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好好说不听,教育了就哭怎么办?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好好说不听,所以教育了“小孩子一下”。

我在您描述问题的字眼里,感觉到您将“好好说”和“教育”摆在了一个对立面。

就我和小学生常年沟通的情况来看,可能是您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对。

1.

孩子为什么一被教育就哭?

首先,从您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您表达的这个教育是有攻击性的,会让孩子感觉到敌意,甚至他可以感受到,自己离挨打就差那么点儿了。

他很害怕,所以当然要哭。

相信我,此时此刻他的内心肯定是带了点懵逼的。

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要被教育了。

同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被教育。

像这种小学生甚至没有上小学的孩子,他应对懵逼,应对未知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哭了。

2.

那应该如何跟小孩子沟通呢?

可能需要你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线,然后再跟他对话。

比如

“这个字看起来好难写呀,你能不能把它完整的写个几遍?”

“这个题太难了,爸爸想不出来怎么做,你能不能帮帮我呀?”

“这个英语单词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你会读吗?

3.

和他沟通,让他产生去做这件事情的意识,做出成果之后,给他点鼓励。

他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收获到了成就感,愉悦感,自然就会一直做下去了。

如果说是一个命令式的沟通方式。

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你今天让他做一件事情,你说过他就做。完了就去搞自己愉快的事情了。比如扣手指头,咬手指甲,发呆。

下次如果你没有提醒他应该做这件事,指着他自己想起来做这件事,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他不会有主动做这件事的意识的。

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呢。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心与口保持淡定态度,从心里上提升能量从而让孩子心服口服。




要允许孩子哭,哭完之后再请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换意见。




说明孩子心里脆弱。怕事。没受过委屈。看来平时溺爱多于责备。孩子哭说明他听进去了。哭完再抱着他说。跟他说拉钩。




小孩子哭有时候并不是受委屈,有可能也是逃避批评的一种方式,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教育方式,因事而异,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是做错了事,就得批评,为了他能以后改正。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孩子的心智不全,他们遇到不如愿的时候都会以哭来表述,哭可以使孩子泄愤,适当的哭其实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如你所说,就让他哭吧,哭够了就不哭了,哭够了孩子那股拧劲儿也就过去了,然后你可以好好的和他谈,但是千万不能打骂孩子,如果孩子能静下心来你对他说的话就会有效果,慢慢的孩子就会接受,改变是在点点滴滴上,需要时间。




大家好!我是将帅思维,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孩子好好说没有用,知道教训他只会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有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小孩子的情况父母有没有了解和掌握?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正确的?我谈谈个人看法:

一,小孩子好好沟通说话非不听,等到教训孩子就委屈哭了。孩子怎么那么脆弱?与家长日常教育的问题有关,家长是否存在生活中过于溺爱孩子?如果不是过于溺爱,为什么好好说话的时候他不听话?而且一点点小委屈就哭鼻子?如果孩子是个女孩子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个男孩子就麻烦大了。家长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自己的教育问题。

二,孩子好好说话不听,为什么那么不听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家长要查找出原因,如果不是家长溺爱孩子的问题。家长要重新认识孩子的综合情况,孩子成长中会出现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作为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点培养孩子的阳光心里健康,心灵过于脆弱将来受挫折就麻烦了。

三,家长不单单关注孩子家庭日常生活的情况,还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只是表面的,孩子身心真正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比较渴望家长的理解肯定,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家长要了解孩子全面的情况。

最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科学合理的育儿理念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帮助。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哭是降服你的杀手锏,不用白不用,屡试不爽




你所说的“教育”肯定是一种严厉手段,或者惩罚。

建议看一下《正面管教》这本书。

很多孩子好好说不听,但是严厉的时候,又会变得胆小爱哭。

那就要分析一下,他究竟是因为害怕爱哭,还是因为撒娇,把哭作为一种手段,来要挟父母?

我刚才在下面看到一个回答说,他家孩子也是一样,好好说不听,严厉一点就会哭,然后只能通过哄、宠的方式去安慰孩子。

严厉后再去哄劝,这个方式只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让这种不好的方式恶性循环,越来越难以管教。

那是不是严厉一点,暴力一点就可以管教孩子呢?也不是。这种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胆小爱哭。

其实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正面管教,出现这类问题,往往是因为很多事情父母没有在事前说明约束,然后一旦孩子犯错,父母就严加管教,孩子肯定不乐意啊。

那我们大人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知道先把规则定好,防止后面出了问题,互相甩锅。

那为什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事先定好规则呢?非得要等孩子犯错了,把责任都推给孩子,把孩子训斥一番,仅仅是孩子弱小吗?就只能听从家长的管教?

所以最好的管教方式就是在事先定好规则,包括出错后的管教标准,然后有原则,并坚定的执行下去。

一旦出现错误,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并实行管教,注意这个管教不一定是惩罚。如果此时孩子哭闹、耍小脾气,可以让他冷静五分钟,然后再讲明道理,并把“尊重”两个字时刻挂在嘴边。

我家孩子七岁,有次因为作业和我闹脾气,有一点委屈,批评之后有小情绪,让他冷静五分钟,他还背对着我,不理我。

然后我就给他说,你现在是大孩子了,爸爸现在很尊重你,很尊重你的想法,如果你有什么委屈可以直接给我讲。

但是不要背对着我,因为这是对爸爸的不尊重。我尊重你,尊重你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希望你也尊重爸爸。

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他的身体明显松弛了下来。

然后我又说,事情的对和错,你自己其实明白,只是你不喜欢爸爸这样严厉的批评你,或者不喜欢用这么一种方式。

爸爸可以答应你,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规则来,即使你犯了错,但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爸爸不会这么严厉的批评你。

但是如果你犯了错,还不能够承担这个责任,而且还闹小脾气,爸爸肯定会很严厉的批评你。

后来就感觉他状态平静下来,好好写作业去了。

其实这么个方法几次之后,孩子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以后慢慢就知道规则啥玩意了。

只凭一时的想法,一时的冲动去管教孩子,严厉惩罚之后,觉得孩子委屈了,又赶紧去哄,去娇纵,然后时间一长,又觉得孩子无法无天,不严厉又不行,又转而变得严厉。毫无规则和原则,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爸爸妈妈。

你想管教孩子,首先得让他知道是非对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有哪些后果,否则,你凭啥管教孩子?难道让他自己去碰壁,自己去悟吗?

最后再说一句话,最没有用的家教方式,就是没有规矩和原则的家教方式。




转移小孩的注意力,再再以讲故事的形式




小孩子不是不听,是大多父母没有耐心,教育孩子本来就需要爱心、细心和耐心。小孩子不懂事,如果你好好说不听是正常的,但还要坚持耐心说,千万不能打骂,效果是不好的,也不起作用。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我觉得教育孩子主要是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爱心是一切教育的首要,缺乏爱的孩子注意力不会集中,也会很烦燥,也不会懂得去爱别人。举例说明:有些离婚的父母实质上是不怎么负责任的,因为离婚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当然有些婚是非离不可的就必须离,在这里我不是不赞成离婚这事,只是最好尽力不要离,离婚的孩子得到的父母爱是残缺的。得到爱的孩子会自觉地做好所有的事。耐心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要多表扬孩子。举个例子吧,我记得我家孩子曾有一段时间非常不喜欢洗手,每次饭前便后让他洗手就好似能要他命一样痛苦。每次遇到孩子不洗手,我总是威胁说:“你不洗手就吃饭,把小细菌吃进肚子里,当心生病!”可是,不管我把结果说得多么严重,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建议我说,用笑脸奖励吧?惩罚不管用的时候,奖励可能就很管用了。我半信半疑,开始对孩子说一些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洗手,并在他主动洗手的时候奖励他一个笑脸。如果孩子凑够了5个笑脸,我还奖励他一个棒棒糖。结果,孩子对洗手不再排斥,反而觉得洗手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渐渐的,我不再给孩子奖励,孩子也很自觉的饭前洗手了。细心是教育孩子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父母做到细心主要是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说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天赋,在这方面多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和学习条件。还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喜好和生活作息,以及性恪特点等。也可以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里所说的“战”是打个比方,就是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后,对孩子的教育制定具体的措施,悉心教导孩子才会成功。在这里要特点强调的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尊重知识、尊重书本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础。有些孩子通过练习趣味性很强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工具培养了阅读的兴趣,获取了广泛的知识。另外,最好把我国传统的优秀国学拿出来给孩子学,比如《弟子规》《论语》《孟子》等,这些优秀的国学文化再不让孩子学面临失传的危险,并且里面的内容都是引导孩子向上的。当然,外国优秀的文化也要学。




原始地址:/tuijian/6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