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看不起孩子?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更多的想到是“打击式激励”,我家婆婆也是这么“激励”他儿子的!

每次我们回家,她要吗不张嘴说话,只要一张嘴说话就开始了,“那个村里谁谁谁干了个什么买卖,艾玛,发大财了,他爸妈真有福气,唉,我这辈子是跟着你享不了福了”

“谁谁谁闺女给他买的东西,真好啊,我就不行,生个儿子就是不行!还是得生闺女!”

其实我自己感觉我对象挺孝顺的,我们生活的也挺好的,可是他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们!

可能还是孩子做的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吧!




有一阵,侄女班级流行一个段子,说有的笨鸟先飞,可是有的笨鸟却生一颗蛋,自己不飞,却要求蛋长大背上笨鸟一起去飞。

当时觉得好笑,也有那么点意思,可遇到现实版时,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显示大图

玲玲是我远房的表妹,她妈妈是我表姨,我初中时住校,每次周末回家,总能在村口凉亭那里看到表姨坐在麻将桌上,玲玲或者猫在旁边的小卖部看电视,或者不知和村里孩子们去哪里撒野,表姨都是不管的。

后来我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表姨听我妈说我工作似乎还可以,于是表姨除了麻将事业之外,多了一个工作,那就是教训上初中的玲玲,要玲玲也考个大学找份好工作,好养家照顾弟弟。

我妈劝表姨,玲玲基础可能不够好,要想提高成绩,需要花更多时间陪伴、补课。

表姨说:那可得靠她自己,读书那些事情我可不会,会的话我也发大财去了。

可能表姨的教育来得晚了,或者玲玲是表姨口中“笨得要死”的那种类型,最终玲玲也只考上了一个大专,表姨认为大专无法达到找好工作的目的,还不如不读,于是玲玲早早地就辍学,结婚生子去了。

有位全职妈妈把孩子送去英语培训机构,可是孩子学得却不太好,在教室门口,老师建议妈妈在家里,给孩子做些练习,妈妈这才放下手里的手机,说:什么都我做了,送他到你这里来干嘛?

老师说孩子有些发音不太准,只靠教室里这些时间的学习是不够的。

妈妈转过身训斥孩子:你说不来话吗?干嘛学你奶奶那农村口音?

妈妈继续对孩子说:我们花这么多钱送你来学,你学不好,以后没前途就别怪我们。

杨乐乐曾经分享过她的育儿经:你不能强迫你的孩子优秀,但言传身教一定对他们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知道这位妈妈是否意识到,她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身教”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她花钱让孩子学到的那些知识带来的正面影响。

家长选择安逸,选择“当猪”太过容易,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拒绝学习,拒绝挑战自己,但是却要求甚至强迫孩子优秀,望子成龙,这对孩子不公平,也是一种自私。

如果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用“身教”陪伴孩子成长,那样,每位家长或许不仅能望子成龙,也可以望己成龙。




凡属正常的父母都不会看不起自已的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每家父母都会视子为自己生命的再现。当然没有谁家的孩子从小到大不受父母的指责,甚至打骂,但那是恨铁不成钢,那是教育,是严格要求的—种方式。只不过有的当父母的的由于缺少育人知识,因而—时伤了子女的心,在父母的心中孩子都是宝,都是有出息的。常言道:“天下只有父母好,人间只有孩子亲。”




1有的人你越迎合他,他就越来劲越耍。你刻薄,他反而会事事考虑你的感受。并不是你表现出一副孝顺(友好/善意/随和/勤劳/认真)的样子就能相亲相爱的。你退一步,他进两步,你站起来凶他,结果他扑通一声跪下了。

2ta说你做不好,那你索性就【别】做好了,洗碗洗一个打一个,不止都不用被说,都不用干活了好吗!这个方法最开始是一个美剧里哥哥教弟弟的方法,后来我发现现实里同样如此。

3暴力(包括语言)会爽,也会形成惯性,套上教育的壳子,更加名正言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这是对的,你还怎么破。拿你爽了一次,下回次次找你。ta凶你比ta还凶,天下太平,ta凶你哭,下回还来。

4会天天对别人恶语相向的人,通常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因此才需要发泄(自从给我妈在ipad里下好了胡歌全套电视连续剧,我妈更年期都不作妖了,也阳光开朗了起来。)

5总的来说,你家既然已经形成了暴力惯性,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因为你吼两声哭一泡解决,也许还会被当做是小猫亮爪子,如何扭转自己的弱势任重道远。你要让他们名白孩子并非父母的所有物,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他们的做法是在伤害你,并且你真的很生气很失望。

6质问他们为什么偏心,如果他们说没有或者就是因为你没做好才说你,就举例子说细节。除非最后真像是你不是亲生的,结果都不会差。

7最恶心的就是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脏活累活手心干,手油手霜手背涂。有些父母喜欢拿〔虽然我偏心,但是你们都是我亲生的,我疼你们绝对超过任何一个外人〕这种理论来驳,但我想大多数孩子如果能选择一定更愿意投胎到王健林马云家,您能提供的环境已经很恶劣了就不要再人为给孩子增添难度了好吗!




首先,你的父母亲不是看不起孩子,而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和引导孩子。在他们眼里,分不清激励和进步的关系。是的,他们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劣根性,很可能他们的童年也遭受过如此“激励”。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你不骄傲,变得越来越好。很显然,这种方式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做得好,应该鼓励他,让孩子充分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如果过分苛责孩子,对孩子嘲讽,只有让孩子内心萌生更多的不安甚至抱怨的情绪。

其次,他们错误的教育里,还有一个最致命的地方就是,随意比较孩子。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家长厚此薄彼,于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没有好处。

最后,建议这位同学和你的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说出你的想法,希望他们能改变这种差劲的育儿方法。




原始地址:/wenti/6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