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相信很多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不管说多少遍,孩子都没有任何改变,于是妈妈变的很焦急,终于忍不住开始批评孩子,然后心里会更加焦躁。妈妈们可能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每个妈妈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想帮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培养一个能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的自觉主动型孩子。

一,妈妈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何时表扬孩子,日常生活中亲子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孩子不断成长的路标。

二,在思考问题产生原因时,不要将焦点放在孩子的性格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

三,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假设有10样东西要整理,妈妈就要按照1、2、3……的顺序以次进行整理。最初几样东西几乎全由妈妈完成,但要将最后三个,也就是8、9、10的这几样留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完成整理时的快感。整理完后一定要表扬孩子。做的真棒,真了不起!让孩子感到高兴。即使孩子没有做到最完美,也要夸他有进步!

只有意识到表扬的重要性,才能学会表扬,妈妈表扬了孩子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受到表扬后是不是感到满足,会不会非常高兴。希不希望再次得到妈妈的表扬,因此,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把握好表扬孩子的好时机。

良好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那些自觉性很强的孩子,一定有着必然的家庭原因。所以,父母不要太无私,一心只想当孩奴。也不要太自私,不给时间不给爱。适度亲近,保持距离,方为上策。




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自觉性挠头起来。怎样培养孩子自觉性?我想首先我们需要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守纪律,孩子守纪律是出于什么动机?

第一个阶段:害怕吃苦头有的孩子上课喜欢乱动椅子,老师的方法是,留校,别的孩子都回去了,自己孤零零在那里,呵呵,苦不堪言。这种惩罚能让孩子认识到,不守纪律会带来不良后果。对于自制力强的孩子会起一定作用,可对于自制力差一些的孩子,难免仍会违纪。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出于孩子的自觉,所以在严厉的老师面前,孩子可能会乖一些,在宽松的老师面前,孩子就会依然故我。

第二个阶段:想吃甜头孩子喜欢上一个玩具,想让父母买。父母说,你要是好好学习守纪律,就给你买。为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遵守纪律一些,但是,这同样不是来自于孩子的自觉。如果没有了奖品的刺激,孩子的自觉性就难以保证了

第三个阶段:想当好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荣誉感,喜欢取悦老师,以当好孩子为荣,特别需要夸奖。这时,他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自觉性。违纪后,孩子会有一定的自责。

第四个阶段:我得体谅老师,关心同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较强的同理心。想到老师对我很好,如果我违纪的话就对不起老师了。同时,想到自己违纪会影响别的同学上课,会产生内疚感。这个阶段,孩子遵守纪律更为自觉,虽然仍会违纪,但很快就能自省,深刻反省自己。当然,还有一些理由,由于跟儿童关系较小,不再赘述。

分析完这些原因,我们看到。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层次比较低,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到了第三、第四的阶段,孩子开始有一定自觉性。违反了纪律,往往会自省,真心后悔。摸透了孩子的动机,那么,如果孩子违纪了,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讲道理呢?我们不妨通过一些例子来分析一下。有的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这样说:你要守纪律,否则:小心挨揍。老罚站。罚你抄作业。

我不会给你买玩具。不会给你买好吃的。不会给你买新衣服。这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低层次的教育手段,如果手段极端一些,便可以称为“威逼利诱”。应该说,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长期依赖。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加上更高层次的教育手段。也就是针对第三、第四个阶段做些文章。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比如:如果你不守纪律的话:某某老师(或其他孩子喜欢的人)就不喜欢你了。你就得不到大家的夸奖了。你的名字就上不了光荣榜了。你就对不起你的老师,老师会很伤心。你就会影响别人,他们会讨厌你。你就会让妈妈很伤心。这种攻心的方法,实际上与我在前面提到的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培养孩子移情能力的意识,就可以把每次孩子的违纪当成一次培养移情能力的契机。比如,有个孩子喜欢不顾别人的大喊大叫。有一天,当孩子正在津津有味看电视的时候,他的妈妈也开始大喊大叫起来。孩子烦得不得了。然后妈妈不失时机的说,你平时不就是这样吗?你平时的做法是不是很让人讨厌?这既是在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层次的方法和低层次的方法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有时候是可以综合使用的。比如,有个孩子喜欢在椅子上晃动,老师撤掉了他的椅子,但同时,老师告诉他,撤掉椅子第一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即不想让他摔跟斗;第二是为了不让他干扰其他同学。撤椅子是让孩子吃苦头,是一种简单的惩罚。但同时,这个老师不满足于此,还表现出了对孩子的关心,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如果孩子下次不再摇晃了,这个老师还会给孩子奖励,给孩子表扬,这样,孩子想当好孩子的愿望又得到了满足。、总之,这几种手段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审时度势的综合利用。逐渐的,等孩子的认识达到第四阶段,就可以主要用攻心术了。按照柯尔伯格的研究,孩子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也就是说,是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逐级发展的。这方面也要循序渐进。

实际上,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制能力是很难的一项修炼。我们想想,有多少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有多少人能够轻松戒烟?对于脑神经还在发育的儿童更是如此。让孩子上课一点儿不走神,一点不说话,什么事情都规规矩矩,这样的要求一般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我们自己也要有同理心。要充分理解孩子当然,理解孩子不是说,孩子犯了错,就不需要惩罚和教育了。有规矩不执行,就会让孩子失去对于规矩的敬畏。而溺爱和纵容更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批评孩子,要惩罚孩子,但是,这种批评和惩罚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罚站、罚抄写,这种惩罚过于简单,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甚至,对于有些满不在乎的学生来说,连暂时性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惩罚便起不到让孩子提高认识的作用。这种孩子还是长不大,不懂事。我们要做的,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又要立足长远。唤起孩子同理心的方法是长远之计。批评孩子缺乏同理心,缺乏对于老师的尊重和关心,缺乏对于同学的照顾和关心,缺乏对父母的体谅和关心,让孩子感到一种愧疚,其实这也是一种惩罚,一种无形的惩罚。

孩子的同理心一旦被唤醒,他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一个人犯错误没关系,怕的是缺乏自省能力,缺乏发自内心的愧疚感。心理学家麦克费尔认为,与他人友好相处、爱或被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他还说:“为别人而活,是回报性的和有动力的,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

利他和利己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无论在利己的基础上利他,或是在利他的基础上利己,都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极端的利己行为,其表现就是自我为中心、自恋、自私、无责任感、冷漠、暴戾。麦克费尔认为,教会孩子从关心人和体谅人中得到快乐,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孩子不能自觉遵守纪律,不要只想着西医的方法,比如,孩子大喊大叫就把嘴巴封上,走神溜号就用粉笔去砸。这些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本还是要从整体出发,探查孩子的内心世界,唤起孩子本能的爱心,从关心家人开始,到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邻里,关心家乡,关心祖国,关心动物,关心草木...一个对周围世界充满关心的人,也必将是求知欲旺盛的人。因为周围的世界对他来说不是冷冰冰的。

同理心实际上不仅与自觉性是相通的,也与求知欲是相通的,所以说,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和同理心,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求知欲。实际上,如果你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进入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几乎样样都好,善解人意,热爱学习,自觉性强,而那些差劲的学生几乎样样都差,不爱学习,自觉性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素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或者说,有一种核心素质存在,抓住了这个核心素质,也就抓住了孩子成才的关键看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最基本的还是要从培养他的移情能力入手用唤醒孩子同理心的方法,培养孩子养成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思维习惯,比单纯的批评效果好的多。




孩子的自觉性主要是家庭中影响的,最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把孩子当下属,多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先管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大家好,我是vIog豫北四妞,很荣幸邀请我回答你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自觉和主动性去学习,尤其是要上小学的孩子,还没能力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完成一些能所及能的事情,要让他们有自信和自豪感,从而使他们更有兴趣和热情去做事情。久而久之自觉性就不轻易养成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在求和实践中产生了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教育是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的,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在孩子挫败时后痛骂他,相当于在他伤口上撒盐,无疑会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孩子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并帮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要有适当的奖罚制度占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适当给与表演和奖励,有助于提高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当他们对书籍产生了兴趣说明培养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容易走上正道,在书籍中可以丰富的认识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很多道理。这个时候你不能在旁边看着,要多多鼓励孩子,千万不要直接夸奖,终于喜欢看上书了,这样是不对的。会产生叛逆心理,也会提前前功尽弃。要多用不经意的话语来震动孩子的敏感的心,这样的话不用多久你便可以看到它的知识,充满有兴趣的在书桌上认识学习的情景,当然还要多鼓励,不能总逼着孩子来,要让他自己来,自己有自己生活,做好计划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正处于自我认识的关键阶段,假如有一期孩子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那么孩子未来生活中就会学会自律。从而形成一个自觉性良好的循环。尚诺,我们的家长总是对孩子捞叨批评,谩骂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内心。反省的机会,孩子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尊心跟家长顶嘴或者找借口,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总翻旧账,批评孩子也要分场合,不要在很多人面前,以免孩子心造成心理只有这样孩子的自尊心才会得到保护,个人想法只仅参考




关键还是父母做好榜样吧




孩子的自觉需要多方面约束吧。如果没有养成习惯,无缘无故的自觉是比较难的。几个大方向可以考虑,定小目标,大目标,奖励机制,惩罚机制,惩罚尽可能少用。对于原则性问题,自己态度要明确,孩子很看中你的态度。




孩子是否自觉,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自觉首要的原因是没有规矩意识,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自觉性第一就是要给孩子上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规矩就是纪律法律不能随意改变,家长老师必须坚决执行。孩子自觉性差说明他有很强的惰性,一个人懒惰、事事拖拉,没有执行力,将来会一事无成。培养孩子自觉性必须让孩子克服惰性,要鼓励孩子与自己惰性作斗争。为此,家长老师要多给孩子讲些正能量的故事,多讲些伟人的事迹,激励孩子。第三,给孩子一个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引领,目标鼓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觉性。第四,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生活计划。并监督执行。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家长老师还需要耐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关注了三农领域里的全国第一个记录农村儿童成长的《布衣小童》。小童的名字叫小欧,欧爸给他制定了家规(当然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家规的条文较简单),并宣读给小欧听,当小欧犯错时,欧爸就根据家规予以惩罚,表现好时,予以奖励。惩罚时,欧宝的妈妈、爷爷奶奶和叔叔没有一个求情的!日常生活中,每当小欧想犯错误时,欧爸就及时提醒他,时间久了,小欧就知道哪些事该做或不该做,真是好可爱的欧宝呢!

由此总结出: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一要定出规矩;二要奖罚分明;三要口径一致;四要长期坚持!




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这个完全取决于父母,和周边的同学,朋友,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自觉的前提是父母自觉,让孩子守承诺的前提是父母守承诺,孩子是一样白纸,会被外界渲染。

至于是好是坏,这个是做爸妈给孩子决定的,没有笨孩子,只有带孩子的笨爸笨妈,我们做父母的要不断学习,以应付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问题,活到老,学到老。最后,感谢阅读本段内容,希望所有做父母的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如何养成习好习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0-6岁,爱等于陪伴

1、智力的塑造:0-6岁智力发育最快的,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多开发!

2、情感培养:左脑发达:逻辑思维,右脑发达: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3、性格的造型:建立概念,知对错,把教育放在故事里,少讲道理。。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

(二)6-12岁,爱等于教育。

孩子拥有第二个世界了:学校。进入群体社会,他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表扬或批评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在语言和行为上传递爱的信息:爱是最伟大的动力。假如他能感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小树苗就茁壮成长。教育正面暗示的力量很重要: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怎样;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就怎样评价孩子。始终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

1、自信养成: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18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了。

2、习惯养成: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3、奖励和惩罚: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你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4、责任养成: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代替他做,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5、玩与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三)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1、家长和老师: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2、学业和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的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3、给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成为有故事的人,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赢得别人尊重的人。未来要成为一个领导人,能三吃亏:出钱的时候吃亏,出力的时候吃亏,讲话要舍得吃亏。

4、给平台: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鼓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让孩子热爱生活。参加暑期亲子夏令营。

5、给榜样:与谁同行,向谁学习。恰当的目标,鼓励达成。

多关心、多沟通、多抚摸。抚摸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传递理解、信任、尊重。

(四)永远记得让家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不要让家成为竞技场。




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就要开始写作业了。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不会自觉的写作业。孩子的作业问题是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有的气出了高血压、有的气出了脑梗。孩子写作业到底要不要赔呢?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很多孩子在放学以后,回家就是玩,不会主动的写作业。在开学后,妈妈要和孩子一起来做一个时间安排。比如每天几点钟开始写作业、几点钟吃饭、几点钟可以玩。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放学惯例表。把放学后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以后孩子放学后,就按照这个惯例表来执行。我们不需要去命令孩子。只需要提醒孩子:“我们看看放学惯例表上是怎么写的?你现在要做什么了?“这样就好了。

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有的孩子想要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那也可以给孩子规定好时间,比如是先玩15分钟,还是20分钟。时间到了以后就要写作业了。现在有的地方一、二年级的学生取消了家庭作业。孩子们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也可以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一些书籍去阅读。

有的孩子是有作业的。一部分家长会陪在孩子身边写作业。但是如果一直陪着的话,有的孩子就会有依赖性。妈妈在身边时,不会写的都问妈妈。因此我不建议陪孩子写作业。在孩子刚读一年级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写作业,有什么要求。因此,妈妈可以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帮助孩子,告诉孩子写作业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比如:写作业要看清楚题目,不要总是用橡皮擦。

家长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能够自觉的学习,独立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的目标不要放在陪上面,而是应该养成孩子独立的去完成事情的习惯。如果以前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现在也可以开始培养。

父母在提醒孩子写作业时,不需要唠叨,只需要说一遍就可以。因为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也会提醒他们要写作业。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忘记的。在写作业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桌子上不要放其与学习无关,干扰孩子的物品。妈妈可以坐在孩子旁边,提醒他写作业的姿势。然后就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孩子不会写的题目,可以让孩子暂时放在旁边,最后再来写。写完后再提醒孩子自己检查一遍。孩子第一次完成作业后,以后就知道自己孩怎么做了。父母不需要陪在孩子身边。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帮助。

我是大赛爸爸说,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原始地址:/zixun/64257.html