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
当孩子在做功课时,家长老在旁边看电视谈话,或看到高兴处呵呵大笑。在动物园玩时,当孩子专心观察动物时,家长担心时间不够,老催孩子快快快。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就被破坏了。
有些孩子的专注力,确实源自父母的不定时打断与破坏。也就是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家长五花八门地各种打断。
比如,孩子正专注于写作业,父母忽然塞给孩子几块切好的水果。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怕他饿着,但是其行为已经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正专注于玩积木,父母一把拉起孩子,说是出去逛超市,商场正搞活动,去晚了就抢不到了。比如孩子正专注于吃饭,父母却递给孩子一杯水,说是怕孩子咽不下,喝点水缓缓。比如孩子正专注于与鞋带纠结着,父母一下就帮他栓好了,说是看着孩子那么慢就着急。比如孩子正专注于看绘本,父母一声大喊“某某,快来帮忙拣菜”,说是为了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慢慢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然而其出发点每每让人嘀笑皆非。在想着做下一件事情之前,是否可以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可以给孩子规定读书、看电视、玩耍等的时间,等时间到了父母再要求孩子做另一件事。这样不仅让孩子有足够的专注力,对于规则的培养更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孩子有超长的专注力,从不打扰开始。
1.注意孩子专注力年龄特点
孩子在两岁左右是形成专注力的一个重要时期,虽然那时候孩子还不会表达,但是你可以观察到孩子在玩一个玩具时会很专注,有时候父母呼唤他就跟没听到一样。
2.不要没事就“关心”孩子
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打搅孩子,不要没事就关切的问一下,饿不饿啊?想喝水吗?也不要觉得孩子不大懂,觉得孩子该去嘘嘘了,就抱起来就走,一下子就把孩子从自己的世界生硬的拽出来了。
孩子的专注力是在家长不知不觉中被破坏的。有以下这些情况:
一是有时孩子在玩耍时,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妈妈会不断打断孩子,让孩子做这做那,或者要教孩子学习知识类的东西。
二是家里很乱,或者声音杂乱,电视声音很大,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干扰,无法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事。
三是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让孩子不知道玩什么,这样也感兴趣,那样也感兴趣,但是每一样都只玩一下就放下。
四是看电视和动画片过多。电视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一大“杀手”,孩子习惯了电视节目中生动的画面和热闹的气氛,有时很难安静下来,容易分神。
孩子的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的?经常会发现孩子上课不认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人在教室,心在操场,他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不能专注做作业,心里面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呢都是孩子专注力不高的现象,如果专注力不够高,不仅导致了上课不认真听,而且他看书做事情都心不在焉,速度很慢,难以专注。
训练专注力是一个人未来能够有觉察的一个基础,所以专注力非常重要,那什么是专注力呢?专注力就是内心安于当下的这件事不受外界的干扰,一个人有高度的专注力,那么他在做这件事,他就是一直认真的做这个事儿,而不会老是想着外面的事情,他为什么不专注?那是由于心,老是想着外面的那件事情,他的心一时一刻都不能停歇下来,他的心刹那刹那的都想着另外的事,他的情绪不稳定,那么专注力是怎样被破坏的呢?
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半到三岁的时候,他的探索期总是被破坏,比如说他要去玩水,我们就会,哎呀不要玩水呀,等一下会感冒的,把她抱走了。她一个人要玩沙子,我们又把他抱走了,不让他玩沙子,其实他正在专注的玩水玩沙子,可是你却给破坏了!
据说,一个孩子在18个月到三岁期间,他的专注能力相当于一个打坐修行50年的老和尚的专注度,所以他高度的专注力在玩一个事情,在训练。可是我们却不断的去破坏它,一而再,再而三,一千次一万次的这样给破坏了,总是把他抱走,总是叫他,总是打扰他,这样子的话呢,就会让他的专注力被破坏掉了。
那么第二个原因呢,就是家里有一个焦虑烦躁的妈妈,如果一个妈妈总是焦虑着,很急很唠叨,所以孩子在做这件事情,总是被唠叨被烦躁,总是看到妈妈这么焦虑,一个焦虑的妈妈是无法培养出一个淡定跟专注的孩子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家庭缺少温暖,我们经常用责备指责这样的方式来应对他,所以让他变成了一个低自尊的人,一个低自尊的人,当他感受到别人的责备,他就会启动他的生存模式来应对。比如说你责备他,他会担心会恐惧你的责备,所以只要你一开口,他就开始启动他的防御机制,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防御机制,通过自己的心不在焉,通过自己逃离当下的事情,通过自己做出的稀奇古怪,特立独行的事情,来引起身边人的关注,引起老师同学家长他们的关注。
第四个原因,就是他心里面总是有一件挂念的事情还没有被实现,可是家长从来都不愿意让她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实现他的愿望,他的梦想。比如说孩子今天一直想着要把这个橡皮泥做成一个玩偶,可是我们却说约好了,我们应该现在要去读书,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去打球,所以不让他去做那个他心里挂念的事,这样子的话,孩子心里面就放不下那件事,如果我们总是不允许他自我规划,去实现自己规划当中的事情,他就会心情挂念的,然后呢就无法专注,我们要一一的去改变这些如何破坏的原因,那么他就慢慢的变得更加的专注。
孩子的注意力被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
小时候,孩子专注的在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人一个打岔,就打破孩子的专注;长大了,孩子在写作业,家长推门送水果送水,又干扰了孩子。还有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在孩子小时候哭闹的时候,不是安抚孩子,而是用让孩子关注别的东西的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这种方法可能短时见效,但是却让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也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把孩子注意力破坏掉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那么该如何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呢?前段时间有家长领孩子到家里玩,3岁多小女孩自己能专注地玩一个玩具很久。我便请教她的妈妈是如何培养起这么好的注意力的。她的妈妈回答,这个孩子是二宝,老大当时自己玩的时候,家长总是爱打断或者不合时宜的参与,导致孩子现在做什么都不持久,而且还老让家长一起做。有老二的时候,还要照顾老大,有时候就让老二自己玩,反而老二的专注力特别好。
所以呀,家长要做的还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手,看孩子玩,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引导和参与,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们的注意力。
很多题目都在问,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我想说,不用,父母不用费神,只要手下留情,不要伤害孩子的专注力,就足够了。
看看这些场景:1、一个小朋友在看蚂蚁,他在观察蚂蚁如何吃到米粒,五分钟过去了,妈妈说;“走吧,这有啥好看的”。孩子似乎根本没听见,又过了五分钟,妈妈火冒三丈,领起孩子就走,到花丛边拍照。反正是游玩,为啥一定不能看蚂蚁呢?2、去旅游,孩子看到门口的“铁环绕线”很感兴趣,于是站在那观察。大人就开始催促,赶紧走,前面还有很多好玩的;孩子在仔细看地下奇特的排水装置,爸爸说:“你看前面有表演”。反正是旅游,为啥不能看感兴趣的东西?3、孩子在玩小汽车,妈妈一会喂水,一会儿送水果,为啥不能等孩子不玩的时候再表示关心呢?4、在游乐场,孩子反复玩同一个项目,妈妈就急了,必须要带孩子把项目都玩一遍才觉得划算。带孩子玩的意义是什么?为啥不能重复玩一个项目?
以上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其实小孩子的专注力天生都很好,只是被热情的大人破坏了。所以要尊重孩子的观察和游戏,尽量不打断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可以自由的在某个活动中保持专注。
行为一:不分时机关心、干扰、催促
每个妈咪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着他们。但是很多时候,妈咪们的”关心问候“其实已经在无形中破坏了宝宝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宝宝正在快乐的堆积木,小脸透出的专注仿佛他在做一件大事情。这时,妈咪一会儿端水过来给宝宝喝,一会儿又问宝宝累不累...
行为二:
虽然“要给宝宝最好的”是父母们的心声,但是在培养宝宝的过程中,仅仅做到了“给”是不够的,一股脑地给宝宝很多玩具,乍看起来让宝宝的选择更加的丰富,但恰恰事与愿违,宝宝的注意力玩玩无法专注在一个玩具上,每更换一次玩具,宝宝的情绪也容易随之变得浮躁,当其面对有一定游戏难度的玩具时,也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
行为三:缺乏耐心
宝宝都爱听爸爸说故事,故事书里的小白兔、大灰狼总是让宝宝眉飞色舞。经常让爸爸陪陪宝宝有利于促进他们之间感情,也会让宝宝的幸福感更加强烈。可是作为一家之主终究还是很忙的,而且大多数爸爸不会像麻麻那样有耐心,一般爸爸都坚持不了多久,便开始催促宝宝睡觉。
行为四:玩游戏时过多的干涉、强迫
指导、帮助很多时候会让宝宝进步更快。更好的掌握生活中的知识和技巧,但是爸妈的过多干涉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宝宝正在自娱自乐地玩玩具,妈妈们出来直到,也许会被宝宝反抗,妈妈们此时千万不要发脾气,有句话说的好“人类之所以有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孩子的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的?
多年前我看过的一本育儿书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忘了是哪本):
一个小男孩正在屋外玩,好像是在观察蚂蚁,他发现蚂蚁排着队很有秩序,就跟另一个小孩说这个发现,两人还发现蚂蚁虽然小,但长得不一样,两人正蹲在地上投入地观察,**,不知道回来吃饭吗?还蹲在那儿干什么?他妈妈在屋门口一声大吼,把他叫了回来。
作者当时写到:如果这位妈妈在叫儿子之前能够先观察一下,看看儿子当下正在干什么,那么孩子也许会有更深入的发现,就能完成更深层次的体验整合。
当时读到这,我就告诉自己,以后绝不随意打扰我娃。跟孩子说话前,要先观察孩子当下的状态。如他沉浸在探索中,尽量不打扰他。吃饭睡觉洗澡喝水都是次要的。保护专注里第一。
我儿子一玩起来,那是忘了吃喝尿尿的,经常等反应过来,不是尿裤子了,就是突然感觉到饿得要命继而放声大哭。
还有次我和另一位妈妈结伴带各自年龄相仿的儿子去公园玩,两个小人在前面玩闹,大人在后面聊天走。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走过来,那位妈妈就立刻叫孩子:可乐可乐!你看这么漂亮的气球,你要不要?要的话给你们买!两个小孩正在树林间玩乐,根本不理。她干脆紧走几步跑到孩子面前说:问你呢,平时怎么跟你说的?大人跟你说话,你要好好回答。妈妈问你话呢,你不回答是不礼貌的。看,那边有卖气球的,给你俩一人买一个吧?好不好?怎么样?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我赶紧说:先别问啦,让他们先玩,等想要时再买吧。
后来回去的路上过马路等红灯,两个小朋友在互相分享零食,这位妈妈开始指着前方的红绿灯说话了:你们看,现在是红灯,过一会呢,会先闪几下变黄灯,然后变成绿灯,绿灯亮了,我们才能过。这就是:红灯停、绿灯行,你们幼儿园学过吗?球球,你们老师教过你们过马路要先看灯吗?可乐你们是学过的吧?我真想说:咱们先别呱呱呱行吗,你没见孩子们正在彼此品尝食物呢吗?
你如果当面去跟这位妈妈说:你平时经常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啊。她肯定不这么认为。她意识不到啊意识不到啊看不见孩子当下的样子啊!而这只是我们平常陪伴孩子的两件很小很小的事。我说的感受世界的专注力,大多数时候,正是被破坏在这些小事上。正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你根本无意识的语言和行为,正在破坏你的孩子专注地探索世界。育儿全在细节里啊!
做事要专一,有些父母,特别是妈妈,想一出是一出,想到哪说到哪,严重影响孩子的专注度,说话语气不平和,批评多,唠叨多。查查父每自身问题吧。
在回答专注力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家有小儿问爸爸:“这是什么车?”
爸爸:“蓝瑟!”
小儿:“可这是一辆黑色的,不是蓝色!”
爸爸:“这确实是一辆黑色的蓝瑟车!”
小儿:“可我觉得,这还是一辆黑色的车……”
这是早晨我们驱车走在拥堵的三环路上,爸爸给我讲的小插曲。我们哈哈大笑。孩子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的思路简单,简单就是美好。当然,他们其实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观点。很多妈妈会说,孩子没有耐心,总是很快就转移注意力了,很难在一件事上静下心来。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就可以连续看2小时以上的绘本书,直到把糖果妈妈讲故事讲的说不出来话。嗓子开始冒烟啦!可见他的专注力能达到多强。只是很多时候,孩子的专注都被我们给破坏掉了!
破坏例子1:宝宝快喝水/吃东西
孩子可能正专心的玩玩具,家长总会担心他口渴或者需要吃点水果,中间的打断,其实就是对孩子注意力的最大干扰。长期的间断,孩子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这样就会导致注意力的破坏。
破坏例子2:你快去做另外一件事
孩子本来已经在专心做一件事,例如看书、拍球或者仔细观察一条小鱼,妈妈突然想到还要做功课,或者需要读英文、识字啦等等,就会强迫孩子中止现有行为,转到另外一个频道去了。这种也是对注意力的破坏。理想的状态是,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过渡时间,比如说,5分钟后我们要做什么,预先有时间规划,有助于提醒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也不是那么硬生生的植入家长的意愿,尊重孩子自己的空间轨迹!
所以,保护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珍贵。注重细节,尊重孩子已有的动作,其实就是对他注意力的善待!
今天领孩子去淘气堡玩,遇到一对母子,孩子自己在那玩,玩的挺好的,也很认真,但是妈妈一直在旁边指手画脚的,“你玩会这个”,“你那么玩不对”,“你不能那么摆”,这个妈妈一直在旁边说,孩子的专注力就这么破坏了,这个妈妈在外面都这么没完没了的插手孩子,在家肯定是更加的厉害,真心心疼这个孩子,还有这个无时无刻不操心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