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从自卑转为自信?

我觉得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着手,帮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逐渐走出自卑的心理。

不吝啬你的赞美,但要具体,恰如其分,不空泛不夸张。

类似于“你做得很棒!”,并不会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好;比如“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作品”之类的,也会让孩子有所察觉并开始忽略你的赞美。如果孩子做了他理应做的、或者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么就不要赞美你的孩子。记得在表扬时,提供一些具体的反馈,比如孩子的作业做的不错,你可以夸他字写得很规整,一笔一划,没有乱涂乱画,而非简单的表扬孩子你写得认真。

不要总担心孩子,想着替他做好一切,不要因孩子成长中犯错而责备。

家长的过分干预却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我们要明白,孩子是通过自己克服困难、战胜障碍而不是家长移除障碍来学习如何成功的。孩子需要知道失败是可以接受的,而那些伴随而来的伤心、焦虑或者生气也都是正常的。“对于孩子来说,有机会去玩耍和冒险,同时又不用觉得他们的父母会因为他们做错事儿批评或者纠正他们,这点至关重要。”

把一些事情的决定权交给孩子。

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己做决定,他会对自己良好的判断力充满信心。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也许会让他不知所措,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两到三个选项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例如,别问带孩子出去玩,不要问他玩什么,最好问他是去打球、逛公园还是爬山?与此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的决定权是由家长来定的。比如穿什么衣服是孩子自己决定的,但上什么辅导课、兴趣班需要家长来决定。大点的孩子当然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

帮助孩子多看事物积极的一方面,培养积极心态。

如果孩子经常因为失望而感到沮丧,那么一定要帮助他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但不要只是肤浅的安慰孩子“要往好的方面看”,而是要鼓励孩子思考能够改善现状的具体方法,帮助他更接近目标。比如孩子的外语学习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我们可以跟他说,人的天赋和优势能力不同,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迎头赶上。再比如,如果一个爱好表演的小孩因为没有在学校的某个表演中得到主角的角色而感到挫败时,别说“没关系,我觉得你就是个明星”,换个方式安慰孩子说“我知道你有多失望,咱们一起出谋划策来想想下一次怎么能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吧!”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一旦对某件事有兴趣,他就会感到很自豪。这种感觉会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取得成功。一些古怪的小爱好可能会帮助那些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的孩子,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与同学交朋友。

平等对待孩子,提醒他要想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

父母要在孩子与同伴的相处和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当孩子们能够通过谈判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比如孩子说有小朋友抢走了他的玩具,此时比较好的回应方式是问问孩子他认为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把玩具要回来。如果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抢回他的玩具,我们可以继续追问:“有没有想过如果确实这样做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能想出其他方法让这件事不发生吗?”孩子最终想到的解决办法的成熟度可以会让我们惊讶。

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让他尝试去帮助别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只要是孩子们觉得他们在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他们就会感到更加自信。对于孩子来说,给他们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职责是件好事,能帮你完成一些事对小孩而言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认可。家长要经常示弱,需求孩子的帮助,对他们说:“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

创造条件,给孩子多与成年人接触、沟通的机会。

和比自己年长的人相处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与父母以外的大人交流,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思考方式。经常让孩子和某些特定关系的成年人沟通能让孩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多跟孩子畅想未来。

和孩子聊一聊长大后他们想做的事情,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让他逐渐树立奋斗的目标。




感谢邀请

需要父母认清孩子的天赋特质,接纳孩子如接纳自己一般。孩子像各种水果,葡萄苹果橘子,没有比较,只有特点,父母接纳认可,孩子会大胆发挥自我特长,接纳自己,越来越自信。




不同阶段孩子的自卑转自信,是不同的.

这本就是一个自我掌控力控制的问题,即低年龄段对自我身体的掌控,中年龄段对自我能力的掌控,高年龄段对能力呈现表达的掌控。孩子成长现象背后的问题,是有其问题规律的投射,成长阶段有其对应发展所需规律的;

首先,低年龄段的自信竖立.在认知还不具备足够准备的阶段,孩子的不自信,更多是源于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力不足造成的心理上的怀疑,迟疑,犹豫和不确定,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加强孩子体能上,身体协调度上的训练,是这个阶段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的重要入口,肌肉对身体的掌控,能第一时间在孩子心理上得到反馈,孩子的自信也能很快得到确立。

其次,中年龄段的自信竖立.体现在了对自我能力的掌控上,随着年龄的逐步攀升,看见同龄孩子的成长能力的变化,也在倒逼着孩子自己对自我能力提升的全新要求,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发现的阶段,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倒逼着孩子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当下,即能力需跟上自我认知的需要,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才真是孩子需要找到对应相匹配的能力,也就是说,其他额外增长出来的多余的能力,都将是一种能力的幻觉,因其缺乏足够的表达和呈现,终将无用武之地。

第三,高年龄段的自信竖立.在于对个人自我能力上的表达和输出上,孩子会有更进一步的需要和证明自己能力方面的欲望;也就是常说的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能制造,能创造,多少人能在这个阶段能更加自信的投身于社会,全然在于他无中生有的创造力上,而这样的人也更加的少,也是更多人由天赋卓越活成自信,最有由平凡活成了平庸。

孩子的各种现象背后,都是其所在阶段背后规律的投射。

仅就问题说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很难切入问题的症状,所谓的药到病除的高明,都是用以唬人的把戏,没有大尺度的生涯观,看见的永远不是孩子的真相,孩子的成长也永远没有的规律可循,始终在问题中打转,因问题的掩埋,最终也将自己变成孩子问题的制造着。

这样说很难说服人,就拿走迷宫来说,深处在三维迷宫中的人,只有走到死胡同了之后,才会产生一个判断,啊,自己又走错了,但人在一个平面迷宫上用笔去走的时候,很容易绕过一些错误路线,轻松找到纸面上迷宫里的出口。

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更多的问题是出在了家长没有大尺度的生涯视角.仅在眼前的问题里焦虑,抓狂,缺少有更有弹性韧性和情绪张力,这本就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职修炼,没有这个,作为原生教师的家长,永远没有展开自己的家庭课堂教育。

至于孩子的自卑到自信,还是问题吗?

面向孩子,您的私人家庭教师。




没有孩子天生自卑,所谓自卑的孩子都是被打击的结果。被父母打击,被老师打击,甚至被亲戚和同学打击,打击多了就形成了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自我否定从而自卑。

要让孩子从自卑变得自信,首先就要多鼓励孩子,多肯定孩子。发自真诚的鼓励和肯定孩子。鼓励和肯定孩子,不是孩子没有可表扬的地方硬找,而是即使孩子有一点进步,包括态度进步,也要大肆表扬孩子。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行时,要表示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用这种方式肯定孩子。

除了多鼓励和肯定孩子之外,还要多跟孩子强调不管一个人多么穷,多么笨,只要他相信自己,只要他努力,就可以成功。多跟孩子强调这个观念,这样灌输多了,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认可这个观念。孩子就会相信自己了。




你好,我是Jenny老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自卑,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我们先自我反思一下,会不会因为原生家庭或各种原因自己很自卑,因为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自卑,孩子很多时候也会自卑。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因为家里是农村的,而且姐妹较多,从小妈妈给我的概念就是不要跟有钱人在一起,好好学习才是正路。所以读书成了我唯一自信的地方。虽然小学成绩不错,但初中后就有些退步了,比不上男生,这时候,我就会自卑。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别人。自己成绩也不如别人。

有了家庭后,我也会把这种自卑传递给了老大,以致他有些内向。直到我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做义工,不再焦虑,不再把别人的评价看得那么重要,真正内心强大,才发现自信。

自信就是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你都喜欢你自己,而他信则是别人表扬赞赏你,才会喜欢我自己。自信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如果自己都不爱,哪有能力爱别人呢?

所以家长首先要有自信,才能带给孩子自信。

其次,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

有了意识之后,我经常带老二去参加社区活动,做义工。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变得外向开朗,特别自信,而且我会赋予孩子一个梦想,比如,他喜欢街舞,我就叫他街舞王子。比如他想当特种兵,我就叫他战狼。认定一个目标,经常听到,看到,也是鼓励孩子的好方法。

再次,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

我们不要把目光只钉在学习成绩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善良,有的暖心,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运动不错,我们发现孩子的特长,优点,并且不断放大,就会让他更自信。

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仿佛为了考证,我想应该是成为孩子自信的源泉。比如练舞蹈,孩子能够在小学的儿童节一展身手,对他都是莫大的鼓励。

在我自己发生改变后,老大也一样有所改变。记得有一次,他同学和妈妈来家里玩,表扬他数学很好,我谦虚得说:还不错,老大马上说:不是不错,是非常好!

所以从自己先改变,再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多鼓励,孩子就会变得自信!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我@早教老师JENNY,持续分享育儿知识,教育资讯,相互赋能,共同成长!




自卑跟自尊相对,跟自信也有密切关联,假如孩子已经陷入自卑,父母需要积极、稳定地帮助和支持,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贯坚持;更多的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各种导致自卑的苗头,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自信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观察和比较。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别人做不到做不好的事,自己能做到做好,自信就会加分。

第二,他人的评价反馈。别人尤其是孩子亲近和信任的重要他人(家长、老师、亲密伙伴等)言之有物、有根有据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明显增进孩子的自信。

第三,自己的内心体验。曾经感到有困难、有障碍的任务,自己努力之后竟然成功了,可以极大地提升自信。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配合、不断加持,就能够帮助孩子增长自信,家长可以循着相关的路径帮助孩子——选择伙伴、及时肯定、设计情境和任务,不断积累正面的经验。

对于有些自卑倾向的孩子,家长还应该着重帮助孩子爬出泥潭,具体主要应该:1、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值得关爱的。家长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要言行一致,特别是保持一贯不能忽冷忽热;要以孩子能够体验和理解的方式,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妈妈爸爸始终都是爱TA的。2、引导孩子发现和认同自己的闪光点。孩子都有相对的优势和长项,要反复强调和让孩子相信自己,帮助TA学会欣赏每个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好的开始)。3、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消除“自卑点”。找出孩子自卑的触发点,比如身材长相、行为表现、游戏活动、智力学习等哪方面孩子体验差,家长就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帮助加以改善,并证明给孩子——任何的弱点都有办法改善。

上述办法综合起来加上父母的坚持,就一定能够不断改善,其中家长的“信心+坚持”是根本。(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没有哪个父母希望孩子自卑,怎么培养他的自信心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用言语鼓励。

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好话。这是毋庸置疑的。

每天对孩子说正面的,积极的话。长此以往,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孩子也不断的自我暗示:我是很棒的我是很聪明的,我是很能干的,我是很可爱的。

还有曾经听个心理学家说,每天睡觉前把他今天做的好的一件事,表扬他一下。坚持每晚都这么强化,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适当的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并好好鼓励他。

比如我家的大女儿,我就偶尔会支使她出去买一包盐什么之类的,她如果买回来我就会鼓励她:哇!你自己一个人去把盐买回来了。好棒!你好独立,你是妈妈的小帮手。

但她并不一定每次都愿意去,他不愿意去的时候,我们也不用过于较真,告诉自己,他只是一个孩子。

3.要把孩子带出去,不能成天宅在家里。能够与别人自如相处的孩子自然自信心也会更强。

4.要注意孩子的外在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打扮的漂亮,走出去自然也可以收获到很多的友善跟夸奖。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小棉袄乘以二,欢迎你的关注。




自卑不是性格,是情绪,情绪是性格的产物,性格中的盲目比较导致自卑,想自信就需要不断参与,积累行为成就




什么是自卑?

自卑和自卑情结,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概念。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和自卑感,其实是同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一个人会追求优越感,是因为感到自卑,于是试图通过追求优越和成就,来消除自卑感。

当对优越感的追求受挫,自卑感就会加剧,加剧到某种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就成为心理问题,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分、过度的自卑感,它有一种力量,让人们去寻求可以比较容易获得的补偿,和更加有欺骗性的满足。自卑情结的存在,容易堵死通往成功的道路。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孩子自卑,甚至有自卑情结,按照阿德勒的解释,根本原因是追求优越感受挫。那么孩子追求优越感受挫,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一些父母认为,是因为孩子在家庭之外,比如幼儿园、学校,表现得不够优秀,没有获得足够的成功和由此产生的优越感,所以特别着力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以帮助孩子自信起来。

其实,自卑是一种心理感受,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孩子的自卑,主要并不来自在外面表现不够优秀或者遭受挫折,而是因为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的肯定和支持不足,经常否定、打压孩子,让孩子内心也无法产生阿德勒所说的优越感。

换句话说,特别优秀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也会自卑,不那么优秀的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认可,也会非常自信。

如何让孩子从自卑转为自信?

父母否定、打压孩子、对孩子的支持度不足,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要帮助孩子从自卑转向自信,父母需要停止所有的负面做法,同时把这些做法转向正面。

咱们来一一列举一下,斜杠(“/“)前是需要停止的做法,斜杠(“/“)后是转变的方向:

1、父母吵架、冷战、感情不佳/父母相亲相爱,经营出有爱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不睦,会让孩子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都缺乏信心;

2、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意见/把孩子当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允许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家里都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孩子,在外面更缺乏表达自己的信心。

3、父母不允许孩子自己做主/与孩子有关的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鼓励他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意识——孩子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就没有办法发展出完整的自我,自我不完整的孩子,也很难自信。

4、父母经常批评、挖苦、打击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少挑孩子的毛病,多肯定,少批评——父母的否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5、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调整对孩子的要求,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完美,鼓励他做自己——孩子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没有办法获得优越感,也无法肯定自己。

6、父母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多允许,少拒绝,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经常被拒绝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重要,需求经常被满足的孩子,很少提无理要求。

欢迎关注“真心爸妈”: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欢迎访问我们的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多让他参加社交活动,多赞美他,让他尝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自卑的孩子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多表扬少批评,语气要平和。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年龄尚小的话难免犯错,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信任和宽容,尊重和理解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大方,阳光开朗的面对生活。




自信的孩子,活泼开朗、敢于表达、勇于探索;

自卑的孩子,怯懦退缩、害怕表达、不愿交流!

为什么孩子们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呢?也许很多人会说,是孩子的性格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自卑的真相:

自卑,与童年期的养育方式有关。

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总能得到养育者及时地回应,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会形成一种对世界的信任感,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人,是值得被爱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它的各种需要——包括饿了要吃东西、尿了要换尿垫、孤独了想让人陪伴——这些需要经常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的话,孩子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不信任感,觉得自己应该保持沉默,不应该给别人添麻烦,或者觉得,即便我提出了要求,也没什么用!

自卑,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关。

如果父母总能以一种正向鼓励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能够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肯定他,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引导他,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可以被认可、值得被爱!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一种批评、指责、挑剔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告诫他,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能骄傲;在他做错事情的时候批评他,真是太笨了,为什么这么让人不省心,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差劲、不被认可、不值得被爱的人!

自卑,与人心灵深处的“情结”有关。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情结,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优秀。

自卑,恰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自卑?

镜心为您提出4点建议:

第一点: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

自卑,大都源于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过分纠结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而看不到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自身的长处。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接纳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我,虽然我不是完美的,可是我是独特的,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我自己,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二点:放弃完美主义,有缺点的人才更可爱。

人们经常有一种非理性思维,就是觉得:我一定要变得完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才不会挑剔指责我。

可事实恰恰相反,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来衬托自己的不完美,我们都更喜欢有一些瑕疵和缺点的真实的个体,这样一来,我们的相处就轻松多了,因为,我们都一样!

第三点: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多鼓励他。

父母们常有一种误区,就是觉得鼓励孩子,会使得他们变得骄傲,从而不思进取。

实际上,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鼓励,就变得飘飘然起来,相反,罗森塔尔的“期待应验理论”告诉我们,你给孩子正向的期待,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反之,如果你经常挑剔、指责孩子,就会向孩子传达一种消极的期待,使他们变得越来越退缩,甚至自暴自弃。

第四点:别让失败,成为孩子心底的阴影。

心理学认为,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和逆商。

所谓逆商,就是指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反应。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嘲讽挖苦,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啊!

这么简单怎么能做不好呢?

你这样能有什么出息啊……

相反,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永不绝望、永不放弃,这才是成功的逆商教育。




原始地址:/qinggan/6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