有礼貌、尊重和感恩每一位老师。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如果孩子在学校见到每一位老师都主动打招呼,并在老师不适之时主动问候,需要之时能主动提供帮助。即使成绩差一点,都会受到老师们的喜欢,与老师的关系也会非常好。情商高的孩子与他人的关系是最合谐的。
总之,尊师、爱师,才能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祝好!
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家庭教育需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成为一个有道德感,有自尊心,有良好习惯的人。
但本身这个问题存在偏颇,为什么问题设想的是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增强与老师的关系呢?这是一种讨好,投机的心态。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家庭教育应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并适当的帮助孩子,使其成为一个健康、正常的人。
老师作为成人,也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与老师是否搞好关系,责任不一定在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家庭教育是协助孩子使其真正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为适应或讨好某一种权威!
我个人觉得孩子与老师最好的关系就是敬畏。
孩子没有必要要跟老师成为朋友,因为朋友之间需要时间维系,老师不是一个人的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在一个孩子身上。再者,朋友之间往往随意行比较大,不利于老师督促孩子。
孩子对老师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知识来自于老师,要懂得对老师感激。老师帮我们解惑要懂得尊。老师对于学生往往有督导的一种存在,所以对老师还要畏惧,因为有害怕才更会前进。
所以,我觉得对老师没有必要刻意去维持多好的朋友人际,只需要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敬畏足以。
这要看孩子的年龄,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夫妻的影响最重要。在夫妻关系和谐、夫妻相爱的家庭氛围中,妈妈眉间有温柔,爸爸言行间有担当,孩子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变得乖巧懂事,有爱有担当,遇到新的关系自然能温暖融入。而孩子的这些特质与内心的爱,正是来自于父母。父母彼此相爱,孩子才能感受到爱,并且懂得去爱。所以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有能量。
其实家长需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即如何跟自己的长辈打交道,如何跟同龄的孩子平等的打交道,如何跟比自己小的孩子打交道等。
孩子走入社会以后,最终需要交往的人群就是分为这几大类,即:上司、同事、下属、亲友。学会了跟不同的人群打交道,那么孩子的社会关系这一块就会处理的非常的妥当。
现在的孩子多数以独生子女居多,加上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所以跟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大幅度减少。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多跟不同的人群交往,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正确的交往常识,让孩子掌握跟不同人群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培养起来的,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简单的了解一点知识,就能够变成行为习惯的。
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可能都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养,比如说孩子跟家长相处的过程中,跟长辈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没有去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的言行,给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规范。当孩子连跟自己的长辈打交道都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指望孩子能够顺畅的跟他的师长打交道。
所以,教育不能够有太多的功利性,而应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即教育。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跟自己的长辈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那么自然他跟师长的沟通和交流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